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十八

传第二十二

阿巴哈纳尔部总传

阿巴哈纳尔部在张家口外至

京师千五十里东西距百八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六里东界浩齐特西界阿巴噶南界察哈尔正蓝旗牧厰北界瀚海元太祖弟布格博勒格图十八传至诺密特默克图号所部曰阿巴哈纳尔兄塔尔尼库同详阿巴噶部总传诺密特默克图再传至多尔济伊勒登子二长色棱墨尔根次栋伊思喇布初称阿噜蒙古依喀尔喀车臣汗硕垒驻牧克噜伦河界其地在瀚海北崇德七年有和硕泰者台吉达喇务巴三察属也携孥内附嗣托克托伊达噜噶达赖等至皆优养之康熙元年台吉阿喇纳噶尔玛宰桑固英等越瀚海南牧绰诺陀罗海近内汛三年色棱墨尔根复如之守臣以

上知为喀尔喀所胁宥罪遣归因

谕喀尔喀以噶尔拜瀚海为牧界继此有越者留勿遣四

年喀尔喀复违

谕令阿巴哈纳尔诸台吉牧瀚海南栋伊思喇布弗之从寻偕台吉阿喇纳噶尔玛等率衆来归

诏授扎萨克固山贝子阿喇纳噶尔玛以各擕丁七百余均授一等台吉五年色棱墨尔根亦来归六年

诏授扎萨克多罗贝勒

遣官指示阿巴噶部移牧他所以旧牧地给阿巴哈纳尔色棱墨尔根掌左翼栋伊思喇布掌右翼二十七年噶尔丹侵喀尔喀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奔赴内汛所部班第岱青车棱岱青奉

诏督兵二百往护复选兵千三百由瀚海侦噶尔丹先是色棱墨尔根栋伊思喇布来归阿巴哈纳尔诸台吉有留居喀尔喀者至是随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额尔德尼台吉纳木扎勒等至曰根敦额尔克曰阿海乌巴什曰伊克岱青曰额尔克乌巴什挈属户千余

诏纳之二十九年噶尔丹复侵喀尔喀至乌勒扎河所部

选兵四千从大军迎击复

谕偕阿巴噶供军糈兼防新降喀尔喀掠诸内扎萨克牧

产三十五年

上亲征噶尔丹牧马郭和苏台

谕偕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噶诸部长董牧务凯旋谕奬饲牧得宜并

优赉修道凿井诸弁兵复以所部索诺木伊噜尔图向导

赐号达尔汉五十四年以灾歉收

诏发唐三营储粟赈之复

赐无产台吉牲牧雍正二年

遣官齎银赈所部贫户九年大军剿噶尔丹策凌檄兵驻达哩刚爱十三年撤还所部二旗右翼驻昌图山左翼驻乌勒扈陀罗海隶锡林郭勒盟爵二扎萨克多罗贝勒一扎萨克固山贝子一

扎萨克多罗贝勒色棱墨尔根列传

色棱墨尔根阿巴哈纳尔部人姓博尔济吉特元太祖弟布格博勒格图二十一世孙康熙五年擕衆千三百余至阿巴噶右翼牧地乞归诚

诏允之六年议政王大臣等请授镇国公爵

诏封扎萨克多罗贝勒世袭罔替其长子纳木喀尔次子旺什辖布三子扎勒布四子阿弼达均授二等台吉纳木喀尔长子卓特巴旺什辖布长子噶尔玛均授四等台等十九年卒子纳木喀尔袭一次袭纳木喀尔色棱墨尔根长子康熙十九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二十三年卒长子卓特巴先卒次子布昭袭

二次袭布昭纳木喀尔次子康熙二十四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三十五年

上亲征噶尔丹凯旋布昭迎

觐贺捷

宴赉之四十八年卒子齐当旺舒克袭

三次袭齐当旺舒克布昭长子康熙四十八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四十九年卒子索诺木喇布坦袭

四次袭索诺木喇布坦齐当旺舒克长子康熙四十九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五十九年卒无嗣从弟纳木扎袭

五次袭纳木扎纳木喀尔孙台吉卓特巴子康熙五十九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雍正十年解锡林郭勒所购驼马万余纳乌里雅苏台军营

奬赐裘币十三年卒子达什敏珠尔袭

六次袭达什敏珠尔纳木扎长子雍正十三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乾隆三十五年卒子车登扎布袭

七次袭车登扎布达什敏珠尔长子乾隆三十五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四十四年卒子玛哈巴拉袭

八次袭玛哈巴拉车登扎布长子乾隆四十四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

扎萨克固山贝子栋伊思喇布列传

栋伊思喇布阿巴哈纳尔部人姓博尔济吉特贝勒色棱墨尔根弟康熙四年擕衆二千余至喀尔喀右翼牧地乞归诚

诏允之议政王大臣等请授辅国公爵

诏封扎萨克固山贝子世袭罔替其长子衮楚克扎布次子博罗勒岱均授三等台吉二十年卒子衮楚克扎布袭

一次袭衮楚克扎布栋伊思喇布长子康熙二十一年袭扎萨克固山贝子二十四年卒子额璘臣达什袭

二次袭额璘臣达什衮楚克扎布长子康熙二十四年袭扎萨克固山贝子三十五年

上亲征噶尔丹凯旋额璘臣达什迎

觐贺捷

宴赉之五十五年卒子班珠尔袭

三次袭班珠尔额璘臣达什长子康熙五十六年袭扎萨克固山贝子雍正十一年以大军剿噶尔丹策凌献马助得纪録乾隆十四年扈

驾木兰行围

命乾清门行走十九年议剿达瓦齐班珠尔献马千

驼六十助军

赐贝勒品级二十九年卒子达克丹朋素克袭贝子

贝勒品级停袭

四次袭达克丹朋素克班珠尔第三子乾隆二十

九年袭扎萨克固山贝子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十八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张廷玉
  卷十五 本纪十五·赵尔巽
  卷四百三十二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越绝卷第七·袁康
  卷第二百六十三·胡三省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全书序·金履祥
  卷第十·徐鼒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四·刘时举
  第二六九谕同治九年十二月九日一一七○一--九·佚名
  尉景传·李延寿
  黄庭坚传·脱脱
  173.甘露事件·林汉达
  卷第十七·佚名
  邝次昆·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陈廷敬

