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八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八十九

传第七十三

扎萨克一等台吉索诺木喇布坦多尔济列传索诺木喇布坦多尔济青海土尔扈特人其曾祖保兰阿噶勒琥为贝果鄂尔勒克次子偕弟莽海游牧青海与和硕特族错居保兰阿噶勒琥子车臣诺顔生拉玛达什号图尔根台吉索诺木喇布坦多尔济其子也初青海土尔扈特族隶和硕特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叛有诺顔格隆者附之二年闻大军至乞降复从四川提督岳锺琪剿贼事定以习沙门法

诏宥附逆罪王大臣等议青海之土尔扈特应别设旗分

佐领令勿隶和硕特族

允之三年土尔扈特族设扎萨克四以索诺木喇布坦多

尔济领其一

诏授扎萨克一等台吉七年卒无嗣保兰阿噶勒琥裔自

此絶以族曾孙栋袭

一次袭栋其六世祖曰莽海为索诺木喇布坦多尔济从曾祖莽海子阿毕岱保齐有子二长格尔埒图其裔别授扎萨克见台吉色特尔布木传次博第苏克为栋曾祖顺治八年贡驼马自称青海土尔扈特台吉十五年复遣使玛齐克布达哩多尔济朋素克扎布和硕齐等入贡博第苏克子垂多尔济和硕齐有子二长塔尔巴无嗣次巴坦生子栋雍正七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乾隆五年卒子萨喇袭

二次袭萨喇栋长子乾隆五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三十七年卒子达什喇布坦袭

三次袭达什喇布坦萨喇长子乾隆三十七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四十五年卒无嗣弟萨木都布扎木素袭

四次袭萨木都布扎木素萨喇次子乾隆四十五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四十七年

诏世袭罔替

扎萨克一等台吉色特尔布木列传

色特尔布木青海土尔扈特人扎萨克台吉栋从弟其曾祖格尔埒图为莽海孙详见栋传格尔埓图子色棱吉斯扎布有子三长臧布次伊斯拉裔不着次鄂尔齐子四长诺尔布授扎萨克以叛诛故不立传次即色特尔布木次衮布扎布次拉苏咙扎布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叛诺尔布附之寻悔罪从凖噶尔族贝勒色布腾扎勒来归乱定

诏宥罪三年

诏授诺尔布扎萨克一等台吉九年诺尔布以防凖噶尔设汛腾格里乘间叛率佐领里塔尔等盗掠汛马奔徙衮额尔吉库克苏时和硕特族拉察布附诺尔布叛色特尔布木不从其兄徙牧且以兵剿拉察布於索罗木河副都统格默尔偕辉特公恭格和硕特台吉阿喇布济等分道击诺尔布至喀喇郭勒将就擒复逸走穷追至蒙固尔托罗海获之

诏以色特尔布木不从逆

赐银八百两授扎萨克一等台吉诺尔布之就擒也诡称青海诸部合谋令率腾格里兵为逆且诬阿喇布济以青海全军援寻械至廷臣鞫上其罪称诺尔布为土尔扈特族微台吉妄行叛逆里塔尔身为佐领附逆作乱皆应斩诺尔布叛时妻孥皆在游牧请免奴给色特尔布木辖

上从其议十三年撤防凖噶尔军

诏所部备兵二千护游牧以色特尔布木及和硕特台吉达玛璘色布腾领之乾隆二十一年卒子乌尔占袭

一次袭乌尔占色特尔布木长子乾隆二十一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四十七年

诏世袭罔替四十九年卒无嗣

诏以其叔父衮布扎布之子伊达木袭

二次袭伊达木乌尔占从弟乾隆四十九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

扎萨克一等台吉达尔扎列传

达尔扎青海土尔扈特人扎萨克台吉索诺木喇布坦多尔济族子其高祖翁贵为贝果鄂尔勒克弟子额济内有子四长玛哈斯次特穆纳次青巴图尔次库德特皆游牧青海玛哈斯及青巴图尔裔不着库德特裔详扎萨克台吉丹忠传特穆纳子三曰墨尔根济农额墨根无嗣曰阿玉什其孙即丹忠别授扎萨克曰阿勒达尔子二长察罕喇布坦次达尔扎察罕喇布坦以罪削扎萨克故不立传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叛察罕喇布坦偕和硕特亲王察罕丹津来归复从大军剿逆党

