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反应 5
【原文】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①,或以牧下②。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③,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④。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⑤,符应⑥不失,如螣蛇⑦之所指,若羿⑧之引矢。
【注释】
①事上:侍奉上级。
②牧下:管理下属。
③托:依托。陶弘景注:“反于彼者,所以求复于此,因以观彼情之所托,此谓信也。知人在于见情,故言用此也。”
④“故用”句:只有使自我内心虚静,才能去客观考察对方;只有逐步深入,才能全面把握对方。陶弘景注:“谓听言之道,先自平静,既得其辞,然后察其事,或论序万物,或分别雄雌也。”
⑤射其意也:准确猜中对方意图。
⑥符应:古代的迷信说法,指天降祥瑞与人事相合,称为符应。
⑦螣蛇: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
⑧羿:传说中的神箭手后羿。陶弘景注:“闻其言,则可知其情,故若探人而居其内,则情原必尽,故量能射意,乃无一失,若合符契,螣蛇所指,祸福不差,羿之引矢,命处辄中,听言察情,不异于此,故以相况也。”
【译文】
与人对话或论辩,可以用在这个地方,也可以用在那个地方;可以侍奉上级,也可以管理下属。通过辩论,分清真假,知道异同,考察对方是真诚还是狡诈。对方的外在手势、言辞话语或沉默不言,内心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在论辩之中得以展现。所有这些都要事先确定法则。用反复探求的方法得到对方的反应,以便洞察其一性一情所依托。
所以,听言之道的要旨,在于先使自己保持平静。自己平静了,然后才能通过对方言辞,考察对方情况,进而评论万物分别雄雌。虽然不是同一事物,但可以根据细微的征兆探索出其类别、特征和趋势。考察对方就要深入人心,估量其能力,猜测其意图。像对应的兵符一样没有差错,像腾蛇占卜祸福一样准确,像后羿张弓一样射之必中。
猜你喜欢 第十一卦 泰 地天泰 坤上乾下·佚名 胡子衡齐卷七·胡直 东宫备览卷三·陈模 “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孔子 卷五十五·冯复京 礼记析疑卷四十四·方苞 卷三十二·康熙 卷四·毛应龙 宣公·宣公八年·左丘明 大雲初分施健度第三十三·佚名 最上成就印相分第二十四·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道宣 世界佛教联合会开会讲词·太虚 覆英国三真社书·太虚 指归净土·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