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八旬万夀盛典卷六十二

恩赉【一 本年恩诏一】

【臣】等钦惟我

皇上泰运辑厘寰宇均被五十余年中

庆洽

恩滂莫能纪数自

古稀大庆称祝未俞

惠施仍溥迨夫

国庆重逢式敷

渥赉实昭千百代未备之规模盖帝王之恩以绥夀与帝王之夀以广恩有推暨於靡已者我

皇上之恩皆本

祖之恩以为恩

天笃眷而祗承申命之庥

祖诒谋而远绍锡光之庆惟

实心行乎实政斯

大夀沛以大仁兹届

八旬蕃祉

德音鬯发既特先登俊之科复重申普蠲之令?诏布

诏誊廿有二条

广殿赐酺典茂十年一举

东廵以荐馨祈福

秋觐以行庆示慈内自王公卿尹下至工商艺事之微外而藩服君长以逮陪隶奔走之衆莫不输忱効祝即莫不

优赉普沾极非常之异数是我

皇上万万年锡福敦仁之元化益叶

万万年颐夀保泰之贞符揆诸

御论惠心惠德之旨所谓勿问其施亦不计及人之爱戴者自然而无施之弗溥无爱戴之弗殚其诚

元吉有孚民说无疆应斯象也从兹

大介洪龎频宣

闓澍中外沦浃奕禩垂光讵仅兹简牒所登遂足以扬

淳而阐泽也欤

乾隆五十五年

皇上八旬万夀正月初一日

御殿受贺礼仪

特颁

恩诏诸臣民於

天安门跪聼宣读礼【臣】钦奉颁发如制

天承运

皇帝制曰朕诞膺

景命?巩丕基思锡极以用敷凛聿怀于昭事於今五十

五年矣仰荷

上苍笃眷

列圣诒谋?县乂安朝宁雍肃宫廷之上五代一堂垓极之遥万方同轨粤以今兹八月为朕夀届八旬前因吁请诸臣勉允祝厘之请亦既恩敷多士特?登俊之科而且停贡献之繁文禁郡邑之私祝务黜华而崇实谅孚德而惠心廼者阮光平不战归诚宠畀藩封之爵廓尔喀腾欢面内长依属国之班缅甸荒陬遣使远呈金表生番异域输心来叩彤墀矧夫内郡耆氓外藩夀耉逾期颐者千余计见曾元者二百家嘉和会之咸勤属享王之毕至朕抚延洪之运躬宵旰之劳问夜求衣劼毖倍厪於宥密廵方肄武精神式固於纯常历年陈无逸之篇终日励自勤之训惟德惟勤恤将敬为受天永命祈曰夀曰康宁聿慰我薄海羣黎望昔卌五载古稀介景推仁曾逮闾阎迨五十年国庆重熙惠下复颁纶綍获此久长之祉弥殷怀保之忱我

皇祖圣夀六旬先普蠲夫惟正予一人恩施三沛仍祗遹以攸行凡所以引养引恬并切夫求宁求莫是用龎鸿布泽单缉熙夙夜之心惟期溥率翔和绵保定升恒之盛所有应行事宜?列於後

一五岳四渎等祀及风云雷雨火各神应遣官致祭着察例举行

一各直省有同堂五世者着各督抚查明具奏赐予恩赉

一自王公以下觉罗十五岁以上者俱加恩赐一公主以下至格格俱加恩赐

一王妃以下奉恩将军妻以上年过六十者俱加恩赐

一外藩王贝勒贝子公扎萨克台吉塔布囊及其福晋妻室年过六十者俱加恩赐

一满汉大臣及命妇年过六十者俱加恩赐一内外满汉文武各官俱加一级

一内外大小各官除各以现在品级已得封赠外凡陞级及改任者着照新衔封赠

一内外文武官员有因公罣误降革留任者该部查明奏请?复

一国子监贡监生及各官学教习免坐监期一月一各省儒学以正贡作恩贡以次贡作岁贡

一满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该管官细加谘访确具事实奏交礼部核实旌表

一满汉兵丁曾经効力行间因病年老闲住者着加恩赐

一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兵丁及内扎萨克喀尔喀等蒙古年七十八十九十以上者分别赏赉至百岁者题明旌表并加赏大縀一疋银十两

