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废帝纪

废帝名殷字正道,小名道人,是文宣帝的长子。母亲为李皇后。天保元年(550),立为皇太子,当时只有六岁。他生性聪明灵慧,开始学反语时,在“..”字下面注上“自反”。这时侍者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太子说:“..字的足旁也是..,岂不是自反吗?”曾经有一次在北宫参加宴会,他特别吩咐不要让河间王入内,身边侍从问他是什么原因,太子说:“这是世宗皇帝遇到盗贼的地方,河间王又怎么适宜在这里呢?”文宣帝经常说“:太子得了汉人的性格,不像我。”便想废了他,另立太原王。

  开始时,让国子博士李宝鼎当他的师傅,宝鼎死后,又令国子博士邢峙侍讲。太子虽然年轻,但性情温和开朗,有当国君的器度。他融会贯通各种经义,审视观察时政,很有美名。天保七年冬,文宣帝召集朝臣中有文学才能和礼学方面知识的官员在宫中举行宴会,让他们以经义相互质询,文宣帝亲临听问。太子以手笔提问,在座的人无不赞叹不已。天保九年,文宣帝到晋阳,留太子在京中监国,他便召集所有儒者来讲述《孝经》,他让杨忄音问国子助教许散愁说:“先生在世,怎样自立?”许散愁回答说:“散愁从年少时起,就不登娈童之床,不进少女之室,一心一意读书,不知老之将至。平生心怀,如此而已。”太子说:“颜回居于陋屋而被称为守贞,柳下惠坐怀而不乱,但都比不上这位老翁到白头仍不娶亲啊!”便赏赐给他绢百匹。

  后来文宣帝登上金凤台,召来太子让他亲手杀死囚犯。太子心中恻然面有难色,连砍几回还没能砍断囚犯的头颅。文宣帝大怒,亲自用马鞭打了太子三次。从此,太子因受惊而口吃,时常精神昏乱。

  天保十年十月,文宣帝驾崩。十九日,太子在晋阳宣德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内外百官普遍晋升品级,原失去官爵的,让他们恢复资历和爵位品级。二十六日,尊称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下诏让九州军人七十岁以上的,授给朝笏和官职;武官年龄六十岁以上的,或因生病而不能再作战的,全部放回;土木建筑和制造金铜铁等各种杂役工匠,全部停止和废除。

  十一月初二,任命右丞相、咸阳王斛律金为左丞相、录尚书事,常山王高涣为太傅,司徒、长广王高湛为太尉,司空段韶为司徒,平阳王高淹为司空,高阳王高..为尚书左仆射,河间王孝琬为司州牧,侍中燕子献为右仆射。初五,分别委任使者,巡视四方,访求政事之得失,省察各地风俗,访问民间疾苦。十二月十五日,改封上党王绍仁为渔阳王,广阳王绍义为范阳王,长乐王绍廉为陇西王。

  这一年,是周的武成元年。

  乾明元年(560)春正月初一,改年号。初七,下令减轻徭役和赋税。十一日,高阳王..去世。当月,车驾从晋阳回来。二月十七日,任命太傅、常山王演为太师、录尚书事,太尉、长广王湛为大司马、并省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平秦王归彦为司空,赵郡王睿又为尚书左仆射。下令各姓元的人家家口被发配而进入宫廷以及赐给别人的,全部放回免罪。二十二日,皇帝亲往芳林园,查阅囚徒材料,死罪以下的减罪或免罪不等。

  二十三日,太师、常山王高演假传皇帝诏令杀了尚书令杨..、尚书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大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散骑常侍郑子默。二十六日,任命常山王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司马、常广王高湛为太傅、京畿大都督,司徒段韶任大将军,前司空、平阳王高淹为太尉,司空、平秦王归彦为司徒,彭城王氵攸为尚书令。又任命高丽王的世子汤为使持节、领东夷校尉、辽东郡公、高丽王。当月,王琳被陈朝打败,萧庄自动拔营至和州。

