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

钦定四库全书

八旬万夀盛典卷七十

恩赉【九 本年  恩科一】

【臣】等钦惟我

皇上元化陶甄羣伦普被

教育五十余年之久天下士子蒸蒸向风莫不思敦实

学励真材以副

圣天子吁俊旁求之德意自

龙飞首祚肇举丙辰科乡会试越壬申庚辰庚寅已亥

皆以

国庆之年叠开

恩榜兹逢

耋夀膺禧预

宣纶綍载举特科

有道亨期

作人盛治於斯为至仰惟

圣泽濡屡广登进之途以振兴士类前者

钦定文武两闱

赐宴乐章殷然

属望於棫朴之英干城之选冀叶庆以得人是以俊髦蔚起士气奋扬比年来玉关之遥亦登解额者龄之衆羣切观光斯

鸿钧之鼓物於不自知而实际会之所未尝觏者也【臣】

等或身蒙

任使或快覩遭逢窃谓自汉制贤良孝亷诸科刚毅勇

猛诸选以来取士之盛无如

今日育才之盛亦无如我

皇上者易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又曰拔茅茹

以其彚征吉夫孰非

恩敷多士炳耀无穷之茂轨也欤

皇上以八旬万夀

诏开恩科於乾隆五十四年秋举行乡试五十五年春举行会试以光作人钜典

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一日奉

上谕前据王公大臣及直省督抚大吏等以乾隆五十五年朕八旬庆节请举行万夀庆典朕以内外臣工等胪欢祝嘏出自积诚是以降旨允行朕临御五十余年夀跻上耋五世一堂笃庆锡光欢腾率土宜沛特恩用光钜典除恩诏条欵届期颁发外所有下届乡会试正科着于五十三年八月五十四年三月预先举行五十四年秋举行恩科乡试五十五年春举行恩科会试以示朕乐育敷恩夀世作人至意

五十四年己酉

万夀科乡试礼部按道里远近先期密题请差主考皇上以次遣官分典试事中式如额

礼部题奉

钦点兵部尚书孙士毅工部右侍郎邹奕孝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图敏为顺天主考官取中举人二百三十二名副榜四十一名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胡高望吏部考功司主事贺贤志为江南主考官取中举人一百十四名副榜二十二名大理寺卿赵佑翰林院编修钱樾为江西主考官取中举人九十四名副榜十八名礼部侍郎窦光鼐翰林院编修程昌期为浙江主考官取中举人九十四名副榜十八名翰林院侍读陈嗣龙工部都水司主事刘青照为福建主考官取中举人八十五名副榜十七名翰林院修撰史致光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恭泰为湖北主考官取中举人四十七名副榜九名翰林院检讨徐监邓再馨为湖南主考官取中举人四十六名副榜九名翰林院编修裴谦陈万全为河南主考官取中举人七十一名副榜十三名户科掌印给事中冯应榴户部广西司主事陈廷庆为山东主考官取中举人六十九名副榜十三名翰林院编修秦承业右春坊右庶子李潢为山西主考官取中举人六十名副榜十二名吏部稽勲司郎中江濬源詹事府洗马周兴岱为陕西主考官取中举人六十名副榜十二名翰林院编修温汝适礼部精膳司主事刘若璪为四川主考官取中举人六十名副榜十二名刑部四川司郎中金光悌工部都水司主事陈学頴为广东主考官取中举人七十一名副榜十四名礼部主客司郎中方维甸翰林院编修崔景仪为广西主考官取中举人四十五名副榜九名翰林院编修冯集梧检讨刘锡五为云南主考官取中举人五十四名副榜十名户部云南司员外郎萨彬图兵部武选司郎中王锟为贵州主考官取中举人四十名副榜八名共中式一千四百八十名

