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四十六

传第三十

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列传

察珲多尔济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元太祖裔格哷森扎扎赉尔珲台吉之五世孙父衮布为喀尔喀三汗之一号土谢图汗子三长即察珲多尔济嗣称汗复受鄂齐赖赛因汗号於逹赖喇嘛与弟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西第什哩驻牧图拉河之南额尔德尼昭康熙十六年厄鲁特部鄂齐尔图汗为噶尔丹所袭察珲多尔济以兵助会鄂齐尔图汗被戕因与噶尔丹构难遣台吉色棱逹什引兵三百刼其贡使事

谕罢兵誓好二十一年

命内大臣费扬古等往赉冠服佩带弓刀器币二十二年遣长子噶尔旦多尔济入谢二十四年遣次子多尔济额尔德尼阿海来朝二十五年以同族扎萨克图汗成衮劾其收匿逃衆

诏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约逹赖喇嘛使噶尔旦西勒图召察珲多尔济与成衮盟於库抡伯勒齐尔并

谕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劝尽遣所收逃衆归成衮令成衮亦如之会成衮卒子沙喇新袭汗察珲多尔济仅归逃衆之半明年疏请给印

诏不允先是库抡伯勒齐尔之盟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与噶尔旦西勒图抗礼噶尔丹闻之怒其不尊逹赖喇嘛也又怨察珲多尔济尝助鄂齐尔图汗攻已且以其女妻鄂齐尔图汗孙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贻书诘责扬言率衆来攻察珲多尔济奏请往击

诏守前约勿复与噶尔丹构衅是年秋扎萨克图汗沙喇暨台吉德克德赫卓特巴等迎附噶尔丹察珲多尔济追击之具以

命传谕逹赖喇嘛召还噶尔丹而先

遣学士拜哩等谕察珲多尔济罢兵比至察珲多尔济已执杀沙喇及德克德赫复偕其壻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追斩噶尔丹之弟多尔济扎卜进屯喀喇额尔奇克察罕额尔奇克地与噶尔丹相拒二十七年春噶尔丹引衆三万由杭爱山入掠察珲多尔济暨子噶尔旦多尔济御之於特穆尔不克走翁吉噶尔丹侦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居额尔德尼昭遂分兵越图拉河东趋克噜伦掠车臣汗牧地别遣将丹津鄂木布由喀喇卓尔浑攻额尔德尼昭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携察珲多尔济孥避居额古穆尔闻车臣汗牧被掠因南走苏尼特部界驰告急

诏发阿巴哈纳尔部兵沿瀚海防御之秋噶尔丹自克噜伦还掠图拉察珲多尔济悉衆由尼列图至鄂罗会诺尔鏖战三日衆溃遂自察衮库勒踰瀚海会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吁请内附噶尔丹上书诉其弃好兴兵妄杀无辜请勿纳

上弗许

命入居苏尼特界内鄂琳图寻

谕与噶尔丹会盟议和二十八年察珲多尔济疏乞免谕廷臣曰朕统御天下穷者救絶者继离散者使之完聚交恶者使之和恊恒欲中外生灵羣底安乐察珲多尔济与噶尔丹交恶朕屡遣使谕止不肯罢兵以致属衆溃散穷困来归朕因其昔日职贡维谨怜而纳之留置边境颁给米粟但念兵端未息生民何日可安是以敕令议和今伊既以会盟为难朕亦不强其谕使知朕意是年同族台吉诺木齐岱青子齐巴克额尔克鄂齐尔子逹什敦多卜等相继?属来归

