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十四 长孙肥 尉古真

长孙肥,代人也。昭成时,年十三,以选内侍。少有雅度,果毅少言。太祖之在独孤及贺兰部,肥常侍从,御侮左右,太祖深信仗之。

登国初,与莫题等俱为大将,从征刘显,自濡源击库莫奚,讨贺兰部,并有战功。太祖征蠕蠕,大破之,肥降其主匹候跋,事具《蠕蠕传》。又从征卫辰及薛干部,破灭之。蠕蠕别主缊纥提子曷多汗等率部落弃父西走,肥以轻骑追至上郡,斩之。

后从征中山,拜中领军将军。车驾次晋阳,慕容宝并州刺史、辽西王农弃城宵遁,肥追之至蒲泉,获其妻子。太祖将围中山,慕容宝弃城奔和龙。肥与左将军李栗三千骑追之,至范阳,不及而还。遂破其研城戍,俘千余人。中山城内人立慕容普邻为主,太祖围之。普邻及出步卒千余人,欲伺间犯围。太祖命肥挑战,伪退,普邻众追肥,太祖截其后,尽擒斩之。时以士马少粮,遂罢中山之围,就谷河间。慕容贺邻杀普邻而自立。车驾次鲁口,遣肥帅七千骑袭中山,入其郛而还。贺邻以步骑四千追肥至泒水,肥自魏昌击之,获铠骑二百。肥中流矢,疮重,乃还。中山平,以功赐爵琅邪公。迁卫尉卿,改爵卢乡。

时中山太守仇儒不乐内徙,亡匿赵郡,推群盗赵准为主。妄造妖言云:“燕东倾,赵当续,欲知其名,准水不足。”准喜而从之,自号使持节、征西大将军、青冀二州牧、钜鹿公。儒为长史。聚党二千余人,据关城,连引丁零,杀害长吏,扇动常山、钜鹿、广平诸郡。遣肥率三千骑讨之,破准于九门,斩仇儒,生擒准。诏以儒肉食,准传送京师,轘之于市,夷其族。

除肥镇远将军、兖州刺史,给步骑二万,南徇许昌,略地至彭城。司马德宗将刘该遣使诣肥请降,贡其方物。姚平之寇平阳,太祖将讨之,选诸将无如肥者,乃徵还京师,遣肥与毗陵王顺等六万骑为前锋。车驾次永安,平募遣勇将,率精骑二百窥军,肥逆击擒之,匹马不返。平退保柴壁,太祖进攻屠之。遣肥还镇兖州。

肥抚尉河南,得吏民心,威信着于淮泗。善策谋,勇冠诸将,每战常为士卒先,前后征讨,未尝失败,故每有大难,令肥当之。南平中原,西摧羌寇,肥功居多,赏赐奴婢数百口,畜物以千计。后降爵为蓝田侯。天赐五年卒,谥曰武,陪葬金陵。子翰袭爵。

翰,少有父风。太祖时,以善骑射,为猎郎。太宗之在外,翰与元磨浑等潜谋奉迎。太宗即位,迁散骑常侍,与磨浑等拾遗左右。以功迁平南将军。率众镇北境,威名甚着,蠕蠕惮之。后为都督北部诸军事、平北将军、真定侯,给殿中细拾队,加旌旗鼓吹。蠕蠕每犯塞,翰拒击有功,进爵为公。世祖即位,徵还京师,进封平阳王,加安集将军。

蠕蠕大檀之入寇云中,世祖亲征之,遣翰率北部诸将尉眷,自参合以北,击大檀别帅阿伏干于柞山,斩首数千级,获马万余匹。又与东平公娥清出长川以讨大檀。大檀众北遁,追击,克获而还。寻迁司徒。袭赫连昌,破之。世祖复征昌,翰与廷尉道生、宗正娥清率骑三万为前驱。昌战败,奔上邽,翰以八千骑追之,至高平,不及而还。从袭蠕蠕,车驾度漠,大檀奔走。其弟匹黎率众赴之,遇翰交战,匹黎众溃走,斩其渠帅数百人。

