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九卷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九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自性清净品第十四之余

论曰。此说依世俗胜义建立诸法。当如是知。若时世尊以一切智观察世间。现证了知依世俗说则有六趣。若天若人及阿苏啰地狱饿鬼傍生。上下种族受报贫富。衰盛苦乐及以毁誉。色无色等种种相生。若时如来出现世间。诸众生等于善逝所。发生净信乐胜义说。是时如来为利众生如证而说。诸法之实无有造作。无有分别。无有知觉。无有显示。亦无言说。如是诸法一切皆空。若如是者。云何世尊复说受记无上正等菩提。于此法中以何为色。复何名为受想行识。而能记别无上正等菩提。由是了知色本无故。则菩提无生。乃至识本无故亦同是说。于诸法中。皆无所得。何名为佛。何名菩提。何名菩萨。何名受记。若色色空。乃至若识识空。但依世俗刹那建立。如是言说但名想耳。智者于此勿生嗔恼。如世尊说。诸法实际毕竟无尽。彼乐变化天不解深义。执我为有亦无障碍。世尊复说。诸法菩提自性离故。若能觉了即是亲近无量菩提。所以者何。若离菩提则无涅盘。若无涅盘乐欲则无轮回可怖。世尊。如乐变化天所执有。我不可得故。况复实际而可得耶。时娑婆界主闻佛说已即生领解。说伽陀曰

如人梦中饥所逼  纵食百味饱何有

了斯梦相本来空  诸法自性亦如是

如人善说诸言论  闻已咸生于爱乐

若言若爱二皆无  是中不得生疑惑

譬如琴瑟发妙音  彼声自性无所有

了知蕴爱亦同然  妙慧推之不可得

譬如商珂大音响  闻已寻求何所生

彼声自性本来空  则了大仙一切法

譬如上味诸肴饍  食已资身使充实

如是身味本来无  则了大仙一切法

譬如天帝现宝幢  诸天咸睹生爱乐

了知是相本来空  则了大仙一切法

譬如有人分地界  强名城邑本来无

亦若身城自性空  则了大仙一切法

譬如集会人击鼓  众共闻已生忻悦

彼声自性本来空  则了大仙一切法

又如击鼓藉缘生  若无湿润声弥震

寻求是相何所来  则了大仙一切法

复如击鼓出洪音  彼无思虑及呼召

如是分别本来无  则了大仙一切法

论曰。此复明前义。谓眼等诸法自性无有。若诸法无有则无成办。若无成办则无生灭。乃至眼根所缘三相爱非爱等皆不可得。无有言说亦无表示。譬如空拳举示小儿。但诳于彼都无有实。至于名量亦不可得。此胜义空决定无有。如人梦中为彼大仙现威猛相而断其首。智者觉已。了知一切皆自识现。由是解脱。如大树紧那罗王问世尊言。若所说法悉皆是空。云何世尊与我受记。我亦不知。自住楼阁不增不灭。亦不散坏受用无尽。是相云何。佛言。汝当了知彼一切法自性清净法界本空。犹如镜中现其影像。如造车轮聚集而显。我说作业自性亦尔。又如林树由风所吹两相摩击而发于火。如是思惟。火何所得。我说作业亦复如是。如说有人寿满百岁。应知无有积聚年岁而可见也。又如法集经说。眼之与色本无有诤。如是耳声乃至意法亦无有诤。云何眼色无有所诤。以二和合不相违故。乃至意法二相和合亦复如是。若不和合则有所诤。世尊。法无有二。是故不诤。诸法无二各不相知。由不相知则无分别。若离分别则无生灭。无有增减。不生爱乐亦无厌患。不住轮回不着涅盘。世尊。若于诸法不乐不厌。应知则无染净等相。世尊。若言如是我知如是我觉。皆是虚妄之所分别。世尊。若复于此眼等诸法。善了知已。不作是念。我能分别。当知是人不与物诤则能随顺沙门道行。为见法者。为见佛者。为见众生者。为见空性者。世尊。见无所见。是名诸法无见。彼经又云。无所发菩萨问曰。如如空者。于法何说。佛言。彼如如空不生不灭。若如是者。诸法皆空。时无所发菩萨言。如是如是。是故世尊说一切法皆无生灭。世尊。何故复说有为诸法悉皆生灭。若如是者。则佛之塔庙决定生灭。善男子。如来大悲为除世间众生惊怖。随顺宣说生灭之法。是中无有少法可得。况生灭耶。如般若经云。具寿须菩提。无生法者。何名无生。须菩提言。舍利子。生无所生是无生法

