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四卷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四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说阿兰若品第十一之余

宝积经云。复次阿兰若行若诸异生未得果者。见虎狼至勿生惊怖。当发是心。我本诣此阿兰若处。已舍身命不应惊畏。为起慈心远离过失使无怖惧。又若虎狼断我命根啖我身肉应起是心。我得善利以不坚身而当获坚固。若复不能令啖我肉。岂彼虎狼得乐触耶。以要言之。复次阿兰若行。有非人来。若美若丑。不应爱乐。亦勿损害。若有往昔见佛诸天来此阿兰若比丘所起诸问难时。彼比丘如力所能。随所学法为诸天说。又若有深问难时。阿兰若比丘。或未能答而不生恭敬者。应语彼言。我今未得无学。若我当勤佛教。时闻法已尽能通解答一切问。我今唯能得闻是法。乃至总略。若住阿兰若处药草树林。尚不取着。云何为生何等为灭。如是观察。是身无我无主宰无作者无受者。谁生谁灭。毕竟无有生灭之者。是身亦复如是。譬若草木墙壁瓦砾无我无主宰无作者无受者因缘和合故即生。因缘离散故即灭。复次于胜义中无有一法是生是灭彼经又说。复次阿兰若行。应发是心。然我至此阿兰若处独无伴侣。若我所起善作恶作。尔时此有天龙药叉佛世尊等。知我深心俱为我证。又若住此阿兰若中以心不善自在游逸。又若至此极远之处。独无伴侣无亲近者。无我无取。应如实觉。欲寻恚寻害寻及余不善法寻。悉如实觉。若我于此不异其众乐处有情愦闹中者即为欺诳天龙药叉诸佛世尊。若如所作天龙药叉不为呵厌。诸佛世尊悉皆欢喜

治心品第十二(禅定波罗蜜多附)

论曰。于此阿兰若修是禅定。如般若经云修此禅定波罗蜜多者。得心不散乱利诸众生。所以者何。起世间定彼尚亦然。乃至心散乱者皆不可得。况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得心不散乱。乃至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彼经又说。复次须菩提。初发心菩萨摩诃萨修禅定波罗蜜多行时。于一切相智相应作意则善入禅定。若眼见色不取其相。亦不执取随形妙好。若于眼根不修制止。则依邪妄损恼于余恶不善心随其流转。护眼根者。制此令尽。如是耳所闻声鼻所嗅香舌所了味身所著触意所知法。皆不取相亦不执取随形妙好。若于意根不修制止。则于余恶不善非法之心随其流转。护意根者。制此令尽则行住坐卧语默时处。悉不舍离三摩呬多。得彼手足不生动摇口无杂言亦无戏笑诸根不乱。若身若心俱无妄失三业寂静。于显密中如律仪道。乃至喜足易养易满。善入行处远离愦闹。于得不得无有高下等无差别。如是苦乐毁誉若赞不赞若夭若寿亦无高下等无差别。若冤若亲心常湛然。是圣非圣其声无杂。于乐不乐犹如一相无高无下。等无差别超诸违顺。所以者何。于自相空如不真实。则见诸法无生无灭。乃至广说

