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帝纪第六 显祖纪

显祖献文皇帝,讳弘,高宗文成皇帝之长子也。母曰李贵人。兴光元年秋七月,生于阴山之北。太安二年二月,立为皇太子。聪睿机悟,幼而有济民神武之规,仁孝纯至,礼敬师友。

和平六年夏五月甲辰,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尊皇后曰皇太后。车骑大将军乙浑矫诏杀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于禁中。戊申,侍中、司徒、平原王陆丽自汤泉入朝,浑又杀之。己酉,以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为太尉、录尚书事,东安王刘尼为司徒,尚书左仆射和其奴为司空。壬子,以淮南王他为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镇凉州。六月,封繁阳侯李嶷为丹阳王,征东大将军冯熙为昌黎王。乙丑,诏曰:“夫赋敛烦则民财匮,课调轻则用不足,是以十一而税,颂声作矣。先朝榷其轻重,以惠百姓。朕承洪业,上惟祖宗之休命,夙兴待旦,惟民之恤,欲令天下同于逸豫。而徭赋不息,将何以塞烦去苛,拯济黎元者哉!今兵革不起,畜积有余,诸有杂调,一以与民。”

秋七月癸巳,太尉乙浑为承相,位居诸王上,事无大小,皆决于浑。九月庚子,曲赦京师。丙午,诏曰:“先朝以州牧亲民,宜置良佐,故敕有司,班九条之制,使前政选吏,以待俊乂,必谓铨衡允衷,朝纲应叙。然牧司宽惰,不祗宪旨,举非其人,愆于典度。今制:刺史守宰到官之日,仰自举民望忠信,以为选辟,不听前政共相干冒。若简任失所,以罔上论。”是月,刘子业征北大将军、义阳王刘昶自彭城来降。

冬十月,征阳平王新成、京兆王子推、济阴王小新成、汝阴王天赐、任城王云入朝。是岁,刘子业叔父彧杀子业僭立。

天安元年春正月乙丑朔,大赦,改年。二月庚申,丞相、太原王乙浑谋反伏诛。乙亥,以侍中元孔雀为濮阳王,侍中陆定国为东郡王。三月庚子,以陇西王源贺为太尉。辛丑,高宗文成皇帝神主祔于太庙。辛亥,帝幸道坛,亲受符箓;曲赦京师。高丽、波斯、于阗、阿袭诸国遣使朝献。

秋七月辛亥,诏诸有诈取爵位,罪特原之,削其爵职。其有祖、父假爵号货赇以正名者,不听继袭。诸非劳进超迁者,亦各还初。不以实闻者,以大不敬论。九月,刘彧司州刺史常珍奇以悬瓠内属。己酉,初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刘彧徐州刺史薛安都以彭城内属。彧将张永、沈攸之击安都。诏北部尚书尉元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诸军事,镇东将军、城阳公孔伯恭为副,出东道救彭城;殿中尚书、镇西大将军、西河公元石都督荆、豫、南雍州诸军事,给事中、京兆侯张穷奇为副,出西道救悬瓠。

冬十月,曹利、彤曷国各遣使朝献。十有一月壬子,刘彧兖州刺史毕众敬遣使内属。十有二月己未,尉元军次于秺,彧将周凯、张永、沈攸之相继退走。皇弟安平薨。是岁,州镇十一旱,民饥,开仓赈恤。

皇兴元年春正月癸巳,尉元大破张永、沈攸之于吕梁东,斩首数万级,冻死者甚众。获刘彧秦州刺史垣恭祖、羽林监沈承伯。永、攸之单骑走免。获军资器械不可胜数。刘彧遣使朝贡。庚子,东平王道符谋反于长安,杀副将驸马都尉万古真、钜鹿公李恢、雍州刺史鱼玄明。丙午,诏司空、平昌公和其奴、东阳公元丕等讨道符。丁未,道符司马段太阳攻道符,斩之,传首京师。道符兄弟皆伏诛。闰月,以顿丘王李峻为太宰。刘彧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并遣使请举州内属。诏平东将军长孙陵,平南将军、广陵公侯穷奇赴援之。二月,诏使持节、都督诸军事、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督骑五万次于碻磝,为东道后援。济阴王小新成薨。高丽、库莫奚、具伏弗、郁羽陵、日连、匹黎尔、于阗诸国各遣使朝贡。刘彧东平太守申纂戍无盐,遏绝王使,诏征南大将军慕容日曜督诸军以讨之。三月甲寅,克之。沈文秀、崔道固复叛归刘彧,白曜回师讨之,拔彧肥城、垣苗、麋沟三戍。

