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八旬万夀盛典卷八十三

歌颂【三】

万夀恭拟跋

御制八徵耄念之宝记一首

大学士公【臣】阿桂

【臣】闻帝王之政絜道枢者惟心揆化机者则惟理理经纬万端而本原於帝縡故必人事协乎矩乃德与天符必德与天符乃馨香感福禄备焉洪范一篇和同於天人之际盖以此也我

皇上斟元陈枢总持六幕

轩铭

尧诫日慎一日於今五十有五载兹逢

八旬万夀之期更

特?八徵耄念之宝

亲制记文以昭慎宪省成之

渊衷咸谓

年弥高

德弥劭精明强固将与方仪圆象同悠久无疆【臣】跽读

而绎思之我

皇上得久照缉熙光明前

特命於

经筵歌抑戒以着

耄而勤学之思今岁进讲周易跽聆

御论於乾坤大象阐自勉自然之义

大圣人协撰乾元健行不息臣工固莫不仰窥之姬公陈训称无逸永年武王着铭曰敬慎必恭恭则夀跽读

御制无逸论

五福五代堂记

大圣人绵算延洪

康强逢吉臣工亦莫不颂祝之然念之云者有实用焉非徒曰心之精神谓之圣也徵之云者有显证焉非徒以?纬术数推衍禨祥也盖洛书之数一曰五行明天道二曰五事明人事八曰庶徵明天之通乎人九曰五福明人之极乎天而居中扼要则归本五位之皇极郑康成孔安国皆曰皇者大也极者中也大中者无过不及之谓也权衡在宥规矩从心乃以役使羣动万化咸宜焉舜曰执中汤曰建中胥是志也【臣】仰荷

圣渥通籍已五十五年敭历中外洊登禁近得日瞻穆穆之光虽识见檮昩未足知

圣化之万一然步躔之所测究胜握管之所闚伏见我皇上提挈天纲经纶百度与时张弛消息变通如井田

封建车战断不可行於後世者皆

着论以辟其谬而礼乐刑政师古之意以权今之宜与

二帝三王心法治法皆若合符节我

皇上念典於学茹涵百代抉经之心执圣之权

御制诗五集陶铸雅颂

御制文二集含吐典谟自天苞地符未阐斯秘而义关

劝戒弗尚华词明着於

圣谕

钦定四库全书函溢六千卷逾八万极古今图籍之富

权衡曲当衮钺炳如不容一非圣人语又极义例之谨

严我

皇上神武天鍚

威弧震叠

凝神九天之上而

制胜万里之外龙沙?雪三十六国指顾荡平冉駹两国吐番九姓古来号为天险者旗鏠所指咸籍场艾旃鲛室蜃窟大瀛隔越亦长鲸就剪海不扬波然逆则讨服则舍苟尉佗稽首康莋陈诗则义取止戈绥柔曲逮两阶干羽原与青邱夔鼓称物以施我

皇上论办官材甄别流品仿虞典之三考侔周京之六

计滋兰刈艾披沙?金

日月贞明物无遁影然菁莪乐育茅茹彚征贡举增科学校扩额四门大辟俊民用章至题特奏之名标五老之榜莫不弹冠结绶颂

夀考作人我

皇上综核邦计示俭防奢厘剔侵渔杜絶冒滥持筹司会出纳有经然民生国计所关则不言撙节统计

御极以来蠲租赋者不知几千百万免秸銍者不知几千百万增赈恤者不知几千百万贷盐筴芦课者不知几千百万筑河渠城垣者不知几千百万至蒐军实修武备一岁加饟三百万更久久无极又何尝纎毫靳惜欤我

