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一卷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一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清净品第八之二

论曰。复次应知说悔过行。如金光明经偈云

十方住世  两足之尊  以悲慜心

当证知我  若我先造  广大罪业

住十力前  皆悉忏悔  未识佛时

未识父母  未识善恶  我造此罪

自恃种族  及恃财宝  盛年傲逸

我造此罪  心念口言  造众恶业

谓不可见  我造此罪  愚夫恶行

烦恼覆心  由无智暗  近恶知识

游戏乐着  或住忧恚  财无厌足

我造此罪  贫穷谄诈  由生悭嫉

不亲圣人  我造此罪  因欲生怖

于去住时  不得自在  我造此罪

因欲恚怒  动扰其心  饥渴所逼

我造此罪  饮食衣服  由斯三种

诸结热恼  我造此罪  身语意业

三种恶行  具如是相  我悉忏悔

若于佛法  及声闻众  不起尊重

我悉忏悔  又若缘觉  及菩萨众

不生恭敬  我悉忏悔  或于有德

诸说法师  不起承迎  我悉忏悔

由谤正法  而常无智  不敬父母

我悉忏悔

十方三世佛  观察护念我

心运无缘悲  哀受我忏悔

我于百劫中  先若造诸罪

常怀忧怖心  哀愍愿消除

又心常怯弱  怖此诸过咎

于四威仪中  曾无欢乐想

诸佛具大悲  除诸世间怖

今当愿摄受  解脱诸怖畏

我先造诸罪  对如来发露

以佛大悲水  洗涤烦恼垢

又若此罪恶  一切皆忏悔

若已作之罪  皆不敢覆藏

若未作之业  一切不复造

谓身业三种  及语四过愆

与意业三毒  一切皆忏悔

论曰。菩萨所得罪犯。约胜说有轻重。故优波离所问经云。于根本罪等比而说。何者复重。佛言。优波离。住大乘菩萨。如犯殑伽沙数贪罪与一嗔罪。于菩萨乘为作校量。此二罪中。嗔唯属重。所以者何。优波离。起嗔者舍离众生。然起贪者爱护众生。优波离。若爱护众生则不为烦恼。于菩萨所无有灾横等怖。乃至是故优波离。若有犯贪罪者。皆名无罪。是义云何。爱护众生者如前增胜。故我说深心有是悲愍。佛言。优波离。菩萨若无方便善巧。则畏犯贪罪。若菩萨有是方便善巧者。则怖犯嗔罪。而不怖犯彼贪爱。何以故。方便善巧者具悲智二种。而不舍离众生。若舍众生者。唯一智惠悟解苦空。或唯悲愍。非久如间为烦恼力之所减灭。如方便善巧经云。善男子。譬若取明之人为彼罥索五处系缚。以真言王于所求法即能超越。由一真言明力。悉能断除一切缚法。善男子。是菩萨方便善巧受五欲乐亦复如是。然于所作不乱正行。谓若以一智力遍一切智心。净诸欲乐当生梵世

论曰。嗔义云何。谓本性为大罪故。由广分别不生方便悲愍。行恚怒者然非利益。何名过失。以容受彼则长养烦恼减失悲愍。斯为过失。断此根者后当可见。若菩萨如于众生失悲愍心。则于众生广大利益相续减失。故圣谛品云。应知如父见子起悲愍心。谓若弃除世间利乐悲愍。则亦当远诸有智。又若菩萨劝行于欲减失利益。是故说贪过咎得二种难。彼着欲者。譬无目人违害父母。于下劣欲而生苦恼损减天趣。又着欲者。毁犯禁戒远离人境。是故希求已乐厌舍他苦。非真实见。应以他苦恼如己苦恼。然不自修习。起二种失。如月灯经说。佛告阿难。假使有人从足至顶。洞然炽焰成一火聚。复有人来语如是言。我劝汝身共受五欲歌舞嬉戏。佛告阿难。于意云何。是人劝就此身可共五欲歌舞嬉戏不。阿难白言。不也世尊。佛告阿难。是人于歌舞嬉戏。由分别横起。劝就此身共受五欲歌舞嬉戏。如来不尔。往昔修菩提行时。见诸众生三恶道苦及贫穷者。心无悦乐