翰清正严明,善抚将士,太祖甚重之。神?三年薨,深见悼惜,为之流涕,亲临其丧,礼依安城王叔孙俊笔事,赙赐有加。谥曰威,陪葬金陵。

子平成,袭爵,降为公。平成,少以父任为中散,累迁南部尚书。卒,陪葬金陵。

子浑,袭爵。浑,初为中散,久之为彭城镇将。大和中卒。子盛袭爵。

翰弟受兴。世祖时,从征平凉,以功赐爵长进子,除河间太守。卒。

子安都,袭爵。显祖时,为典马令。

受兴弟陈,世祖时为羽林郎。征和龙,贼自西门出,将犯外围,陈击退之,追斩至长城下。以功赐爵五等男。又从征凉州,为都将领。入宫,迁殿中给事中,进爵为子,迁驾部尚书。复出为北镇都将。陈性宽厚,好学爱士,所历辄为人追思之。高宗即位,进爵吴郡公,加安东将军。兴光二年卒。赠散骑常侍、吴郡王,谥曰恭,陪葬金陵。

子头,袭爵。高宗时,为中散,迁内行长,典龙牧曹。天安初卒。子拔袭爵。

陈弟兰。世祖初,为中散。常从征伐,典御兵器,赏赐甚厚。后以破平凉功,赐爵睢阳子,加奋武将军。迁散骑常侍、北部尚书。后除豫州刺史。卒。

子乌孤,袭爵。高祖初,出为武都镇将,入为散令。

子乐,孝静时,金紫光禄大夫。

肥弟亦干,太祖初,为羽林郎。从平中原,除广平太守。卒。

子石洛,世祖初,为羽林郎,稍迁散骑常侍。从征赫连昌,为都将,以功拜乐部尚书,赐爵临淮公,加宁西将军。神?中卒,谥曰简。

子真,少以父任为中散。从征平凉,以功赐爵临城子,拜员外散骑侍郎、广武将军。袭父爵,降为建义将军、临淮侯。迁司卫监。征盖吴。迁殿中尚书,加散骑常侍。从驾征刘义隆,至江。进爵南康公,加冠军将军,卒于军。

子吴儿,袭爵。高祖初,为中散、武川镇将。太和初,卒,赠恆州刺史。

子长乐,袭。坐事爵除。后历陵江将军、羽林监。

子荣族,武定中,征西将军、繁昌男。

吴儿弟突,朔州长史。

子元庆,平州仓曹参军。

尉古真,代人也。太祖之在贺兰部,贺染干遣侯引乙突等诣行宫,将肆逆。古真知之,密以驰告,侯引等不敢发。染干疑古真泄其谋,乃执栲之,以两车轴押其头,伤一目,不伏,乃免之。登国初,从征库莫奚及叱突邻,并有功。又从救贺兰,破卫辰子直力鞮,复击慕容宝于参合陂。又从平中原,以功赐爵束州侯,加建节将军。太宗初,为鸿飞将军,率众五千,镇大洛城。太宗西巡,古真与奚斤等率前军讨越勒部,大破之,获马五万匹,牛羊二十万头,掠二万余家西还。泰常三年,除定州刺史。卒,子亿万袭。卒,子盛袭。

迸真弟太真,太宗初,为平南将军、相州刺史。

太真弟诺,少侍太祖,以忠谨着称。从围中山,诺先登,伤一目。太祖叹曰:“诺兄弟并毁其目,以建功效,诚可嘉也。”宠待遂隆。除平东将军,赐爵安乐子。从讨姚平,还,拜国部大人。太宗初,为幽州刺史,加东统将军,进爵为侯。长孙道生之讨冯跋也,诺与骁骑将军延普率师次辽西。转宁东将军,进爵武陵公。诺之在州,有惠政,民吏追思之。世祖时,蓟人张广达等二百余人诣阙请之,复除安东将军、幽州刺史,改邑辽西公。兄弟并为方伯,当世荣之。燕土乱久,民户凋散,诺在州前后十数年,还业者万余家。延和中卒。