谕嘉之三年

诏授察罕喇布坦扎萨克一等台吉时达尔扎授协理二等台吉九年土尔扈特族诺尔布叛和硕特族拉察布亦徙牧遁察罕喇布坦从之达尔扎留牧从副都统达鼐等以兵剿逆党拉察布寻悔罪归察罕喇布坦不即降为达鼐等所擒以状

闻疏称察罕喇布坦旧为土尔扈特族微台吉以不从罗

卜藏丹津叛

赐爵秩乃无故潜逃军至又不即降应论罪如律但未乘乱滋事请免死圈禁西宁以其弟达尔扎袭扎萨克令佐领等不隶他族

谕曰察罕喇布坦前从剿罗卜藏丹津尚属効力着从寛免死其弟达尔扎着授扎萨克一等台吉以察罕喇布坦给之令其严加管辖乾隆十九年达尔扎卒子色布

腾多尔济袭

一次袭色布腾多尔济达尔扎长子乾隆十九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三十四年卒无嗣

诏以其伯父察罕喇布坦之子衮楚克袭

二次袭衮楚克色布腾多尔济从子乾隆三十四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四十七年

诏世袭罔替

扎萨克一等台吉丹忠列传

丹忠青海土尔扈特人扎萨克台吉达尔扎从子祖阿玉什为特穆纳次子见达尔扎传阿玉什子拜博号额尔克济农丹忠其子也号额尔德尼济农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叛不之附三年

诏授扎萨克一等台吉乾隆十年卒子纳木锡哩策旺袭一次袭纳木锡哩策旺丹忠子乾隆十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十四年卒无嗣阿玉什裔自此絶以族弟都勒玛扎布袭

二次袭都勒玛扎布其高祖曰库德特为丹忠从

曾祖三传至丹津子三长拉扎布次垂扎布皆早卒都勒玛扎布其季也乾隆十四年

诏袭纳木锡哩策旺所遗扎萨克一等台吉四十七年诏世袭罔替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八十九

 

猜你喜欢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司马迁
  志第十四 五行二·范晔
  卷五十三·志第六·天文六·脱脱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八·焦竑
  卷之二十八·佚名
  ●序·杨士聪
  卷十三·郝经
  二八 云南巡抚李湖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卷之二十·祁韵士
  六朝通鉴博议卷七·李焘
  豫章文献王传·萧子显
  明宗本纪·宋濂
  第二十六节 意大利定鼎罗马大一统成·梁启超
  第三章 孔子之早年期·钱穆
  卷一百二十五之一·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佚名

    聆音问答 丽娘就把凌烟问:“隔墙嗰位操琴人,唔知佢地因何故,弹来字字咁伤心?一声一泪真凄惨,分明怨恨曲中论。你地知佢谁人否?做乜在我书房来操这般琴?”凌烟未及将言答,绮琴横口应声频:“我猜哩个弹琴客,定系惫

  • 卷三百十三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起神宗元豐四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丙辰朔,荊湖北路轉運使孫頎【一】等言,乞於辰州【二】會溪城量益戍兵五七百人,漸招納上溪諸蠻,仍差知辰州張鄰臣、通判柳概措置。從之。   夔州路轉運司言;南平軍播州夷界巡檢楊光

  • 卷二十七 昭宗·王夫之

      〖一〗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妖孽者,非但草木禽虫之怪也,亡国之臣,允当之矣。唐之乱以亡也,宰执大臣,实为祸本。大中以来,白敏中、令狐绹始祸者也,继之以路严、韦保衡之贪叨无厌而已极;然其为人,鄙夫耳,未足以为妖孽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弘治六年闰五月甲午朔○乙未以水灾免应天苏州等府并镇海等卫弘治五年秋粮子粒共一百八十二万六千六百八十四石草八十万六千八百五十一包有奇○丙申命羽林前卫带俸都指挥佥事张弼之子钺代为指挥使南京兴武卫署都指挥佥

  • 卷三·叶盛

    ●水东日记卷三詹孟举篆书曹云西避天字詹孟举挽袁华诗张汉杰拒叛贼吴思庵遗外孙诗轮王子明寇平仲僧无言僧景燮宗潮诸公才学心量廉夫题风雨归牧图黄希声前辈存心蒸山黄状元墓吾训导请俸庄伯和诙谐

