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二十八

传第十二

巴林部总传

巴林部在古北口外至

京师九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五十一里南北距二百三十三里东界阿噜科尔沁西界克什克腾南界翁牛特北界乌珠穆沁元太祖十六世孙阿尔楚博罗特生和尔朔齐哈萨尔子二长乌巴什详扎噜特部总传次苏巴海称达尔汉诺顔号所部曰巴林子巴噶巴图尔嗣有子三长额布格岱洪巴图鲁次和托果尔昂哈次色特尔初皆服属於喀尔喀天命四年额布格岱洪巴图鲁偕喀尔喀部长遣使乞盟

允之十一年春以背盟私与明和大军往讨阵斩台吉?

  努克冬讨扎噜特

诏分军入部境以张兵势焚原驱哨而还会察哈尔林丹汗掠其部诸台吉皆奔依科尔沁天聪二年色特尔率子色布腾及额布格岱洪巴图鲁子色棱和托果尔昂哈子满珠习礼等自科尔沁来归

优赉抚辑之三年从征明由阳什穆河入大安口克遵化四年攻昌黎与扎噜特兵围城北六年从略大同宣府边八年五月会兵扎木哈克征察哈尔

赐宰桑布兑山津雕鞍良马遂由独石口征明朔州克堡

八十月

遣大臣赴硕翁科尔定诸藩牧以扈拉琥瑚呼布哩都克哩叶哈达瑚济尔阿达克为巴林界九年大军收察哈尔部布兑山津以来朝预

宴因奉觞庆

上曰承天眷佑吉庆肇臻宜益图治道倘朕政有违阙尔当直言极谏何相侑以酒乎布兑山津惭而退崇德元年选兵从征明三年自墙子岭入明边树云梯攻城台吉阿玉什属索尔古先登克之四年围锦州六年围松山七年献俘

赉将弁币顺治元年从入山海关击流贼李自成五年诏编所部佐领以满珠习礼掌左翼爵固山贝子色布腾掌右翼爵多罗郡王各授扎萨克康熙二十一年

上幸塞外

驻跸乌拉岱两翼扎萨克率诸台吉来朝

赐冠服弓矢银币有差二十八年

诏发古北口仓粟赈所属贫户二十九年

命额驸阿喇布坦率两翼兵四百赴葫芦郭勒侦噶尔丹是役也色布腾子格哷尔图纳木扎孙纳木达克桑哩达乌尔衮暨族台吉沙克塔尔等皆从格哷尔图尤冲锋奋击师旋得

优赉三十四年以噶尔丹掠喀尔喀至巴顔乌兰诏檄敖汉柰曼兵赴阿喇布坦军并

命纳木达克乌尔衮等防御乌珠穆沁汛是年所部歉收诏发坡赖村米赈之三十八年

谕曰朕轸念蒙古生计遣官教养以各安生理无不乐业者迩闻巴林饥乏朕甚悯恻着护军统领鄂克济哈学士苏赫纳往会扎萨克等将现贮巴林米千石散赈若人衆米寡着再运坡赖米赈给雍正九年随大军剿噶尔丹策凌二等台吉璘瞻追贼察巴罕河获驼马又击之於塔尔勒图固尔班什勒诸处叙功晋授一等台吉所部二旗右翼驻托鉢山左翼驻阿察图拖罗海隶昭乌达盟爵四亲王品级扎萨克多罗郡王一扎萨克固山贝子一附固山贝子二扎萨克多罗郡王色布腾列传【今袭亲王品级】

色布腾巴林部人姓博尔济吉特元太祖二十一世孙父色特尔天聪二年来归贡驼马

上率诸贝勒出迎

赐宴三年从征明马多瘠议罚驼马甲胄

诏免六年从征察哈尔发兵少

谕责之曰巴林托命我国自应竭力戎行何乃吝惜马匹怠缓不前尔附近喀尔喀诸部为察哈尔侵掠甚或离其妻孥取其部曲今朕兴师伐之正尔等奋志雪仇期也乃色特尔动辄托病嗜饮无度是无病而徒为酒困耳因叩首请罪

上宥之礼如初未几色特尔卒崇德五年色布腾来朝赐仪仗六年春贡貂皮驼马冬贡如之

优赉其属巴塞柰僧格拜噶尔等八年以征明锦州松山凯旋表贺捷顺治元年随都统巴哈纳等定山东三年从豫亲王多铎追剿苏尼特叛人腾机思败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援兵五年正月封扎萨克辅国公二月尚固伦淑慧公主授固伦额驸七年追叙色特尔来归功晋爵多罗郡王