论曰。此名积集清净福行而成菩提。以清净慈缘于有情。善观察已无众生相。若复供养十方善逝。彼二足尊已离垢染亦不可见。应当供养苦恼众生。是调御师之所教敕。人中上供而以施之。以大悲心拔除众苦。获安隐乐发生净慧断除烦恼。于此正理善了知已当离疑惑。如是供养果不难得。了佛正教如教观身念八圣道断诸痴染。当舍己身承事诸佛。不希世间诸天妙乐。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若寂遍寂。为出苦道

云何建立世俗诸法。谓于虚妄处和合相应凡夫迷倒。谓为子想依止成就。说胜义空处则无是相。以一切法本无生故。如无垢称经说。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曰。虚妄分别以何为本。曰颠倒想为本。又曰。颠倒想孰为本。曰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则能建立一切诸法。又般若经云。应当舍家安住勇猛断除烦恼。心净平等修习般若波罗蜜多。又法集经云。善解空者。心不依止世间所有利衰称讥忻戚毁誉。于诸苦恼不生厌患。于诸快乐不生爱着。不为世法之所破坏。善解空者。则了空性无有少法而生取舍。若无取舍则无贪厌。此则名为善见空者善知空者。于一切法无有执着。若无执着。则于诸法无有所诤

论曰。此明刹那心得清净。谓由我慢轻舍众生。了知我见本来无有。彼若一心专注能断。是人速疾心得清净。如是观察于一切处诸众生所。常乐尊重离于攀缘及所分别自他平等何有相违。如是行学斯不为难。譬若如意摩尼宝珠人所爱乐非能自贵。是故于他当生尊重。谓由颠倒分别执着。于有情边。而生悭吝或生毁訾。皆由我慢之所缠缚。以是缘故。多生赞毁增长热恼如何鼻燃。是声无心于赞。何有此妄慧起彼适悦生。何于他言而生于爱。他喜若生非我有故。常乐平等自取安静。解分别缚离赞毁相。如是了知都无果利。又于财利多生喜恼。惯习悭嫉机巧希求。顺违二种俱获重罪。随顺正理当起对治。摧我慢峰心速清净。离语言过专乐寂默。唯除教诲相续显示。了诸妄法无有坚实。生苦之本不得久住

正命受用品第十五

复次长者。若在家菩萨当乐正命平等受用。远离非法邪活命等。如宝云经说。云何菩萨于施者所不以身业假现威仪。若举足时不诈徐步。若下足时不作瞻视。现思惟相。云何菩萨语不矫诈不为利养。而现细语柔软语爱语随顺语。云何菩萨心不谄曲不为利养。语现少欲心广贪求内怀热恼。云何菩萨善能舍离。为利养故而现异相。若见施者终不自言我乏衣服卧具饮食病缘医药愿垂惠施。云何菩萨善能舍离。为利养故虚言鼓动。若见施者不作诈言。某甲施主持如是物而施于我。我以某物而报彼恩。又言。以我少欲持戒多闻故施。我起悲心而摄受之。乃至身行恶者。为利养故奔走往来而破禁戒。若见余人同梵行者所得利养。兴心损坏。是名菩萨离于险恶而求利养。云何舍离非法利养。谓此菩萨不以斗秤而行欺诳。他所委信不生侵损。云何舍离不净利养。谓此菩萨于窣堵波若法若僧所有之物不作互用。若有所得亦不肯受。云何舍离耽着利养。谓此菩萨所得之物。不摄于己不自炫富亦不积聚。随时而施沙门梵志婆罗门等。或施父母亲眷朋属。或自受用。若受用时不生染着。若时菩萨不获利养。心不生苦亦无热恼。或复施者无有所施。菩萨于彼不生嗔心。又无尽意经说。无有众生不堪受施如其所许持用施之。有来乞者。不起恼施。不为他人逼迫而施。无劳倦施。无异相施。无轻易施。无背面施。无弃掷施。无不敬施。无分别施。无不自手施。无不依时施。无不平等施。无恼众生施。又如最上授所问经云。菩萨行布施波罗蜜多时。若有人求乞所须物。当依我作而给与之。若乐酒者使生正念。即与其饮后复令断。如是菩萨清净方便摄受众生。若其内心爱乐不舍。菩萨即为种种诃毁。酒之过失如利刀剑。决定远离不令相续。如是施者则无过咎

