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十三 长孙嵩 长孙道生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刘显之谋难也,嵩率旧人及乡邑七百余家叛显走,将至五原。时寔君之子,亦聚众自立,嵩欲归之。见于乌渥,称逆父之子,劝嵩归太祖。嵩未决,乌渥回其牛首,嵩僶俛从之。见太祖于三汉亭。太祖承大统,复以为南部大人。累着军功。后从征中山,除冀州刺史,赐爵钜鹿公。历侍中、司徒、相州刺史,封南平公,所在着称。太宗即位,与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人,坐止车门右,听理万几,故世号八公。

晋将刘裕之伐姚泓,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于是叔孙建等寻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

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讨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柄。”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则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使武士顿辱。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

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谥曰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子颓,善骑射,弯弓三百斤。袭爵,加侍中、征南大将军。有罪,黜为戍兵,后复爵。薨,谥曰安王。

子敦,字孝友,位北镇都将。坐黩货,降为公。高宗时,自颂先世勋重,复其王爵。薨,谥简王。

子道,字念僧,袭爵。久之,随例降为公,位右卫将军。卒,谥慎。

子悦,袭爵。建义初,复本王爵,寻降为公。位光禄少卿。卒,赠司空。

长孙道生,嵩从子也。忠厚廉谨,太祖爱其慎重,使掌几密,与贺毗等四人内侍左右,出入诏命。太宗即位,除南统将军、冀州刺史。后取人美女以献,太宗切责之,以旧臣不加罪黜。

世祖即位,进爵汝阴公,迁廷尉卿。从征蠕蠕,与尉眷等率众出白黑两漠间,大捷而还。世祖征赫连昌,道生与司徒长孙翰、宗正娥青为前驱,遂平其国。昌弟定走保平凉,刘义隆遣将到彦之、王仲德寇河南以救定。诏道生与丹阳王太之屯河上以御之。遂诱义隆将檀道济,邀其前后,追至历城而还。除司空,加侍中,进封上党王。薨,年八十二。赠太尉,谥曰靖。

道生廉约,身为三司,而衣不华饰,食不兼味。一熊皮鄣泥,数十年不易,时人比之晏婴。第宅卑陋,出镇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道生还,叹曰:“昔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乃切责子弟,令毁宅。其恭慎如此。世祖世,所在着绩,每建大议,多合时机。为将有权略,善待士众。帝命歌工历颂群臣,曰:“智如崔浩,廉如道生。”及年老,颇惑其妻孟氏,以此见讥。与从父嵩俱为三公,当世以为荣。

子抗,位少卿,早卒。

抗子观,少以壮勇知名,后袭祖爵上党王。时异姓诸王,袭爵多降为公,帝以其祖道生佐命先朝,故特不降。以征西大将军、假司空督河西七镇诸军讨吐谷浑。部帅拾寅遁藏,焚其所居城邑而还。高祖初,拜殿中尚书、侍中。吐谷浑又侵逼,复假观司空讨降之。后为征南大将军。薨,谥曰定。葬礼依其祖靖王故事,陪葬云中金陵。

子冀归,六岁袭爵,降为公。高祖以其幼承家业,赐名稚,字承业。稚聪敏有才艺,虚心爱士。为前将军,从高祖南讨,授七兵尚书、太常卿、右将军。

世宗时,侯刚子渊,稚之女婿。刚为元叉所厚,故稚骤得转进。出为抚军大将军,领扬州刺史,假镇南大将军,都督淮南诸军事。萧衍将裴邃、虞鸿袭据寿春,稚诸子骁果,邃颇难之,号曰“铁小儿”。诏河间王琛总众援之。琛欲决战,稚以雨久,更须持重。琛哎从,遂战,为贼所乘,稚后殿。初,稚既总强兵,久不决战,议者疑有异图。朝廷重遣河间王琛及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三都督,外声助稚,内实防之。

会鲜于脩礼反于中山,以稚为大都督北讨。寻以本使达邺城。诏稚解行台,罢大使,遣河间王琛为大都督,郦道元为行台。稚遣子子裕奉表,称与琛同在淮南,俱当国难,琛败臣全,遂生私隙。且临机夺帅,非算所长。书奏,不纳。琛与稚前到呼沱,稚未欲战,而琛不从。行达五鹿,为脩礼邀击,琛不赴之。贼总至,遂大败,稚与琛并除名。