诏世袭罔替八年来朝

赐宴康熙六年卒七年子鄂齐尔袭鄂齐尔与弟格哷尔

图纳木扎皆淑慧公主出淑慧公主

圣祖仁皇帝长姑也十二年

上召谕侍卫武格曰

太皇太后甚念淑慧公主可将朕所乘轿驰驿往迎先是太皇太后圣体违和比公主至喜甚进膳如常三十一年诏设公主护卫长史视贝勒额三十五年鄂齐尔子乌尔衮尚荣宪公主护卫长史如之三十九年淑慧公主薨

谕曰公主系朕姑

太皇太后在时特蒙眷爱曾以托朕朕亦面允公主待姑年迈迎至京师凡一切应用之物朕皆承理以终天年及病笃见朕亲临视疾含笑而逝公主生逢泰运居蒙古五十余载躬享高年子孙繁盛诸福备矣朕叹悼之怀因少解焉四十四年

谕曰朕诸姑俱弃世诸姑之子仅存格哷尔图纳木扎二人向来公主之子坐班在公列其授格哷尔图纳木扎为公食俸

一次袭鄂齐尔色布腾次子康熙七年袭扎萨克多罗郡王十二年春来朝扈

驾猎南苑

命偕敖汉郡王布达喀尔喀右翼贝勒衮布伊勒登等树侯校射冬复来朝会逆藩吴三桂叛请从征献马助

谕还牧听调十三年遵

旨遣弟格哷尔图偕左翼贝子温春督兵赴兖州十四年

察哈尔布尔尼叛鄂齐尔闻

召即至随抚远大将军信郡王鄂扎讨平之二十二年卒子三长纳木达克次乌尔衮次桑哩达相继袭二次袭纳木达克鄂齐尔长子康熙二十三年袭扎萨克多罗郡王二十九年随大军侦剿噶尔丹得

优赉四十二年卒弟乌尔衮袭

三次袭乌尔衮鄂齐尔次子康熙三十五年尚和硕荣宪公主授和硕额驸四十三年袭扎萨克多罗郡王四十八年荣宪公主晋封固伦公主授乌尔衮固伦额驸五十六年随大军赴阿尔台防御策妄阿喇布坦寻以母丧还五十八年仍

命赴军偕振武将军傅尔丹筹军务乌尔衮以蒙古从征

兵月给羊价不敷奏请增给

允之六十年卒於军子璘布袭

四次袭璘布乌尔衮长子尚县主授多罗额驸康熙六十一年袭扎萨克多罗郡王雍正八年以纵饮擅杀护卫罪削爵

命其叔父桑哩达袭

五次袭桑哩达鄂齐尔第三子初授二等台吉康熙四十四年来朝

谕协理旗务五十四年大军防御策妄阿喇布坦桑哩达

请从

允之五十九年以兵百随前锋统领定夀等击贼铿额尔河俘宰桑贝坤等百余人侦贼屯乌兰呼济尔复随振武将军傅尔丹往焚粮贼尾袭仍败之

赉冠服甲胄雍正三年

诏奬功封辅国公八年袭扎萨克多罗郡王九年偕苏尼特郡王垂济恭苏隆督兵五百随大军剿噶尔丹策凌

命偕喀尔喀亲王丹津多尔济及副都统乌察喇等击贼於苏克阿勒达呼寻以兵分防达什哩十年剿贼至额尔德尼昭侦据阜仰攻之礮伤额仍奋击贼走推河复偕从子璘瞻追剿俘斩甚衆

奬赉之十一年防察罕布尔哈苏十三年防乌里雅苏台寻撤兵还乾隆四年授副盟长十三年卒子璘沁袭

六次袭璘沁桑哩达长子初授二等台吉雍正九年随父桑哩达赴北路军十年桑哩达遣入

觐奉

谕嘉奬

赐银千两授一等台吉乾隆六年

命御前行走八年封辅国公十三年袭扎萨克多罗郡

王十四年

赐号和硕齐十五年授副盟长十八年晋盟长十九年上嘉其勤慎

赐亲王品级二十年授议政大臣

谕随定北将军班第剿达瓦齐於伊犂六月达瓦齐就

擒师还

谕防护俘囚九月至波罗河屯

觐行幄以病

命还牧二十一年璘沁卒

赐银三千两

遣宗室公永弼永昌往祭寻

谕曰巴林扎萨克王爵应於璘沁诸子内简袭额驸德勒克虽系长子难胜扎萨克任着以璘沁次子巴图

袭德勒克加恩别封辅国公

七次袭巴图璘沁次子乾隆二十一年袭扎萨克多罗郡王三十年

命御前行走四十八年扈

驾幸盛京

谕奬其効力久克抒忱悃

赐亲王品级四十九年理藩院议巴图亲王品级系恩封例弗予袭俟出缺时请

诏如议

【附】固山贝子德勒克列传

德勒克郡王璘沁长子尚和硕和婉公主授和硕额驸乾隆二十一年封辅国公四十八年

谕曰德勒克系璘沁长子本应承袭王爵前因德勒克身体稍弱伊弟巴图骑射较优故令巴图承袭德勒克授以公爵在内廷行走又在清字经馆译办经卷宣力有年着加恩晋封固山贝子寻擢理藩院额外侍郎充