论曰。喜乐修习者远诸懈退。而常作意者息除高举。于此二种是所对治。护国经偈云

无量俱胝劫  所有佛出世

由是大仙尊  刹那获胜益

远离于放逸  解脱诸染欲

此有为虚妄  如幻梦所见

乖离非久住  诸爱亦不常

如奋力营求  诸波罗蜜地

乃至悟菩提  精进无疑惑

大戏乐经广说偈云

老病死苦  如火焰然  三有炽盛

无适无莫  未离轮转  常处愚瞑

譬若狂蜂  处罃器内  三界无常

如戏剧者  及秋空云  旋生旋灭

人命迁坏  过于山水  轻捷迅速

如电飞空  虚天界城  遍三恶道

无明横起  爱有所生  被转五趣

如陶家轮  常乐美色  及妙音响

清净香味  细滑触乐  贪着此者

如被囚絷  如鹿寄网  如猴被缚

常怀怖惧  作冤家想  此欲乐者

极多忧恼  如锋锐刀  亦如毒药

智者远离  如弃粪瓶  愚懵念着

为怖畏因  及为苦本  爱有所缠

疾趣衰老  常乐欲者  怖无归捄

昔有圣人  了知此欲  怖如猛火

如大淤泥  如持蜜刀  如避空剑

又诸智者  了知此欲  如粪秽瓶

如毒蛇首  如木耦驴  如涂人血

如死狗头  如恶冤家  又诸圣智

了知此欲  譬水中月  如山谷响

如镜中像  如戏剧人  如梦所见

又此欲乐  智者了悟  如幻如焰

如水泡沫  刹那而住  遍计所起

虚妄不实  但谓盛年  任持色相

意乐此者  实愚夫行  及老病至

坏苦所吞  退失光泽  如竭河流

财力丰饶  库藏盈积  爱乐此者

实愚夫行  或至匮财  后疾耗灭

远离于人  如空园林

譬如花果树  爱乐人悕取

贫窭衰老时  厌弃如鸲鵅

丰财壮色者  乐生和悦意

贫窭衰老时  厌弃如死尸

又此衰老相  年迈极过朽

譬如雷电火  焚余枯槁树

此衰老可畏  亦犹朽故宅

是故牟尼尊  说速求出离

又若娑罗林  为藤蔓所缚

如男女眷属  枯干速衰朽

又若溺泥夫  顿乏于勇健

此老相亦然  趋捷无快利

老变形容丑  威雄势力衰

长别妙乐寻  趣死无光泽

此百种病恼  固非安隐乐

是相于世间  炽然如猛兽

观若老苦病  是世间苦恼

俱舍妙乐寻  说速求出要

又如霜与雪  夺草木滋茂

病苦于世间  坏命根色力

仓库多崇积  追求极边际

常如疾病人  好起嗔恚事

及冤害仇对  炎热如空日

及至死灭时  财命俱散坏

譬川流不返  如菓叶堕树

亦如河中梗  漂沈不自在

随业果难停  独去无伴侣

此死灭之法  又若磨竭鱼

吞啖无量众  如金翅食龙

及兽王搏象  若猛火焰然

焚烧诸草木

又教示胜军大王经说。佛言。大王。譬若四方有四山来。坚固精实周普连匝。状一合成无有缺漏。亦无间隙。是中空界地际一切动植悉归磨灭。谁有踊踯而可逃避。及以势力咒禁药术财物等事而令退转。佛言。大王。世有四种大怖畏事亦复如是。谁有踊踯而可逃避。及以势力咒禁药术财物等事而能退转。何等为四。谓衰老病死。佛言。大王。一者衰势来时摧逼兴盛。二者老相现时摧逼少壮。三者病苦集时摧逼调适。四者死灭侵时摧逼寿命。此复云何。佛言。大王。亦如师子为众兽王。色相勇健皆悉具足。爪牙刚利入鹿群中。搏取其鹿随应所欲。然鹿踊踯入猛兽口无能为也。佛言。大王。死箭射人亦复如是。纵使刚强无能逃越。无归无救亦无投寄。节节支解血肉枯竭。饥渴热恼。张口大息手足纷乱。于追求事悉无堪能。涎涕流溢便利不净。涂污支体余命渐灭。中有现前随业缘起。焰魔使者甚可怖畏。趣黑夜分于出入息最后而尽。唯己独行更无伴侣。奄背此生倏往佗世。奔大险道入大黑暗。涉大旷野趣大稠林。泛大溟海业风飘堕。所向冥寞曾无标记。余无归捄余无投寄。佛言。大王。唯法与法是归是捄。是所投寄。佛言。大王。此善法者。如寒者得火。如热者遇凉。渴者饮清冷水。饥者食珍美馔。疾病者遇良医药。怖畏者得强力伴。是为归捄。佛言。大王。此诸善法。有大势力亦复如是。无归捄者为作归捄。无投窜者为作投窜。大王。是故应知。有现无常者现灭尽者。法尔如是。唯死怖畏。佛言。大王。王恃所为悉非善法。所以者何。大王。然此身者从昔已来纵加守护及加莹饰上妙饮膳恣情饱满。及命终时未免饥渴逼恼而死。如是身者虽以种种可爱奇文侈服上妙细[叠*毛]。行住坐卧随意严饰。及命终时秽恶不净要当流出。大王。又此身者虽以澡沐涂香粖香熏香妙花无量严饰。及命终时不久臭秽。又此身者后妃婇女眷属围绕。种种妓乐歌舞嬉戏。及诸僮仆悦意快然。及命终时未免怖畏及诸苦恼。佛言。大王。至若此身虽处宫殿台榭楼阁户牖轩槛。彩绘严饰。种种花香及与灯明。屏幛帏幔床座茵褥。烧众名香散诸妙花。宝瓶香炉处处行列。及妙珠宝锦绮杂饰玩好之具。及命终时至冢墓间。骨肉毛发脓血臭秽。尸卧地上都不觉知。佛言。大王。又此身者而常乘御象马车乘。击鼓吹贝作大音乐。张妙幰盖执持扇拂。无量勇健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导从前后。百千官属城邑人民叉手恭敬。不久要当尸卧车上。众人荷挽出大城门。父母妻妾兄弟姊妹奴婢仆从作业使人心缠忧恼。头发被乱举手拍头悲咽哀恸咸叹苦哉。于我无捄无亲无主。城邑人民衔悲瞻恋。至冢圹间。或复为诸乌鸢雕鹫狐狼野干之所食啖。乃至余骨积薪所焚。或[瘗-(人*人)+(乂*乂)]于地。风雨曝露末为微尘散掷余方。佛言。大王。此身幻化终归坏灭。一切诸行悉是无常。乃至广说

