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八卷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八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自性清净品第十四之二

大王。是外地界坚硬性者。尔时世间初建梵天所居宫殿。大宝所成。复生他化自在诸天所居宫殿。皆七宝成。大王。若无地界坚硬性生。彼何所来。复成大地厚八万四千踰缮那。纵广六万踰缮那。复生轮围大轮围山。坚固安住同一金刚。复生苏弥卢山庾健陀山[宁*页]泯陀山伊舍陀山乃至黑山。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次第成已。坚固安住。若无地界坚硬性生。彼何所来。大王。又此世界欲坏灭时。或为火焚成为水漂或为风吹。而此大地为火烧时。譬然酥油其焰弥炽。乃至煤烬不复可见。若为水漂如投盐水中。寻即消坏。若为毗岚风所吹时。彼三千大千世界悉皆散坏。净尽无余。大王。此外地界生时本空。灭时亦空。自性空故。无有男相亦无女相。但唯言说之所显示。如是地界与地界性。皆不可得。如实正慧而能了知。云何内水界。若此身内所有执受湿润等性。彼复云何。所谓涎汗涕唾脂髓脓血溲便等物。为内水界。大王。若时忽见亲爱人等眼中流泪。或为苦恼所逼流泪。或闻深法信重流泪。或为寒风所吹流泪。如是水界从何所来。水相干时复何所去。乃至此界坏时遍兴黑云。三十二重弥覆三千大千世界。于虚空中降澍洪雨。点大如象。昼夜倾注相续不绝。如是时分经五中劫。其水积满上至梵世。大王。此大水界从何所来。又此世界将欲坏时。有二日出。二日出已。小河泉源悉皆干竭。三日出时。无热恼池流出四河亦皆枯涸。四日出时。大海水减一踰缮那。或二或三渐次减少至十踰缮那或二十踰缮那。次第枯竭至八十踰缮那。有余水在。或深一多罗树。或深至胸臆。或深如牛迹。乃至少水深一指面。当尔之时。大海中水悉皆干竭。净尽无余。大王。此水界相。生无所来灭无所去。生时本空。灭时亦空。自性空故。无有男相亦无女相。但唯言说之所显示。如是水界与水界性。皆不可得。云何身内火界。若此身中所有执受温热等性。彼复云何。所谓温暖蒸热。咀嚼饮食成熟变坏。使令安乐入热数者。名内火界。云何外火界谓不执受温热相生。若复有人于旷野中寻求火缘。或以蒿艾。或牛粪屑。或兜罗绵。引火生已。或烧草木山林聚落。及余方处皆为所烧。大王。如是火界。生无所来灭无所去。从本已来自性离故。云何身内风界。轻动等性。彼复云何。谓此内风。或时上行。或时下行。或住腹间。或胁或背。或发隐疹。或聚成块。或如刀裂。或如针刺。出入息等遍满身肢。外风界者。谓若此风从四方来。或紧如箭。或利如刃。若狂暴起。摧折林木堕裂山峰。若微细起飘举身衣动多罗树。名外风界。余如前说。云何内空界。若此身内皮肉血等显现增长离质碍性。彼复云何。谓若眼窍耳穴面门咽喉。咽啖饮食所引滋味。于肠胃间通彻而出。若时业缘引生六处。诸处生已围绕空界。此说名入内空界数。然彼空界从何所来。若复外所显现离质碍性。名外空界。大王。若色变坏一切皆空。所以者何。是虚空界本无尽故。安住不动犹如涅盘。遍一切处无有障碍。大王。譬如有人于彼高原穿凿池井。于意云何。是池井中所有空相。从何所来。王言。无所从来。佛言。大王。设使彼人复填以土。于意云何。空何所去。王言。空无所去。所以者何。是虚空界无去来故。不住男相不住女相。大王。外虚空界本来无动。所以者何。自性离故。如实正慧而能了知

复次大王。云何识界。谓若眼根为主各别所缘显色形色及以表色。名眼识界。若六根为主缘于六境各别建立。名六识界。又此识界不着于根不住境界。非内非外及二中间。然此识界各各了别彼彼事已。即便灭谢。生无所来灭无所去。大王。识生时空灭时亦空。自性空故。不住男相亦非女相。但唯言说之所显示。如是识界与识界性皆不可得。如实正慧而能了知。大王。云何眼处。谓四大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所造净色。若地界清净则眼处清净。若水火风界清净则眼处清净。何以故。由地界清净眼处得生。是中无有少法可得。如是乃至由风界清净眼处得生。是中无有少法可得。何以故。无主宰故。无造作故。犹如涅盘自性净故。大王。如是眼处各各寻求。皆不可得。所以者何。由地界空故则地界清净。乃至风界空故则风界清净。若诸法自性本空则彼界何有清净。亦无忿诤。若净若诤皆不可得。复有何色而可见耶。当知眼处毕竟空故自性亦空。前际后际皆不可得。未来所造亦不可得。何以故。自性离故。若自性无有则无男相亦无女相。何有爱乐若生爱乐是魔境界。若无爱乐是佛境界。何以故。若无爱乐则能远离一切诸法