国史馆副总裁四十九年理藩院议德勒克贝子爵系

恩封例弗予袭俟出缺时请

诏如议

扎萨克固山贝子满珠习礼列传

满珠习礼巴林部人姓博尔济吉特郡王色布腾从弟天聪七年来朝贡驼马八年随大军由扎木哈克入明独石口下保安至应州克堡三

赉甲胄弓刀银币崇德元年

命大臣宣谕朝鲜满珠习礼遣属恩克森齎书从遇明皮

岛兵阻击之斩馘二得

优赉三年从征喀尔喀扎萨克图汗四年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征明连山寻追论从征喀尔喀私称马瘠先归罪应夺官属

诏从寛罚十户六年来朝贡驼马貂皮顺治五年封扎萨

克固山贝子

诏世袭罔替康熙十一年卒子乌尔占袭

一次袭乌尔占满珠习礼长子康熙十二年袭扎萨克固山贝子十四年偕右翼郡王鄂齐尔随抚远大将军信郡王鄂扎剿察哈尔叛人布尔尼四十五年卒子鄂齐尔桑袭

二次袭鄂齐尔桑乌尔占长子康熙四十五年袭扎萨克固山贝子五十八年卒子巴特玛袭三次袭巴特玛鄂齐尔桑长子康熙五十八年袭扎萨克固山贝子乾隆三年卒子二长诺扪额尔赫图次达色相继袭

四次袭诺扪额尔赫图巴特玛长子乾隆三年袭扎萨克固山贝子八年卒弟达色袭

五次袭达色巴特玛次子乾隆八年袭扎萨克固山贝子十二年卒子萨木丕勒多尔济袭六次袭萨木丕勒多尔济达色长子乾隆十二年袭扎萨克固山贝子

【附】固山贝子色棱列传

色棱贝子满珠习礼从弟天聪二年尚郡君授多罗额驸三年

上统师征明色棱等以兵会马多瘠

谕责之曰朕谕尔等善养马匹勿轻骑用以备征讨尔等违令嗜猎致马羸兵乏行将何益

命却所贡诸扎萨克议罪应罚驼马甲胄

诏免崇德六年来朝贡驼马貂皮

赐布币器物寻从围锦州败明兵於松山七年秋叙功获优赉冬从贝勒阿巴泰征明下蓟州趋山东攻克兖州明

年凯旋献俘

赐宴顺治二年卒五年追赠固山贝子以其子温春袭诏世袭罔替

一次袭温春色棱长子顺治五年袭固山贝子康熙十三年

诏偕右翼台吉格哷尔图督兵赴兖州协剿逆藩吴三桂十八年撤还二十七年卒子额尔德尼袭二次袭额尔德尼温春长子康熙二十八年袭固山贝子五十年卒子扎什纳木塔尔袭

三次袭扎什纳木塔尔额尔德尼长子康熙五十年袭固山贝子乾隆十二年卒子策敦多克袭四次袭策敦多克扎什纳木塔尔长子乾隆十二年袭固山贝子十七年卒子多尔济喇布坦袭五次袭多尔济喇布坦策敦多克长子乾隆十七年袭固山贝子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二十八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五 宋翻 辛雄 羊深 杨机 高崇·魏收
  卷四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八十四·脱脱
  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张廷玉
  ●卷一百七十六·徐梦莘
  卷十·李心传
  卷之一百·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七·佚名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梁本)·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八百九十三·佚名
  萧敌鲁传(附萧阿古只传)·脱脱
  一四三、荀卿齐襄王时为稷下祭酒考·钱穆
  汉纪五十一 孝灵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188)·司马光
  卷八十四·宋敏求
  162.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五回 图富贵弄假为真·陈端生

    第十二卷第四十五回图富贵弄假为真郭沫若评:她善于作心理描写,人物相当繁多而各有个性,因而,写得十分生动。有时候连她自己也在自鸣得意。例如第十二卷卷首说:“佳时莫赘升平象,妙笔仍翻巧幻文(编者按:“巧幻”亦作“幻化”

  • 太和正音谱目录·朱权

    乐府体式古今英贤乐府格势杂剧十二科羣英所编杂剧善歌之士音律宫调词林须知乐府

  • 卷二百六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斗野藁支张蕴字仁溥邢州人理宗时为礼部郎官与浮玉施枢往还相善有斗野藁支一卷云间勌倚柁楼闻鹤唳半生此地一经过机云故宅荒凉月湖海新秋浩荡波晓艇