论曰。世间有子不见父母。怀檐痛苦有此大恩。唯见己乐或亲非亲愍惜覆藏。守护善法幢者勿行邪欲此于众生或为利益或复损害。谓若萦缠嗜彼欲者。斯为过咎。具正梵行作利益故。若比丘入是行处。应如母妹而供侍之。不应于他如梵行类。成就众生固当远离。如无尽意经云。于时非时复舍其所作。或见众生增上利益。亦住是学处。又方便善巧经云。昔光明梵志于四万二千岁中严持梵行。住七步已发生悲愍。设犯禁戒受地狱苦。不应弃彼令趣命终。善男子。是光明梵志即时执彼右手。作如是言。姊起如其所欲。以要言之。善男子。如是深妙欲中起大悲心于十千劫受轮回苦。后复还修梵行。善男子。以菩萨方便善巧得生梵世彼经又说。若有菩萨为一众生发善根者。于其色相如罪所堕。百千劫中受地狱苦之所烧煮。世尊。彼菩萨然起是罪无地狱苦。谓由于一众生亦不舍离此善根故。彼经又云。善男子。此方便善巧菩萨有极重罪。谓或时遇恶知识劝就此蕴取证涅盘。然于后际不复堪任被斯铠甲。何容化度一切众生。故我不起是心。如彼轮转化度众生。又若设有是罪。如其法行使无过咎。善男子。若出家菩萨一切分别所造过四重罪。是菩萨具方便善巧者。随起即悔。说为无罪。如宝云经所明。造极无间者。谓令人死。声闻律中名根本罪处。又若[利-禾+(黎-水+小)]剥鹿属如起悲愍。说为无罪。此贪得者。若菩萨起贪犹生善趣则不应嗔怒。如说方便善巧菩萨乐作贪暗。于妙女色极乐修作。数数愿求生女人中。厌彼贪心。舍女身已。得丈夫相成大身者。佛告阿难。汝见如是功德不。自余众生虽行如是起猛利贪。然犹出离苦器生人天趣。乃至药王大士。云何菩萨起嗔。谓若发生烦恼。何容施诸妙乐等

论曰。若为此名闻如是。于余众生利益方便设起贪者。说为无罪。此方便善巧菩萨所造利益。而不弃舍众生。广如彼说。然非得地六度妙行。于此伺察极善相应。是故不容嗔等。又优婆离所问经云。佛言。舍利子。菩萨有二大罪。何等为二。谓心与嗔俱及与痴俱。乃至舍利子。应先志诚忏十恶罪及五种[亿-音+(夫*夫)]。亦当忏悔。谓手执眼观心难制止。或于一众生兼余二种。舍利子。复说有重五无间罪。谓具作此菩萨。或时于他妇女染行非法手断命根。盗佛塔物四方僧物。菩萨尔时如犯彼罪。应向三十五如来前于昼夜中一忏悔云。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那谟释迦牟尼佛 那谟金刚消伏坏散佛 那谟宝焰佛 那谟龙自在王佛 那谟勇猛军佛 那谟勤勇喜佛 那谟宝火佛 那谟宝月光佛 那谟不空见佛 那谟宝月佛 那谟离垢佛 那谟勇施佛 那谟梵德佛 那谟梵施佛 那谟水王佛 那谟水天佛 那谟贤吉祥佛 那谟栴檀吉祥佛 那谟无边威德佛 那谟光吉祥佛 那谟无忧吉祥佛 那谟那罗延佛 那谟华吉祥佛 那谟净照明游戏神通佛 那谟莲华光游戏神通佛 那谟财吉祥佛 那谟念吉祥佛 那谟善名称吉祥佛 那谟因陀罗网幢王佛 那谟善游步吉祥佛 那谟安祥行佛 那谟胜游步佛 那谟普遍光严吉祥佛 那谟宝莲华胜游步佛 那谟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

