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魏书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系北齐魏收所著。全书共130卷,起自拓跋圭建国(386年),讫于东魏孝静帝(550年),全书记载了北魏165年的历史。北魏立国即置史官,尚书郎邓渊的十余卷《代记》,是修史之始。后来,崔浩、崔鸿、邢峦、温子升、元晖业等均有修撰。北齐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奉诏撰修。搜采亡遗,缀续后事,至天保五年写出初稿。后经3次修改。原版本为130卷,到北宋,残缺39卷。刘颁等校定时,取隋魏澹《魏书》、唐代李延寿《北史》及张太素《后魏书》、高峻《高氏小史》、《修文殿御览》等补之,仍维持130卷。计帝纪14卷,列传96卷,志20卷。创《释老志》,述佛道之源流。旧有秽史之说,《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已甚之词”。 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

《魏书》全部章节目录

(1)帝纪第一 序纪
(2)帝纪第二 太祖纪
(3)帝纪第三 太宗纪
(4)帝纪第四 世祖纪
(5)帝纪第五 高宗纪
(6)帝纪第六 显祖纪
(7)帝纪第七 高祖纪
(8)帝纪第八 世宗纪
(9)帝纪第九 肃宗纪
(10)帝纪第十 孝庄纪
(11)帝纪第十一 前废帝广陵王后废帝安定王 出帝平阳王
(12)帝纪第十二 孝静纪
(13)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
(14)列传第二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
(15)列传第三 昭成子孙
(16)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
(17)列传第五 明元六王
(18)列传第六 太武五王
(19)列传第七 景穆十二王
(20)列传第八 文成五王
(21)列传第九 献文六王
(22)列传第十 孝文五王
(23)列传第十一 卫操 莫含 刘库仁
(24)列传第十二 燕凤 许谦 张衮 崔玄伯 邓渊
(25)列传第十三 长孙嵩 长孙道生
(26)列传第十四 长孙肥 尉古真
(27)列传第十五 穆崇
(28)列传第十六 和跋 奚牧 莫题 庾业延 贺狄干 李栗 刘洁 古弼 张黎
(29)列传第十七 奚斤 叔孙建
(30)列传第十八 王建 安同 楼伏连 丘堆 娥清 刘尼 奚眷 车伊洛 宿石 来大千周几 豆代田 周观 闾大肥 尉拨 陆真 吕洛拔
(31)列传第十九 于栗磾
(32)列传第二十 高湖 崔逞 封懿
(33)列传第二十一 宋隐 王宪 屈遵 张蒲 谷浑 公孙表 张济 李先 贾彝 薛提
(34)列传第二十二 王洛兒 车路头 卢鲁元 陈建 万安国
(35)列传第二十三 崔浩
(36)列传第二十四 李顺
(37)列传第二十五 司马休之 司马楚之 司马景之 司马叔璠 司马天助
(38)列传第二十六 刁雍 王慧龙 韩延之 袁式
(39)列传第二十七 李宝
(40)列传第二十八 陆俟
(41)列传第二十九 源贺
(42)列传第三十 薛辩 寇赞 郦范 韩秀 尧暄
(43)列传第三十一 严棱 毛修之 唐和 刘休宾 房法寿
(44)列传第三十二 罗结 伊馛 乙瑰 和其奴 苟颓 薛野 者 宇文福 费于 孟威
(45)列传第三十三 韦阆 杜铨 裴骏 辛绍先 柳崇
(46)列传第三十四 窦瑾 许彦 李欣
(47)列传第三十五 卢玄
(48)列传第三十六 高允
(49)列传第三十七 李灵崔鉴
(50)列传第三十八 尉元 慕容白曜
(51)列传第三十九 韩茂 皮豹子 封敕文 吕罗汉 孔伯恭
(52)列传第四十 赵逸 胡方回 胡叟 宋繇 张湛 宗钦 段承根 阚骃 刘昞 赵柔 索敞 阴仲达
(53)列传第四十一 李孝伯 李冲
(54)列传第四十二 游雅 高闾
(55)列传第四十三 游明根 刘芳
(56)列传第四十四 郑羲 崔辩
(57)列传第四十五 高祐 崔挺
(58)列传第四十六 杨播
(59)列传第四十七 刘昶 萧宝夤 萧正表
(60)列传第四十八 韩麒麟 程骏
