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二卷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二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清净品第八之三

与无量百千万俱胝众住十善业道。后复生彼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大种族中。财物丰饶库藏盈溢。色相眷属皆悉具足。彼经又云。若有女人得闻是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名号受持者。后转女身。又文殊庄严佛刹功德经云。妙吉祥言。我亦恭敬是惠上菩萨。光幢菩萨。如意愿菩萨。寂根菩萨。若有女人持是四菩萨名号者。得转女身后不复受

论曰。对治行略如前说。制止力今当说。如地藏经云。若菩萨摩诃萨离杀生者。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忧无怖及无悲恼惊慑毛竖。以斯善根果报。所有前际乘五趣轮溺生死海。因是杀生。造身语意一切业障。自作教他及随喜作。由此远离杀生轮故。一切摧灭乃至不受其报。于现身中得寿命长远。诸天及人之所爱乐。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乃至尽形寿离不与取。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忧无怖及无热恼。不生动乱。于自财利而行喜足。终不希取非法之利。以斯善根乃至因是远离不与取故。一切业障摧灭无余不受其报。以要言之。如是十不善业道。亦能对坏自所修善。如月灯经云。闻嗔灭罪者。如说凡愚不实嗔骂诽谤者。安住忍伏尽诸往昔所造罪业。及于菩萨所起嗔等

论曰。制止力已如前说。依止力今当说。故诸缘起中释云。若能归依佛者不堕恶道。舍此人身得生天趣。若法若僧亦同上说。又慈氏解脱经说。菩萨净诸罪业者。诸不善法遍若大地。而劫火起时一切所有无不烧者。乃至譬若有人以喝吒迦汁一两点。千两铁而作黄金。非彼多铁能令少汁而返成铁。此发一切智心亦复如是。以一善根回向智。能摄受一切业烦恼障成一切法智。非诸业烦恼障能令一切智心而为烦恼。善男子。又若有人持以一灯入照暗室。即时能破千年夐古之暗。此发一切智心亦复如是。如入一众生心无明暗室。俱能破坏百千不可说劫夐古业烦恼障发智光明。善男子。如大龙王首戴如意摩尼宝王冠。无他冤敌等怖。此菩提心亦复如是。若菩萨具大悲心。无有恶道冤敌等怖。优波离所问经云。此住大乘菩萨摩诃萨。于初日分时有毁犯罪。当中日分时不舍行一切智心。如是菩萨得戒蕴具足。若中日分时有毁犯罪。当后日分时不舍行一切智心。则菩萨戒蕴亦复具足。我应复说如是次第。佛言。优波离。此住大乘菩萨或时舍戒学处。然于彼菩萨勿起恶作。亦勿随转。若复于彼声闻乘者展转说。为有毁犯罪。然声闻人谓失戒蕴。应如是知乃至广说

忍辱品第九

论曰。此不远离有多门转。而善守护令戒长养。如是离业障缚破烦恼结。乃至闻忍不忍减失精进怠堕俱故。或复不闻不知等持方便。由无方便净诸烦恼。是故懈退唯闻修习了杂乱行。谓诵习勤苦依止山林。彼修行者。暂息杂乱而心无等持。然此止息亦等持摄。尚无少果。况余净诸烦恼设修此观亦亡少善。乃至说净诸烦恼。法集经云。此说忍有三种。谓安住苦忍。谛察法忍。耐冤害忍。安住苦忍者。得究竟行对治苦怖及得除遣着乐之爱。余二种恼。彼云何说。谓嗔恚懈怠等。月灯经云。着乐之者亦不舍苦。又宝云经说。若内怀忧悲苦恼者。住方便调伏忍。最上授所问经云。复次长者。在家菩萨应当远离不如理损害。勿着世间八法所得妻孥及诸受用财谷丰饶。不以高举逸豫。设诸衰弊亦不低下愁恼。应如是观察诸有为相幻化所造。起高举处息灭罪报。谓此父母妻子奴婢仆从亲眷朋属等。彼既非我。我亦非彼。如有偈云。若有所干集。由何起愁恼。或无所干集。亦何起愁恼。为所干集者。以痴恚恼闷绝疲懈故。或执着勇悍起大过咎。痴迷追悔须臾夭寿。应远离此无益。是难

论曰。云何舍是愁恼。谓发轻软心者。如最上问经云。于此远离则令心柔软如睹罗绵。又华严经云。应如胜财王童女发如是心灭诸烦恼。以无能胜心破诸嗔忿。以不动心于众生海而不退堕深心境界