论曰。此说施行清净渐令趣入。如余经中广明制断。如虚空藏经云。所谓我清净施。我所清净施。因清净施。见清净施。相清净施。种种性清净施。刹那果报清净施。心等如空清净施。乃至譬如虚空无有边际。菩萨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宽广无碍。菩萨行施广大回向亦复如是。譬如虚空无有色相。菩萨如是离色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无想无作无表无相。菩萨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遍诸佛刹。菩萨大慈缘诸有情广大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含容一切。菩萨行施摄诸有情亦复如是。乃至如变化人施变化者。无有受用亦无分别。意达诸法无所希求。离我我所自性清净。以胜智慧断诸烦恼。以方便智不舍有情。是为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犹若虚空

猜你喜欢
  嘱累品第六十七·佚名
  卷第三十七·佚名
  佛说宝雨经卷第十·佚名
  僧宝正续传卷第二·祖琇
  编阅附言(五十七则)·太虚
  卷四百九十·佚名
  新华严经论 第十九卷·李通玄
  佛说应法经·佚名
  卷第九·德清
  大智度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杂阿含经卷第六·佚名
  卷三百八十四·佚名
  卷六十一·道世
  卷一百五十七·佚名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五·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十五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忆昔行【大历三年後作】补注【鹤曰诗云更讨衡阳董链师南游早鼓潇湘柂当是大历三年出峡後作权道编在荆南诗内】忆昔北寻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舸【加我切洙曰

  • 绝句·秋瑾

    秋声梧树撼楼风,秋声何太苦?闲拈芳菊词,试把商音谱。春暮口号春从何处来?春向何处去?杜宇尽催归,问之无一语。寄徐伯荪十日九不出,无端一雨秋。苍生纷痛哭,吾道例穷愁!春草草色满平芜,春风次第苏。吹嘘须着意,莫使感荣枯。咏琴手

  • 四集卷六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六十古今体九十八首【己亥六】西直门外作龙见於时逮举雩预斋清跸入皇都黍苖麦穗均油若坤转乾旋有是乎手额陌阡信苏彼问心忧惕未孤吾秋收夏长期犹远戒满惟殷敬与俱孟夏斋居日影下花甎斋居首夏

  • 卷三十·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三十 宋 陆游 撰 五月十一日夜坐达旦 莫笑躭书不计年寒儒业定几生前读经今日韦编絶作赋当时铁砚穿公路晩悲身至此令威归叹塚累然三更听雨蓬窗底又作鳏鱼夜不眠 题阳关图 谁画阳关赠别诗断

  • 卷258 ·佚名

    梅尧臣 吴冲卿学士以王平甫言淮甸会予久未至冲卿与平甫作诗见寄答之 老马力尽道路长,岂若壮骥思腾骧。 项穷临流叹不逝,燕骨埋没庸可伤。 我今六十趋南北,饥肠不足面黧黑。 少年心志一点无,千里区区