如是现前乃至一切世界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惟佛世尊观察护念。我于今生或至余生。及无始来生死轮转造业障罪。自作教他见作随喜。或盗窣堵波物四方僧物。五无间业十不善业道。自作教他见作随喜。由斯业障毁除禁戒。应堕地狱。或旁生趣焰魔境界。若生边地及蔑戾车生长寿天。设得为人诸根不具。深着邪见离佛出世。此诸业障佛以真实惠。真实眼。真实证明。真实称量。悉知悉见。今悉忏悔不敢覆藏。若我毁犯禁戒等罪。愿佛世尊观察哀愍。若我今生或至余生。及无始来生死轮转。乃至于旁生趣。或尝施一抟食护一净戒。若修梵行所有善根。化度众生发菩提心。及无上智一切善根。如称量已无不回向最上最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我今亦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之所回向。乃至偈云

忏除一切罪  诸福皆随喜

及劝请诸佛  演说无上道

过去及未来  现住人中尊

无边功德海  一切归命礼

舍利子。是菩萨于三十五如来前。如是作已。是诸如来随知作意。得罪清净。由罪清净故。此诸佛世尊当现其前。如是解脱利益众生现诸相好。由是愚夫异生于此化度辄生疑惑。乃至一切声闻及缘觉众。而不能使彼恶作罪处清净地。若有菩萨于此诸佛如来名号。而常持念。昼夜三时转正法行。出离彼罪得三摩地。说此是名悔过及对治行

论曰。读诵甚深经典得彼罪灭。如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云。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所以者何。是人先世所造罪业。应堕恶道。由见是法。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得佛菩提等

论曰。信解空性得罪恶清净故。如来藏经云。佛言。迦叶波。有十不善业道。是为大罪。此最极杀生者。谓若杀父断缘觉命。最极不与取者。谓若欺夺三宝财物。最极欲邪行者。谓起污母及无学尼。最极妄语者。谓言我是如来。最极两舌者。谓于圣众作离间语。最极恶口者。谓呵毁圣贤。最极绮语者。谓巧构浮饰乱诸法欲。最极贪者。于正道财利起侵夺心。最极嗔者。于五无间无悲愍心。最极邪见者。谓横起僻执深险恶见。迦叶波。若一众生具足如是十不善业道大罪者。如来以是因缘宣说法要。为令悟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命者无作无受。是行是造作是幻化。然诸法性即烦恼性。入解诸法自体明亮。信解诸法种种清净。我不说有众生堕恶趣者。又净诸业障经云。复次文殊师利若菩萨观非律是律则见罪非罪。观轮回界即涅槃界则见诸烦恼是为缘生。当知是人得业障清净。又底哩三昧耶王经说对治行云。若闭目观缘诸佛菩萨。诵百字明八千遍已。开眼备睹佛菩萨等。得离彼罪。或右绕佛塔。诵八千遍塔像经典。随一现前。如仪广说。又尊那陀罗尼经云。若念诵已。乃至梦见是相。得灭彼罪。若梦天女授乳酪饭。得离彼罪。或见日月升虚空中猛火水牛及黑丈夫怖走而去。又若梦见比丘比丘尼众或乳木树白象。白牛山峰舡舫处大殿堂及师子座听闻妙法。应知悉是罪灭之相。又如来形像品说对治行云。譬若有人不净涂身臭恶可厌。以水洗灌施妙涂香。而彼臭恶即时远离。如是造作五无间罪。具足遍行十不善业道。若得信解如来造佛形像。得离彼罪。由无罪故。智惠殊胜具菩提心。由殊胜故。而或出家坚持净戒。花积陀罗尼经云。尔时师子游戏如来当住于世。经百千岁施诸妙乐。时彼如来般涅盘后起舍利塔。若人以菩提心持彼一花供养如来。合掌称名或洒水为净。及一花鬘涂香花灯乃至身行一步超诸言说。称南无佛。于彼师子游戏如来勿应疑惑。若于一劫百劫千劫。返堕恶道者。则无有是处。又药师琉璃光王经云。若持五戒十戒菩萨四重戒。出家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如于所受或有毁犯怖堕恶道。若人专念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名号。如其供养。是人决定不堕恶趣。尔时世尊告阿难言。若我称赞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王如来所有功德。是为诸佛甚深境界。汝无疑惑生实信不。尔时具寿阿难陀白佛言。世尊。我于如来所说经中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中所集善行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最为高远。具大威光可使坠地。妙高山王亦可倾动。是诸佛言终无异也。世尊。然有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境界。便发是言。由何唯念一如来名。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斯不信便生诽谤。于长夜中退失利乐。佛告阿难。若闻彼佛名堕恶趣者。无有是处。阿难。此是诸佛甚深境界。难可信解。阿难。汝信解者。应知皆是如来威神之所建立。非诸声闻缘觉未登地者。唯除一生所系菩萨摩诃萨。故彼经又云。若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具足八分斋戒。一年三年受是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前者。若得闻是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名号。是人临命终时。八大菩萨皆以神通来示正道。复有种种间色。世所希有。众宝莲华自然化生。或复生于天上。如是生处而宿植善根。彼无穷尽。亦复无有堕恶道怖。彼天殁已复生人世。为转轮王统四大洲

