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六十四 卢同 张烈

卢同,字叔伦,范阳涿人,卢玄之族孙。父辅,字显元,本州别驾。同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善于处世。太和中,起家北海王详国常侍。稍迁司空祭酒、昌黎太守。寻为营州长史,仍带郡。入除河南尹丞,迁太尉属。

会豫州城民白早生反,都督中山王英、尚书邢峦等讨之,诏同为军司。事平,除冀州镇东府长史。遭父忧解任。后除司空谘议参军,兼司马,为营构东宫都将。延昌中,秦州民反,诏同兼通直常侍,持节慰谕之,多所降下。还转尚书右丞,进号辅国将军,以父讳不拜,改授龙骧。熙平初,转左丞,加征虏将军。时相州刺史奚康生征民岁调,皆七八十尺,以邀奉公之誉,部内患之。同于岁禄官给长绢,同乃举按康生度外征调。书奏,诏科康生之罪,兼褒同在公之绩。

肃宗世,朝政稍衰,人多窃冒军功。同阅吏部勋书,因加检覆,核得窃阶者三百余人。同乃表言:

窃见吏部勋簿,多皆改换。乃校中兵奏按,并复乖舛。臣聊尔拣练,已得三百余人,明知隐而未露者,动有千数。愚谓罪虽恩免,犹须刊定。请遣一都令史与令仆省事各一人,总集吏部、中兵二局勋簿,对勾奏按。若名级相应者,即于黄素楷书大字,具件阶级数,令本曹尚书以朱印印之。明造两通,一关吏部,一留兵局,与奏按对掌。进则防揩洗之伪,退则无改易之理。从前以来,勋书上省,唯列姓名,不载本属,致令窃滥之徒轻为苟且。今请征职白民,具列本州、郡、县、三长之所;其实官正职者,亦列名贯,别录历阶。仰本军印记其上,然后印缝,各上所司,统将、都督并皆印记,然后列上行台。行台关太尉,太尉检练精实,乃始关刺,省重究括,然后奏申。奏出之日,黄素朱印,关付吏部。

顷来非但偷阶冒名、改换勋簿而已,或一阶再取,或易名受级,凡如此者,其人不少。良由吏部无簿,防塞失方。何者?吏部加阶之后,簿不注记,缘此之故,易生侥幸。自今叙阶之后,名簿具注加补日月,尚书印记,然后付曹。郎中别作抄目,印记一如尚书,郎中自掌,递代相付。此制一行,差止奸罔。

诏从之。同又奏曰:

臣顷奏以黄素为勋,具注官名、户属及吏部换勋之法,事目三条,已蒙旨许。臣伏思黄素勋簿,政可粗止奸伪,然在军虚诈,犹未可尽。请自今在军阅簿之日,行台、军司、监军、都督各明立文按,处处记之。斩首成一阶已上,即令给券。一纸之上,当中大书,起行台、统军位号,勋人甲乙。斩三贼及被伤成阶已上,亦具书于券。各尽一行,当行竖裂。其券前后皆起年号日月,破某处陈,某官某勋,印记为验。一支付勋人,一支付行台。记至京,即送门下,别函守录。

又自迁都以来,戎车屡捷,所以征勋转多,叙不可尽者,良由岁久生奸,积年长伪,巧吏阶缘,偷增遂甚。请自今为始,诸有勋簿已经奏赏者,即广下远近,云某处勋判,咸令知闻。立格酬叙,以三年为断。其职人及出身,限内悉令铨除;实官及外号,随才加授。庶使酬勤者速申,立功者劝,事不经久,侥幸易息。或遭穷难,州无中正者,不在此限。

又勋簿之法,征还之日即应申送。顷来行台、督将,至京始造,或一年二岁方上勋书。奸伪之原,实自由此。于今以后,军还之日便通勋簿,不听隔月。

诏复依行。

元义之废灵太后也,相州刺史、中山王熙起兵于邺。熙败,以同为持节、兼黄门侍郎、慰劳使,乃就州刑熙。还授平东将军、正黄门、营明堂副将。寻加抚军将军、光禄大夫、本州大中正。同善事在位,为义所亲,戮熙之日,深穷党与,以希义旨,论者非之。又给同羽林二十人以自防卫。同兄琇,少多大言,常云“公侯可致”。至此始为都水使者。同启求回身二阶以加琇,琇遂除安州刺史。论者称之。

营州城民就德兴谋反,除同度支尚书,黄门如故,持节使营州慰劳,听以便宜从事。同频遣使人,皆为贼害,乃遣贼家口三十人并免家奴为良,赍书谕德兴,德兴乃降。安辑其民而还。德兴复反,诏同以本将军为幽州刺史,兼尚书行台慰劳之。同虑德兴难信,勒众而往,为德兴所击,大败而还。