(61)列传第四十九 薛安都 毕众敬 沈文秀 张谠 田益宗 孟表
(62)列传第五十 李彪 高道悦
(63)列传第五十一 王肃 宋弁
(64)列传第五十二 郭祚 张彝
(65)列传第五十三 邢峦 李平
(66)列传第五十四 李崇 崔亮
(67)列传第五十五 崔光
(68)列传第五十六 甄琛 高聪
(69)列传第五十七 崔休 裴延俊 袁翻
(70)列传第五十八 刘藻 傅永 傅竖眼 李神
(71)列传第五十九 裴叔业 夏侯道迁 李元护 席法友 王世弼 江悦之 淳于诞 李苗
(72)列传第六十 阳尼 贾思伯 李叔虎 路恃庆 房亮 曹世表 潘永基 朱元旭
(73)列传第六十一 奚康生 杨大眼 崔延伯
(74)列传第六十二 尔朱荣
(75)列传第六十三 尔朱兆 尔朱彦伯 尔朱度律 尔朱天光
(76)列传第六十四 卢同 张烈
(77)列传第六十五 宋翻 辛雄 羊深 杨机 高崇
(78)列传第六十六 孙绍 张普惠
(79)列传第六十七 成淹 范绍 刘桃符 刘道斌 董绍 冯元兴 鹿悆 张熠
(80)列传第六十八 朱瑞 叱列延庆 斛斯椿 贾显度 樊子鹄 贺拔胜 侯莫陈悦 侯渊
(81)列传第六十九 綦俊 山伟 刘仁之 宇文忠之
(82)列传第七十 李琰之 祖莹 常景
(83)列传外戚第七十一 贺讷 刘罗辰 姚黄眉 杜超 贺迷 闾毗 冯熙 李峻 李惠 高肇 于劲 胡国珍 李延实
(84)列传儒林第七十二 梁越 卢丑 张伟 梁祚 平恆 陈奇 常爽 刘献之 张吾贵 刘兰孙惠蔚 徐遵明 董徵 刁冲 卢景裕 李同轨 李业兴
(85)列传文苑第七十三 袁跃 裴敬宪 卢观 封肃 邢臧 裴伯茂 邢昕 温子升
(86)列传孝感第七十四 赵琰 长孙虑 乞伏保 孙益德 董洛生 杨引 阎元明 吴悉达 王续生 李显达 张升 仓跋 王崇 郭文恭
(87)列传节义第七十五 于什门 段进 石文德 汲固 王玄威 娄提 刘渴侯 朱长生 于提马八龙 门文爱 晁清 刘侯仁 石祖兴 邵洪哲 王荣世 胡小虎 孙道登 李几 张安祖 王闾
(88)列传良吏第七十六 张恂 鹿生 张应 宋世景 路邕 阎庆胤 明亮 杜纂 裴佗 窦瑗羊敦 苏淑
(89)列传酷吏第七十七 于洛侯 胡泥 李洪之 高遵张赦提 羊祉 崔暹 郦道元 谷楷
(90)列传逸士第七十八 眭夸 冯亮 李谧 郑修
(91)列传术艺第七十九 晁崇 张渊 殷绍 王早 耿玄 刘灵助 江式 周澹 李修 徐謇 王显 崔彧 蒋少游
(92)列传列女第八十 崔览妻封氏 封卓妻刘氏 魏溥妻房氏 胡长命妻张氏 平原女子孙氏房爱亲妻崔氏 泾州贞女兕先氏 姚氏妇杨氏 张洪初妻刘氏 董景起妻张氏 阳尼妻高氏 史映周妻耿氏 任城国太妃孟氏 苟金龙妻刘
(93)列传恩幸第八十一 王叡 王仲兴 寇猛 赵修 茹皓 赵邕 侯刚 郑俨 徐纥
(94)列传阉官第八十二 宗爱 仇洛齐 段霸 王琚 赵黑 孙小 张宗之 剧鹏 张祐 抱嶷王遇 苻承祖 王质 李坚 田秦松 白整 刘腾 贾粲 杨范 成轨 王温 孟鸾 平季 封津 刘思逸
(95)列传第八十三 匈奴刘聪 羯胡石勒 铁弗刘虎 徒何慕容廆 临渭氐苻健 羌姚苌
(96)列传第八十四 僭晋司马叡 賨李雄
(97)列传第八十五 岛夷桓玄 海夷冯跋 岛夷刘裕
(98)列传第八十六 岛夷萧道成 岛夷萧衍
(99)列传第八十七 私署凉州牧张实 鲜卑乞伏国仁 鲜卑秃发乌孤 私署凉王李暠 卢水胡沮渠蒙逊
(100)列传第八十八 高句丽 百济 勿吉 失韦 豆莫娄 地豆于 库莫奚 契丹 乌洛侯
(101)列传第八十九 氐 吐谷浑 宕昌 高昌 邓至 蛮 獠
(102)列传第九十 西域
(103)列传第九十一 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车
(104)列传第九十二 自序
(105)志第一 天象一之一
(106)志第二 天象一之二
(107)志第三 天象一之三
(108)志第四 天象一之四
(109)志第五 地形二上
(110)志第六 地形二中
(111)志第七 地形二下
(112)志第八 律历三上
(113)志第九 律历三下
(114)志第十 礼四之一
(115)志第十一 礼四之二
(116)志第十二 礼四之三
(117)志第十三 礼四之四
(118)志第十四 乐五
(119)志第十五 食货六
(120)志第十六 刑罚七
(121)志第十七 灵征八上
(122)志第十八 灵征八下
(123)志第二十 释老十