  • 卷四百八十一·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八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十五 严嵩 雪霁登钤山 千峰积瑶素寰宇映空明仙人好赤脚独蹑层氷行叠石疑琼岛高楼思玉京劲风仍振木朗月已辉城永夜山中宿山泉松涧鸣 山塘 山塘深

  • 本纪第六 则天皇后·刘昫

    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父士?,隋大业末为鹰扬府队正。高祖行军于汾、晋,每休止其家。义旗初起 ,从平京城。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 ,遂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九·杨仲良

      神宗皇帝   青苗法下   熙宁三年四月戊辰[1],诏:『御史中丞吕公著,比大臣之抗章,因便坐之语对,乃诬方镇有除恶之谋,深骇予闻,乖事理之实。可翰林侍读学士、知颍州。』   司马光记所闻于赵抃曰:上谕执政以吕公著自贡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七·王祎

    唐宗明皇帝开元元年春正月乙亥吏部尚书萧至忠为中书令【以通鉴修】二月以髙丽大荣祚为渤海郡王【以吕祖谦标目修】夏六月丙辰兵部尚书郭元振同三品【以通鉴修】秋七月甲子岑羲萧至忠窦懐贞伏诛解题曰宗为太子乆矣

  • 第九回 二世篡位咸阳宫 始皇归葬骊山墓·黄士衡

    话说赵高同着李斯、胡亥,密议篡立之策。先将始皇赐与扶苏玺书烧毁,假传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别作一书,赐与扶苏、蒙恬,说:他二人带兵数十万,在边已久,士卒多死,不能立功。扶苏反敢时常上书诽谤,都因未奉命令,不得归为太子,所以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正统十三年二月丁巳朔释奠先师孔子遣户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陈循行礼 敕谕哈密忠顺王倒瓦答失里及管事大头目人等曰昔我 皇曾祖君临大位尔祖之叔安克帖木儿首先率义来朝特封忠顺王锡以金印命管治哈密人民保御边境其后

  • 卷之五十五·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六月。丁卯朔。谕内阁、资政院院章。前于光绪三十四年。由资政院总裁。会同军机大臣具奏。复于宣统元年。经资政院会奏。续拟院章。并将前奏各章改订。颁布施行。现在已阅两年。时势又有不同。核与

  •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一·佚名

    乾隆四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丙午固原提督刚塔奏言【臣】于闰三月十八日自固原起程查阅河州一带营伍四月十六日午刻途次巩昌接据【臣】标中军防将李良辅等禀称四月十三日未刻据署靖逺协八营守备千总马忠竒禀报韩家寨囘民

  • 殷本纪第三·司马迁

    解惠全张德萍译注【说明】殷本来叫做商。商也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始祖契大约与夏禹同时,被封于商。到公元前17世纪或前16世纪,商族逐渐强大,商汤发动了灭夏战争,夏亡,商朝正式建立,定都于亳,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大

  • 卷八·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八兴宗神圣孝章皇帝兴宗皇帝讳宗真圣宗长子母曰钦哀皇后萧氏帝生於显州东锥子河始封梁王後立为皇太子圣宗崩帝即位改元景福军国事皆嫡母齐天皇后主之【辛未】景福元年【按隆礼误以兴

  •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一·佚名

    宋 滕珙 撰中类论未发已发之防与南轩书此篇以良心之发虽见于日用而寂然本体则未尝不在人自有生即有知识事物交来应接不暇念念迁革以至于死其间初无顷刻停息举世皆然也然圣贤之言则有所谓未发之中寂然不动者夫岂以日

  • 辨法法性论全文·佚名

      辨法法性论  弥勒菩萨造  苾刍法尊译  顶礼曼殊室利菩萨  由知何所断.有余所应证.欲辨彼等相.故我造此论.  此等一切.二类所摄.谓法法性.法表生死.法性表三乘涅槃.如所显现及名言虚妄分别是为法相.无而

  • 杂纂续·王君玉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撰《义山杂纂》一书,专记市井琐谈,俚语习俗。后亦时有仿作者。宋有《杂纂续》,称王君玉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