夏四月,白曜攻升城,戍主房崇吉遁走。秋八月,白曜攻历城。丁酉,行幸武州山石窟寺。戊申,皇子宏生,大赦,改年。九月壬子,高丽、于阗、普岚、粟特国各遣使朝献。丁巳,进冯翊公李白爵梁郡王。是月,诏赐六镇贫人布,人三匹。

冬十月癸卯,田于那男池。濮阳王孔雀坐怠慢,降爵为公。

二年春二月癸未,田于西山,亲射虎豹。崔道固及刘彧梁邹戍主、平原太守刘休宾举城降。

是月,徐州群盗司马休符自称晋王,将军尉元讨平之。三月,白曜进围东阳。戊午,刘彧遣使朝贡。

夏四月辛丑,以南郡公李惠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关右诸军事、雍州刺史,进爵为王。高丽、库莫奚、契丹、具伏弗、郁羽陵、日连、匹黎尔、叱六手、悉万丹、阿大何、羽真侯、于阗、波斯国各遣使朝献。五月乙卯,田于崞山,遂幸繁畤。辛酉,还宫。六月庚辰,以河南辟地,曲赦京师殊死以下。以昌黎王冯熙为太傅。秋九月辛亥,封皇叔桢为南安王,长寿为城阳王,太洛为章武王,休为安定王。

冬十月辛丑,上田于冷泉。十有一月,以州镇二十七水旱,开仓赈恤。十有二月甲午,诏曰:“顷张永迷扰,敢拒王威,暴骨原隰,残废不少。死生冤痛,朕甚愍焉。天下民一也,可敕郡县,永军残废之士,听还江南;露骸草莽者,收瘗之。”是月,悉万丹等十余国各遣使朝贡。三年春正月乙丑,东阳溃,虏沈文秀。戊辰,司空、平昌公和其奴薨。二月,蠕蠕、高丽、库莫奚、契丹国各遣使朝献。己卯,以上党公慕容白曜为都督青齐东徐三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进爵济南王。

夏四月壬辰,刘彧遣使朝贡。丙申,名皇子曰宏,大赦天下。丁酉,田于崞山。五月,徙青州民于京师。六月辛未,立皇子宏为皇太子。

秋七月,蠕蠕国遣使朝贡。

冬十月,侍中、太宰、顿丘王李峻薨。十有一月,吐谷浑别帅白杨提度汗率户内附。襄城公韩颓进爵为王。

四年春正月,诏州镇十一民饥,开仓赈恤。二月,以东郡王陆定国为司空。高丽、库莫奚、契丹各遣使朝献。吐谷浑拾寅不供职贡,诏使持节、征西大将军、上党王长孙观讨之。广阳王石侯薨。三月丙戌,诏曰:“朕思百姓病苦,民多非命,明发不寐,疚心疾首。是以广集良医,远采名药,欲以救护兆民。可宣告天下,民有病者,所在官司遣医就家诊视,所须药物,任医量给之。”

夏四月辛丑,大赦天下。戊申,长孙观军至曼头山,大破拾寅。拾寅与麾下数百骑宵遁。拾寅从弟豆勿来及其渠帅匹娄拔累等率所领降附。五月,封皇弟长乐为建昌王。六月,刘彧遣使朝贡。秋八月,群盗入彭城,杀镇将元解愁,长史勒兵灭之。蠕蠕犯塞。九月丙寅,舆驾北伐,诸将俱会于女水,大破虏众。事具《蠕蠕传》。司徒、东安王刘尼坐事免。壬申,车驾至自北伐,饮至策勋,告于宗庙。