猜你喜欢
  江表志·郑文宝
  北狩行录·蔡鞗
  唐史通俗演义·蔡东藩
  坦斋通编·邢凯
  春明丛说·俞蛟
  大清宣统政纪·佚名
  保越录·徐勉之
  辽方镇年表·吴廷燮
  清世祖实录选辑·佚名
  清仁宗实录选辑·佚名
  崇祯记闻录·佚名
  仿指南录·范康生
  圣祖仁皇帝圣训·雍正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金简
  讨满洲檄·章太炎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因习第十八·浦起龙

    盖闻三王各异礼,五帝不同乐,故传称因俗,《易》贵随时。况史书者,记事之言耳。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古者诸侯曰薨,卿大夫曰卒。故《左氏传》称楚邓曼曰:"王薨于行,国之福也。"又郑子产曰:文、襄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七·杨仲良

      徽宗皇帝   道学   大观元年二月己未,御笔批:『道士序位令在僧上,女冠在尼上。』   二年三月庚申,诏以《金篆灵宝道场仪范》四百二十六部降天下有道观处,令守令选道士依按奉行。   五月辛亥,御笔:『道门近添试经

  • 第十一册 崇德元年五月·佚名

    第十一册 崇德元年五月初七日,曾命希福领国史院事,四载考绩,以不负委任,克尽厥职,勤勉可嘉,升三等甲喇章京为二等甲喇章京,世袭照旧。曾命范文程领秘书院事,七载考绩,以不负委任,克尽厥职,忠直可嘉,升三等甲喇章京为二等甲喇章京

  • 卷十九·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十九乾隆二十七年冬十月乙巳命设总管伊犂等处将军以领侍卫内大臣公明瑞补授上谕大学士曰伊犂为新疆都防现在驻兵屯田自应设立将军总管事务昨已简用明瑞往膺其任着授为总管伊犂等处将

