首页 / 正文

卷四十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

钦定四库全书

八旬万夀盛典卷四十

盛事【十六 辟雍一】

【臣】等谨案诗歌育才必务以人君之夀为颂如泮水三章以芹茆喻多士之景从即继之曰锡难老顺长道盖以祈君多夀乃获恒承教泽咸顺此长久之道焉是以风化日崇下之服教畏神而上之敬德受祜者倍着也洪惟我

皇上统合

君师集羣圣之成以仪炳万世惟是

文钦立教

夀广作人所传者唐虞三代之心所行者唐虞三代之政所议者唐虞三代之礼凡夫剏建非常悉由

大圣人折衷至当若兹

辟雍之作举数百年未举之旷典至

今日而兴起特隆者景铄哉

洪化惟神遹观厥成斯实

昭德而誉弥

亿年延长而卜膺

天庆远逾班固三雍瑞应诗之所称者矣

乾隆四十八年二月

命於国子监度地增建

辟雍

乾隆四十八年二月初七日奉

上谕稽古国学之制天子曰辟雍所以行礼乐宣德化昭文明而流教泽典至钜也朕此次

释奠礼成念国学为人文荟萃之地规制宜隆而辟雍之立自元明以来典尚阙如自应增建以臻美备着派礼部尚书德保工部尚书兼国子监事务刘墉侍郎德成敬谨前往閲视度地鸠工?吉兴建落成之日朕将举行临雍典礼以昭久道化成之盛乾隆四十九年十月新建

辟雍成

皇上亲制碑文记其经始并

申训以诏万世

御制国学新建辟雍圜水工成碑记【甲辰】

名者实之宾实者名之主为学之方应务其实以蕲循其名不可炫其名以致亡其实兴学之源綦要於国学国学者天子之学也天子之学曰辟雍诸侯之学曰泮水北京之国学自元历明以至本朝盖五百余年矣有国学而无辟雍名实或不相称焉虽有建议请复以乏水而格部议至今未复癸卯春始有复建之谕甲辰冬乃观新工之竣将於乙巳仲春行释奠礼遂临雍以落成焉夫北京为天下都会教化所先也大典缺如非所以崇儒重道古与稽而今与居也虽乏水然有不改之井汲以绠而用之无穷亦在人为之而已於是石之鳞次见圜斯池水之镜澄见明斯漪殿之据中见隆其榱桥之通行见接其基上庠下庠虽难考二典之制而东序西序总不出三代之规则是工之举也又予知过论所谓不可已者仍酌行之之意而物给价工给值原非劳民动衆之为若夫三老五更之说予以为括於养老化俗之仪而非天子临雍所必应并行而不遗者盖弗见於诗书乃特出杜氏通典之私耳且予向有三老五更之说已明辟其谬兹不复缀乎辞虽然余更有所惧於是举者夫是举岂非复古兴学之懿有何惧而予惧之者恐後之人执予复古之说於一切衣冠典礼皆欲效汉人之制则予为得罪