第八子观,袭爵。卒,子崘袭。

诺长子眷,忠谨有父风。太宗时,执事左右,为大官令。时侍臣受斤亡入蠕蠕,诏眷追之,遂至虏庭。大檀问其故,眷曰:“受斤负罪天子,逃刑在此,不时执送,是以来取。”眷遂擒受斤于大檀前。左右救之,乃免。由是,以骁烈闻。迁司卫监。太宗幸幽州,诏眷辅世祖居守。后征河南,督高车骑,临阵冲突,所向无前,贼惮之。世祖即位,命眷与散骑常侍刘库仁等八人分典四部,绾奏机要。赐爵山桑侯,加陈兵将军。

又为安北将军,出镇北境。与平阳王长孙翰击蠕蠕别帅阿伏干于祚山,率师至歌删山,击蠕蠕别帅便度弟库仁直,引师而北。蠕蠕部帅莫孤率高车骑五千乘来逆,眷击破之,斩首千余级。又从征蠕蠕。眷出白、黑两漠之间,击其东部,大获而还。又从征赫连昌,眷出南道,击昌于上邽。士众乏粮,临淮公丘堆等督租于郡县,为昌所败。昌乘胜抄掠,诸将患之。眷与侍御史安颉阴谋设伏,邀击擒昌。以功拜宁北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渔阳公。后从征和龙,眷督万骑前驱,慰喻降二千余户。寻为假节、加侍中、都督豫洛二州及河内诸军事、安南将军、开府,镇虎牢。张掖王秃发保周之反也,徵眷与永昌王健等率师讨之,破保周于番禾。保周遁走,眷率骑追之,保周穷迫自杀。诏眷留镇凉州,加都督凉沙河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护羌戎校尉。转敦煌镇将。又击破吐谷浑,俘三千余口。眷历镇四蕃,威名并着。

斑宗时,率师北击伊吾,克其城,大获而还。寻拜侍中、太尉,进爵为王。与太宰常英等评尚书事。高宗北巡狩,以寒雪方降,议还。眷谏曰:“今动大众,以威北敌,去都不远,而便旋驾,虏必疑我有内难。虽方寒雪,兵人劳苦,以经略大体,宜便前进。”高宗从之,遂渡漠而还。以眷元老,赐杖履上殿。和平四年薨。高宗悼惜之,赠大将军,谥曰庄。

子多侯,袭爵。多侯少有武干,显祖时,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羌戎校尉、敦煌镇将。至镇,上表求率轻骑五千,西入于阗,兼平诸国,因敌取资,平定为效。弗许。高祖初,蠕蠕部帅无卢真率三万骑入塞围镇,多侯击之走,以功进号征西大将军。后多侯猎于南山,蠕蠕遣部帅度拔入围敦煌,断其还路。多侯且前且战,遂冲围而入。率众出战,大破之,追北数十里,斩首千余级。因上疏求北取伊吾,断蠕蠕通西域之路。高祖善其计,以东作方兴,难之。太和元年,为妻元氏所害。

子建,袭爵。历位给事中。卒,无子。

建弟那,袭爵。卒。

子范,袭。

范弟显业,散骑常侍。与太原公主奸通,生子彦。武定中,卫将军、南营州刺史。

多侯弟子庆宾,善骑射,有将略。高祖时,释褐员外散骑侍郎,稍迁左将军、太中大夫。肃宗时,议欲送蠕蠕主阿那瑰还国,庆宾上表固争,不从。后蠕蠕遂执行台元孚,大掠北境。诏尚书令李崇讨之,庆宾别将隶崇,出塞而返。元法僧之外叛,萧衍遣其豫章王萧综镇徐州,又诏庆宾为别将隶安丰王延明讨之。寻除后将军、肆州刺史。时尔朱荣兵威渐盛,曾经肆州,庆宾畏恶之,据城不出。荣恨庆宾,举兵袭之。庆宾别驾姚和内应,荣遂害庆宾僚属,拘庆宾还秀容,呼为假父。后以母忧还都,寻起为平东将军、光禄大夫、都督,镇汝阴。还朝,永安二年卒。赠车骑将军、雍州刺史,又追加侍中、司空公。