  三月初三,下诏令所有军国大事都到晋阳申报,禀告大丞相常山王谋划安排。二十一日,封文襄帝的二儿子孝珩为广宁王,第三个儿子长恭为兰陵王。

  夏四月癸亥,下诏说,河南定、冀、赵、瀛、沧、南胶、光、南青九州,过去因为蝗虫和水灾,庄稼受到损害,派使者分道赈济抚恤。当月,周明帝去世。五月初二,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刘洪徽为尚书右仆射。

  秋八月初三,太皇太后下令废黜皇帝,封为济南王,食邑一郡。由大丞相、常山王演继承帝位。当天,济南王出居别宫。皇建二年(561)九月,死于晋阳,年纪十七岁。

  废帝聪慧天成,宽厚而仁智,天保年间,很有美名。当继承皇位之后,杨..、燕子献、宋钦道等一同辅佐他。因常山王为皇族至亲,很有人望,内外敬畏服从,加上文宣帝刚去世时,太后本有立他为帝的意思,所以杨..等人都对他怀有疑忌之心。常山王为此感到忧虑不安,便告诉了太后,杀了这批同党。当时,平秦王归彦也参与了这次谋划。皇建二年秋天,天文发生变异,归彦害怕以后有灾难,便告诉了孝昭,认为济南王应当承担祸患。孝昭帝便派归彦立即驰赴晋阳杀害了废帝。济南王死后,孝昭帝身体不适,常常见到文宣帝作祟。孝昭帝十分厌恶,便用了各种厌胜之术来镇伏,但都毫无用处。济南王去世三十天后,孝昭帝也去世了。太宁二年(562),废帝被葬于武宁的西北面,谥为闵悼王。

  当初,文宣帝让邢邵给废帝起名字,名殷字正道。文宣帝听从了可是却又很生气,他说:“殷朝是兄终弟及,‘正’字是一止,在我的身后儿子不得帝位啊!”邢邵听后大惊,请求改换名字。文宣帝不答应,说:“天意啊!”他便对昭帝说:“想夺位时就夺,但千万不要杀他。”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八·列传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三·脱脱
  卷七十·元·蒋一葵
  补编(三)·佚名
  五七二 湖南巡抚李湖奏查出《国朝诗的》等违碍书籍分别办理缘由折·佚名
  二七二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版片折·佚名
  续集卷七·宋名臣言行录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李叔同
  鸠摩罗什传·房玄龄
  元文遥传·李延寿
  卷二·郭琇
  ●皇朝通典卷之六十九·佚名
  奏谳书十三·佚名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曾国藩
  我的主要经历·梁漱溟
  附卷之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七十六·彭定求

        卷876_1 【二贺诗】   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德仁。   卷876_2 【四王语】   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   卷876_3 【时人为屈突语】   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 ◆潘省元伯修(江滥集)·顾嗣立

    伯修,字省中,黄岩人。至正间,尝三中省试。方谷珍乱,劫致之海上,欲官之,不从,遂死于难。应梦虎作诗吊之,有「嵇康未必轻锺会,黄祖何曾爱祢衡」之句。今读其诗,缠绵感慨,多出入于二李之间。如《燕山秋望》、《丙申元旦》诸诗,则忠君

  • 忏悔·闻一多

    啊!浪漫的生活啊!是写在水面上的个“爱”字,一壁写着,一壁没了;自搅动些痛苦的波轮。(曾收入《红烛》,1923 年,上海泰东图书局)

  • 巻八·宋绪

    钦定四库全书元诗体要卷八     明 宋公传 编香奁体唐人用此体言闺阁之情乃艶词也与玉台体相似今人仿之者虽多要之发乎情止乎礼义者则少故取而列于左云香奁四首【黄伯晹】与君生别离朱帘长不开春风故相撩燕子防

  • 卷五徵部·赵璘

      徵為事,凡不為其人與物而汎說者,皆入此部。  尚書省東南隅通衢有小橋,相承目為「拗項橋」,言侍御史及殿中諸郎久次者,至此必拗項而望南宮也。  都堂南門東道,有古槐垂陰至廣。相傳夜深聞絲竹之音,省中即有人入相者,俗