寻而正平郡蜀反,复假稚镇西将军、讨蜀都督。频战有功,除平东将军,复本爵。后除尚书右仆射。未几,雍州刺史萧宝夤据州反,复以稚为行台讨之。稚时背疽未愈,灵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时子彦亦患脚痹,扶杖入辞。尚书仆射元顺顾相谓曰:“吾等备位大臣,各居宠位,危难之日,病者先行,无乃不可乎?”莫有对者。时薛凤贤反于正平,薛脩义屯聚河东,分据盐池,攻围蒲坂,东西连结,以应宝夤。稚乃据河东。

时有诏废盐池税,稚上表曰:“盐池天资贿货,密迩京畿,唯须宝而护之,均赡以理。今四境多虞,府藏罄竭。然冀定二州且亡且乱,常调之绢,不复可收。仰惟府库,有出无入,必须经纶,出入相补。略论盐税,一年之中,准绢而言,犹不应减三十万匹也,便是移冀定二州置于畿甸。今若废之,事同再失。臣前仰违严旨,不先讨关贼而解河东者,非是闲长安而急蒲坂。蒲坂一陷,没失盐池,三军口命,济赡理绝。天助大魏,兹计不爽。昔高祖升平之年,无所乏少,犹创置盐官而加典护,非为物而竞利,恐由利而乱俗也。况今王公素餐,百官尸禄,租徵六年之粟,调折来岁之资,此皆出人私财,夺人膂力。岂是愿言,事不获已。臣辄符司监将尉还率所部,依常收税,更听后敕。”

稚克宝夤将侯终德,宝夤出走,雍州平。除雍州刺史。

庄帝初,封上党王,寻改冯翊王,后降为郡公。迁司徒公,加侍中,兼尚书令、大行台,仍镇长安。前废帝立,迁太尉公,录尚书事。及韩陵之败,斛斯椿先据河桥,谋诛尔朱。使稚入洛,启帝诛世隆兄弟之意。出帝初,转太傅,录尚书事。以定策功,更封开国子。稚表请回授其姨兄廷尉卿元洪超次子恽。初,稚生而母亡,为洪超母所抚养,是以求让,许之。出帝入关,稚时镇虎牢,亦随赴长安。

稚妻张氏,生二子,子彦、子裕。后与罗氏私通,遂杀其夫,弃张纳罗。罗年大稚十余岁,妒忌防限。稚雅相爱敬,旁无姻妾,僮侍之中,嫌疑致死者,乃有数四。罗生三子,绍远、士亮、季亮,兄弟皆廉武。稚少轻侠,斗鸡走马,力争杀人,因亡抵龙门将陈兴德家,会赦乃免。因以后妻罗前夫女吕氏,妻兴德兄兴恩以报之。

子彦,本名俊,有膂力。以累从父征讨功,封槐里县子。出帝与齐献武王构隙,加子彦中军大都督、行台仆射,镇弘农,以为心膂。后从帝入关。子彦少尝坠马折臂,肘上骨起寸余,乃命开内锯骨,流血数升,言戏自若。时以为逾于关羽。

子裕,位卫尉少卿。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六·李心传
  ●卷八·陈康祺
  ●卷六·陈康祺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十·佚名
  卷之三十八·佚名
  ◎赛会之惨剧·李定夷
  第三一六禀批光绪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一二一○四--五·佚名
  通志卷十七·郑樵
  三九五 四库全书馆总裁英廉奏请旨仍令于敏中纂办《日下旧闻考》折·佚名
  绎史卷一百二十六·马骕
  卷八·吕中
  高拱传·张廷玉
  卷一百三·赵汝愚
  职官五三·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起·唐圭璋

      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今山东境内)人。举进士。通判齐州。累官右正言。真宗东封泰山还,近臣率颂功德,起独上书陈警戒。历知数州府。官至枢密副使。卒年五十九,谥安惠。家藏书至万馀卷。能书,弟超亦能书,皆为世所称。善为文,有

  • 序·李渔

    古今以来,恍惚瑰异之事,何所不有。《齐谐》志怪,流传人间,非尽诬也。而亦有贤人君子,好为寓言者,如江妃佚女之辞,要皆感愤之所作。至如唐人所传柳毅事甚奇,人艳称之。但泾河小龙,夫也,一旦而诛殛之,妄一男子,无故而为伉俪,要于大道