庆宾子豹,起家员外郎。肃宗时,行颍州事,与萧衍将裴之礼战殁。

豹弟瑾,武定中,东平太守。

眷弟地干,机悟有才艺,驰马立射五的,时人莫能及。太宗时,为左机令。世祖少而善之,即位,擢为库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领侍辇郎。地干奉上忠谨,尤善嘲笑。世祖见其效人举措,忻悦不能自胜。甚见亲爱,参军国大谋。世祖将征平凉,试冲车以攻冢,地干为索所罥,折胁而卒。世祖亲往临抚,哭之甚恸。赠中领军将军、燕郡公,谥曰惠,赠赐丰厚。

子长寿,幼拜散骑常侍,迁殿中右曹尚书,仍加散骑常侍。从征刘义隆,至江。赐爵会稽公,加冠军将军。高宗时,附泾州刺史。和平五年卒。

子弥真,袭爵。弥真卒,无子,弟状德,袭爵。

地干弟侯头,袭地干职,为库部尚书。

侯头弟力斤,亦以忠谨闻。历位御史中尉、并州刺史,有政绩。加冠军将军,赐爵晋阳侯。卒,赠平南将军。

力斤弟焉陈,尚书、安乐侯。

迸真族玄孙聿,字成兴,性耿介。萧宗时,为武卫将军。是时,领军元叉秉权,百僚莫不致敬,而聿独长揖不拜。寻出为平西将军、东凉州刺史。凉州绯色,天下之最,叉送白绫二千匹,令聿染,拒而不许。叉讽御史劾之,驿徵至京。覆验无状,还复任。寻卒于州,时年五十。赠安北将军、朔州刺史。

子俭。武定中,开府祭酒。

史臣曰:长孙肥结发内侍,雄烈知名,军锋所指,罔不奔散,关张万人之敌,未足多也。翰有父风,不陨先构,临丧加礼,抑有由哉!尉真兄弟,忠勇奋发,义以忘生。眷威略着时,增隆家业,青紫麾旄,亦其宜矣!

猜你喜欢
  1938──中華民國二十七年戊寅·郭廷以
  卷第二百五十六·胡三省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十·徐乾学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三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第一三○移光绪十年四月四日一一三一四—四·佚名
  一二○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校勘文津阁全书匠役不敷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司马迁
  丘行恭传·欧阳修
  丁好礼传·宋濂
  卷二十二·雍正
  卷八十八·佚名
  李锡之·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高文秀

    (赵成公领卒子上)(赵成公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某赵成公是也。想渑池会上,秦昭公有害我之心,多亏了相如救我,无事还国。今日分付左右,安排筵宴,与相如庆功封赏。若来时,报复我知道。(卒子云)理会的。(廉颇上,云)某乃

  • 卷三十·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三十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随辇集【起癸未五月杪尽十二月】元时避暑滦京百官皆有公署今惟词臣数人耳癸未五月大驾将幸山庄先十日传旨南书房翰林六人俱着随行六人者

  • ○流星有声·许指严

    同乡赵先生子敬为予言:宣统辛亥春间,即武昌举革命旗之岁也。某夜在寓,集友人手谈。方思索间,室内沉静无声,忽闻隆隆霍霍,起于空中,似雷非雷,咸疑汽车远过,然声亦不类。侍者大呼曰:“流星,光何巨也!”予与友疾趋出视之,光甚闪烁,照耀

  • 卷之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殿阁词林记卷八·廖道南

    (明)廖道南 撰○史馆附修撰陟礼部尚书朱梦炎朱梦炎字仲雅江西进贤人元进士金溪县丞歳丙午以故官入朝授国子博士吴元年迁修撰梦炎博学能文凡稽古礼文志多预议未几补浙江按察司经歴洪武二年转山西行省贠外郎召入为礼部贠