一军民年七十以上者酌加赏赉八十以上者给与绢一疋棉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倍之至百岁者题明旌表并加赏大縀一疋银十两

一各省道路桥梁间有损坏者着该地方官查明修理以利行旅

一各省现犯军流以下人犯俱着减等发落其在配军流人犯已过十年安分守法别无过犯者着各省督抚分别咨部查照向例核议奏请省释

一各省监禁人犯着将上年秋朝审缓决至三次各犯仍照节次查办之例查明所犯情节分别减等发落其缓决二次人犯内有案情本轻可予矜原者亦着该部查明请旨定夺

一各处养济院所有鳏寡孤独及残疾无靠之人有司留心以时养赡毋致失所

一从前各省偏灾地方所有借给贫民籽种口粮牛具等项查明实系力不能完者着予豁免

历代帝王陵寝

先师孔子阙里应遣官致祭着察例举行

於戱予惟从欲以治庸降德于衆兆民

天其申命用庥绥眉夀於皇多祜布告天下咸使闻知皇上御殿颁

万夀恩诏仪

正月初一日昧爽銮仪卫官预陈

皇上銮仪乐部官设乐礼部鸿胪寺官预设

诏书黄案于

太和殿内东旁銮仪卫设黄盖云盘於丹墀内礼部官设龙亭香亭於

午门外工部官设金凤於

天安门上正中设宣

诏台於门上东第一间内阁学士具朝服恭捧诏书安设於

太和殿内东旁黄案上恭俟

皇上陞殿受庆贺礼大学士捧

诏书至

太和殿檐下授礼部堂官礼部堂官跪受由中阶左旁至丹陛正中安设於黄案上行一跪九叩礼跪捧

诏书起由中阶降礼部官捧云盘跪接

诏书安置云盘内举起銮仪卫张黄盖由中路出太和门文武百官朝鲜安南琉球暹罗使臣暨廓尔喀来使等由

昭德门

贞度门随出是时

皇上受贺礼成还

宫礼部官捧

诏书至

午门外安设龙亭内行一跪三叩礼銮仪卫校尉舁亭香亭在前龙亭在後乐部和声署作导迎乐

御仗前引礼部堂官司官随至

天安门城楼捧

诏官於龙亭前行一跪三叩礼捧

诏书至高台设於黄案上龙亭香亭移设於

天安门前正中文武百官於金水桥南按翼齐集鸿胪寺官赞排班赞进文武百官皆排班北向立耆老领催另为一班俱随排立宣

诏官登台西向立鸿胪寺官赞有

诏衆皆跪宣读官宣清汉

诏书讫赞叩衆行三跪九叩礼捧

诏官捧

诏书置朶云内彩绳悬繋由金凤口中衔下礼部官接

受仍安设於龙亭内由

大清门出乐部和声署作乐

御仗前引至礼部望

阙排列香案礼部堂官率司员行三跪九叩礼恭镌

诏书颁行天下

礼部谨

奏为奏明请

旨事查定例恭遇

庆典

颁发

恩诏臣部镌刻誊黄颁给在京王公及各部院八旗等

衙门至各省应颁

诏书於内阁中书各衙门笔帖式内拣选咨送【臣】部掣签由兵部给发勘合前往颁发每次敬谨遵行在案今年恭遇

皇上

八旬万夀颁

诏天下【臣】部恭镌誊黄将应颁之王公及部院八旗照例颁发外其各省将军督抚提镇应派賫送人员行据各衙门陆续移送到部照例令各该员掣定处所由兵部给发勘合遵照定限恭賫

诏书前往颁发再朝鲜国应颁

诏书例应奏????大臣侍卫賫送如遇有该国使臣在京俱经【臣】部奏明即交该使臣带往以省纷繁此次正值该国年贡使臣在京其颁发朝鲜

诏书应请即交该国使臣带往理合奏明请

旨?候

命下【臣】等钦遵办理为此谨

奏请

旨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初八日奏本日奉

旨知道了其安南琉球暹罗三国亦着照朝鲜之例一体颁发恩诏即交各该贡使賫回

初十日

命於

乾清门

颁赐

恩诏於朝鲜安南琉球暹罗等四国

是日

命宣朝正在京之朝鲜国正使陪【臣】李性源副使陪【臣】赵宗铉安南国正使陪【臣】阮宏匡陈登大副使陪【臣】宋名朗琉球国正使陪【臣】向处中副使陪【臣】郑永功暹罗国正使陪【臣】丕雅史滑里逊通那赤突副使陪【臣】帕喎汶悉呢喔抚突等恭诣