冬十月,诛济南王慕容白曜、高平王李敷。十有一月,诏弛山泽之禁。十有二月甲辰,幸鹿野苑、石窟寺。阳平王新成薨。

五年春三月乙亥,诏曰:“天安以来,军国多务,南定徐方,北扫遗虏。征戍之人,亡窜非一,虽罪合刑书,每加哀宥。然宽政犹水,逋逃遂多。宜申明典刑,以肃奸伪。自今诸有逃亡之兵及下代守宰浮游不赴者,限六月三十日悉听归首;不首者,论如律。”诏假员外散骑常侍邢祐使于刘彧。

夏四月,西部敕勒叛,诏汝阴王天赐、给事中罗云讨之。云为敕勒所袭杀,死者十五六。北平王长孙敦薨。六月丁未,行幸河西。秋七月丙寅,遂至阴山。八月丁亥,车驾还宫。

帝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欲禅位于叔父京兆王子推,语在《任城王云传》。群臣固请,帝乃止。丙午,册命太子曰:“昔尧舜之禅天下也,皆由其子不肖。若丹朱、商均能负荷者,岂搜扬仄陋而授之哉?尔虽冲弱,有君人之表,必能恢隆王道,以济兆民。今使太保、建安王陆馛,太尉源贺持节奉皇帝玺绶,致位于尔躬。其践升帝位,克广洪业,以光祖宗之烈,使朕优游履道,颐神养性,可不善欤?”丁未,诏曰:“朕承洪业,运属太平,淮岱率从,四海清晏。是以希心玄古,志存澹泊。躬览万务,则损颐神之和;一日或旷,政有淹滞之失。但子有天下,归尊于父;父有天下,传之于子。今稽协灵运,考会群心,爰命储宫,践升大位。朕方优游恭己,栖心浩然,社稷乂安,克广其业,不亦善乎?百官有司,其祗奉胤子,以答天休。宣布宇内,咸使闻悉。”于是群公奏曰:“昔三皇之世,澹泊无为,故称皇。是以汉高祖既称皇帝,尊其父为太上皇,明不统天下。今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宜陛下总之。谨上尊号太上皇帝。”乃从之。己酉,太上皇帝徙御崇光宫,采椽不斫,土阶而已。国之大事咸以闻。承明元年,年二十三,崩于永安殿,上尊谥曰献文皇帝,庙号显祖,葬云中金陵。

史臣曰:聪睿夙成,兼资能断,其显祖之谓乎?故能更清漠野,大启南服。而早怀厌世之心,终致宫闱之变,将天意哉!

猜你喜欢
  齐本纪下第八·李延寿
  卷十五 孝武帝·王夫之
  卷之三百七十七·佚名
  ●平闽纪卷之十一·杨捷
  一○三五 军机大臣奏查《一统志》内张照业经增入谨将原书黏签进呈片·佚名
  四六七 大学士阿桂等奏查明十至十二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折·佚名
  卷之五十·祁韵士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六·阿桂
  朱文略传·李延寿
  李邦华传·张廷玉
  徐光启传·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五之三·雍正
  咸丰九年八月初六日·曾国藩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十·佚名
  黄磋玖·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晁无咎词卷二·晁补之

    宋 晁补之 撰洞僊歌【留春】花恨月恼更夏有凉风冬轩雪皎闲事不关心算四时皆好从来又説春台登览人意多同常是惜春过了须痛饮莫放欢情草草 年少尚忆瑶阶得隽寻芳骖驔东坡适见垂鞭酕醄南陌又逢低防莺花荡眼功名满意无

  • 长恨歌译文和注释·白居易

    译文唐玄宗爱好女色一直在寻找绝色美女,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的。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养在深闺之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天生丽质让她很难埋没人世间,果然没过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她回眸一笑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正德十五年二月庚申朔 上在南京○兵科都给事中汪玄锡等言比宣府报境外虏尘约四十余里且称万余骑自威远东行臣等窃谓京畿邻于北虏所恃以为险者徒以迤北诸山关隘限之耳迩来边人告机又苦于朘削往往投入虏中是以中国之虚

  •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光绪八年。壬午。二月。丁巳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丙戌。皆如之。内记注  ○祭先师孔子。遣大学士灵桂行礼。  ○戊午。祭大社。大稷。遣礼亲王世铎恭代行礼。  ○己未。春分。朝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纪昀