大王。云何耳处。谓四大种所造净色。乃至大王。诸法解脱决定现前如法界空。不可施设不可显示。不可记别无所希望。大王。诸根各各乐着境界。眼缘色时而生乐着。是故说色为眼境界。又此眼根缘于色境有三种相瞩。可爱色起于贪想。不可爱色起于嗔想。非爱非恶而起舍想。如是乃至意着法处为意境界。若彼意处缘可爱色极生乐着。为彼所牵引生贪行。不可爱色生于嗔行。于爱非爱起于痴行。如是声等三种攀缘领纳等相。准前应说。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譬如有人于睡梦中与诸婇女共相娱乐。大王。于意云何。彼梦觉已。忆念梦中婇女娱乐为实有不。王言。不也世尊。大王。于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为智者不。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所见。众人婇女毕竟无有。何况与之共相娱乐。当知是人徒自疲劳。念梦中境不复可得。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痴异生眼见色已。心生爱乐复起执着。为彼所牵造贪业行。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最初造作刹那灭谢。不依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中间而住。于死边际命根灭时。自分业报皆悉现前。犹如梦觉念梦中事。大王识为其主。业为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或趣地狱。或堕傍生琰摩罗界及阿苏啰若人若天。初识生名。各受其报。同分心品相续随转。最后识灭名为死蕴。最初识起名为生蕴。大王当知。无有少法从于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灭故。大王。身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彼业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初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何以故。自性离故。如是了知身识身识空。自业自业空。初识初识空。若灭灭空。若生生空。了知业缚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但名想耳。复次大王。譬若有人于睡梦中与诸冤对共相斗战。于意云何。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斗战等事。为实有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于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为智者不。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冤对。何况与之共相斗战。是人徒自忧恼都无有实。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痴异生眼见恶色即生于恼。厌离破坏毁呰过失造嗔业行。余同前说。复次大王。譬若有人于睡梦中为毗舍遮之所娆害。心生怖畏痴迷闷绝。大王。于意云何。是人觉已。忆念梦中为鬼所娆。为实尔不。不也世尊。梦中毕竟无鬼所恼。况痴迷耶。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痴异生眼见是色。痴迷不了造痴业行。余如前说。复次大王。譬如梦中得闻众人美妙歌声箜篌弦管诸音乐等。大王。于意云何。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有歌乐。为实尔不。王曰。不也世尊。佛言。大王。于意云何。是人所梦执谓为实。是为智不。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众人尚不可得。何况美妙诸乐音声。是人徒自疲劳毕竟无有。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痴异生闻可意声。闻已适悦复生乐着造贪业行。如是香等各各三种。准前应知。乃至大王。于此法中善自安意应作是念。我当云何于人天中为作眼目为大灯炬而作照明。为作船师令渡彼岸。为大商主引至宝处。未解脱者令得解脱。未安隐者令其安隐。未涅盘者令证涅盘。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凡夫缚着无有厌足。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有转轮王名无量称。威德名闻富贵自在。统四大洲独为尊胜。随所意乐而得受用。一切林树常有花果。时世人民安隐无恼。复能降雨众妙香水。金银珍宝种种资具。诸有所须普皆充足。忽于一时升忉利天。帝释天主分座令坐。贪欲无厌欲侵其位。作是念已即便退没。群臣围绕咸共见之。譬如生酥置热沙中不得久住。将趣命终。尔时有王名曰作爱。见是事已而作是言。我当云何于诸世间善说斯事。时无量称语作爱言。汝于未来当如是说。彼无量称贪无厌故自取命终。乃至是故大王。诸根如幻境界如梦。当自安意勿生信顺。身如阳焰自性无有。色受想行自性不实亦复如是

猜你喜欢
  北山录卷第五·神清
  苏悉地羯罗经卷下·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八卷·蕴闻
  毗尼母经卷第七·佚名
  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佚名
  弘明集卷第五·僧祐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卷·佚名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十一·费隐通容
  第十一卷·知礼
  善友品第十九·佚名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下·佚名
  释氏蒙求(并序) 上册·佚名
  卷五十二(玄奘译)·佚名
  卷第五十五·德清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红荷之魂·闻一多