命辖之三十年夏

上幸多伦诺尔抚辑衆喀尔喀以察珲多尔济前擅杀沙

喇等

诏所司追议罪先是

上未至

遣内大臣索额图谕察珲多尔济据实陈情至是以所具疏不引罪反诿咎沙喇及德克德赫议削汗号

上念其率衆归诚

命宥之仍留土谢图汗号

召觐行幄

温旨慰谕并

询知有子七

诏各加封授察珲多尔济奏臣等垂毙躯赖

圣主鸿慈得更生愿长此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翌日召所部三十五人侍宴

赐酒徧饮之

谕舒怀共语勿过谨会大閲扈

驾从观以

御用帐幕

赐之是役也察珲多尔济感

恩隆恨来归晚及

上旋跸伏地涕零依恋不已

谕曰朕欲携尔至京师但路遥天暑恐生长边外之人不习内地水土俟他年朕临幸边塞时即召尔等相见秋理藩院议土谢图汗既留故号请令仍贡九白

上悯其新附牧产未裕

诏寛其期三年寻疏请给地耕作以赡生计

许之冬率第四子车棱巴勒来朝三十一年秋

上幸塞外

驻跸舒琥尔杲尔察珲多尔济迎

觐行幄冬遣第七子齐旺多尔济来朝均

优赉之盖自察珲多尔济携族附蒙

恩纳内地噶尔丹以不得逞私忿屡请逐还故土上恶其狡因

决策亲征三十五年

驾由克噜伦视师大败噶尔丹於昭莫多凯旋察珲多尔

济偕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等迎

觐贺捷

厚赉遣归三十六年来朝以土尔扈特台吉恭格鄂钦车布登三都布等为祖母弟阿玉奇汗族属代请入贡

报可寻

赐牧图拉河东喀里雅尔山界其地居额尔德尼昭东北三十八年卒子七长噶尔旦多尔济封郡王先卒别有传子敦多布多尔济袭汗爵次多尔济额尔德尼阿海後袭汗次班第逹额尔德尼纳木扎勒授扎萨克附见扎萨克台吉班珠尔多尔济传次车棱巴勒封辅国公别有传次衮楚克多尔济次桑丕勒多尔济次齐旺多尔济均授一等台吉一次袭敦多布多尔济察珲多尔济孙初袭其父噶尔旦多尔济扎萨克郡王爵互见彼传康熙三十九年晋亲王寻袭土谢图汗四十一年以溺职降袭郡王其汗号以多尔济额尔德尼阿海袭二次袭多尔济额尔德尼阿海察珲多尔济次子康熙四十一年袭土谢图汗五十年卒子旺扎勒多尔济袭

三次袭旺扎勒多尔济多尔济额尔德尼阿海长子康熙五十年袭土谢图汗五十一年来朝五十四年

诏给军符防御策妄阿喇布坦六十年

允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请

赐旺扎勒多尔济印文曰鄂齐赖巴图土谢图汗命督理俄罗斯边境事雍正四年请助给屯田兵粮谕奖之五年授盟长十年卒子四长延丕勒多尔济次敦丹多尔济均袭汗次琳丹多尔济授台吉次敦多布多尔济亦袭汗

四次袭敦丹多尔济旺扎勒多尔济次子雍正十年袭土谢图汗十一年

赐亲王俸及银币先是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示寂後其弟子袭故号代演黄教由额尔德尼昭移居车抡乾隆六年

诏敦丹多尔济驻守其地护视之八年以不劝阻哲卜

尊丹巴呼图克图擅赴额尔德尼昭

谕责之是年卒弟敦多布多尔济袭

五次袭敦多布多尔济旺扎勒多尔济第四子与前降袭郡王之敦多布多尔济同名乾隆九年袭土谢图汗十年卒兄延丕勒多尔济袭

六次袭延丕勒多尔济旺扎勒多尔济长子乾隆十一年袭土谢图汗十三年授盟长及所部副将军

命偕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督理俄罗斯边境事二十一年秋以病罢副将军及盟长职冬理藩院追论其纵子旺沁多尔济弃汛私归罪议削汗爵

谕曰当衆喀尔喀为和托辉特逆贼青衮咱卜煽惑之时延丕勒多尔济不能约束所属谕以大义复纵子旺沁多尔济擅归游牧本应即照院议但念前已将盟长副将军革退着加恩免削汗爵旺沁多尔济革台吉职发往军台効力赎罪二十三年延丕勒多尔济卒从子车登多尔济袭

七次袭车登多尔济敦丹多尔济次子乾隆二十四年袭土谢图汗三十年授所部副将军三十一年

命乾清门行走

赐三眼孔雀翎及黄马褂三十四年

命御前行走

赐紫辔三十七年复

赐金黄辔四十二年授盟长四十六年

诏喀尔喀世爵视内扎萨克四十九旗例理藩院遵旨议首以土谢图汗请

谕曰土谢图汗车登多尔济之始祖察珲多尔济来归时仍留汗号嗣是子孙承袭将及百年着加恩世袭罔替四十八年以私用乌拉票罪

诏黜

御前行走寻议削爵

上弗忍谕减等再议因议留汗爵永停给俸削盟长夺

三眼翎及黄马褂

诏削盟长罚俸五年勿夺翎褂寻因未来谢

谕并夺之四十九年五月迎

觐避暑山庄复

赐孔雀翎七月

命乾清门行走八月复

赐黄马褂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四十六

猜你喜欢
  纲目订误卷二·陈景云
  卷三 残三十六案·丁耀亢
  西番纪·张瀚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十·佚名
  通志卷一百四十二·郑樵
  提要·孙甫
  南唐书卷二·马令
  契丹传·薛居正
  李处耘传·脱脱
  马士英、阮大铖传·张廷玉
  卷二百五十二·杨士奇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九·允禄
  卷一百二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场·田汉

    [阮复成划上。阮复成 (唱)船到江心四下望,不见我儿为哪桩?看那江心乱转的船舟,莫非就是贼船?待我前去。(下)