灵太后反政,以同义党,除名。孝昌三年,除左将军、太中大夫、兼左丞,为齐兖二州行台,节度大都督李叔仁。囗庄帝践祚,诏复本秩,除都官尚书,复兼七兵。以同前慰劳德兴之功,封章武县开国伯,邑四百户。正除七兵,寻转殿中,加征南将军。普泰初,除侍中,进号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同时久病,强牵从务,启乞仪同。初同之为黄门也,与前废帝俱在门下,同异其为人,素相款托。废帝以恩旧许之,除仪同三司,余官如故。永熙初薨,年五十六。赠侍中、都督冀沧瀛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空公、冀州刺史,开国伯如故,赐帛四百匹,谥曰孝穆。三年,复加赠尚书右仆射。有四子。

长子斐,武定中,文襄王大将军府掾。

斐弟筠,青州治中。

同兄静,太常丞。

静子景裕,在《儒林传》。

张烈,字徽仙,清河东武城人也。高祖赐名曰烈,仍以本名为字焉。高祖忄希,为慕容俊尚书右仆射。曾祖恂,散骑常侍,随慕容德南渡,因居齐郡之临淄。烈少孤贫,涉猎经史,有气概。时青州有崔徽伯、房徽叔,与烈并有令誉,时人号曰“三徽”。高祖时,入官代都,历侍御、主文中散。迁洛,除尚书仪曹郎、彭城王功曹史、太子步兵校尉。

萧宝卷将陈显达治兵汉南,谋将入寇。时顺阳太守王青石世官江南,荆州刺史、广阳王嘉虑其有异,表请代之。高祖诏侍臣各举所知,互有申荐者。高祖曰:“此郡今当必争之地,须得堪济之才,何容泛举也?太子步兵张烈每论军国之事,时有会人意处,朕欲用之,何如?”彭城王勰称赞之,遂敕除陵江将军、顺阳太守。烈到郡二日,便为宝卷将崔慧景攻围,七十余日,烈抚厉将士,甚得军人之和。会车驾南讨,慧景遁走。高祖亲劳烈曰:“卿定可,遂能不负所寄。”烈拜谢曰:“若不值銮舆亲驾,臣将不免困于犬羊。自是陛下不负臣,非臣能不负陛下。”高祖善其对。

世宗即位,追录先勋,封清河县开国子,邑二百户。寻以母老归养。积十余年,频值凶俭,烈为粥以食饥人,蒙济者甚众,乡党以此称之。肃宗初,除龙骧将军、司徒右长史。又转征虏将军、司空长史。先是,元义父江阳王继曾为青州刺史,及义当权,烈托故义之怀,遂相谄附。除前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寻加平南将军、光禄大夫。后灵太后反政,以烈义党,出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于时议者以烈家产畜殖,僮客甚多,虑其怨望,不宜出为本州,改授安北将军、瀛州刺史。为政清静,吏民安之。更满还朝,因辞老还乡里。兄弟同居怡怡然,为亲类所慕。元象元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七。烈先为《家诫》千余言,并自叙志行及所历之官,临终敕子侄不听求赠,但勒《家诫》立碣而已。其子质奉行焉。

质,博学多才艺。解褐奉朝请,员外郎、龙骧将军、谏议大夫。未袭爵。兴和中,卒于家。

质弟登,州主簿。

烈弟僧晧,字山客。历涉群书,工于谈说,有名于当世。熙平初,征为谏议大夫;正光五年,以国子博士征之;孝昌二年,征为散骑侍郎;并不赴。世号为征君焉。好营产业,孜孜不已,藏镪巨万,他资亦称是。兄弟自供俭约,车马瘦敝,身服布裳,而婢妾纨绮。僧晧尤好蒲弈,戏不择人,是以获讥于世。前废帝时,崔祖螭举兵攻东阳城,僧晧与同。事败,死于狱,籍没家产。出帝初,诉复业。

子轨,州主簿。

史臣曰:卢同质器洪厚,卷舒兼济。张烈早标名辈,气尚见知。趋舍深沉,俱至显达,雅道正路,其殆病诸。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四 裴子野 顾协 徐摛 鲍泉·姚思廉
  帝纪第五 高宗纪·魏收
  列传第一百七·刘昫
  东都事略卷十·王称
  卷六十·宋·蒋一葵
  卷之三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一二九○ 四川总督李世杰奏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一五二 军机大臣奏留京王大臣传询御史祝德麟所见浙人书籍情形片·佚名
  邵亢传·脱脱
  卷一百九十七·杨士奇
  铨政例·佚名
  晋纪(曹嘉之)·干宝
  三十四年(上)·佚名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四·佚名

    万历七年十二月壬申朔上御文华殿讲读○詹事府掌府事礼部尚书汪镗以衰病累<婠勶-釒>乞休许之○升云南副使刘伯爕为福建右参政○巡按狭西御史赵燿以奉差回籍调外任○癸酉大学士申时行以三年考满加恩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七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七十乾隆二十四年三月甲申谕定边将军兆惠等撙节军需各事宜上谕军机大臣曰兆惠富德等奏称现在办理进勦官兵行装盐菜等项需银四五十万两咨行定长等以驼只随数运送而定长等行查兵数且必