  • ◆杨推官载(仲弘集)·顾嗣立

    载字仲弘,建之浦城人。后徙家于杭。博涉群书,年四十不仕。户部贾国英数荐于朝,以布衣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调海船万户府照磨。延佑初,以科目取士,首应诏,登进士第。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迁宁国路总管府推官

  • 卷二百十七·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九十四 裘万顷 出门 出门复入门吾行竟安之携书北窗下翻閲聊自怡有怀千载人掩卷还歔欷采采首阳薇恋恋商山芝一裘或终身欣然钓江

  • 卷六·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六正宗【四】李白【下】防山僧不遇作【金陵】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闲堦有鸟迹禅室无人开窥牕见白拂挂壁生尘埃使我空叹息欲去仍裴徊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已有空乐好况闻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正统十一年八月丙申朔○丁酉释奠先师子遣户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陈循行礼○戊戌祭 太社 太稷○免湖广所属卫所州县被灾田地秋粮子粒四十二万八千二百七十余石○大理寺右寺丞罗绮参赞宁夏军务为狭西署都指挥佥事陈斌等

  • 卷六·朱轼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史传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六大学士朱轼撰名儒传六宋朱子朱子名熹字元晦後改仲晦世婺源人居紫阳山下父松尉尤溪以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午时生朱子於溪南寓舍松旣游宦入闽晚居建州故朱子

  • 卷七十四·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七十四明 俞汝楫 编宗藩备考藩爵郡王承袭【另城袭封 不袭定例庶长承袭】皇明祖训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至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郡王授封并郡王嫡长子

  • 王觉题战国策·吴师道

    王觉题战国策 战国策三十三篇刘向为之序世久不传治平初始得钱唐顔氏印本读之爱其文辞之辩博而字句脱误尤失其真丁未岁予在京师因借馆阁诸公家藏数本参校之盖十正其六七凡诸本之不载者杂见於史记他书然不敢辄为改易仍

  • 卷一百六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十九人物志四十九大臣传三十五【满洲镶白旗三 格斯泰 赛喀纳 额司泰 塔勤岱 希福杭爱 彰库 玛奇 博霁 二格 鄂海 福敏】格斯泰格斯

  • 卷三·王溥

    后唐天成三年十一月,太常定议:“少帝谥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景宗。”博士吕明龟奏:“谨按礼经,臣不诔君,称天以谥之。是以本朝故事,命太尉率百寮奉谥册告天于圜丘回,读于灵前,并在七月之内,谥册入陵。若追尊定谥,命太尉读谥册于太

  • 卷二十一·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一  元 刘因 撰【阙】

  • (七)·钱穆

    朱子曰:“心不可有一物,外面酬酢万变,都只是随其分限应去,都不关自家心事。才系于物,心便为其所动。其所以系于物者有三,或是事未来,自家先有个期待底心。或事已应过去了,又却长留在胸中,不能忘。或正应事之时,意有偏重,便只见那

  • 二十五、三座说法·慧开

      仰山和尚,梦见往弥勒所,安第三座。有一尊者,白槌云:“今日当第三座说法。”   山乃起白槌云:“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谛听谛听。”   无门曰:且道,是说法不说法?开口即失,闭口又丧。不开不闭,十万八千。   颂曰:白日青

  • 卷第十一·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十一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诸师列传第六之一 天竺式法师法嗣   &middot;(二世)妙果文昌法师   &middot;明智祖韶法师   &middot;法喜清鉴法师   &middot;真净思永忏主   &middot;保庆法润法

  • 瓜分危言·梁启超

    近人梁启超撰。四章。详述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掠夺铁路权、内河航运权、财权、兵权、用人权等中国主权的情况。成书于戊戌变法失败后,梁氏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出发,强调

  • 春秋稗疏·王夫之

    二卷,清王夫之著。其书论《春秋》书法及仪象。典制之类占十分之一,论辨地理居十分之九。论书法多臆断,而辨地理多得其实。如以“莒人入向”之向,驳《水经注》,谓当从杜预在龙亢说,足以申明杜注;至考杞之东迁在春秋以前,杀州

  • 大吉祥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苏珂嚩帝佛刹,为观自在菩萨说大吉祥菩萨所有之陀罗尼。使众生得大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