皇上明察庶物矜慎祥刑稂莠剪而嘉禾荣雷霆鼓而勾萌动辟以止辟用弼教协中若情异怙终则

恩宏汤网自金鸡

肆眚以外爽鸠谳牍岁有矜疑载秋官之籍者盖不能

缕数焉凡兹

圣政皆秉大中盖

照临如鉴之明故万事万物之情具烛其隐

裁制如衡之凖故不偏不倚之节各适其宜箕子所谓

皇极者此也

皇上所以念用徵者亦此也【臣】备员枢密

内朝燕

见日聆

玉音仰识

睿虑周详或图度於几先或防微於事後无不穷人情事势之微而权以天理其缓急轻重之机诸【臣】所不能骤喻者每委曲

宣示恍然开悟如仰观三光而【臣】所意喻心领欲赞颂而无以形容者尤在身经之数事夫倏忽万变莫过於兵

皇上征伊犂讨回部定金川以及秦陇诸役【臣】并执殳以从其间山川险阻随地殊形进退攻守因时异势【臣】身任戎行尚持疑弗审

皇上发纵指示先机决胜千里外如指诸掌轩皇之亲临涿野不是过也曼衍无定莫过於水【臣】尝奉

命数视洪河一閲大江於横流之所冲击孰险孰夷孰

筑孰濬淼无涯涘猝不得端倪

皇上揆度形势

指示机宜验若符劵尅期顺轨神禹之躬乘四载亦不是过也至情伪万状无过讼庭秋官案牍【臣】所总掌虽与司谳诸臣研核情词参稽律令罔敢弗详弗慎然轻重出入一经

皇上酌裁必批导窽会辨析毫厘每承

训诲皆旷若发蒙非造化在手

心矩不踰能若是顺应咸宜欤非用志不分恒久无息能如是精义入神欤然则【臣】所谓八徵之

念本於皇极者确无疑矣【臣】因经义而推之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皇极之文也今九域之内方趾圆颅云合鳞萃同额手而祝

纯嘏非其验乎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会其有极归其有极皇极之文也今炎海雪山之外译使奉琛名王诣

阙同献

万年之觥为开辟以来所未闻又非其验乎然则所谓皇建其有极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维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亦必验可知矣

亿万长龄可据经文为劵即可据

御制为劵彼伏胜董仲舒刘向刘歆之流附会五行乌

足知

圣人用中之精义哉

万夀颂二十四章【谨序】

大学士【臣】嵇璜

【臣】闻京垓演策天皇开万岁之祥甲子成编黄帝引百龄之庆衢壤効歌於唐代祉集三多星云呈瑞於虞廷欢联八伯周稚则矢音保定箕畴则锡贶康强唯太和之元气长调斯有道之贞符恊应钦惟我

皇上福基自德

夀本於仁

统贯三才博厚高明悠久

纪纲八极刚健中正粹精

挈斗柄以?元泽普衢尊而广设

握珠囊以烛远光涵轩镜而长悬仰惟

帝祚之

延洪叠见

天庥之申锡恭遇上章纪岁少皥司辰庆

一堂

五世之

昌期届

万夀八旬之盛会虹流电绕萃炳焕之祥符凤舞麐游

昇平之繁祉瑶枢夜朗暎南极以呈辉

金阙辰开接东瀛而焕采

德克明而益劭

诚不息而弥徵春八千秋八千八八肇循环之算天数五地数五五五叶图位之中运会世胥统於元位禄名縂赅以

夀尔乃

丝纶叠布

膏雨覃敷四弛鏐租閲三年而必遍再蠲玉粒普八省

而咸周

秉圭以礼东方仪重乎泥金检玉置译而徕南服诚孚乎纳賮输琛百僚邀晋级之荣畀崇阶於内外多士列翘材之选聨

恩榜於春秋

赉币行糜台耉均叨

恺惠

赐诗予秩耆才并沐

殊施推三宥之仁典特昭夫钦恤展百神之祀

福倍介於昭明斯则庆洽天人情通上下弧南辰北偕游熙皥之天卿月民星竞颂光华之旦所以八方会极九有输忱山闻祝嘏之三呼水纳朝宗之万????苑缀长春之树景灿仙壶家分太极之泉祥凝宝瓮三千叟眉梨发秀饫

熙朝长养之恩二百户子継孙绳罗

盛世蕃滋之象方趾圆颅之辈奔走偕来东鹣西鲽之

尊亲共戴升如日恒如月呈糺缦於庆霄畅者垓者埏合轩鼚於丽字骈帝夏皇春之纪集盛於斯溯龙编凤籀以来生民未有用宜昭登协运易简同规绵吉算於亿千万龄荐臻福应总上仪於七十二帝懋廸嘉祥【臣】幸际