十月

万夀科武乡试兵部奏请一体举行

兵部题奉

钦点多罗仪郡王永璇多罗定郡王绵恩礼部尚书常青都统公阿克东阿兵部左侍郎伊龄阿户部右侍郎汪承霈为顺天武乡试监射大臣翰林院侍读学士平恕编修朱攸为主考官取中武举一百五十一名各直省照例以总督廵抚监临主考两江总督书麟取中江苏安徽武举六十三名江西廵抚何裕城取中武举四十四名浙江廵抚觉罗琅玕取中武举五十名福建廵抚徐嗣曾取中武举五十名湖北廵抚惠龄取中武举二十五名湖南廵抚浦霖取中武举二十四名河南廵抚梁肯堂取中武举四十七名山东廵抚觉罗长龄取中武举四十六名山西廵抚海寜取中武举四十名陕西廵抚觉罗巴延三取中武举五十名陕甘总督勒保取中武举甘肃五十名四川总督李世杰取中武举四十名广东廵抚郭世勲取中武举四十四名广西廵抚孙永清取中武举三十名云南廵谭尚忠取中武举四十二名贵州廵抚陈步瀛取忠武举二十三名共中式六百六十八名

五十五年庚戍三月

万夀科会试天下举人於礼部

钦定知贡举总裁同考等官并八旗直省中式额数

礼部题奉

钦点礼部右侍郎铁保刑部左侍郎姜晟为知贡举官大学士王杰吏部右侍郎朱珪工部左侍郎邹奕孝为总裁官翰林院侍读学士陆伯焜侍讲学士陈崇本侍读陈万青詹事府洗马周琼左春坊左赞善罗修源编修俞廷棆吴锡麒甘立猷吴树本邵玉清吏部稽勲司主事史国华刑部浙江司员外郎王奉曾工部虞衡司主事樊士监掌江南道监察御史黄瀛元河南道监察御史王春煦国子监助教沈维坤为同考官

三月二十七日礼部题中式额数奉

旨这会试满洲蒙古取中三名汉军取中一名直隶取中十一名奉天取中一名山东取中十名山西取中六名河南取中五名陕西取中二名江南取中二十八名浙江取中八名江西取中七名湖北取中三名湖南取中三名福建取中四名广东取中三名广西取中一名四川取中三名贵州取中二名云南取中一名共中式一百二名

九月

万夀科会试天下武举

钦定知武举监射较射总裁同考等官并八旗直省中式额数

兵部题奉

钦点和硕嘉亲王永琰多罗定郡王绵恩礼部尚书常青户部右侍郎庆成为监射大臣兵部尚书庆桂刘峩兵部左侍郎赵鍈右侍郎?礼宝为较射大臣刑部左侍郎姜晟为知武举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翁方纲詹事府少詹事平恕为主考官刑科掌印给事中查善长礼科掌印给事中王锺健吏部考功司郎中宋澍礼部主客司主事王璸为同考官

九月十七日兵部题中式额数奉

旨这考试汉军取中二名直隶取中七名陕西取中六名广东取中五名河南取中一名山东取中四名江南取中二名山西取中三名湖北取中一名湖南取中一名四川取中一名广西取中一名福建取中一名浙江取中二名江西取中一名云南取中一名贵州取中一名共中式四十名

四月二十一日

皇上策试天下贡士朱文翰等於

保和殿

礼部题奉

钦点大学士公阿桂大学士伯和珅吏部尚书彭元瑞吏部左侍郎金士松礼部右侍郎铁保署礼部左侍郎沈初刑部左侍郎姜晟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玉保为读卷官