乾清门

颁赐

恩诏一道各使臣欣幸祗领恭齎回国

朝鲜国王【臣】李祘言乾隆五十五年三月二十六【臣】钦奉

诏旨遵依?读讫窃伏念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十三日

欣遇我

皇上八旬之

宝籙弥光

万夀之

圣节载届兹莫非

皇天眷佑

列祖笃庆

化仰无内而无外南斗增耀诵如升而如恒上世罕闻遐裔同忭以至海隅苍生举莫不蹈舞歌咏于

仁夀之宇猗我

熙朝无疆之庥亿万斯年於戱盛哉【臣】与一国臣民瞻北极而驰诚颂南山而献

夀不胜庆忭之至谨奉表称

表称

贺者【臣】祘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

贺伏以

九五福曰康曰德调玉烛于泰阶

八千岁为春为秋巩金瓯于

夀世事旷简策欢溢屏藩钦惟

皇帝陛下

一德统

天万方归

圣泽洽雨露囿动植而徧覃

仁覆帡幪涵蠕翾而并育肆当跻

八袠震夙之庆益仰逾五纪

临御之庥瑞日方中於丽天均亿兆之戴

德昌辰载臻於

诞月欣千一之

膺祥猗欤

百禄之来崇展也四海之咸庆伏念臣

北拱诚笃东渐

化沾

魏阙悬心迹阻涂山之会玉华封祝

圣愿殷海屋之添筹【臣】无任瞻

天仰

圣欢忭庆幸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安南国王【臣】阮光平言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初十日【臣】遣谢