猜你喜欢
  第十四章 大寺及支提山之受纳·佚名
  十、清税孤贫·慧开
  诸菩萨学成品第四·佚名
  弘明集卷第四·僧祐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佚名
  卷三十六·佚名
  第五卷·佚名
  卷第五·道忞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余·智旭
  诸入品第七·佚名
  人 生·太虚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九·宗喀巴
  卷第一·佚名
  卷四百七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折·关汉卿

    (山神上,云)霹雳响亮震山川,苍生拱手告青天。有朝雨过云收敛,凶徒恶党又依然。吾神乃此处山神是也。此处洛阳有一人乃是裴度,此人满腹文章,争奈文齐福不至,每日晚间在此安歇。此人更兼寿夭,可怜裴度,-明日午前当死在此庙中砖瓦之

  • 抱怨·闻一多

    我拈起笑来在手中玩弄,空中便飞来了一排韵脚;我不知如何的摆布他们,只希望能写出一些快乐。我听见你在窗前咳嗽,不由的写成了一首悲歌。上帝将要写我的生传;展开了我的生命之纸,不知要写些什么东西,许是灾殃,也许是喜事。你硬

  • 卷二十八·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二十八贾岛逢友人还似不才命未通,相逢云水思无穷。清时年少为幽客,寒月更深听过鸿。东越山多连楚迭,南朝城古枕江空。苍崖欲隐谁招我?姜子生涯只此中。 【见《吟窗杂录》卷十三梅尧臣《续金针诗格》引。】送

  • 卷二百三十七上·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三十七上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七上 雅琥 寄南台御史达兼善 白沟秋水帝城边晓发河南使者船契濶山川将万里飘零岁月又三年云间快覩冥冥凤海上愁看跕跕鸢经

  • 卷五十七·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七目録羽猎类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唐独孤及】南阳太守射虎图【元程钜夫】题李蒲汀学士所藏赵千里射熊图【明陆?】题周昉明皇水中射鹿图【元雅勒呼】题李德新中宗射鹿图【明高啓】