论曰。修习此者。不以为难。如其所有愚者尚尔。至若担夫耕农畋猎克苦修习。荷负鄙事悕微细果。尘秽不净心无悔恼。况复此等诸妙乐行。诸菩萨乐为最胜事趣无上果。又如诸鄙贱者少不饶益。于身难作尚无废坏。但自系念刚强领纳。如决胜负。况复此等长时无益受诸苦恼。由何于善法财少不悕取。地狱治罚世间贼害。狱卒守护按治无遗。随处遇会极为痛恼使勿为冤。于久远时无诸系缚。捍劳忍苦破烦恼贼净尽无余。于三有中被胜甲胄。执持器仗败诸魔冤解众生缚。由先修习以少克苦而得成就。于诸众生修苦乐想。谓诸苦生时。如其处所修习乐想。住乐想者。即能成办此果得三摩地。名超诸法乐。如父子集会经云。佛言。有三摩地。名超诸法乐。若菩萨得是三摩地者。于诸事缘受如是乐受不苦不乐。非一因缘如其处所而得乐想。譬若有人以因缘故。断截手足及耳鼻等。耳鼻断已。如其处所而得乐想。及以鞭杖之所打扑。翻如乐想。或为牢狱系闭捶挞。谓作衣者。然酥灯者。然油灯者。碾蔗浆等者。如其处所而住乐想。作鸺鹠面者。作师子面者。捻曝[照-召+(煞-(烈-列))]者。乃至造金钱者。造饮食者。供象酒等者。翻如乐想。或为挑目破坏命根。诸有损害及堕首等。翻如乐想。无苦乐想。所以者何。此菩萨摩诃萨如是愿力长夜修作。若我为诸走使得近妙乐。若我为罪犯者。亦以承事尊重恭敬供养。一切时处得近妙乐。若遇恶言讥刺打扑刀仗割截乃至诸坏命根。一切所有得菩提乐。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具足如是作意如是事业如是愿力。亦复具足一切众生随知乐想亲近修习于彼业报多所修作。而得超诸法乐三摩地。若时菩萨得至一切法乐三摩地者。是故得大不动坏诸魔事。由是方便圆满一切舍施。成就一切难行苦行。坚牢一切忍辱。策励一切精进。助修一切禅定智惠。是故常喜。如月灯经说。常喜尊重常住正见。又无尽意经云。何等为喜。谓喜念法清净信乐。发踊跃心不生懈怠。无诸热恼不求五欲之乐。不离一切法乐。由心建立身喜觉喜起适悦意乐。如来身庄严相好希求善巧听法无厌依实法行。由法生喜爱乐净信。然于众生觉了无碍。以最胜欲勤求佛法不舍法欲。广大信解诸佛妙法示解脱乘。发最上心除悭吝心。若初发心施当施施已三轮清净。欢喜布施。于妙尸罗亦常清净。由持净戒摄诸毁禁。而常超越诸恶道怖向佛禁戒坚固无毁。正使他人恶来骂辱。于语言道心不加报乐然故忍变以尊重逮无憍慢。貌常温恭远离颦蹙。先以爱语无谄无佞。净意不邪心不粗涩。见诸胜己亦无曲抑。不觇乖谬不扬他失。修和敬法。于菩萨众敬如佛。使敬诸佛法惜过身命。于诸师长如己父母。护诸众生犹如一子。于和尚阿阇梨敬如佛想。于诸正行皆如上首。诸波罗蜜如爱手足。于说法师如诸妙宝。诸教令中如亲五欲。于喜足行如无病恼。求胜妙法如希妙药。于发露者如遇良医。如是调御诸根使无懈怠。说此是名为喜