恩使【臣】阮宏匡等在京蒙

皇上传

旨特赐

万夀恩诏俾齎还国【臣】不胜欢幸蹈舞感荷无涯?即

良辰九顿祗领谨奉

表称

谢者【臣】光平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伏以

璿图广运洽万方和会之庥

鼎籙光昭备四海尊亲之戴

仁风载韪际溥率於紘埏

庆泽均覃景来同於玉帛懽腾区宇喜溢寰瀛伏念【臣】

僻处交南殷怀拱

北前者抒诚羾牍荷

批荅於丹毫重以

颁勅函封

示成全於紫綍备极

鸿慈之难报何图

鸾诏之并承十行乍启恍

玉音之亲聆

一视同仁匝海邦而咸忭荣出恒例

宠冠诸藩兹盖伏遇

皇帝陛下

夀齐天地

德备照临懿兹

八万岁悠长之祚遂令鲽国与被

龙光【臣】惟有仰戴

恩纶?祈

圣算寸心向日快

轩纪之同符万里瞻云企

尧廷而献祝【臣】无任瞻

天仰

圣荣忭依感之至谨奉

表称

谢以

琉球国中山王【臣】尚穆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奉

表上言

伏以

皇春布泽阐乾坤悠久之符

圣祚凝庥垂日月升恒之照

鼎来诸福同九?之车书

贲若大文焕三霄之

纶綍羣方志忭远裔胪欢钦惟

皇帝陛下

中和建极

仁夀推恩

化成久道调玉烛以乘时

运洽重熙抚璿衡而集瑞欣遇

圣龄之八袠诞敷

恩诏之十行【臣】穆备藩外岛効职中山夙荷

至仁如天莫伸仰酬于万一欣被

阳春及物屡沾

优赐于再三【臣】入贡陪臣紫巾官向处中正议大夫郑

永功等賫捧

钦赏

诏书到国【臣】九拜祗领并与举国臣民宣述

天朝鸿化恺惠敷于八夤

盛世德音声教广于重译预承

渥眷曷罄愉私伏愿

嘉厘茂介

宝籙洪延

九如备福称

夀斚而祝南山万国朝宗积仙筹而盈东海【臣】无任瞻天仰

圣欢幸感激之至谨拜

表以

暹罗国王【臣】郑华诚惶诚恐稽首叩首奉

大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伏以

福锡昇平太和翔化于宇宙

夀徵悠久大年齐量于乾坤

鸿仁远被合山陬瀛澨以胪欢

涣号式颁胥鲽域鹣邦而志庆猥以海隅之率俾屡承天上之恩施欣逢

大皇帝陛下

万年宝祚

八袠昌辰

如纶如綍扬景命以维新

为龙为光宣德音于不已【臣】情殷祝

嘏职备献琛未遂率舞于

尧墀惟効焚香於斛国兹者进贡使臣丕雅史滑里逊通那赤突帕喎汶悉呢喔抚突等归自

天朝捧来

恩诏不遗踈逖之列窃预

颁赐之荣顒瞻

日出

九重之鸾诰腾辉传告波区万里之鲛人动色极亘古

未有之

异数增举国交庆之下忱【臣】不胜荣幸欢感之至谨拜表以

【臣】等谨案诏令之布昉於汉初凡惠下之政随事定名其志博而言典者如亲祀求贤赐爵优老劝农免租议律颁赦诸大端要皆宣布煌煌载在书策顾或以荅有司或以令列侯或偶行於方外之国动以德弗及远为言曷若我

圣朝纬理乂安万方同轨

温垂丹綍极鬯垓泝埏之盛风敬惟

临御以来

覃恩之诏凡十次

德施所逮洵乎

一人庆而兆民赖焉廼者旧隶之藩封新归之属国

先春入贺遣使来朝欣逢

正夀颁纶预承

宠锡捧归瀛裔举国腾欢诧为亘古未有之荣幸中庸所谓声名洋溢施及蛮貊凡有血气莫不尊亲者诚有如斯

焘载含宏

日月环照之量也矣臣等?载

恩诏冠端附以四国贺谢表章以徵渐被之感而诏欵内事隶各部及外省题咨内部议覆得

旨允行者谨案照欵目实事实数以次胪叙於後

八旬万夀盛典卷六十二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列传第九十·方技等·宋濂
  卷二百十一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卷第二百五·胡三省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三·佚名
  第三十章 新室的兴亡·吕思勉
  二九七 寄谕弘晌等确查函可在沈阳有无占寺支派及碑刻字迹留存·佚名
  晋纪·张居正
  睿宗本纪·欧阳修
  卷三百三十九·杨士奇
  卷十·杨士奇
  卷六·佚名
  卷六十三·佚名
  第二节 洪秀全企图建新朝·蒋廷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二二 宋紀四·司马光

      起重光協洽(辛未),盡旃蒙大淵獻(乙亥),凡五年。   太祖文皇帝元嘉八年(辛未、四三一年)   春,正月,壬午朔,燕大赦,改元大興。   丙申,檀道濟等自清水救滑臺,魏叔孫建、長孫道生拒之。丁酉,道濟至壽張,遇魏安平公乙旃眷,道濟

  •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第六)·赵晔

      越王无余外传第六   越之前君无余者,夏禹之末封也。禹父鲧者,帝颛顼之后。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 宋史全文卷十六下·佚名

    宋高宗二戊申建炎二年春正月丙戌朔,上在扬州。戊子,金女真万户银朱陷邓州,转运副使刘汲摄守事,敌大至,汲死之。丁亥,诏略曰:『河东、河北郡县自太原、真定失守之后,皆困攻围,官吏军民,誓以死守。在昔兵火之际,有一城固守不下,则褒

  • 一三五八 军机处为卽行汇缴《御制乐善堂全集》原本事致各省布政使札文·佚名

    一三五八 军机处为卽行汇缴《御制乐善堂全集》原本事致各省布政使札文乾隆五十五年九月二十五日办理军机处为通饬事。恭查《御制乐善堂全集》,【真按:本书标不知何故在书名号下每爱用逗号或句号断句,常使文义不贯也!】于