是日早诸贡士赴

保和殿

殿试

皇上赐策问

天承运

皇帝制曰朕祗承

大宝命仰荷

燕翼贻庥御?久长日慎一日惟是纳隍驭朽厪于子惠

兆民上答

昊縡恩德今幸年跻八旬康强勤恁未敢高自颐养抑非术致驻延孜孜不息久习而安用致五代逢吉四裔向风保赤诚求鲐倪爱戴然犹仔肩罔怠思欲持敬

宅心监古出治千仓藏富六计励官而集思广益贵乎周逮廼询尔多士以伫昌言洪范九畴五福验之人八徵验之天而总原于五事之敬用故主敬者天人之合也尚书道政事赅帝王五代心传万世治要其中深切着明惟曷其奈何弗敬一语足蔽全书向曾于读召诰篇阐厥义宗矣若夫耆妫子姒之临其下禹皋伊旦之贡其君六体十例中与斯言互为发明者可胪举欤易诗礼春秋可旁通欤大戴礼逸周书管子晏子荀卿成相淮南主术亦有紬绎斯语者欤帝范帝学大宝丹扆二箴大学衍义养正国说或言主敬或不言主敬而义相印事相彰者可指述欤能以此扬明廷抑用资宥密也以古为监可知治忽编年之体通监谦不敢继春秋而托于继左传其平生精力书局自随同譔者何人分代者何属采取者正史外何书略而为目録?而为甲子纪年订而为考异别而为稽古録体例可敶欤分而冠之以纲为纲目尽出朱子之意欤远而追之于古曰前纪徵引尽轨于正欤续当代者长编五朝九朝有全帙欤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不少约欤续後代者宋元通监两家之作孰优欤然且纪统纪年不出至公纪事纪辞或嫌失实炎兴存宋宣光黜元黄帝国画万区后启鼎铸九赋释兵权者诧奇谋躭晏安者夸至孝火牛燧象虎渡蝗迁昔备之监评尚无愆于春秋之义乎蠲贷之政惠泽攸先损上益下惠心元吉易义可绎欤昔人谓古者画井受田故无蠲政然帝王因利利民周官之职左传之文其制亦相近者欤除民田租史昉汉文有蠲半者有蠲十之三者有免逋者有免酒课坊税者有廵幸而蠲有封禅而蠲有幸旧宅而蠲有军所过而蠲有优圣人林庙而蠲皆能指其年代稽其事实欤寛缓之令宋人谓之倚阁或且廹于私衷累于破限甚至有黄纸放白纸收者当时章奏剀陈之能言其弊欤至於放民租而以内库拨还非示人私欤因免赋而及私债不扰民欤朕课晴问雨为民亟三时布闓敷醲为民谋四鬴自乾隆五十年以前蠲贷已二千万万积岁有加焉本年以大?普蠲天下钱粮三年而徧冀裕盈寜而广和乐民力其有纾欤奉行其尽善欤多士自田间来盍谠陈之善为政者安民必先察吏尧典重乎允厘舜歌戒其丛脞其要在先事後食勿欺而已周官太宰受其会正其治听其政事岁月日皆有期会能详之欤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又有十二年之廵狩大明黜陟立法之意可徵诸说经家欤唐考流外官四等宋考百官三等皆以勤为上能列其目欤城隍修理为二十七最之一窃盗十一而得十为中考能举其故事欤官箴百官箴之所规政经之所尚断章可取欤戒石本有全辞节镌公庭何时所颁发欤朕耄念殷求出则秉烛待章居则宵衣鲜寐以尽负扆之职盂水方圆之谓何何犹有延玩庇饰者率作兴事慎宪省成法犹未尽良欤凡此立敬则不忒法古则不愆孚惠则不屯其膏莅勤则不懈于位书之简策为治谱庀之朝夕为躬行予曷敢不亹其孰敢勿蘉上下交修予一人藉报

帝载鸿贶之隆尔万方更胜公堂兕觥之祝家修廷献明

道敷言毋讳毋肤朕将亲遴焉

二十五日

皇上御太和殿

赐诸贡士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是日早读卷等官并诸王以下文武百官各具朝服赴

太和殿前侍立礼部官捧黄榜置于

丹陛正中黄案上鸿胪寺官传

制唱名

天承运

皇帝制曰乾隆五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策试天下贡士朱文翰等一百二名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故兹诰示十月十六日

