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一卷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一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增长胜力品第十六之余

论曰。云何名为深心觉了。无尽意经云。复次是心于诸所作离欺诈故。离欺诈者。不起谄故。不起谄者。能决定故。能决定者。除诳幻故。除诳幻者。住清净故。住清净者。常正直故。常正直者。无邪曲故。无邪曲者。性明了故。性明了者。善悟解故。善悟解者。得真实故。得真实者。不可坏故。不可坏者。获坚牢故。获坚牢者。得不动故。得不动者。不舍众生。故此说是为深心觉了。是经复说。最上殊胜深心修习。安住寂静慈覆众生。于贤善者恭敬尊重。非贤善者悲心济拔。无捄护者为作捄护。无依归者为作依归。于漂泊者为作洲渚。无主宰者为作主宰。无伴侣者为作伴侣。于邪曲者使令正直。于暴恶者使令柔顺。于谄谀者使令中正。于虚诳者使令诚谛。于奸宄者使令淳质。不知恩者使令知恩。于苦恼者令得安隐。不饶益者为作饶益。于我慢者使令谦下。于毁訾者使令赞美。于错谬者为作教诏。无守护者为作守护。于相违者不见过咎。于诸师尊起清净行。方便善巧等心恭敬。于所教诲忆持不忘

论曰。如是渐次深心修作。则能增长胜力大悲现前。如法集经云。尔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修学不须多法。若持一法则能善知一切佛法。是一法者。所谓大悲。若诸菩萨能行大悲。则能摄取一切佛法如在掌中。世尊。如转轮王所有轮宝随其所至皆悉随从。菩萨若起大悲则于诸佛法自然获得亦复如是。世尊。譬如日出光照世间诸有情类所作事业皆得成办。菩萨若以大悲照于一切菩提分法则易修作亦复如是。世尊。譬如诸根以意为本。悉能取于自分境界。菩萨住于大悲则于一切菩提分法各各修作如理而行。世尊。譬如依彼命根有余诸根。菩萨若有大悲则能修诸菩提分法。又无尽意经云。譬如人之命根以出入息而为其本。如是菩萨修学大乘即以大悲而为其本。又如长者唯有一子爱念情重未曾暂舍。菩萨获得大悲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亦复如是

论曰。此云何观。谓以慈修心。于诸众生爱犹己子。过去世时无量苦恼。现生之中病苦大海。未来长时轮回险难。如十地经说。无智愚痴异生之类。有无数身已灭现灭当灭。如是灭已。不能于身而生厌患。转更增长众苦机关。随生死流不能出离。不能弃舍。诸蕴执藏。不能远离大种毒蛇。不能观察六处空聚。不能断除我及我所。不能拔出见慢毒箭。不能息灭贪恚痴火。不能破坏无明黑暗。不能枯涸渴爱巨浪。不求十力大圣导师。入邪稠林随逐魔党。于轮回海一向漂没。无明卵谷厚膜缠裹。老病死苦常所逼切。我今为愍诸有情等而作救护。积集无量福智资粮。以是善根。皆悉令得究竟清净。彼经复说。是诸有情驰骋生死险难恶道地狱傍生琰魔罗界。愚痴暗蔽阙大导师。乃至没于爱河洄澓流转。不暇省灭欲恚害寻。无由弃舍贪欲习气。身见罗刹之所执持。我慢洲渚无所依怙。不能超越六处聚落。无少善根而能济渡。是故我今以大悲力拔彼众生。令脱苦难离垢寂静。当令安住一切智智大宝洲故。是诸有情忧悲苦恼随转连缚。贪爱桎梏之所检系。无明谄诳长时覆翳。于三界狱不求出离。我皆令脱种种怖畏现前苦恼。使无障碍得安隐乐

论曰。如是于他坚固深心。则能增长大悲福行。又最上问经云。昼夜六时着新净衣。礼敬诸佛常生尊重。次第修作成普贤行。又三聚经说。头面接足礼敬诸佛。则能忏除一切罪垢。三聚者。谓忏悔劝请随喜福等。又优波离所问经中但明劝请一种义利。解诸魔网。悟无常故。又等行礼敬一切诸佛。如无尽意经说。自他忏悔所获福行。如普贤行四伽陀中说。随喜福行。如月灯经随喜品说。自余经中具明三种。次明广大供养回向行相。如宝云经云。若诸菩萨以所生花及诸焚香。栴檀香树劫树宝树。乃至无主宰者无执持者昼夜六时运心供养佛菩萨等。又三三昧耶经云。十方世界国土所有地生宝山水生宝山一切妙药诸清净水上妙饮食及诸金宝乃至北俱卢洲林藤地味自然香稻最上爱乐所受用者。长时运心如前供养

