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集菩萨学论

梵名S/iks!a^samuccaya 。凡二十五卷。法称菩萨着,宋代法护、日称等共译。又称学处要集。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修行大乘佛教者之教说金言集。梵本刊行于一九○二年,分十九章,汉译本则立十八品。内容系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等德目加以论述。本书援引之经典颇多,有华严经、宝光明陀罗尼、大善诱经、十法经等八十余种。本书现行之梵本,系一九○二年英国学者宾达(C. Bendall)所刊行。此外,本书亦有英译本,系自梵文本直接译成者,与汉译本比较之,则其内所引述华严等经之引文较为冗长,此外,又多处引用未传之经文。

《大乘集菩萨学论》全部章节目录

(1)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一卷
(2)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卷
(3)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三卷
(4)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四卷
(5)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五卷
(6)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六卷
(7)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七卷
(8)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八卷
(9)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九卷
(10)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卷
(11)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一卷
(12)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二卷
(13)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三卷
(14)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四卷
(15)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五卷
(16)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六卷
(17)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七卷
(18)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八卷
(19)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九卷
(20)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卷
(21)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一卷
(22)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二卷
(23)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三卷
(24)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四卷
(25)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五卷

猜你喜欢
  般舟三昧经·佚名
  大方广三戒经·佚名
  佛母般泥洹经·佚名
  佛说梵网经·佚名
  除恐灾患经·佚名
  佛大僧大经·佚名
  逝童子经·佚名
  所欲致患经·佚名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佚名
  大摩里支菩萨经·佚名
  佛说大乘戒经·佚名
  五分比丘尼戒本·明徽
  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佚名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水鉴慧海
  饿鬼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醒!醒!·徐志摩

    和霭的春光,充满了鸳鸯的池塘;快辞别寂寞的梦乡,来和我摸一会鱼儿,折一枝海棠。

  • 列传第七十六 关董袁赵窦·欧阳修

    关播,字务元,卫州汲人。及进士第。邓景山节度青齐、淮南,再署幕府。迁右补阙。与神策军使王驾鹤为姻家,元载恶之,出为河南兵曹参军事,数试属县,政异等。陈少游镇浙东、淮南,表为判官,摄滁州刺史。李灵耀叛,少游屯淮上,所在盗贼?

  • 卷十·吴兢

    钦定四库全书 贞观政要卷十      唐 吴兢 撰 元 戈直 集论 行幸第三十七【凡四章】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东都离宫别馆相望道次乃至并州涿郡【今涿州路隶腹里】无不悉然驰道

  • 卷五十四·毕沅

      ◎宋纪五十四 ∷起昭阳大荒落八月,尽阏逢敦牂十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皇祐五年辽重熙二十二年   八月,丁酉朔,诏:“民诉灾伤而监司不受者,听州军以状闻。”   丁未,

  •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金佗稡编卷十三·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十三宋 岳珂 撰家集四奏议中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奏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神武副军都统制臣岳飞状奏臣今月十五日准枢密院劄子奉圣旨除臣正任承宣使充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臣已两具辞免伏蒙圣慈降

  • 陆子彰传·李延寿

    陆子彰,字明远,本名士沈。十六岁时出了本房,过继到常山公主膝下,尽人子之礼,十分孝顺。丞相、高阳王雍常说道“:常山妹虽然无子,但有子彰当儿子,比亲生的还要好。”正光年间,承袭爵位为东郡公。后来任给事黄门侍郎。陆子彰之妻

  • 废帝纪·李延寿

    废帝名殷字正道,小名道人,是文宣帝的长子。母亲为李皇后。天保元年(550),立为皇太子,当时只有六岁。他生性聪明灵慧,开始学反语时,在“..”字下面注上“自反”。这时侍者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太子说:“..字的足旁也是..,岂不是自

  • 郑国泰传·张廷玉

    郑国泰,神宗郑贵妃兄郑承宪之子。贵妃受神宗宠爱,郑氏父子、宗族恃势骄横,而神宗全不理会。承宪官至都督同知,死后其子郑国泰请求承袭,皇帝则授他为都指挥使。给事中张希皋奏称“:指挥使以下至都督等职,不宜授与承宪之子。若

  • 吴山传·张廷玉

    吴山,字曰静,高安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及第,初任编修。经多次提升后做了礼部左侍郎。三十五年,改任吏部职。不久取代王用宾担任礼部尚书。第二年加官为太子太保。吴山与严嵩是同乡。严嵩的儿子严世蕃通过大学士李本与

  •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三·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谥法四二字谥庄敬皇太子载■(嘉靖)右履正志和合善典法庄献(郡王)追封静乐王瞻垠(永乐)右履正志和聪明睿智庄懿(郡王)蜀府内江王友墦(正德)崇府庆元王载圿韩府髙淳王谟■〈土兹〉韩府庆阳王谟垫(俱嘉靖)周府临湍王睦

  • 救济类下·史洁珵

    黄汝楫,越人。宣和中,方腊犯境,乃尽瘗其财,将逃避。闻贼掠得二千人,闭之空室,邀金帛赎之。否则杀。黄乃悉发所瘗,直二万缗,输之贼营,以赎其命。二千人皆得归,诣黄谢。欢声如雷。夜梦金甲神从天而下,呼曰:「上帝有敕,以汝活人多,赐五

  • 搔首问·王夫之

    “知仁勇之仁,乃君子成德之极;清任和之清,为学者入德之基。”此思宗皇帝与黄公道周论学语也。天下不知有清,而上不能全其仁,以致于倾覆,哀哉!壬辰冬,于安定侯所见思宗皇帝御书硬黄龙纹笺,书唐人“天涯尽处无征

  • 卷十一·姚舜牧

    <经部,诗类,重订诗经疑问> 钦定四库全书 重订诗经疑问卷十一 明 姚舜牧 撰 周颂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 诗序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旣成洛邑相成王朝诸侯率以祭文王焉

  • 僧伽吒经卷第二·佚名

      尔时仙人告彼人言。乃往古昔无数阿僧祇劫。时有国王名曰净月。如法治世。善男子。时净月王。生一太子。时净月王。召诸占相婆罗门等。而问之言。今此童子有何等相。尔时相师白大王言。今此太子有不祥相。生此太子

  • 卷第七·佚名

    鞞婆沙论卷第七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色无色法处第二十二色法者无色法者。问曰。何以故作此论。答曰。断计我人意故。及现大妙智故。断计我人意者。此色法无色法非是我。现大妙智者。若有行智成就智

  • 卷第七·佚名

    陀罗尼杂集卷第七 未详撰者今附梁录 观世音说灭一切罪得一切所愿陀罗尼一首 除障灭病至获道果陀罗尼一首 获诸禅三昧一切佛法门陀罗尼一首 见一切诸佛从心所愿陀罗尼一首 修念佛三昧陀罗尼一首 无尽意菩萨说幢盖愿陀

  • 雍正湖广通志·迈柱

    湖南、湖北合修省志。120卷,卷首1卷。清迈柱、魏廷珍修,夏力恕、柯煜编纂。迈柱,姓喜塔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由笔帖式授国子监助教,历官工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右侍郎、江西巡抚、湖广总督、吏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