  • 四十三、木刻杂志·包天笑

      上文说过:我们的励学会同志有两个志愿,一是由励学会出一种月刊,一是开一家小书店。现在东来书庄成立,开小书店的志愿已遂了,便想到出月刊的事了。但是出月刊第一件就发生麻烦的事,因为苏州没有铅字的印刷所,除非编好了拿

  • 高登传·脱脱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他少年时丧父,努力学习,用法度约束自己。宣和年间,高登是太学生。金人进犯京城,高登和陈东等人上书请求杀六贼。朝廷中的大臣又建议和议,夺去种师道、李纲的兵权,高登和陈东再次到宫门去上书,军民不约而会

  • 张庭珍、张庭瑞传·宋濂

    张庭珍、张庭瑞兄弟二人,临潢全州人。其父张楫,曾任金朝商州南仓使。太宗四年(1232),归降蒙古,太宗命他监收北京路赋税,后任命为北京(大宁路)都转运使,因此安家于北京。庭珍字国宝,宪宗即位(1251),任命他为必..赤。高丽不请示

  • 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辛弃疾

    臣窃惟方今朝廷清明,法令备具,虽四方万里之远,涵泳德泽如在畿甸①。宜乎盗贼不作,兵寝刑措,少副陛下厉精求治之意。而比年以来,李金、赖文政、姚明敖、陈子明之变,皆能攘臂一呼,聚众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重烦大兵翦灭而后已,是

  • 第一卷·冯梦龙

    《圣谕一道》六月二十七日传圣谕一道:朕遭九六之运,车书间阻,方资群策,旋轸故都。时复秋高,共兹舟漏,乃自殿争起衅,驯至穴斗成风;封事虽勤,庙算安在?先皇帝神资独断,汇众纳流,天不降康,咎岂在上?尔文武大小臣工,鉴于前车不远,精白乃心

  • 非命中第三十六·墨子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则不可而不先立义法。若言而无义,譬犹立朝夕于员钧之上也,则虽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天下之情伪,未可得而识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其本之也,考

  • 卷九·姚际恒

    诗经通论卷九新安首源姚际恒着小雅大小雅之分,或主政事,或主道德,或主声音。唯严氏主辞体者近之。曰:「二雅之别,先儒皆未有至当之论。窃谓雅之大、小特以其体之不同耳。盖优柔委曲,意在言外者,风之体也。明白正大,直言其事者

  • 司民/掌戮·佚名

    司民负责呈报民数,自生齿的婴儿以上的人都载入户籍,辨明他们居住在都城、采邑或在郊野,区别男女性别,并载明每年出生、死所造成的人数增减。到三年大校比,把民数报告司寇。司寇到冬十月祭祀司民时,献民数给王,王行拜礼而后接

  •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朱棣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王日休曰】六本皆作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然此所谓是法。乃真性也。真性岂可谓之法哉。强名曰法耳。上自诸佛。下至蠢动含灵。其真性一同。故云

  • 卷第三(地部)·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三(地部)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阎浮提一 ·郁单曰二阎浮提一 ·国封所产一 ·精舍二 ·山三·树四  ·河海五 ·宝珠六·人饮乳多少及

  • 枯崖和尚漫录序·枯崖圆悟

    石溪偃溪爱人物。崇风教。贤於端嘉诸老。暮年灵径於余尤亲密。评商述作。一语无讳。尝道。枯崖.仲简于二老。厥后俱掌记径山。简富於文。惜早世。而枯崖清苦愤发。正宗有闻。余居喝石嵓。夹路玉簪花一开。秋风骚然。或

  • 新竹县采访册·陈朝龙

    地理杂志。清陈朝龙等撰。十二卷。该县旧无专志,光绪年间,奉檄设局,聘人采访,由朝龙等编辑,约于光绪二十年(1884)成册,约十九万字。悉依台湾省通志局颁发程式。冠总目、总括。正文分沿革、城池、山川、庄社、街市、水利、碑

  • 明光宗宝训·叶向高

    明光宗朱常洛语录汇编。叶向高等编纂。天启三年(1623)成书,崇祯元年(1628)进呈。四卷。196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皇明宝训》,附入残存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