  • 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后爱次子 杀任圜权相报私仇·蔡东藩

      却说李嗣源即位以后,更张庶政,改易百官,宰相任圜,尽心佐治,朝纲渐振,军民各饱食无忧。邺都守将赵在礼,却请唐主嗣源,转幸邺都。唐主颇以为疑,徙在礼为义成节度使。在礼不肯离邺,但表称军情未协,乃改拜邺都留守兴唐尹。尚有

  • 提要·彭遵泗

    「蜀碧」四卷,國朝彭遵泗撰。遵泗字磬泉,丹稜人,乾隆丁巳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是書紀蜀亂始末及一時死節士女,其曰蜀碧者,取萇弘之血三年化碧意也。起明崇禎元年戊辰,至我朝康熙二年癸卯;末有附記及楊展、劉道貞、鐵腳板、余飛

  • 自序·吕思勉

    我在上海光华大学,讲过十几年的本国史。其初系讲通史。后来文学院长钱子泉先生说:讲通史易与中学以下的本国史重复,不如讲文化史。于是改讲文化史。民国二十七年,教育部颁行大学课程;其初以中国文化史为各院系一年级必修

  • 郁林王本纪·萧子显

    郁林王萧昭业字元尚,是文惠太子萧长懋的长子。小名法身。世祖即位后,封他为南郡王,食邑两千户。永明五年(487)十一月七日,在东宫崇政殿举行加冠成人(二十岁)典礼。当天小会,赐给王公以下官员帛数量不一,并给他配备两位辅佐

  • 陆仲亨传·张廷玉

    陆仲亨,濠州人。归附太祖,从征滁州,攻取大柳树诸寨。攻克和阳,击败元兵,赶跑青山群盗。从太祖渡江,攻取太平,平定集庆,跟从徐达攻下诸郡县,授予左翼统军元帅。从征陈友谅,功劳较大,晋升为骠骑卫指挥使。跟从常遇春讨伐赣州,降服熊

  • 第三节 武后政治·吕思勉

    武后何如主?曰:暴主也。然亦暴主之一耳,谓其暴有特甚于他暴主之处,亦不其然。后诒毒最甚者,为其淫刑以逞。杀人既多,即亲族亦不得免,后自杀其子,已见上节。残害武氏亲属,见第五节。又中宗妃赵氏,睿宗纪刘氏、窦氏,亦皆为后所杀,见

  •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佚名

    子曰: “夫易何为者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第十四章 7·辜鸿铭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辜讲孔子说:“有的聪明人没有道德,但是傻子绝对不是有道德的人。”

  •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上·佚名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  诸经要集四十二部  凡菩萨行门总六十六条具列如后。  第一出象腋经(显说三条行)   解六波罗蜜行 修行菩萨为众生故生于六趣受诸快乐 菩萨行空喻  第二出说妙法决定业障

  • 卷第三十九·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三十九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八 汝州首山省念禅师(南八风穴沼嗣) 示众。拈竹篦曰。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汝诸人且唤作什么。时叶县省在会下。乃近前掣得抛向阶前。却曰是什

  • 海东札记·朱景英

    地理杂志。清朱景英撰。四卷。景英字幼芝,一字梅冶,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乾隆举人,官至北路理藩同知。著有《畲经堂集》。历官台湾,遍及南北路,凡所见闻,俱成杂记,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成书,记事止于乾隆三十三年,约

  • 知言·胡宏

    南宋胡宏著。原本1卷,现传本6卷。为平日论学随笔札记,屡经修改而成。此书对理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如道、理、心、性等多有论述,而于性命之理阐发尤详。主张“性”是宇宙本体,是“天命之全体”,而“理”则包括人伦和物理两

  • 华严金师子章·法藏

    全一卷。唐代法藏撰。又作金师子章、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系藉金狮子之譬喻,解说华严法界缘起之妙理;因此譬喻而使天帝网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六相和合、普眼境界等义了然而明。全文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