皇上策试天下武举魏廷魁等於

太和殿

兵部题奉

钦点吏部尚书彭元瑞礼部右侍郎铁保都察院副都御史陆锡熊詹事府詹事伯麟为读卷官是日早诸武举赴

太和殿

殿试

皇帝赐策问

天承运

皇帝制曰朕抚御寰宇五十有五年先几克诘奄致敉寜远服向风灵台偃伯惟是简蒐训整诚豫谋成不敢以无事而去兵致启恬嬉之渐凡稽查縻冒绥靖海隅申严警卫者皆宜讲求之裕国家军制磐石八旗有勇知方度越前代而健鋭火器两营屡成大凯实为得力惟緑营虚额占差名粮殊为积弊近已给武弁养亷厘兵丁实额矣夫兵法最重虚实临事之虚实在情形平时之虚实在训练有额无兵与无额同冇兵不练与虚额同宜何如而使实额皆成实用欤古疆域以海为界今则海表多入舆图商舶兴贩往来生计攸系重洋寜帖所以裕生民也頋盗案时闻聚匪宜饬于是有更制海船之议既以轻剽未可举行又有捜岛焚藔之说则未利民而先厉民更为未善夫沙屿非尽可耕聚居必资口食禁米出洋旧有成例或奉行严密即可涣其羣欤禁虣安良讥察出入居者以保甲行者以口票船照法綦明矣頋违禁货物或有透漏出疆私越蓦渡者公行而兵以为奸弁以为利且有逃人积匪至十数年而若罔闻知者遇事整饬自宜猛知惩戒矣将何如而使悉知尽心尽力俾莠稂除而肥我善稼欤此皆戎政常行不容稍有懈弛者多士如有所见其缕陈之毋浮毋隐朕将亲覧焉

十八日

皇上御紫光阁较射十九日复

御紫光阁

亲试技勇

二十日

赐诸武举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是日早读卷等官并诸王以下文武百官各具朝服赴

太和殿前侍立兵部官捧黄榜置於

丹陛正中黄案上鸿胪寺官传

制唱名

天承运

皇帝制曰乾隆五十五年十月十六日策试天下武举魏廷魁等四十一名第一甲赐武进士及第第二甲赐武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故兹诰示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一 文二王明七王·萧子显
  东都事畧卷一百十三·王称
  第九十九回 满恶贯孙綝伏诛 竭忠贞王经死节·蔡东藩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玉堂荟记卷上·杨士聪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纪昀
  第九节行·佚名
  卷十九·佚名
  九九六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阿弥达往祭河源情形并巴忠译出名义片·佚名
  卷十·佚名
  第14章 福建抗日人民政府时代·冯玉祥
  桓玄传·房玄龄
  茅成传·张廷玉
  卷十五·佚名
  卷三百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六十六·彭定求

        卷466_1 【享太庙乐章】牛僧孺   湜湜颀颀,融昭德辉。不纽不舒,贯成九围。   武烈文经,敷施当宜。纂尧付启,亿万熙熙。   卷466_2 【乐天梦得有岁夜诗聊以奉和】牛僧孺   惜岁岁今尽,少年应不知。凄凉数

  • 髙氏三宴诗集巻下·高正臣

    唐 髙正臣 辑上元夜宴效小庾体并序长孙正隠九谷帝畿三川奥域交风均露上分朱鸟之躔泝洛背河下锁苍龙之阙多近臣之第宅即瞰铜街有贵戚之楼台自连金苑美人竞出锦帐如霞公子交驰雕鞍似月同防洛浦疑寻税马之津争渡河桥似

  • 落叶·刘半农

    秋风把树叶吹落在地上, 它只能悉悉索索, 发几阵悲凉的声响。 它不久就要化作泥; 但它留得一刻, 还要发一刻的声响, 虽然这已是无可奈何的声响了, 虽然这已是它最后的声响了。一九一九,秋

  • 卷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十九陈子良陈子良吴人在隋时为杨素记室入唐官右卫率府长史与萧德言庾抱同为隐太子学士贞观六年卒集十卷今存诗十三首上之回承平重游乐诏跸上之回属车响流水清笳转落梅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

  • 卷四·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四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七首 【起自京口之钱塘以是年十一月抵任通守钱塘作】 游金山寺【南唐僧应之头陁岩记金山昔名浮玉因裴头陁江际获金贞元二十一年节帅李錡奏

  • 卷之二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九月丙寅朔上驻跸乌里雅苏台达巴汉地方  ○戊辰上驻跸穆禄喀喇沁地方  ○己巳上驻跸坡赖噶山  ○大学士等奏请彻三等侍卫特古思等、新设驿站。上曰、极当彻此驿站。归化城有费扬古右卫