论曰。此言学菩萨庄严者。如大云经说。若乐地狱旁生者。于地狱趣心常戒定。虽处狱城而得如旅泊。又乐地狱者。于地狱趣心生爱着及与悭嫉。令地狱火转复炽盛

论曰。说安住苦忍者。故海意经云。有三种忍。佛言。海意。此菩萨摩诃萨如其所发一切智心宝中。或为非人毁犯净戒。谓若诸魔魔民及天魔后魔。力所持。令魔使者固来侵害。震击动摇期克打掷。当于是时此大菩提发深固心令无所坏。亦复不坏。大悲精进解脱一切众生。亦复不坏。令三宝种绍隆不断。亦复不坏。诸佛法中于此相应积集善本。亦复不坏。成办相好修习福行。亦复不坏。勇力精进严净佛土。亦复不坏。求一切法不惜身命。亦复不坏。度诸众生不着己乐。是中深心具如是意。若为一切众生之所恶贱。或遇嗔恚讥毁骂辱及诸打掷。悉能忍受。至若一切众生以恶心来逼恼摧压。亦悉堪任不疲不懈不退不没。勇猛精进势力发现。捍劳忍苦起摄受心。又若有人以恶心来。若嗔若骂。妒害逼恼忿恚打掷。于如是心悉不加报。乃至设复有人于十方界执诸器仗逼逐其后。彼地方所若行若住若坐若卧。是中若遇一人发菩提心修布施心乃至修智惠心者。闻彼发起一善根心。我当即至彼地方所。正使断割其身节节支解如枣叶量。于是等事我悉堪忍。又若世间一切众生皆起嗔恚巧出恶言骂辱讥毁。加以断割其身节节支解如枣叶量。我当是时。于此众生终不为起少分动扰之心。所以者何。然我此身于过去际无量无数生死轮转。靡所不造。或处地狱畜生琰魔罗界。乃至今在人趣耽味饮食。诸欲受用听受非法。艰苦追求邪命资养。多种逼迫。然于身命曾无果利。虽复种种多所营作。缘此不能自利利他。设复生死最后边际。使诸众生于我身分断割支解。宁受众苦我终不舍一切智心。亦复不舍一切众生及善法欲。所以者何。然我此身多种逼恼苦切残毁。比地狱苦百分千分乃至优波尼刹昙分不及其一。又复于佛法中不舍大悲所缘一切众生。以要言之。若有因缘起嗔恚者。我当以法断除。云何为法。所谓爱乐于身。系属于身。取着于身。舍是身者即舍嗔恚。佛言。海意。于如是法聚而趣入者即能堪任一切众生之所逼恼。乃至不惜其身而能弃舍。亦不爱乐者。此即能修布施波罗蜜多。复次若遇身欲坏时。大慈不舍一切众生。此即能修持戒波罗蜜多。若遇身欲坏时。如义解脱堪任忍受。忍力发现亦不动扰其心。此即能修忍辱波罗蜜多。以勤勇力不舍摄受一切智心。于生死中发诸善行。此即能修精进波罗蜜多。复次若身坏时。于心发现一切智宝不舍菩提。如实观察胜寂寂静。此即能修静虑波罗蜜多。若遇身欲坏时。观身幻法犹如草木墙壁瓦砾。入解于身是无常是苦是无我是寂灭。如是谛察其身。此即能修胜惠波罗蜜多。乃至设复有人以恶心来嗔恚骂辱。即作是念。是人懈怠远离白法。我今发起精进勤求修习。植诸善本勿生厌足。乃愿是人先坐道场。我当最后取成正觉。以要言之。是等众生名未调伏者。未寂静者。未密护者。未近寂者。为作义利庄严铠甲。乃至我依此法。云何是嗔云何非嗔。二中伺察俱不可得。又若是嗔非嗔若自若他。嗔与嗔者皆不可得。斯不可得尚离此见。是即名忍。又般若云。若诸众生有所诤竞。应发是心。我当劝勉。我今于此诤竞得无难遇。若诤竞者及所诤事。然我于诸众生为作桥梁。我若为他恶骂毁呰。汝何此语不应加报。但类痴人。及若哑羊不起斗诤。他或恶来丑言骂辱于语言道心无损害。亲近于他我应善语。不似于彼起斯过咎。乃至若我闻他过失亦不似彼。所以者何。我意无怒故。又若一切众生所须妙乐者。我当与彼众生妙乐乃至涅盘。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于他终不起嗔。及与自他起愚痴行。唯修坚固精进。以精进故。设坏身命而无恚恼不生颦蹙。又菩萨别解脱经云。若于恚怒众生。如是安慰极善安慰。住此忍者得随顺法喜

猜你喜欢
  进圣宋嘉泰普灯录上皇帝书·雷庵正受
  卷第七·智旭
  瑞鹿先禅师·惠洪
  宏智禅师广录 第七卷·正觉
  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六卷·宝亮
  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三·欧阳竟无
  商人蒙记品第二十四·佚名
  事须适宜·印光
  致遍能常恩书(三通)·太虚
  引·续法
  卷三百八十三·佚名
  卷第五十三·佚名
  嘉泰普灯录总目录卷中·雷庵正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二回 老命妇病在膏肓·陈端生

    第四十二回老命妇病在膏肓诗曰:改装潜出避爹娘,亿女情深黯自伤。辗转愁肠谁可诉?病源从此入膏肓。话说孟相府也令家人到来问候郡主,昨日回来安否?并带了孟夫人赏赐江妈的一两银子,一匹青绸,交付王府门官送入宫内。节孝夫人

  • 小花篮——送卫礼贤先生·徐志摩

    一年前此时,我正与博生通伯同游槐马与耶纳,访葛德西喇之故居,买得一小花篮,随采野草实之,今草已全悴,把玩不觉兴感,因作左诗。(卫礼贤先生,通我国学,传播甚力,其生平所最崇拜者,孔子而外,其邦人葛德是,今在北大讲葛德,正及其意大利十