祖宗之人匪教伊虐甚虑不宜也予之子孙臣庶体予此心於可复古者复之其不可复者断不可?古而复之夫徒慕复古之虚名而致有忘

祖宗之实失非下愚而何予不为也予敬以是吿子孙以保我皇清万年之基也

辟雍

御书匾额

雅涵於乐

御书对聨

金元明宅於兹天邑万年今大备

虞夏殷阙有间周京四学古堪循

彛伦堂

御书匾额

福畴攸叙

琉璃牌楼上刻

御书横额

圜桥教泽

学海节观

【臣】等钦惟我

皇上典学茂修以

大文而昭至道每新工蒇事必徧稽往制之异同互

证羣言之得失发皇

圣藴焕乎若日星之丽天也恭绎

御制碑文首揭循名之要辟池考义於礼经次详复古之规汲井玩辞於易象固已因时定制酌斟於事不可已之图矣复谆谆然

示训於子孙臣庶毋稍涉泥古好名之为而於乐之

庥攸叙之福於

奎藻垂炳燿焉其碑之左右侧刻向所

制三老五更说及

题张廷玉三老五更议  【文恭载宸章门】益以见

圣人道德之富

教万世无穷者在兹矣

乾隆四十九年八月

皇上以辟雍既成

谕於来岁仲春释奠日

亲临讲学

乾隆四十九年八月初四日奉

上谕稽古明伦设教典重学官国学为首善之区桥门观聼规制尤宜隆备前命尚书刘墉德保金简侍郎德成鸠工庀材兴建辟雍现在已届落成朕於明年仲春

释奠礼成即临雍讲学所有应行典礼着各该衙门详议具奏

礼部谨

题为请

旨事【臣】等谨查会典内载

皇上视学之礼【臣】部预期题请行取衍圣公五经博士至圣裔五人元圣周公裔四配十二哲裔各二人乘传赴京暨各氏子孙列官於朝者并各官学师生直省在京之进士举人贡监生等及国子监行文各省取到情愿观光之官廕生恩拔岁副优贡生咸与观礼礼成次日衍圣公率五经博士各氏後裔祭酒司业率所属官暨进士举人诸生等上表谢

恩等语该【臣】等议得乾隆五十年仲春恭逢

皇上临雍讲学应照例行取袭封衍圣公孔宪培带领族中俊秀五人并至圣裔元圣裔四配十二哲後裔世袭五经博士各带族中俊秀二人照例驰驿赴京并行令各该管衙门各该督抚一体遵照办理可也

奏为酌定

临雍礼仪恭请

圣训事钦惟我

皇上稽古崇文明伦设教创举

辟雍之制特修

讲学之仪

简命师儒敷扬经义

亲制

御论阐前圣之精微埀万古之彛训实为从来未有之盛典前奉

谕旨令【臣】部等衙门详议应行典礼除衍圣公五经博士各氏後裔业经【臣】部题准令其来京陪祀遵即行知外所有应行查照则例行知在京各该衙门备办事宜谨条列於後

一明岁

临雍典礼奉

旨即於上丁释奠後举行所有是日

大成殿行礼应依每岁仲春仪节

一圣贤後裔有现列朝官及各直省在京之进士举人贡监生各官学教习及官学生应行知各该处造册送部届期咸令诣学观礼

一国子监六堂肄业生应令各助教学正学录等官率领圜桥聼讲

一讲案及案衣应行知内务府将

文华殿预备经筵讲案案衣敬谨移往陈设

辟雍殿内进讲各官及侍班之王公衍圣公大学士九卿詹事

起居注等官坐氊应令内务府铺设

一讲毕

赐茶应行知内茶房光禄寺照例预备

临雍次日衍圣公率五经博士各氏後裔国子监祭酒

率六堂及各官学师生於

午门外奉表谢

恩应派鸿胪寺设案【臣】部官捧表御史纠仪鸣赞序班

赞引行知各衙门预备

临雍礼成後

赐衍圣公五经博士及执事诸臣等宴於【臣】部应由光禄寺办理衍圣公现在服制应不用乐

辟雍殿阶下设中和韶乐太学门内设丹陛大乐应行令乐部和声署届期陈设

一向例

临雍三日後内阁撰拟

勅谕一道

颁国子监刋刻颁行今奉有

御论二篇於立极埀训之谟尤为深切粹精拟於礼成由国子监敬谨刋刻通行颁发在京各衙门官学及直省学政转发各儒学师生咸资诵习以广

教思

以上各条【臣】等谨案会典则例详细酌议所有行礼作乐仪注及历次

临雍恩赏事例分别缮单恭呈

御览伏候

训示俟

命下【臣】部移咨各该管衙门先期预备其仪注载入【臣】

部则例届期仍照例恭进谨

奏奉

旨知道了

礼部为知照事恭照乾隆五十年二月初七日辰时

皇上临雍讲学是日早工部官设更衣

御幄於

大成殿阶下之东南向乐部和声署设中和韶乐於辟雍殿阶下设丹陛大乐於太学门内设丹陛清乐於大乐东武备院设

宝座铺陈鸿胪寺设经书案一於

宝座前又设讲案二於

宝座下稍南东西向祭酒恭捧

御览讲章陈於案上书左经右捧进讲副本陈书於左案陈经於右案进讲满汉大学士二人左案西面满汉祭酒二人右案东面左翼王公四人衍圣公内阁大学士及吏部户部礼部通政司詹事府堂官满汉各一人在进讲大学士之後西面右翼王公四人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大理寺堂官满汉各一人在进讲祭酒之後东面