  • 卷十四·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十四平湖沈季友编明沈继山先生思孝思孝字纯父号继山嘉与人隆庆戊辰进士神庙初为刑部主事疏论江陵夺情杖八十戌广东神电衞踉跄万里徒歩行乱山深树间就獠族寄食比至刘抚令囚致之思孝乃仗劒往至恩

  • 卷十六·黄以周

      哲宗   △元符三年(庚辰,一一○○)   1、六月(案:《宋史·本纪》:是月丙申朔。) 乙巳,左正言陈瓘言:“伏见龙图阁待制、新知荆南邢恕,昨者自谓亲闻司马光所说北齐宣训事,谓光等有凶悖之意,遂以其语告於章惇,而光及范祖禹等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五十三·徐乾学

    元纪一【起上章执徐正月尽黓敦牂六月凡二年有竒】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讳呼必赉睿宗第四子母荘圣太后色哷氏以乙亥嵗八月乙卯生实宋寜宗之嘉定八年也及长仁明英武事太后至孝尤善抚下纳鸿吉哩氏为妃嵗辛亥六月宪宗

  • 许谦传·宋濂

    许谦字益之,祖籍京兆。他的九世祖许延寿是宋朝刑部尚书。以后各代都任官。后由平江迁至婺州路之金华,到谦时已是五代为金华人了。谦几岁时,父亲早逝,刚能说话,伯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他的记忆力很强。稍大一点,对学习

  • 卷三百十四·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宋理宗时江东提点刑狱杜范上奏曰旱暵洊臻人无粒食楮劵猥轻物价腾踊行都之内气象萧条左浙近辅殍死盈道流民充斥未闻安辑之政剽掠成风已开弄兵之萌是内忧既迫矣

  • 卷一百四十七·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七  宋 卫湜 撰儒行第四十一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儒行者以其记有道德者所行也此於别録属通论蓝田吕氏曰儒行者鲁哀公问孔子儒服孔子不对因问儒行而

  • 黍离·佚名

    ——不可言说的忧郁【原文】彼黍离离①,彼稷之苗②。"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知我者谓我心优,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

  • 卷六·陈栎

      钦定四库全书书集传纂疏卷六     元 陈栎 撰朱子订定蔡氏集传周官【成王训廸百官史録其言以周官名之亦训体也今文无古文有○案此篇与今周礼不同如三公三孤周礼皆不载或谓公孤兼官无正职故不载然三公论道经

  • 卷十八·佚名

    △虚空藏菩萨品第八之五说此偈已,时魔波旬严四种兵来诣佛所。到已化作长者形。前礼佛足。在一面立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此诸大士。乃能成就如是不可思议种种神变。又能示现不可思议庄严之事。世尊,於未来世有几所众生。闻此

  •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再略评·太虚

    民国二十年初见熊十力君新唯识论,曾作略评载海潮音月刊,后又编入商务版法相唯识学。谓大乘佛学分唯识、性空、真心三宗。中国之禅、贤、台属真心宗,熊论近之,于佛学系统应名真心论,不应题唯识论。至其杂糅易、老、陆、王暨

  • 卷第四·佚名

      施设论卷第四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六之二论中问曰。有何所因。而能了知正觉。世尊于诸众生。大悲超胜。答世尊为见世间众生。染烦恼病。烦恼逼迫。

  • 熊峰集·石珤

    明代诗文别集。石珤(字邦彦)著。其集初由皇甫汸删编为4卷,今仍有传本行世,但《四库全书》编者当时并未见此刻本。清康熙九年(1670)孙光为蒿城知县,得别集、遗稿于其家,为其合而重刊之,后又闻梁清标家有其全稿,乃购得

  •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萧衍

    一卷。书评。南朝梁萧衍撰。全篇仅为两部分,凡二百五十字左右。首论钟繇书法十二意,为:“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均,谓间也。密,谓际也。锋,谓端也。力,谓体也。轻,谓屈也。决,谓牵掣也。补,谓不足也。捐赠,谓有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