  • 东女传·欧阳修

    东女,也称苏伐剌弩瞿咀罗,是羌族的别种。因西海也有女子自为王的,所以称“东”,用以区分。其地东与吐蕃、党项、茂州相接,西连三波诃,北临于阗,东南靠雅州罗女蛮、白狼夷。东西的长度约为九日的行程,南北的长度则是二十天的行

  • 第六章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吕思勉

    凡事总免不了有反动的。中国行君主制度二千余年,突然改为共和,自不免有帝制的回光返照,然不过八十三日而取消,这也可见民意所在了。当民国四年八月间,总统府顾问美人古德诺氏,忽然著论,论君主与共和的利弊,登载在北京报纸上。

  • 颜德庆·周诒春

    颜德庆 字季馀。年三十九岁。生于江苏上海。已婚。初学于上海英华书馆。同文馆。及法文书馆。光緖二十二年。自费游美。入勿吉尼亚某高等学校。光緖二十四年。入勿吉尼亚大学。习工程。光緖二十五年。入理海大学。光

  • 卷五·郑玄

    ◎天官冢宰下(○陆曰:“本亦作天官冢宰下。”)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毒药,药之辛苦者,药之物恒多毒。《孟子》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瞑,眠见反,徐亡于反。眩,玄见反,徐音玄,刘音虎县反。不瘳,敕留反。)[疏]“医师

  • 卷七 檀弓上第三·郑玄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齐大公受封,留为大师,死葬于周,子孙生焉,不忍离也。五世之后,乃葬于齐,齐曰营丘。○大音泰,注及下注“大史公”皆同。离,力智反,下“相离”同。)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言其似礼乐

  • 提要·许谦

    【臣】等谨案读四书丛説四巻元许谦撰谦有诗集传名物钞已着録案元史谦本传谦读四书章句集注有丛説二十巻谓学者曰学以圣人为准的然必得圣人之心而后可学圣人之事圣贤之心具在四书而四书之义备于朱子顾辞约意广读者安可

  • 卷八·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八宋 叶梦得 撰闵公二冬齐仲孙来仲孙者何齐大夫仲孙湫也何以不名贬也何以不言使不与其使也外大夫不徒出盟当言盟聘当言聘未有非盟聘而来者也齐侯既与公为落姑之盟矣谓鲁难为未息则问罪伐之

  • 生命的歧途·梁漱溟

    昨日阅某生日记云:&ldquo;人生有三件事,革命、文学与醇酒妇人,三者得一,亦算值得;三者苟能兼而有之,则人生之愿足矣。&rdquo;又云:&ldquo;古人言人生有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立德乃因以前中国无敌国外患,大家闲散,才来讲这鸟

  • 佛说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广严城。与大比丘众舍利子等五百人俱。复有慈氏等大菩萨众。恭敬围绕敷座而坐。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贤。从座而起诣世尊前。偏袒右肩右膝著

  • 卷第五十二(第九诵之一)·佚名

    十诵律卷第五十二(第九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比丘中优波离问部问淫第一佛在毗耶离国。长老优波离。往诣佛所头面礼足。于一面坐。问佛言。若比丘咒术自作畜生形行淫。得波罗夷不。佛言。若自忆念我是比丘。

  • 山庵杂录序·无愠

    道由言而显。言以德而传。然则有德之言。匪徒取信一时。抑乃传之后世而无疑焉。恕中禅师谢事瑞岩。闲居太白山庵。以道自娱。萧然一室。不蓄余长。学屦日填户外。推之不去也。或得其一言之益。不啻千金之重。又如饮甘

  • 李温陵集·李贽

    诗文集。20卷。又名《李氏文集》。明代李贽著。李贽(1527~1602),名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 温陵居士,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一生著述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 书》《续藏书》《史纲评要》

  • 中本起经·佚名

    凡二卷。东汉昙果、康孟详合译(一说康孟详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释迦成道后教化之事迹。计有转法轮品、现变品、化迦叶品、度瓶沙王品、舍利弗大目揵连来学品、还至父国品、须达品、本起该容品、瞿昙弥来作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