  • 卷二百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五李端关山月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只应城影外万里共胡霜度关山雁塞日初晴狐【一作孤】关雪复【一作覆雪】平危楼【一作竿】缘广漠古窦傍长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佚名

    正德十六年八月庚辰朔礼部尚书毛澄等言兴献王称号臣等前已二次会议皆据宋儒程颐濮议以为皇上宜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太王夫兴献王于皇上为本生父必改称叔父者明大统之尊无二也然加皇字于叔父之上则凡为皇上伯叔诸父皆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五十二景泰四年冬十月甲申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乙酉吏部言太子太保兼工部尚书石璞奏保东昌府推官田畯鱼台县典史彭旭俱有才能乞各量升一

  • 钦定兰州纪略卷六·阿桂

    丁丑阿桂和珅奏言【臣】等于二十六日海兰察额森特伍弥泰明亮泰裴英阿福宁阿尔都马彪仁和三德哈当阿等分带满汉官兵四千余名分路进剿各处堵截【臣】阿桂【臣】和珅督催策应并令緑营兵丁预备锹镢一面打仗一面拏卡俱于

  • 戴法兴传·沈约

    戴法兴,会稽山陰人,小时候家庭贫困。他的父亲戴硕子,以贩卖布匹为业,法兴的两个哥哥延寿、延兴都学有所成,延寿会写字,法兴好学,山陰县有个叫陈载的人,家中富有,有钱三千万,乡民们都说:“戴硕子三个儿子,抵得上陈载三千万钱。”法

  • 汪世显传·宋濂

    汪世显,字仲明,巩昌盐川人,本为旺古族。曾为金朝屡立战功,官至镇远军节度使、巩昌便宜总帅。金亡,各郡县相继投诚蒙古,而汪世显独守城不降,直到皇子阔端兵临城下,他才率众出降。皇子问他“:吾征讨四方,攻无不克,而你独固守为何?”

  • 李守贤传(附李彀传)·宋濂

    李守贤,字才叔,大宁义州人。金大安初年(1209),守贤及兄庭植,弟守正、守忠,堂兄伯通、伯温归附于太师、国王木华黎,在太祖行军驻所朝见。太祖命庭植为龙虎卫上将军、右副元帅、崇义军节度观察使,授守贤锦州临海军节度使,弟守忠

  • 述赦 第十六·王符

    凡治病者,必先知脉之虚实〔二〕,气之所结〔三〕,然后为之方〔四〕,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五〕。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然后设之以禁,故奸可塞国可安矣〔六〕。〔一〕本传在爱日篇后。○铎按:骤赦纵贼,此篇极论其弊。盖

  • 提要·子华子

      《子华子》二卷,旧本题晋人程本撰。按程本之名见於《家语》,子华子之名见於《列子》,本非一人。《吕氏春秋》引《子华子》者凡三见,高诱以为古体道人。是秦以前原有《子华子》书。然《汉志》已不著录,则刘向时书亡矣。

  • 卷二·吴廷华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章句卷二同知呉廷华撰士昏礼第二【日入曰昏取妻之礼以昏为期故曰昏昏为嘉礼经本无士字据曲礼三十而娶则犹未仕尔其曰士者郑目录所増也此当第十三第二説非详士冠礼】昏礼下达【疏云男父先遣媒氏通辞言

  • 敬身第三·朱熹

    孔子曰,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仰圣模,景贤范,述此篇,以训蒙士。丹书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曲礼曰,毋不敬

  • 卷二十四·赜藏主

      ○潭州神鼎山第一代(洪)諲禅师语录神鼎禅师。名洪徕。襄水扈氏子。自游方一衲以度寒暑。尝与数耆宿至襄沔间。一僧举论宗乘颇敏捷。会野饭山店中供办。而僧论说不已。师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唯心眼声耳色。是

  • 康斋文集·吴与弼

    十二卷。明吴与弼(1391—1469)撰。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崇仁 (今属江西)人。永乐七年(1409)赴南京省亲,从学于杨溥。因获读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录》而立志学习理学,发愤读书。天顺元年(1457)以忠国公石亨荐,征至京

  • 大城北京·林语堂

    林语堂旅居美欧数十年,用多部传世经典专著,向西方介绍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本书同大师同类专著一样,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自由的行文风格,重新演绎了北京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北京文化的各个层面——内城与外郛

  • 白话贤愚经·佚名

    北魏凉州沙门*昙觉等在高昌(新疆吐鲁番一带)编译,13卷。所集65个故事,涉及佛本生、佛传和各种因缘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宣扬因果报应的佛教教义,但其中有些故事不乏惩恶扬善的劝世寓意。该经定稿后在河西流传不衰,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