起居注官四人立西南隅亦东面侍仪给事中御史各二人在东西檐柱内听讲各官在桥南甬道东西六堂师生各序立堂阶下【东班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 以上在树内甬道东 进士守部贡监六堂有职人员左翼幼官学左翼宗学东西旗觉罗学咸安宫学八旗贡监生满汉候补教习 以上均在树东 东四旗官学 在牌楼南之东 西班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筭学 以上在树内甬道西 举人六堂有职人员右翼幼官学右翼宗学西四旗觉罗学景山官学俄罗斯馆清字经馆 以上俱在树西 西四旗官学 在牌楼南之西】朝鲜国使臣立甬道西班百官之末鸿胪寺鸣赞二人立东西檐柱外鸣赞官二人立於阶下又鸿胪寺官四人分立

辟雍桥南左右鸿胪寺官四人分立太学门外左右皆东西面届时太常寺卿奏请

皇上具礼服乘舆出宫

午门鸣钟不斋戒王以下文武各官於

东华门外分翼排立候

驾过跪送

法驾卤簿前导不作乐

驾出东华门至成贤街国子监祭酒司业率所属官俱朝服诸生俱公服於街左跪迎陪祀王公大臣百官俱朝服先至大成门外只候随

驾入

皇上至更衣幄次降舆赞引对引官二员恭导俟皇上释奠於

先师礼毕乘舆

御彛伦堂更衮服各官咸更蟒袍补服王公大学士以下各官衍圣公率五经博士各氏後裔祭酒司业率所属官及肄业诸生各学教习进士举人贡生监生官学生均先至

辟雍南分东西班序立朝鲜国使臣立西班百官之末

起居注官侍仪给事中御史各按位立届时【臣】部堂官奏请

皇上临辟雍行讲学礼太学鸣钟鼓【臣】部堂官恭导前

引後扈如仪

皇上御辟雍殿陞

宝座中和韶乐作奏盛平之章对引礼部堂官前引内大臣趋至前廊下立侍卫於阶下东西翼立乐止鸣赞官赞齐班丹陛大乐作鸿胪寺官分引衍圣公进讲大学士五经博士各氏後裔在东班祭酒以下各官在西班肄业诸生各随东西末听鸣赞官赞引二跪六叩礼毕退复原位立乐止鸿胪寺堂官二员分引进讲官四人由南桥升阶鸿胪寺官二员分引王公衍圣公大学士九卿詹事由东西桥升阶俱入左右门各就位立鸿胪寺堂官退就东西檐下立

皇上赐派出之讲官坐讲官就位一叩坐王公大臣咸按班立鸣赞官赞进讲满汉进讲大学士以次讲四书

皇上阐发书义宣示臣工王公衍圣公大学士以下及诸生并朝鲜国使臣跪聆毕王公等及圜桥各官师生朝鲜使臣俱兴满汉祭酒以次讲经

皇上阐发经义各官及诸生朝鲜使臣跪聆亦如之毕王公及各官师生朝鲜使臣俱兴进讲官退就桥南偕司业以下各就拜位北面立丹陛大乐作鸣赞官赞跪叩兴行三跪九叩礼以次退乐止国子监师生先至成贤街底立祗候