昌辰欣逢

盛典

治世之民多夀喜长趋

禁近之班

圣人之德如

天愧莫赞铺张之笔藉申葵向敬献芜词泝醲化而阐懿纲未工藻绘仰夀山而瞻福海曷罄揄扬谨拜手而颂曰

皇建有极久道化成

圣神文武光大高明五

元十

夀後甲先庚

德迈振古百福允升【其一】

天行健惟

圣法

天淯阳万品紘覆八埏巍巍荡荡

持枢执圜聿怀

昊贶昭事日?【其二】

南郊

北郊蠲洁精禋既匡既勅必

躬必亲圭玉藻采寅饯寅宾留俞合莫

至諴感神【其三】

前宁谷诒昭哉维则於

皇绍基作求

世德

谟烈显承觐扬丕赫鉴於

成宪祗事无斁【其四】

一日万几我

皇勤政执两用中不絿不竞作所无逸

书屏是镜庄敬日强以承

天庆【其五】

命时百僚大小法廉若金在范若驭在衔八聨八枋询谋惟佥钦哉有位万民是瞻【其六】

帝眷下民天焘父怙

宵旰畴咨三农九土曰阳而阳曰雨而雨迄用康年孔

修六府【其七】

民庶且富

加惠无穷再蠲全漕四豁正供匪惟正供积逋与同百

千万亿南北西东【其八】

匪惟积逋

渥恩稠叠若边有屯若军有帖若苖有算若鹾有筴概予实除俾安生业【其九】

学曰辟雍厥惟周制五百余年逮今肇备大昕

帝临秩礼济济听

讲圜桥口愉心醉【其十】

蔼蔼多士占毕是勤

恩榜叠举髦才悉抡泰占彚吉观筮利宾载歌芃朴圣夀作人【其十一】

黄发皤皤

昌时人瑞文绮载

加精鏐广

赐亦有髦才抒文就试

畀尔头衔用嘉尔志【其十二】

皇笃祜繁衍天潢璿源孕彩日干腾芳振振绕膝五世一堂上稽书契迈羲轩黄【其十三】

烂兮缦兮富有

天章典谟雅颂玉质金相

精理至教垂示无疆珍荷

赐书烛霄荣光【其十四】

圣学渊如讨源竟委纠先儒谬阐往圣旨猎碣车攻岐

阳鼎峙籕篆摩鎸用光万纪【其十五】

圣人大宝

念用八徵乾坤丽象河洛效能五者来备庶绩其凝于

时保之月益岁增【其十六】

文治甄陶鸿钧大冶梧栖于冈苹食于野

颁四库书广万间厦吉士濯磨宏逹大雅【其十七】

二月

东巡省方问俗升馨

岱宗肃仪斋遫遂登

孔堂心源遥续为民迓厘为道重学【其十八】

於赫

化光靡远弗协西东被渐北南谐爕小邦味喁大邦震

讋既畏既怀扩版恢牒【其十九】

憬彼院藩南交新宅怀我好音敂关搏额禀朔於前继以身役祝

锡福世为属国【其二十】

朱波内面越裳偕来维廓尔喀珍香表怀亦有生番越海踰台会於

阙下王会充陪【其二十】

昔者王会羁縻是图

今者王会不戒而孚矧逢

大庆云集

嵩呼羣星庶星拱

宸北枢【其二十二】

日躔夀星胪

欢九宇连襼歌衢春台龢煦轩乎其舞鼚乎其鼓愿万万岁为万国

主【其二十三】

皇敬德久孚

上天埏泝垓鬯礼昭乐宣宜民宜入

道全福全

天锡

皇帝亿万斯年【其二十四】

八旬万夀盛典卷八十三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三·列传第四十三·逆臣中·脱脱
  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二百五·广西土司·张廷玉
  卷三十六·毕沅
  卷一百二十二 寶元元年(戊寅,1038)·李焘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佚名
  卷之六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九十一·佚名
  清高宗实录选辑三·佚名
  六四五 闽浙总督三宝奏缴应毁各书情形折(附清单)·佚名
  五八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续购遗书情形并缮呈书名部数清单折·佚名
  ●绩碑传选集目录·佚名
  卷三十八·阿桂
  卷十八·黄训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景良·唐圭璋

      待考。   鹧鸪天   清晓祥云绕碧天。老人星忽下南躔。庭兰共酌长生酒,持上华堂彩侍前。   开绮席,舞朱颜。轻红莲叶荐金盘。沉香小院浑先暑,更有杯传数百年。

  • 卷五十二·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五十二 宋 陆游 撰 闲咏 身似地行僊心非欲界天舆竿声轧轧巾角影翩翩买菊穿苔种怀茶就井煎归来书遶坐随处一欣然 又 久入春农社新腰老衲包纸裁微放矮砚斵正须?髯簿能为?方兄任絶交吾诗无杰

  • 建炎复辟记 全文·佚名

      建炎二年十月十六曰乙卯,隆祐太后舟御至杭州。武功大夫、鼎州团练使苗傅为扈从统制官,驻军于奉国寺。  三年二月,虏骑寇维扬,乘舆渡江。  十三曰壬戌,车驾次杭州,命签书枢密院事吕颐浩、礼部侍郎张浚、制置使刘光世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四·佚名