论曰。如上所明广大亲近承事供养佛菩萨等。如是闻已。毕竟一心依教而行发愿回向。如普贤行经见金刚幢经或十地经中说。复次菩萨摩诃萨住极喜地。引发十种广大誓愿。所谓承事供养一切如来。而能成就清净胜解。如是行相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所有诸佛出兴于世。作大供养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一大愿

为欲受持一切如来所说法眼善能守护诸佛正教。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摄受正法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二大愿

为于诸佛出现于世。最初安住兜率天宫降神托阴住胎诞生长年出家修行苦行坐菩提场降伏诸魔转正法轮示涅盘相。最先加行往诣供养。于一切处同时而转最上法轮。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所有诸佛出现世间。请转法轮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三大愿

为欲引发广大无量诸菩萨行。及无分别诸波罗蜜圆满清净。所摄诸地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如实无倒。显示教诫诸菩萨行。使令发心。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所行正行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四大愿

为欲成熟诸有情界。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三界六趣之所系属。名色所摄使令永断。一切趣数皆悉入于诸佛法中。毕竟安住一切智智使无遗余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成熟有情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五大愿

为欲入解十方世界。若广若狭若粗若细。或覆或仰杂乱而住。犹如帝网分位各异。以相应智现前了知。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悉能入解如是世界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六大愿

为欲严净诸佛国土。从一佛刹至一佛刹。皆以光明周遍莹饰。离诸烦恼成清净土。大智有情充满其中。普入诸佛广大境界。随诸有情意乐归向。平等显示皆令欢喜。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及佛刹数普令严净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七大愿

为欲与诸大菩萨众同一意乐积集善根。同一所缘住平等性。常得值遇诸佛菩萨。随其所欲不相舍离。示佛威力等同发心。而复获得不退神通。即能往诣一切世界。于大众中现同类身。乐修菩萨所行正行。悟不思议大乘妙法。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等诸菩萨悟入大乘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八大愿

为欲乘御不退转轮诸菩萨行。身语意业皆不唐捐。若暂见所作于佛法中便得决定。暂闻言音即生净信。能起正智永断烦恼。愿令是身如大药树救诸疾苦。如如意宝济诸贫乏。广利众生修菩萨行。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不虚所行无有休息。是为发起第九大愿

为于十方一切世界当证无上正等菩提。于其所化毛道众生或一或多。皆能显示降生出家成等正觉转大法轮入般涅盘。示佛境界智惠威力。随诸有情之所意乐。于刹那顷普令觉悟。尽众生界真实回向。唯一菩提广大涅盘。咸以一音宣说法要。令诸有情心皆悦豫。以神通力悉能充满一切世界。示大智力则能建立一切诸法。示大涅盘而不泯绝一切诸行。尽虚空界同等法性。穷未来际一切劫数。成三菩提无有休息。是为菩萨引发十种广大誓愿

论曰。如是观想深心精进。于一切处作是回向。如观音解脱经云。以我所作一切善根平等回向。令诸众生离堕落怖。令诸众生脱诸眷属恩爱怖。令诸众生灭愚痴怖。令诸众生断系缚怖。令诸众生离断命怖。令诸众生离贫穷怖。令诸众生离夭寿怖。令诸众生离毁谤怖。令诸众生离轮回怖。令诸众生离大众威德怖。令诸众生离诸死怖。令诸众生离恶趣怖。令诸众生离黑闇怖。令诸众生离冤憎会怖。令诸众生离爱别离怖。令诸众生离憎嫉怖。令诸众生离身心逼恼怖。令诸众生断除忧悲苦恼怖。又此略明回向。如普贤行经中偈云