御前进茶丹陛清乐作

皇上赐王公衍圣公大学士九卿詹事茶俱行一跪一

叩礼坐

赐茶毕乐止鸿胪寺堂官引王公大学士以下各官自左右门出至桥南东西序立【臣】部堂官奏礼成中和韶乐作奏道平之章

皇上起座乘舆出太学门乐止祭酒司业率所属官暨

进士举人诸生跪送候

驾过兴各官及朝鲜使臣咸退

临雍陞座奏盛平之章

辟雍建规矩圆方复古自吾

皇先圣宫墙千仭近讲学升堂於论钟鼓铿锵春水圜

桥流浩荡作

君师时万亿隆礼乐焕文章

还宫奏道平之章

圣人出天下文明玉振叶金声日月江河昭法象自古经行讲筵雝肃和平熙事纯常茂典成觉羣黎敷五教彛伦叙万邦寜

临雍御殿羣臣行礼奏庆平之章

礼成典乐辟水监姬章中天日月瞻

顒卬

宸仪有肃拜舞行

夀考延昌

圣化滂洋

进茶奏仰君师清乐章

君师兼道统集

讲筵唘

圜桥聼

御论宣皇极示纲常五伦叙

君仁臣敬家慈孝与国人交正诚不息维天之命体行健同德乾元

亹缉熙合符前圣【一解】

向阶前初聼讲罢穆穆瞻

天垣正左右趋耆彦服膺诚抠衣拜朝班黉席圣贤裔

弟子青衿整

绍心学外王内圣五十载

久道而成万千岁生民之盛【二解】

况鸿仪彰

盛典备四门学岐周并王制云天子曰辟雍陋炎汉三雍非正

训辞着复古真

王政泥古诬

重言申命

燕千叟新岁礼行

辨五更旧文论定【三解】

告礼成晋玉茗沾

渥赐敷茵共庆一规璧水长随

教泽生【趋辞】

八旬万夀盛典卷四十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三 外戚 羊琇 王恂 杨文宗 羊玄之 虞豫 庾琛 杜乂 褚裒 何准 王濛王遐 王蕴 褚爽·房玄龄
  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欧阳修
  卷二十五·谷应泰
  帝王经世图谱卷六·唐仲友
  卷之十二·佚名
  第一四二名单(堂谕)光绪十三年八月十二日一一三二二—二·佚名
  第五十九册 天聪六年十月·佚名
  一二五二 两广总督孙士毅等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八九二 江西巡抚郝硕奏查缴违碍书籍及板片请旨销毁折(附清单一)·佚名
  一、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 二、幽默杂话·林语堂
  七 园里的动物二·周作人
  管晏列传第二·司马迁
  卷一百九十一·杨士奇
  卷六·孔毓圻
  卷四十三、开矿之弛禁·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汪晫·唐圭璋

      晫字处微,绩溪人。生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开禧中,尝一至阙下,不就举试而归。栖隐山中,结庐曰环谷。嘉熙元年(1237)卒,年七十六。著有环谷存稿。里人私谥曰康范先生。   贺新郎   次韵初夏小集   田舍炉头语。便如

  • 卷二十九 五代中·王夫之

      〖一〗   伐蜀之役,郭崇韬谏止段凝为帅,议正而事允矣;其复止李嗣源之行,则崇韬之自灭与灭唐也,皆在于此。  崇韬请遣继岌,固知继岌之不可独任,而必需己副之,名为继岌,实自将也。崇韬之辞镇汴州也,曰:“臣富贵已极。”至

  • ◎帝系二·徐天麟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杂录附)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外戚传。)昭灵后,高祖母媪也,尝息太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高祖即位,追尊母媪为昭灵

  • 王及善传·刘昫

    王及善,氵名州邯郸人。父王君愕。隋朝大业末,并州人王君廓掠夺邯郸,君愕去劝说王君廓道:“当今国家失去控制,英雄竞起,此时实在应该安抚接纳流亡的农民,保全形势利便。按甲以观时变,拥众而归真主,这样就富贵可图。今足下居无尺