    嘉靖二年十二月丁酉朔命武靖伯赵弘泽坐效勇营管操○己亥升分守掠州副总兵署都指挥佥事彭楧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延绥地方○命协守大同副总兵杨贤仍充副总兵镇守山西地方兼提督鴈门等关○升翰林院编修湛若水为侍读以

  •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八·阿桂

    甲寅上谕内阁曰甘肃揑灾冐赈侵蚀监粮一案昨据大学士公阿桂等审明各州县供认入已賍数自九万至数千余两不等照侵盗钱粮一千两以上例分别定拟斩决监杖流一折当经降防令军机大臣会同行在大学士九卿核议并交留京办事王大

  • 表卷第一 高丽史八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年表一。高丽太祖降罗灭济尽有三韩之地子孙传守世通上国传世凡三十二王历年幷伪辛共四百七十五岁其始终有可考焉作年表。------------------

  • 吉顼传·刘昫

    吉顼,洛州河南县人。身高七尺,阴险毒辣敢于对君王谈论政事。考中进士,后任明皇县尉。万岁通天二年(697),箕州刺史刘思礼,自言就学于张憬藏,善于给人看相,说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应了图谶的征验,有“两角骐马..儿”的符命。吉顼

  • 礼一六·徐松

    释奠淳熙四年二月二十七日,户部侍郎、兼详定一司 令单夔言:「绍兴祀令,文宣王州县释奠同。为中祀,干道祀令,文宣王州县释奠同。为大祀。所载不同。乞依绍兴七年十月已降指挥,春秋上丁释奠至圣文宣王,在京为大祀,州县仍旧为中

  • 论书第二·孔鲋

    子张问曰、圣人受命必受诸天而书云受终于文祖。何也。孔子曰、受命于天者。汤武是也。受命于人者。舜禹是也。夫不读诗书易春秋则不知圣人之心。又无以别尧舜之禅汤武之伐也。子张问曰、礼丈夫三十而室。昔者舜三十徵

  • 读书録卷三·薛瑄

    太极动而生阳但就动之端说起其实动之前又是静也天地一终翕寂之余太极动而生阳而天复开动极而静静而生隂而地复成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天命流行无穷而万物生生不息焉其天地翕寂之前如是之动而生阳静而生隂如是之一动一静互

  • 卷七·黄仲炎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通说卷七     宋 黄仲炎 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来会葬桓王崩七年而後葬见诸侯不恤天子之丧也僖公以夏四月葬而王使叔服先二月至鲁见天子急於奉诸侯之丧也冠屦倒

  • 卷八十一·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一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二十九襄公元年考异足利本传败其徒兵于洧上于作于宋板永怀堂同注五大夫鱼石向为人鳞宋向带鱼府正误宋当作朱 洧水出密县东南至长平入頴诸本頴

  • 二、论“道”·胡适

    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王书》又集道家的大成。道家兼收并蓄,但其中心思想终是那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道”。《韩非子》有《解老》、《喻老》两篇(不是韩非所作,大概出于西汉),也是道家的著作,其中《解老篇

  • 僖公·僖公九年·左丘明

    【经】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秋七月乙酉,伯姬卒。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甲子,晋侯佹诸卒。冬,晋里奚克杀其君之子奚齐。【传】九年春,宋桓公卒,未葬而襄

  • 神鼎諲禅师·惠洪

    禅师洪諲者。襄水人也。传失其氏(或云生于扈氏)。隐于衡岳之三生藏。有湘阴男子。邦称右族。来游福严。即諲室。见諲气貌闲靖。一钵挂壁。莫能亲疏之。倾爱之忘去。谓曰。师宁甘长客于人。亦欲住山乎。我家神鼎之下。

  • 在留沪日侨欢送会答词·太虚

    ──十四年十月在上海日本俱乐部讲──中、日两国佛教徒与各地佛教徒,国虽有别,佛教是同。一、由教理上立言,一佛法教藏,发原于释迦在菩提场之大觉,中、日佛教理无二致。二、由历史上推论,日本佛教传自吾国;近五十年来,日本佛

  • 大乘义章 第十四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四卷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二十一门(十想义 十一切入义 十圣处义 十种慰喻义 十愿义 十种供养义 十无尽藏义 信等十行义 十明义 十忍义 十无生忍义 十住义 十行义 十回向义 十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三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三卷 (别录之四)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有译有本录中声闻三藏录第四声闻藏者小乘所诠之教也。能说教主则示生灭应物随缘。所诠之教则九部四含毗昙戒律。善男善女禀之而脱屣尘劳。缘觉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