  • 十二、我的近视眼·包天笑

      近视眼有遗传性吗?在我的直系上,是一个问题。说它有遗传性吗?我的父母,都不是近视眼,我的祖父、祖母,也不是近视眼,何以我是近视眼呢?说它是没有遗传性吗?何以我的儿女中,很多近视眼呢?虽然他们深浅不一。而且我是近视眼,他们

  •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 第四·班固

    (韩信,彭越,黥布,卢绾,吴芮)【原文】韩信,淮陰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

  • 三十九年·佚名

    (癸未)三十九年清乾隆二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未,上御景賢堂,召見諸大臣二品以上,諸承旨,正一品宗臣。諸臣以聖壽躋七旬,請仰瞻天顔,上許之。命承旨,書下勸農綸音,申飭八道道臣及兩都留守。○副提學鄭存謙、應敎洪趾海、副應

  • 卷二十四 论语六·黎靖德

      ◎为政篇下   △吾与回言章   论语所载颜子语,止有喟然之叹与"问仁"两章而已。而夫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知是说甚么,惜乎其不传也!〔便〕   或问:"颜子'终日不违,如愚',谓颜子心与圣人契。"曰:"此是前辈已自说了,毕

  • 圣人的忧虑·孔子

    【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 ①徙(XI):迁移。这里指向“义”靠拢,仗自己的行为符合“义”。 【译文】 孔于说:“品德不修养,学问不探讨,听到正义不追随,缺点错误不改正,这些

  • 春秋谷梁传谳卷三·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春秋三传谳__春秋谷梁传谳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谷梁传谳卷三   宋 叶梦得 撰庄公元年春三月夫人孙于齐孙之为言犹孙也讳奔也接练时録母之变始人之也不言氏姓贬之也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于人也以言受命不

  • 卷六十三·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六十三钱塘程川撰礼四统论诸説五经中周礼疏最好诗与礼记次之书易疏乱道易疏只是将王辅嗣注来虚説一片【黄防录字子耕豫章人戊申所闻先生五十九岁饶录九

  • 卷十二·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十二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诗魏葛屦诂训传第九○音义姬姓国也【姓监本误魏】其地虞舜夏禹所都之域也【也误地】魏谱魏者节疏禹受禅都平阳或安邑【平误子】乃□防亡【厎误底下字后同】在禹节

  • 卷七十四·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四天子之孝厚风俗汉高帝八年春三月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操兵乘骑马文帝时贾谊上疏曰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且帝之身自衣皁绨而富民墙屋被文绣天子之后以縁其领庶人孽

  • 佛藏经了戒品第九·佚名

    佛告舍利弗。有三种人。闻说是经心不喜乐。何等三。一者破戒比丘。二者增上慢人。三者不净说法及贪著我者,是人远离於此随顺实相深经。具足充满生盲部党。是故舍利弗。我以是经重嘱累汝。所以者何。是经於如来灭後。能

  • 指月录卷之十五·瞿汝稷

    六祖下第五世▲潭州石霜山庆诸禅师庐陵新淦陈氏子。初习毗尼。忽弃去。抵沩山为米头。一日筛米次。沩曰。施主米莫抛撒。师曰。不抛撒。沩于地上拾得一粒曰。汝道不抛撒。这个是甚么。师无对。沩又曰。莫轻这一粒。百

  •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念诵仪轨经卷中·佚名

        开府仪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此仪轨通莲花部一切尊念诵。  我今说修行仪轨。通一切观自在法。结护迎请供养等。修行者先应澡浴洁身

  • 卷第三十三·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三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杂诵跋渠法之十一七百集法藏者。佛般泥洹后。长老比丘在毗舍离沙堆僧伽蓝。尔时诸比丘从檀越乞索。作如是哀言。长寿。世尊在时得前食后食衣服供养。世尊泥洹后

  • 冯曲阳集·冯衍

    汉代文别集。1卷。冯衍著。冯衍曾任曲阳令。《后汉书》本传称,冯衍“所著赋、诔、铭、说、《问交》、《德诰》、《慎情》、书记说、自序、官录说、策五十篇”,唐代李贤注云:“衍集见(现)有二十八篇。”可见其集至唐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