  • 张公谨传·欧阳修

    张公谨字弘慎,是魏州繁水县人。初任王世充洧州长史,与刺史崔枢一道举城归附朝廷,授职检校邹州别驾,历任右武侯长史,未为知名。李责力、尉迟敬德多次启奏秦王,方才用为秦王府官员。秦王准备讨伐隐太子与巢王之乱,命卜筮占卦,公

  • 陈选传·张廷玉

    陈选,字士贤,临海人。父亲陈员韬,宣德五年(1430),中进士。任为御史,出去巡按四川时,黜退贪赃之官,奖励廉洁之吏,昭雪死囚四十余人。正统末年,大军征讨邓茂七,他前往安抚当地百姓,释放被诬陷为贼的一千多家人。都指挥蒋贵向部属索

  • 袁履登·佚名

    袁履登先生小传袁先生名礼敦字履登浙江鄞县人也家本寒素幼年备尝艰苦始克入一基督教会所设立之学校肄业在校勤奋过人由同鄕资助学费入圣约翰大学肄业学成回甬长斐迪学校教务凡八年其间兼任浙江第四中学及益智学校英文

  • 論衡校釋卷第九·黄晖

      問孔篇   熊伯龍無何集謂論衡以「疾虛妄」為主,實與孔子稱「思無邪」同意。論衡八十三篇中,凡稱引孔、孟之言者,都四百四十餘處,其宗法孔、孟甚明,以是斷言問孔、刺孟二篇為後人所妄作。按後世孔、孟一尊,仲任刺問,眾

  • 四书管窥卷一·史伯璿

    元 史伯璿 撰大学章句序曰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 通谓朱子四书释仁义礼智兼体用独智字未有明释愚尝欲窃取朱子之义以补之曰智者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宰万物者也沈氏曰智者涵天理动静之机具人事

  • 提要·吕柟

    【臣】等谨案四书因问六卷明吕柟撰柟字仲木号泾野髙陵人正徳戊辰进士第一人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諡文简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是编记其门人质问四书之语大学中庸各一卷论语孟子各二卷然其中称柟为先生又原本先生字或跳行似乎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林语堂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 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语译知道

  • 春秋輯傳卷八·王樵

    <經部,春秋類,春秋輯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輯傳卷八明 王樵 輯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無氷杜氏曰周二月今之十二月而無冰書冬温 胡傳無氷者常燠也按洪範曰豫恒燠若此政事舒緩紀綱縱弛之象成公幼弱

  • 卷五·张大亨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通训卷五     宋 张大亨 撰文公及晋处父盟【二】鲁大夫与外盟会体敌则没其主名【及荀庚及孙良夫及郤犨盟是】有罪则去其氏族【遂侨如豹是】此春秋之常也晋卑鲁侯使大夫与之盟乱君臣之分春秋恶

  • 卷四·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四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书尚书正义序欲其昭法诚【法监本误去】怗释注文【怗疑诂字误】尚书序○疏则书者冩其言【监本脱者字】论防所谓云云【论防谓论语防】言序述尚书起记【记疑讫字误监本

  • 卷二十八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李如圭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二十八   宋 李如圭 撰少牢馈食礼第十六郑目録云诸侯之卿大夫祭其祖祢于庿之礼羊豕曰少牢少牢于五礼属吉礼大戴第八小戴第十一别録第十六少牢馈食之礼郑注礼将祭祀必先择牲系于牢而刍之羊

  • 序言·印光

    印光法师(1861~1940),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陕西郃阳(今合阳)人。印光大师早年遍参南北众多丛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闭关阅藏数十载,深入念佛三昧,彻悟自心、圆悟藏性而专修净土。

  • 卷第五(宇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五(宇字号) 甲子(周共和五年起)甲戌(宣王元年)庚申(幽王元年)癸亥(周幽王四年止) (乙未)三祖商那和修传法优波鞠多 商那和修。摩突罗国人。亦名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林胜。母憍奢耶。在胎六年而生。西

  • 毗那夜迦誐那钵底瑜伽悉地品秘要·佚名

    一卷,唐含光记。记大圣欢喜天之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