    序 盆莲饮雨初放,折了几枝,供在案头,又听侄辈读周茂叔底《爱莲说》,便不得不联想及于三千里外《荷花池畔》底诗人。赋此寄呈实秋,兼上景超及其他在西山的诸友。太华玉井底神裔啊! 不必在污泥里久恋了。 这玉胆瓶里的寒浆有

  • 王之道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之道(1093—1169)字彦猷,濡须(今安徽合肥)人。宣和进士。靖康初,摄历阳令。建炎间,金兵陷无为军,率乡人据险共保,扰击金兵。绍兴二年(1132),进承奉郎,镇抚司参谋官。六年,知开州。八年,通判滁州。以反对和议,忤秦桧,坐废二

  • 列传第五十五·刘昫

    ○宇文融 韦坚 杨慎矜 王鉷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隋礼部尚书平昌公弼之玄孙也。祖节,贞观中为尚书右丞,明习法令,以干局见称。时江夏王道宗尝以私事托于节,节遂奏之,太宗大悦,赐绢二百匹,仍劳之曰:“朕所以不置左右仆射者,正以

  • 卷三十八·吴广成

      乾道八年、夏乾三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  使人武功大夫嵬恧执忠、宣德郎刘昭,昭后官翰林学士,进枢密直学士、户部侍郎。  三月,使贺金万春节。  金主赐燕,宋使工部尚书莫以国忌不肯簪花听乐,金使趣之,坚执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五·佚名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癸亥朔○户部云南司主事海瑞言人君尊居九重而能周知民瘼者无他其道在使臣工能尽言而已人臣务为容悦使实祸不闻固无足言矣过为计者则又危明主忧治世盖亦眩瞀名实非通论也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羙曰羙不一

  •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九十七 内务府奏曹寅办铜尚欠节银应速完结并请再交接办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十三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遵旨议奏事。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呈称:案查康熙四十年五月,寅具摺启奏情愿承办各关铜斤。(原呈见前摺,从略)奉旨:著议奏。钦此钦遵。 查曹寅借支本银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两

  • 周宗建传·张廷玉

    周宗建,字季侯,吴江人,是尚书周用的曾孙。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任命武康知县,调到仁和,有不同凡响的政绩,进入朝中担任御史。天启元年(1621)为顾存仁、王世贞、陶望龄、顾宪成请求谥号,追究万历朝的小人,历数钱梦皋、康丕扬

  • 卷三十七·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三十七蔺地善後机宜疏【天启四年】   朱燮元臣谨题为恭报蔺地情形与善後机宜仰祈圣裁以期安攘事先是臣切责五路将吏逼进龙场擒酋扫穴又虑酋党惧

  • 卷四十九【起昭公二十年尽二十年】·杜预

    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二十年春王正月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注无传尝有玉帛之使来告故书鄸曹邑【音义】【鄸莫公反一音亡增反字林音梦案梦字字林亡忠反使所吏反】【疏】【注正义曰宣十年传例曰凡诸侯之大

  • 卷一下·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沉卷一下长洲余萧客撰序録下吴虞翻周易注十卷【释文一】 九卷【隋书三十二】陆绩周易述十三卷【释文一】 注十五卷【隋书三十二】射慈 字孝宗彭城人【吴志注十四 按孙休传作射慈孙奋传作谢慈

  • 诸菩萨所生庄严大会法典品第一·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古昔诸佛之所游居。如来威神之所建立。其地道场。诸菩萨众所共咨嗟。无极法座。天龙鬼神揵沓和等。咸俱归命稽首为礼。而於佛土宣畅德本。如来威光。慕乐法门菩萨神明等。入无量无限功德

  • 佛说优婆五戒相经笺要·智旭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摩译                            明沙门智旭笺要后学昙昉校并补释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尔时净饭王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二·代智旭

    灵峰蕅益沙门智旭述三解释分二。初立科。二正解。今初。云何解释分。此有三种。所谓显示实义故。对治邪执故。分别修行正道相故 显示实义以除疑。对治邪执以去执。即是起信。分别修行正道相。即是绍佛种也。二正解三

  • 五虎平南·李雨堂

    《五虎平南》(又名《五虎平南狄青后传》)承续《征西》故事,叙述以狄青为首的五虎将率兵南征,平定广源州依智高叛乱的经过,以及狄青的两个孪生子狄龙、狄虎在出征中与敌方女将段红玉、王兰英之间的爱情纠葛,同时也穿插了包拯

  • 华严经文义纲目·法藏

    全一卷。唐代贤首大师法藏撰。又称华严八会纲目章、大方广佛华严八会纲目章、华严经纲目、华严纲目。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内容系开立十门以述说华严经之大要,即:(一)辨教起所因,(二)释经题目,(三)明经宗趣,(四)说经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