  • 袁山松后汉书卷四·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卢植传一四四尚书卢植将终,敕其子彄以裈,葬以土穴,其子从之。( 姚。汪。黄)──书钞卷一五八 陈蕃传一四五陈蕃迁豫章〔太守〕〔一〕,在郡下接宾客,独坐一室。唯徐孺子来,为置对榻,去则悬之。及征为尚书令,送之者亦不

  • 张荣传·宋濂

    张荣,字世辉,济南历城人,相貌奇伟。曾从军作战,眼眶为箭所中,自己拔不出来,令人用脚抵其额而拔出,他却神色自若。金末,山东盗贼蜂起,张荣也率乡民占据济南之..堂岭。后来人渐多,便攻占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

  • 瑷珲条约·佚名

    中俄爱珲和约大俄罗斯国总理东悉毕尔各省将军,大伊木丕业喇托尔主阿利克桑得尔·尼逗[1]拉业斐齐之御前大臣、结聂喇勒累特囊特尼迢[1]来·木喇电[2]岳福,大清国之御前大臣、内大臣、镇国将军、镇守黑龙江

  • 供用·朱元璋

    凡亲王每岁来朝,自备饮膳。其随从官员军士盘费,马疋草料,俱各自备,毋得干预有司,恐惹事端。凡亲王每岁合得粮储,皆在十月终一次尽数支拨。其本府文武官吏俸禄及军士粮储,皆系按月支给,每月不过初五。其甲仗接缺拨付,所在有司,照

  • 第十三章 学校·梁启超

    太平世以开人智为主,最重学校。自慈幼院之教至小学、中学、大学,人人皆自幼而学,人人皆学至二十岁,人人皆无家累,人人皆无恶习,图书器物既备,语言文字同一,日力既省,养生又备,道德一而教化同,其学人之进化过今不止千万倍矣。其时

  • 卷九·张尔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郑注句读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郑注句读卷九济阳张尔岐撰公食大夫礼第九【郑自録云王国君以礼食小聘大夫之礼于五礼属嘉礼大戴第十五小戴第子六别录第九○疏云篇中荐豆六黍稷六簋庶羞十六豆此等皆

  •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二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预流向预流果若常若无常。说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常若无常。说预流向预流果若乐若苦。说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

  • 卷七·佚名

    △贤首菩萨品第八之二又放光明名爱乐,彼光觉悟一切众。心常爱乐诸如来,无上法宝清净僧。常会十方诸佛前,逮成无上深法忍。教化无量群生类,心常念佛深妙法。开发众生菩提心,因是得成爱乐光。又放光明名德聚,彼光觉悟一切众。

  • 卷中·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离垢威力士言:族姓子。菩萨若闻如此行迹当勤奉行。云何求闻禀听尊常行恭敬弃捐憍慢。言语柔和志性仁调。观念於法犹如医药。於师和上设世尊想。自察其思撰法药发医王想。於诸众生为疾病想。若务求法不当爱

  • 贤护分戒行具足品第七·佚名

    尔时贤护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有如斯最胜三昧。世尊,若诸菩萨舍家出家。深心乐欲说此三昧。亦当思惟此三昧者,彼等应当安住何法。而能宣说及思惟耶。佛告贤护言:贤护。若有菩萨舍家出家深乐广宣。复欲思惟如是三昧者

  • 论建立国际合众国·太虚

    国联军缩会议主席汉德森,本年既得诺贝尔和平奖金,最近又在沃斯乐大学演讲,题为“世界永久普遍和平之基本条件”。国民新闻社电云:汉氏主张建立国际合众国。汉氏首先陈述:傥自他一星球有外宾降落于此地球之上,彼将感觉极度之

  • 释迦氏谱·道宣

      唐 道宣撰释迦氏谱序终南山释氏古德流言。祖佛为师。羞观佛之本系。绍释为姓。耻寻释氏之源。以今据量颇为实录。既云革俗义匪凭虚。昔南齐僧祐律师者。学通内外行总维持。撰释迦谱一帙十卷。援引事类繁缛神襟。

  • 大乘三论略章一卷·吉藏

      胡嘉祥法师导义之要二谛义  二智义  般若义  真应义  涅盘义  佛性义  二河义  二种次第义  正像义  金刚三昧义  生法二空义  涅盘义  真应二身义  常无常二鸟义  半满义  佛性义

  • 证道歌注(永盛述)·佚名

     元 永盛述 德弘编 竺原禅师注证道歌序神光见达磨。三拜起立付以衣法。真觉参曹溪。绕床振锡而定宗旨。盍心法之精微非言所及。后来诸祖行棒行喝。辊球作舞。打鼓振铎。以大机大用发扬为己为人之妙。而所谓东土有大

  • 第八十五章 行种种之善事·佚名

    其时,彼(普罗伽玛婆夫二世)于自己诞生都、名光彩无比之西利瓦达那之最胜之都。(一)具殿楼、假堂,有高周墙、门,庄饰菩提树、塔、游园、[佛]像堂,(二)行种种之庄严工事,最上之光耀而辉,建立大繁荣之大精舍,由此(三)姜普睹尼之都始,至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