    目  录 二十五调七十六体,五十字应天长十二体又名应天长令、应天长慢 满宫花二体 少年游十五体又名玉腊梅枝、小阑干 偷声木兰花一体 滴滴金四体 忆汉月四体又名望汉月 西江月五体

  • 十集 一卷·钱德苍

    缀白裘十集序昔田文献狐白裘于秦,夜走函谷,人皆归功于客,而不知缀裘者,早与争能也。增损失宜,何取乎缀?连属有痕,又何藉乎缀?惟统寸长尺短,悉成无缝天衣。斯艺夺化工,而所缀之数,抑亦盈千累万矣。顾十也者,数之成也;缀底于十已足该

  • 卷一百九十五·志第一百四十八·兵九·脱脱

        ◎兵九   ○训练之制   训练之制 禁军月奉五百以上,皆日习武技。三百以下,或给役,或习技。其后别募厢兵,亦阅习武技,号教阅厢军。戍川、广者旧不训练,嘉祐以后稍习焉。凡诸日习之法,以鼓声为节,骑兵五习,步

  • 卷之十一·佚名

    壬寅三月丁未朔以广德府同知陈景仁为金华府知府○上闻处州之乱命平章邵荣率兵讨之○己酉明玉珍称帝于重庆○癸丑初张士诚乘蒋英之乱遣其弟士信率兵万余围诸全守将谢再兴城守昼夜鏖战二十九日未决再兴潜遣元帅李子实总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佚名

    正德二年三月 辰朔 孝肃太皇太后忌辰 奉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游泰祭 裕陵○乙巳命大兴左卫署都指挥佥事孙福守备偏头关地方○丙午复中书舍人孙伯坚大理寺右寺副沈锐司宾署署丞卢永春孙伯义司仪署署丞孙伯强原俸初以裁

  • 卷之一千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杨文忠三録巻五·杨廷和

    明 杨廷和 撰辞谢録一南京户部尚书臣杨廷和谨奏为谢恩事臣于正徳二年六月十四日准吏部咨节奉圣防南京吏部左侍郎杨廷和陞南京戸部尚书钦此钦遵移咨到臣切照臣歴事三朝洊更八任冒居禁从乆侍经帏器识凡庸性资愚戅朝夕

  • 卷二·允禄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卷二祭器太庙奉先殿暨羣庙祭器太庙正殿玉爵 谨按周礼天官太宰享先王赞玉几玉爵注宗庙献用玉爵乾隆十三年钦定祭器太庙正殿用玉爵通高五寸三分深二

  • 奏谳书五·佚名

    原文:十年七月辛卯朔甲寅,江陵余、丞驁敢讞之。乃五月庚戌,校長池曰:士五軍告池曰,大奴武亡,見池亭西,西行。池以告,與求盜視追捕武。武格斗,以劍傷視,視亦以劍傷武。.今武曰﹕故軍奴。楚時去亡,降漢,書名數為民,不當為軍奴。視捕武,誠

  • 表率的作用·孔子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 【读解】 在《颜渊》篇里,孔子曾经回答过季

  • 大学古本质言·刘沅

    学自羲农至夏商,皆明明德而在位者也。学之一字,傅说始言,岂前此圣人无所学哉?古人重实行,有所师法,不求人知,无处非学,亦无念非道。穷达一致,不必以为奇事,亦何必定传为美谈也?后世标理学之名,而道统以立。圣人不能尽人而为,夫子

  • 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焰鬘得迦明王本法仪轨分第八  复说造像供养仪轨。持明者先于寂静之处。一心正意观想功德已。用好香华如法供养。于此像前求为啰惹。复用白檀沉香涂

  • 摄大乘论卷上·无著

        无著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依止胜相中众名品第一  摄大乘论。即是阿毗达磨教。及大乘修多罗。佛世尊前。善入大乘句义菩萨摩诃萨。欲显大乘有胜功德。依大乘教说如是言。诸佛世尊有十胜相。所说无等

  • 投笔肤谈·何守法

    中国明代军事理论著作。著者署为西湖逸士,似即为撰音点注的明代浙江人何守法,身世及生卒年不详。现存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弘锡堂刊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译注本。本书分上下卷,共13篇,以示“仿《孙子》之遗旨”(西

  • 全唐诗录·徐倬

    一百卷。清徐倬(1622—1711)编。徐倬字方虎,号苹村。德清 (今属浙江)人。康熙十二年 (167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乞养归。后转为司业,官至侍读。以事被人弹劾,辞官归乡。康熙四十五年 (1706)奉命撰《全唐诗录》告成

  • 哀秦二世赋·司马相如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见载。《汉书·司马相如传》曰:“还过宜春宫,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颜师古注:“宜春本秦之离宫,胡亥于此为阎乐所杀,故感其处而哀之。”文章先写离宫及其周围之景观,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佚名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宋 施护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