  • 第一一二禀光绪五年五月十日一一三○六-二·佚名

    户粮税总书吕祥禀报:由原书李登接收案卷,并请新竹知县饬原书交出未流交案卷具禀案下户粮税总书吕祥,为据情禀明事。切祥荷蒙赏充户粮税总书额缺,凡有应办事件,莫不勤慎从公,以冀毋负厥责。溯自承充以来

  • 第七节 隋末之乱(下)·吕思勉

    隋末,群雄剧战,皆在北方。若南方,则虽有若萧铣、杜伏威,据地较广,兵力较强者,亦不逾时而定。可见其时政治之重心,实在北方也。朱粲,亳州城父人。亳州,今安徽亳县,城父县,在亳县东南,今其地名城父村。“初为县佐史。大业末,从军讨长

  • 卷十·戴锡章

    西夏称天授礼法延祚六年春正月,契丹遣同知析津府事耶律敌烈、枢密院都承旨王惟吉来议与宋和。(《辽史·兴宗本纪》)宋建渭州笼竿城为德顺军,谋取横山。初,曹玮开山外地,置笼竿、羊牧隆城、静边、得胜四寨,募弓箭手,给田,使耕战

  • 法言義疏九·汪荣宝

      問明卷第六〔注〕防姦必有其統,揆物必以其度,察見至微之理,探射幽隱之情。   或問「明」。曰:「微。」或曰:「微何如其明也?」曰:「微而見之,明其誖乎?」〔疏〕說文:「微,隱行也。」按:引伸為凡隱之稱。經傳以為顯著之反。

  • 卷十三·敖继公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説卷十三    元 敖继公 撰既夕礼第十三注曰士丧礼之下篇也继公谓此礼承上篇为之乃别为篇者以其礼更端故也篇首云既夕哭故以既夕名篇既夕哭注曰谓先葬二日既

  • 法华文句记卷第二·湛然

    迦叶缘起传中最广。岂可具书。迦叶是姓故云氏也。负图者。如此方河图。十二游经云。佛成道第三年始度五人。第四年化大迦叶及三兄弟。第五年化目连身子。聚落多人所居。但胜人当名。畏胜王者民物不合胜王耳。三舍者舍

  •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梵赞·佚名

      宋 法贤译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观音赞  大圣自在观世音  百千万亿应无尽  神通无碍无所住  大慈大悲愍众生  六根互用智慧深  闻思修入三摩地  济度随机而显现  有如一月印千江  一江有月一

  • 第二十二品·佚名

    第一章 般涅槃论今称涅槃论。此处,阿罗汉于一切智境涯不断其结而般涅槃,是故,言&ldquo;不断某结而般涅槃&rdquo;,乃安达派之邪执。一(自)有不断某结而般涅槃耶?(他)然。(自)有不断某身见&hellip;&hellip;乃至&hellip;&hellip;不

  • 乾隆福州府志·徐景熹

    清徐景熹修,鲁曾煜纂。七十六卷,首一卷。分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城池、山川、水利、乡都、津梁、田赋、学校、军制、海防、坛庙、寺观、古迹、公署、第宅园亭、冢墓、风俗、物产、封爵、职官、选举、名宦、人物、流

  • 穷通宝鉴·佚名

    《穷通宝鉴)》为中国的“命学四书”之一,与《三命通会》《滴天髓》《子平真诠》齐名。据说是江湖人士压箱底的秘本,而数百年间由于江湖人士传抄错误甚多,该书由清代的余春台将江湖旧籍《栏江网》加以整理、归纳而成,在民

  • 赞阿弥陀佛偈·昙鸾

    全一卷。北魏昙鸾撰。又作大经奉赞、无量寿经奉赞、赞阿弥陀偈。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系依无量寿经,而以偈颂方式赞叹阿弥陀佛之功德庄严。七言一句,共一九五行,三九○句。其中初二十八行赞叹十二光佛,后一六七行赞叹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