论曰。此贪嗔痴等一聚烦恼。至若对治修习。因是远离。故宝云经说。对治贪者。于起贪缘悉能远离。云何名对治贪及起贪缘对治。贪者若善了知。于起贪缘修不净观。云何名不净观。谓若于身发毛爪齿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汗泪涕唾咽喉心肺肝胆脾肾生脏熟脏屎尿浓汁。菩萨于如是物而起观察。则愚痴小儿颠狂不善。知是物已犹尚不起贪爱之心。况诸智者。是为菩萨修不净观。又如般若经云。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行时。然于此身如实了知。善现。譬若解牛之师及师弟子断牛命已复用利刀析为四分。若坐若立如实观察。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行时。亦复如是。然于此身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如实观察。乃至善现。又若耕夫或诸长者。满治场中有种种谷。所谓菽麦稻梁脂麻芥子等。有明目人分别视之。如实了知彼种种谷。此是菽麦。此是稻梁。此是脂麻芥子等。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行时。亦复如是。然于此身从顶至足发毛爪齿种种不净之所充满。而菩萨如实观察是身。唯有发毛爪齿头目脂髓肝胆脾肾生脏熟脏眵矃不净等。乃至若诣冢间观种种相。谓所弃尸于冢圹间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五日。身体膖胀青瘀臭恶皮穿肉溃脓血交流。见是事已。我与此身亦复如是。然此身者法尔如是。本性如是。如是法性曾未解脱。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行时。而于外身修随所观。乃至观所弃尸。于冢圹间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为诸鸟兽乌鸢雕鹫狐狼野干之所食啖。及余种种蝼蚁咂食。见是事已。我与此身亦复如是。然此身者法尔如是。本性如是。如是法性曾未解脱。以要言之。又若观所弃尸。于冢圹间蛆虫咂食。不净臭秽。我与此身亦复如是。余如上说。乃至复次向凄惨道。观所弃尸。肉销骨现筋缠血污。我与此身亦复如是。余如上说。复次向凄惨道。观所弃尸。血肉都尽身骨相现。余筋尚缠。我与此身亦复如是。余如前说。复次向凄惨道。观所弃尸。唯有众骨散掷异方。所谓头骨足骨腰骨背骨颈骨臂骨等。我与此身亦复如是。余如前说。乃至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行时。向凄惨道观所弃尸。唯有骨在风飘雨渍白若珂贝。我与此身亦复如是。余如上说。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行时。向凄惨道。观所弃尸。唯有骨在。经[应-倠+秝]多年变异青色。如泥处地碎末为尘。我与此身亦复如是。然此身者法尔如是。本性如是。如是法性曾无解脱

论曰。以不净观对治贪者。则修慈观对治嗔恚。此乃平等。若不乐观众生者。此或于一饮食发生爱乐则于他妙乐悕求称赞。无不爱乐。慈者度贪欲因缘不着染爱。是义有三种。无尽意经云。谓初发心菩萨修众生缘慈。已习行菩萨修法缘慈。得无生法忍菩萨修无缘慈

猜你喜欢
  一 集·佚名
  佛说无言童子经卷下·佚名
  显扬圣教论 第十九卷·无著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一·智升
  至诚佛品第十五·佚名
  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七·佚名
  俱舍论疏 第二十八卷·法宝
  刻普陀列祖录题辞·潮音通旭
  卷四·佚名
  唯识诸家会异图·太虚
  佛说阿难四事经全文·佚名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佚名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御定曲谱卷二·王奕清

    【北仙吕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其音清新緜远】端正好【楔子多用之与正宫不同】无名氏【拂尘子】旣相别【句】难留恋【韵】为昆仲撚指十年【韵】临行也将二弟丁宁劝【韵】你若是居台省掌兵权【韵】平天下【句】立山

  • 卷四十七·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一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 酬王维春夜行亭赠别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絶巘 梦寻西山准上人