清净勇猛文殊尊  普贤胜得亦如是

彼二大士说回向  我当随顺而修学

十方三世诸如来  所说回向清净教

我今积集诸善根  悉同最上普贤行

恭敬作礼品第十七

论曰。此明次第礼敬诸佛增长福行。当云何知。如观察世间经偈云

若一刹那顷  承事于诸佛

我说所得报  永离八无暇

形色极殊好  成就相庄严

安住佛法中  无复诸懈怠

是人于现在  受用皆充足

常为众所尊  无病身光洁

后生长者家  尊崇无与等

广兴于惠施  珍宝无悭吝

复作转轮王  统御四天下

人民咸善顺  国土皆丰乐

威德力具足  七宝皆殊绝

于一切时中  而勤修供养

得生忉利宫  自在弥卢顶

为帝释天主  奉持清净教

若人于佛塔  合掌而右旋

于俱胝劫中  受福无穷尽

又复于佛塔  发心而致礼

于无量劫中  离生盲跛躄

坚固诸善根  具勇猛精进

速得成菩提  斯由礼佛塔

若于恶世中  向佛暂归命

则为已亲近  百千俱胝佛

是人于世间  最胜无过上

自在人中仙  端正无伦匹

若人以花鬘  奉施于佛塔

从此人中没  生三十三天

乘上妙辇舆  珍宝而严饰

宫殿楼阁中  天女常围绕

有清净池沼  八德水盈溢

底布以金砂  琉璃玻[王*梨]岸

受上妙快乐  惠命皆长久

从此天中没  得生豪贵家

于百千亿劫  受胜福无极

常以妙花鬘  处处而供养

为转轮圣王  及帝释天主

大自在天子  世主大梵王

由作是施故  获如上功德

以上妙细[叠*毛]  施佛大导师

是人于世间  义利皆成就

又复以衣鬘  持以施佛塔

远离下种族  永不生于彼

眷属常围绕  无别离苦恼

常得大国王  供养而称赞

或生天龙中  及世间智者

具勇猛威神  福报无与等

若国城种族  于世尊塔庙

是人以少香  其微如芥子

以决定信心  而兴于供养

所获之功德  今当听我说

永离诸垢秽  坚固清净心

除病恼忧悲  容仪极高爽

得作转轮王  具大智威德

随其所至处  福力皆成就

若王若人民  咸乐常尊奉

以上妙衣服  奉施于佛塔

是人于当生  身肢极光洁

哥尸迦天衣  俱时而显现

常出适意香  闻者生欢悦

又复以金缕  织成殊胜衣

巧妙善安布  师子众形相

后生于天中  所愿无不果

珍宝众缨络  随念于掌生

若人以妙幡  悬施于佛塔

随彼所意乐  往生诸佛国

当获金色身  众相悉具足

上馔众甘味  咸乐持奉献

又复以缯[叠*毛]  茸毳诸珍服

兜罗哥尸迦  作幢而施佛

是人于当生  库藏皆充溢

离眷属恼害  坚固无量智

上下悉端严  众乐常瞻奉

不为火所烧  及刀杖加害

若持一灯明  供养于佛塔

由作是施故  获寿命长久

清净心明了  形色皆圆满

是人于后身  生金河净刹

妙臂出光明  有大坚固力

游行于世间  而无诸恐怖

假使那由他  若干诸佛刹

芥子满其中  称量可知数

我说是福报  穷劫不能尽

以广大缯盖  持以施佛塔

是人不久得  具三十二相

常出妙光明  无比难思议

其光常晃耀  莹彻若金河

犹俱苏摩花  开敷相间饰

名称普周遍  具殊特神通

受用无有边  得最上安隐

常得诸天人  亲近而承事

少欲具威仪  坚持于净戒

住寂静林中  乐修诸禅定

智惠无所减  不舍菩提心

知足无希求  等行于慈行

若人作音乐  供养人中尊

离烦恼忧戚  获声相圆满

眼目极明显  谛视无杂乱

耳常闻妙声  清净心如悦

鼻高修且直  严相皆具足

其舌常嫩滑  红润若珊瑚

音响如天人  闻一俱胝量

离无舌丑报  永不生蛇中

最上殊胜身  端直无跛曲

常生善净意  暂无少间断

诸天人龙神  摩睺罗迦等

随所行世间  安慰而守护

由作是施故  获如上福报

猜你喜欢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一·圆晖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法成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宗镜录卷第七十四·延寿
  大乘广五蕴论一卷·安慧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卷三十·佚名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佚名
  五家正宗赞卷第三·绍昙
  人天宝鉴·佚名
  汾阳无德禅师颂古代别卷中·楚圆
  六字神咒经·佚名
  卷第三·佚名
  卷之二十三·纪荫
  卷第二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白莲集卷六·齐己

    唐 释齐已 撰寄东林言之禅子闲思相送后幽院闭苔钱使我吟还废闻君病未痊聴秋惟困坐怕客但佯眠可惜东牕月无寥过一年寒节日寄乡友嵗嵗逢寒食寥寥古寺家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原野稀疎雨江天冷澹霞沧浪与湘水归恨共无涯

  • 四集卷九十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九十八古今体一百五首【癸卯六】幸避暑山庄即事得句前宵密雨昨快霁避暑恰当启跸轮讵以微疴疎夏祭【昨  方泽大祀前以旧患微疴偶发恐於升降仪节有愆因遣皇子恭代