  • 王国维·龙榆生

    王国维字伯隅,号静安,浙江海宁人。光绪三年(一八七七)生。以诸生留学日本。早岁治词曲,晚乃专力经史。适古文字器物出土者日多,因以其学识理董之,遂发前人所未发,为世推重。晚主清华大学研究院,以民国十六年(一

  • 卷一百一十一·志第六十四·礼十四等·脱脱

        ◎礼十四   ○册立皇后仪 册命皇太子仪 册皇太子 妃仪 公主受封仪 册命亲王大臣仪   册立皇后。建隆元年,立琅邪郡夫人王氏为皇后,命所司择日备礼册命。自后,凡制书云册命者,多不行册礼。后妃皆写册命

  • 卷之三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七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水彩画略论(2)·李叔同

    未画之前,将画纸裁好,铺画板上,用净水拂拭数次。迨纸质湿透,用纸条抹浆糊,贴其四周,待干后再着色彩。第二章水彩画之临本欧美新教授法,初学绘画,即由写生入手,不用临本。然吾国人知识幼稚,以不谙画法者,强其写生,如坠五里雾中,有

  • 靖海纪略卷之二·曹履泰

    盐官曹履泰大来着答众乡绅答何海防与李任明定商人榖价告示上朱未孩道尊上朱未孩道尊示谕刘五店与颜同兰守城议上熊心开抚台上熊抚台上熊抚台上赵按台答项元海上蔡五岳道尊上蔡道尊上熊抚台答蔡道尊答蔡道尊上熊抚台上

  • 六○、魏武侯元年乃周安王六年非十六年辨·钱穆

    《史记 魏世家 索隐》引《纪年》:“魏文侯五十年,魏武侯二十六年”,则武侯元年,应在周安王六年。《年表》误后十年,已详《考辨》第三十七。今按:《年表》记武侯年,显有可疑者。一,武侯之元,去楚悼王之死仅五年。吴起

  • (三)办事处办事细则·佚名

    第一章 总  纲 第一条 本处照章由议长、副议长监理。 第二条 本处照章以书记长一人、书记四人任办事之职。 第三条 本处分四课办事,即以每一书记为一课课长。 第一课 议事课 第二课 文牍课 第三课 庶务课 第

  • 卷下·佚名

    彼时佛请贤者阿难。俱之拘夷邑。已乐波旬历城中。度行半道所。佛疾生身背痛。止树下坐。饬贤者阿难。持钵到拘遗河取水。则受教行。是时五百乘车。厉渡上流。水浊未清。阿难行取水。还往白佛言:向群车过水浊未清。適可

  • 佛说十地经卷第二·佚名

    大唐于阗三藏沙门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菩萨极喜地之余  复次菩萨如是已发诸大誓愿。得堪能心并柔软心及调柔心。成就净信能信诸佛正等觉者。本所入行。修证到彼岸修证诸胜地。成就诸力成满无所畏。由不共佛法

  • 卷第二·佚名

    弘赞法华传卷第二  蓝谷沙门惠详撰翻译第二译经真伪合十四人(真十伪四)译论二人。  ·魏外国释正无畏(法花三昧经六卷亦一本加正字)·晋炖煌释竺法护(正法花经十卷亦别出普门品光世音经)·东晋

  • 卷第九·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九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南岳下三十六世 尔瞻尊禅师法嗣 潭州石霜碧眼开禅师 上堂。向上机末后句。坐卧不在声色里。赵州十八家业忘。南泉十八解活计。打牛打车。因语

  • 云门麦浪怀禅师宗门设难·麦浪明怀

      参学门人许元钊 录  德清居士蔡武 仁和居士卓发之 仝校万历庚申。季夏之日。麦道人抱影松窗。万念灰冷。有设难者。过道人之门。相与跏趺而坐。时熏风南来。殿角微凉。设难者倾诚以告道人曰。或谓初祖西来。

  • 新大陆游记·梁启超

    梁启超著。清光绪二十九年正月二十三日至九月二十三日(1903.2.20~11.11),作者为促进北美“中国维新会”(即保皇会)的建设,赴北美旅行,并写下了这部游记。书中首先叙述四年前(1899、冬)游美不成和此次游美的经过,然后分

  • 伏魔经坛谢恩醮仪·佚名

    伏魔经坛谢恩醮仪。撰人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所奉祖师有明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是知本仪撰于明。述伏魔经法谢恩醮仪。从内容和形式看,与正一部《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当为一书。

  • 山铎真在禅师语录·山铎真在

    清真在说,机云、智旭等录。一卷。卷内收住江西九江府庐山东林兴隆禅寺语录、住楚黄蕲水县华桂山能仁禅寺语录、住黄安碧云山龙兴禅寺语录、机缘、勘辨、拈古、颂古、法语、茶话、佛事、诗偈、杂著、行状。收入《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