  • 御选宋诗卷七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七十一七言絶句八王炎岀郊杂咏闭门不知春色嘉栁梢欲暗可蔵鸦鸭头新緑齐腰水女颊轻红刺眼花道上东风掠面轻一犁雨足得新晴草头蛱蝶自由舞林下鶌鸼相对鸣孤烟近见数椽屋急水时行独木桥入眼异乡风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九·佚名

    天启元年四月壬申朔孟夏享太庙○日有食之以推筭少差夺监官戈承科俸二月○兵部尚书崔景荣以御史方震孺锍釒乞罢 上慰留之○御史李日宣锍釒请召见大僚面决急务言今辽阳光景总不可问都门内外备御宜严臣以为此时 皇

  • 卷之一千四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四·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四乾隆十九年秋九月辛巳定边左副将军班第等奏报派兵收服乌梁海日期先是将军策楞等奏言臣等商同阿睦尔撒纳拟派喀尔喀兵五千五百名阿睦尔撒纳讷黙库及防凌等兵各五百名共兵七千名于九

  • 太宗本纪·宋濂

    太宗谥号为英文皇帝,名窝阔台,是太祖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光献皇后,出身于弘吉剌氏族。太祖讨伐金朝平定西域时,以太宗攻占城池、开拓土地的功劳居多。太祖归天时,太宗从霍博地方前来参加丧礼。太宗元年(1229)秋,八月二十四

  • 第一章通论·佚名

    第一节垦照第二节大租之沿革第一节垦照(一)具禀人沈绍宏,为恳恩禀请发给告示开垦事。缘北路鹿野草荒埔原为郑时左武骧将军旧荒营地一所,甚为广阔,并无人请耕,伏祈天台批准宏着李婴为管事,招佃开垦,三年后输纳国课;并乞天台批发

  • 卷十委署·冯煦

    ◇吏科·卷十·委署数目职官原定改定现定巡抚布政使提学使按察使江安粮道安庐滁和道现裁徽宁池太广道改皖南道凤颍六泗道改皖北道巡警道劝业道安庆府知府同知通判徽州府知府同知宁国府知府通判池州府知府池太同知通判

  • 第六十三卦 既济 水火既济 坎上离下·佚名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 初吉,柔得中也。 终止则乱,其道穷也。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象曰:曳其轮, 义无咎也。六二:妇丧其髴,勿逐,七日得。

  • 治水五行第六十一·苏舆

      日冬至,七十二日木用事,其氣燥濁而青。七十二日火用事,其氣慘陽而赤。七十二日土用事,其氣濕濁而黃。七十二日金用事,其氣慘淡而白。七十二日水用事,其氣清寒而黑。七十二日複得木。木用事,則行柔惠,挺群禁。至於立春,出輕

  • 谁来种田地?·孔子

    【原文】 樊迟请学稼①。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②。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春秋説卷十七·洪咨夔

    考证第二页后八行 鲁以楚强欲与防云云于三传无所见原文盖推当日事势而得之谨识于此第六页后八行 今宣通公私为一云云按此条经文何休谓时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宣公履践案行择其善畆谷最好者税取之徐邈则谓除去公田之外

  •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二·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报障如上可解。烦恼与业云何。数人云。数起而轻名烦恼。数起而重名为业。天台师云。任运常有是烦恼。卒起决定心发动身口。必牵来报者是业。若尔恶星灾异都不关心。云何是业障。此乃外相表

  • 那先比丘经卷下·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王复问言。无有复胜佛者耶。那先言然。无有胜佛者。王复问。何以知为无有胜佛者。那先问王言。如人未曾入大海中。宁知海水为大不。有五河河有五百小河流入大河。一者名恒。二者名信他。三者名私他。

  •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佚名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纂集《白羽黑翮龙飞玉符》(即龙飞尺素诀)、《太上飞行羽经升玄上记》(即白羽黑翮灵飞玉符)二篇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二十四

  • 六根归道篇·佚名

    六根归道篇,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融会儒、释、道三教之说,阐述修道之要。作者认为世人学道者多,成道者寡,皆因不知守道之要。守道当先守心,心守则意不乱,意不乱则动止合礼,进退有度,而使身

  • 三峰藏和尚语录·三峰法藏

    十六卷,明法藏说,弘储记,后附年谱一卷,南岳勒古一卷。卷第一住海虞三峰清凉院语住苏州北禅大慈寺语住杭州临平安隐寺语。卷第二住苏州邓尉圣恩寺语。卷第三住苏州邓尉圣恩寺语。卷第四住梁溪龙山锦树院语住杭州南屏净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