  • 69.白居易:闲适诗十一首·施蜇存

    白居易诗二千八百馀首,讽谕诗仅占少数。《白氏长庆集》十三卷以下,不以类分,似乎以闲适诗为最多。在许多古调及近体诗中。有很好的诗,也有不少几乎堕入张打油的诗,可以说是“如长江大河,挟泥沙以俱下”。现在选录三首: 枯桑

  •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司马迁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

  • 列传第三十 孔休源 江革·姚思廉

    孔休源,字庆绪,会稽山阴人也。晋丹阳太守冲之八世孙。曾祖遥之,宋尚书水部郎。父珮,齐庐陵王记室参军,早卒。休源年十一而孤,居丧尽礼,每见父手所写书,必哀恸流涕,不能自胜,见者莫不为之垂泣。后就吴兴沈驎士受经,略通大义。建武

  •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刘昫

    ○李宗闵 杨嗣复 子授 损 技 拭 捴 杨虞卿 弟汉公 从兄汝士马植 李让夷 魏? 周墀 崔龟从 郑肃 卢商 李宗闵,字损之,宗室郑王元懿之后。祖自仙,楚州别驾。父,宗正卿,出为华州刺史、镇国军潼关防御等使。兄夷

  • 卷四百九十一·列传第二百五十·外国七·脱脱

        ◎外国七   ○流求国 定安国 渤海国 日本国 党项   流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曰彭湖,烟火相望。其国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植棘为藩,以刀槊弓矢剑铍为兵器,视月盈亏以纪时。无他奇货,商贾不通,厥土沃壤,无赋敛,

  • ●卷二·陶宗仪

      ◎圣聪至元六年二月二十五日,上御玉德殿,命史臣榻前草诏,黜谪太师伯颜。诏文有云:&ldquo;其各领所部,诏书到日,悉还本卫。&rdquo;上曰:&ldquo;自蚤至暮,皆一日也。可改日字作时字。&rdquo;时伯颜以飞放为名,挟持皇太子在柳

  •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三·刘恕

    周纪一百八十一年起共和元年上章涒滩尽上起武王元年己至厉王四十年己未二七十一年章敦牂凡武王元年即西伯之十三年己春武王将伐纣问于太公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为之有道乎对曰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

  • 卷之四百四·佚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夏四月。庚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注  ○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翌日如之。外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任道镕、刘树堂奏、兰仪县境内黄河坐

  • 尚史卷七十五·李锴

    列传五十三秦诸臣李斯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厠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大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

  • 卷十七·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七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十四 汉臣 龎统  法正 谨案龎统传阙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明五经兼通?纬尝幅巾见扶风守守曰哀公虽不肖犹臣仲尼柳下惠不去

  • 味腴室日记 光绪十五年己丑·恽毓鼎

    四月初九日,揭晓绶金来谈。在关圣前求签得&ldquo;好于清夜把心扪&rdquo;之句,余窃意签语甚吉,非五魁即二百名外矣。往米市胡同看红录,知绶金中四十七名。因偕四兄至会馆,适伟臣丈报到,中一百〇五名。徬徨至薄暮,归寺。晚饭后

  • 庄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后有崔氏之祸第二·晏婴

    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爵邑尽,退朝而乘,嘳然而叹,终而笑。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崔杼果弑庄公,晏子立崔杼之门,从者曰:“死

  • 卷六·程端学

    <经部,春秋类,春秋本义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六     元 程端学 撰庄公【名同桓公子】元年春王正月义见隐元年○公羊曰公何以不言即位隐之也谷梁曰先君不以道终则子不忍即位也刘氏曰即位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七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七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师子吼品之五起卷是第二明定慧相资。亦是相即亦应言舍。但是略耳。又舍无别法。定慧均平即名为舍。文中先问后答。问意云。慧能断惑何须用定。举偏别

  • 枫窗小牍·袁褧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袁褧撰,袁颐续。 《稗海》本题为百岁寓翁撰。二卷,有《宝颜堂秘笈》本、 《唐宋丛书》本、《说库》本、 《稗海》本等。本书记宋代朝野杂事,有关北宋时汴京遗事的记载尤多,如京城宫阙、河渠街

  • 画鉴·汤垕

    一名 《古今画鉴》、《画吟》, 中国画鉴评著作。据《四库提要考证》,作于 元文宗天历元年 (1328),序云: “采真子妙 于考古,在京师时,与今鉴书博士柯君敬仲 论画,遂著此书。用意精到,悉有据依,惜 乎尚多疏略,乃为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