    氏族畧 【四】总论赐氏改氏有故改氏冒氏省言以号为氏以国为氏以官为氏以名为氏同族异氏别族同氏金白姓金黑姓元蒙古七十二氏元色目三十一氏○总论(臣)等谨按郑樵氏族一畧之后着总论十有三篇所以广明义类分别源流参稽讹

  • 一○七五 贵州巡抚永保奏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一○七五 贵州巡抚永保奏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贵州巡抚臣永保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有持论偏谬之处,钦奉谕旨,由内廷量为删润改补,发交直省

  • 卷二十七下之下·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七下之下 汉  兰 台  令 史  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谷梁传曰言日不言朔食晦公羊传曰食二日董仲舒刘向以

  • 魏校、王应电、王敬臣传·张廷玉

    魏校,字子才,昆山人。先祖本姓李,居住在苏州葑门之庄渠,自号“庄渠”。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担任过南京刑部郎中。守备太监刘琅凭藉刘瑾之势,甚为猖狂,竟自行审案送司法惩治,谁都不敢阻抗。魏校按法办事,不徇私情。改任兵部郎

  • 纲鉴易知录卷三二·吴楚材

    东晋纪显宗成皇帝纲 丙戌,显宗成皇帝咸和元年,夏六月,以郄鉴为徐州刺史。目 司徒导称疾不朝,而私送鉴。卞壸奏“导亏法从私,无大臣之节,请免官”。虽事寝不行,举朝惮之。壸俭素廉洁,裁断切直,当官干实,性不弘裕,不肯

  • 非攻中第十八·墨子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情欲誉之审,赏罚之当,刑政之不过失,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谋若此,可得而知矣。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复次。如世尊言。汝等苾刍。当乐空闲勤修观行内心安住正奢摩他者。谓能远离卧具贪着。或处空闲。或坐树下。系念现前。乃至广说。名乐空闲。当知此言显

  • 第三十四則 仰山問近離甚處·胡兰成

    第三十四則仰山問近離甚處舉:仰山禪師問僧:近離甚處?僧云:廬山。山云:曾遊五老峰麼?僧云:不曾到。山云:闍黎不曾遊山。雲門禪師云:此語皆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你遊廬山,就要上到五老峰。你沒有上到五老峰,算得什麼遊廬山。問:上

  • 序偈·佚名

    一 一婆罗门[婆和利] 通达[吠陀]之真言 继续冀求无所有 憍萨罗都去南路(九七六)二 阿摄迦与阿罗迦 中间境域等距离 瞿陀婆利河畔住 彼拾落穗食树实(九七七)三 于彼[住所]之附近 已有广大之村镇 收获为生在彼处 彼于

  • 石林燕语·叶梦得

    笔记。南宋叶梦得撰。梦得字少蕴, 号石林居士, 原籍吴县(今属江苏)。居乌程(今浙江吴兴)。绍圣进士。嶶宗朝任翰林学士。高宗朝官尚书左丞、福建安抚使等职。宣和五年(1123) 归隐湖州, 随记故实旧闻,古今嘉言善行,建

  • 古今书评·袁昂

    书法论著,一卷。南朝梁袁昂撰。袁昂 (461~540),字千里,扶乐 (今属河南) 人。仕齐为吴兴太守,入梁,武帝用为吏部尚书,迁尚书令,位司空,卒谥穆正。《古今书评》是作者奉命品评历代书 家之作。对王右军、王子敬、羊欣等二

  • 西湖二集·周清原

    明末短篇小说集。周清源著。全书共34卷,每卷1篇,每篇故事都与杭州西湖有关。据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考查,本书的材料来源,很大部分取自《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情史类略》、《剪灯新话》、《南村辍耕录》

  • 四明十义书·知礼

    凡二卷。宋代四明知礼撰。又称十义书。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天台大师智顗所撰述之金光明玄义,在唐末五代之动乱后,流传有广略二本。或谓广本中之十种观心部分乃后世所增添者,例如慈光悟恩着金光明玄义发挥记一书即持此

  • 雪峰义存禅师语录·雪峰义存

    凡二卷。唐代僧雪峰义存(822~908)撰,明代林弘衍编,崇祯十二年(1639)刊行。又作雪峰禅师语录、真觉禅师语录、雪峰真觉禅师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编录上堂示众语、机缘问答、偈颂、规则、遗诫等,卷末附录雪峰真觉大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