  • ●绩碑传选集目录·佚名

    长龄长文襄公事略李元度(一)史善载甘肃宁夏镇总兵署和阗办事大臣署甘肃提督史公墓碑钱仪吉(七)丁朝雄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龚自珍(一○)杨兆璜休致直隶广平府知府杨君墓表王拯(一三)温承惠皇清诰授荣禄大夫太

  • 于仲文传·魏徵

    于仲文,字次武,是建平公于义之兄的儿子。 父亲于萛,北周大左辅、燕国公。 仲文小时就聪明机灵,很小上学,就沉溺书中而不知疲倦。 他父亲感到很奇异,说:“这个儿子肯定会振兴我们于家。”他九岁时,曾在云陽宫拜见北周太祖。 太

  • 鲁鉴传·张廷玉

    鲁鉴,祖先是西大通人。祖父阿失都巩卜失加,明初率部落归附,太祖授他为百夫长,命他统领所部住在庄浪。传子失加,屡升至庄浪卫指挥同知。正统末年,鲁鉴承袭父职。久之,他被提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成化四年(1468),团原满四反叛,鲁

  • “消息”·沈从文

    北平有个某日报,近来曾两次登载关于失踪多日的丁玲女士消息,消息很离奇动人,可惜却并不确实。那消车载明是“外埠通讯”,是不是外埠航空快讯还待考,不过凡办报的老经验,自然皆明白用“外埠通讯”,就可以

  • ●出版說明·叶子奇

      本書著者葉子奇,字世傑,號靜齋,浙江龍泉人。在元朝末年,他和青田劉基、浦江宋濓同為浙西有名的學者。後來劉基、宋濓都做了明朝的顯宦,而子奇卻沒有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視,只做了巴陵縣主簿的小官。一三七八年(洪武十一

  • 卷一百十四·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十四   宋 卫湜 撰祭统第二十五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祭统者以其记祭祀之本也统犹本也此於别录属祭祀长乐陈氏曰祭之为道广矣大矣深矣远矣虽载诸文辞莫可得以极其微隐也故有心有志有齐

  • 谷梁折诸卷三·张尚瑗

    <经部,春秋类,三传折诸__谷梁折诸钦定四库全书谷梁折诸卷三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闵公继之如君父也者受国焉尔虞书舜格于文祖孔传云舜服尧三年丧毕即政伊训奉嗣王只见厥祖孔传云居位主丧而太甲中篇冕服奉嗣王归亳

  • 卷三十三·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三十三尚书一纲领伯丰问尚书古文今文有优劣否曰孔壁之传汉时却不传只是司马迁曾师授如伏生尚书汉世却多传者鼂错以伏生不曾出其女口授有齐音不可晓者以意属成此

  • 第二 反应 5·王诩

    【原文】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①,或以牧下②。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③,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④。虽非其事,见微

  • 卷五·丹霞子淳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卷五 后学性一阅 生生道人梓 第六十九则 依经解义(经教) 示众云。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只如披沙拣金。还有不犯手势的么。 举僧问同安。依经解义三世佛冤

  • 目次·佚名

    古林智禅师语录目次卷首序文卷第一盛京般若禅寺语录卷第二辽阳如来禅院语录卷第三辽阳建宁禅寺语录普说卷第四奉天府东前山台大悲禅寺语录机缘颂古小佛事法语卷第五偈上卷第六偈下行状古林智禅师语录目次终

  • 天台风俗志·陈锺琪

    《天台风俗志》一卷,记台州府天台县风物民情。天台县隶属于今台州市,因天台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市区西北部。三国吴大帝黄武至黄龙三年(222-231年)之间,从会稽郡章安县分置始平县,此为天台建县之始。《小方壶斋舆

  • 读医随笔·周学海

    医话。清周学海撰。六卷。学海有《周氏医学丛书》已著录。是书撰成于光绪十七年(1891)。卷一证治总论,论述气血精神、升降出入、承制生化、虚实补泻等基本理论与证治法则;卷二分上下两编。上编形气类,论述六淫及三焦

  • 摩达国王经·佚名

    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有罗汉比丘,以宿业故,养视官马。七日后,现神通化王,使归于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