  • 志第七 州郡下·萧子显

    志第七 州郡下荆巴郢司雍湘梁秦益宁荆州,汉灵帝中平末刺史王睿始治江陵,吴时西陵督镇之。晋太康元年平吴,以为刺史治。愍帝建兴元年,刺史周摐避杜弢贼奔建康,陶侃为刺史,治沌口。王敦治武昌。其后或还江陵,或在夏口。桓温平

  • 列传第二十五·魏徵

    ○崔仲方 崔仲方,字不齐,博陵安平人也。祖孝芬,魏荆州刺史。父宣猷,周小司徒。仲方少好读书,有文武才干。年十五,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同就学。时高祖亦在其中,由是与高祖少相款密。后以明经为晋公宇文护参军事,寻转记室,迁

  • 卷五十九·黄以周

      钦宗   △靖康二年(丁未,一一二七)   1、春正月辛卯朔,(案:《四史朔闰考》同。) 车驾诣延福宫,朝太上皇。命济王栩、景王杞出贺二酋,粘罕亦遣珍珠大王同使臣八人入贺。(《纪事本末》卷百四十九。案:“珍珠”,《续宋编年通

  • ●同异录卷下论述下·陆深

    臣深释曰:道无精粗,法有伦要,故析为下篇,并皆奇文奥义,可以考见古今之物情习俗,盖有神明之道焉。各仍旧篇,故曰论述。 ○杨时《求仁齐记略》 吾邑距中州数千里之远,舟车不通,缙绅先生与一时怀德秉义之士,足以表世范俗者,皆无自而

  • 第一三二供词光绪十年四月十二日一一三一四—七·佚名

    一皂馆记陈荣口供,及堂谕誊本据陈荣供:小的尚欠公款银壹百余元,现在外面催收,若有到手,随即投缴,不敢贻误。今蒙提讯,总求宽限三日,小的缴清,沾恩就是。堂谕:既据张河等保结,限三日内缴银。如到期不清,惟该役

  • 吴昌裔传·脱脱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他和哥哥吴泳下决心自立,不肯追逐当时的学术风气,得到程颐、张载、朱熹的书,就不知疲倦地研究。嘉定七年(1214)吴昌裔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听说汉阳守臣黄干得到朱熹的传授,就去跟他

  •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一·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卿贰表总督漕运兼巡抚鳯阳等处都御史太祖有天下漕东南粟于海以营辽东五年属靖海侯吴祯后卒乃遣都督朱寿张赫领之二十年冬十月享太庙封寿舳舻侯赫航海侯又尝建漕运使寻罢成祖始命平江伯陈瑄治漕河内地赡

  • 待轩诗记卷一·张次仲

    明 张次仲 撰国风【孔仲达曰诗以当国为别故谓之国风周召风之正经固当为首自卫以下十有余国欲言先后为次则齐哀先于卫顷郑武后于桧国而卫在齐先桧处郑后欲以国地为序则郑小于齐魏狭于晋而齐后于郑魏先于唐欲以采得为

  • 成色与分两·钱穆

    阳明良知之学,本自明白易简,只为堕入心本体的探索中,遂又转到了渺茫虚空的路上去。阳明自己说:“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

  • 四辈品第六·佚名

    颰陀和菩萨白佛。难及天中天说三昧者,若有菩萨。弃爱欲作比丘。闻是三昧已,当云何学。云何持。云何行。佛言:若有菩萨。弃爱欲作比丘。意欲学是三昧者,诵是三昧者,持是三昧者,当清净持戒。不得缺戒大如毛发。何等为菩萨不缺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五诵道品第一(六○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念处。何等为四。谓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六○六)如是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一·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頌古世尊初生(二首)風淒淒,出林虎,煙迷迷,霧鎖鎖,大地眾生眼欲開,忽然撞著雲門普。楚歌聲,一何苦?八千兵,散何所?裊裊餘香滿世間,伊誰聽者忘淒楚。鶻臭娘生褲一腰,痴人道是赤條條,縱然夜半明星皎,汲盡天河洗不消。世

  • 集注太玄经·司马光

    集注太玄经,北宋司马光集注。六卷(道藏本《集注太玄经》仅一至六卷,为司马光集注。本书七至十卷,据百子全书本《太玄经》补,为许翰注。),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另有清嘉庆刊本。此书为《太玄经》注本。《太玄》是西汉著名

  • 朱太守风雪渔樵记·佚名

    杂剧剧本。明初避朱元璋讳,改“朱太守”为“王鼎臣”。简名《渔樵记》。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末本。本事出《汉书·朱买臣传》。剧写朱买臣与渔夫王安道、樵子杨孝先交谊甚笃,朱买臣之岳父刘二公为激发朱买臣求取功

  • 出师表·诸葛亮

    三国蜀诸葛亮著。诸葛亮出师征魏,以图中原,出师前上表于后主刘禅。表凡二上,故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之谓。《前出师表》,劝诫后主发扬“先帝遗德”,用贤纳谏,刑赏无私,“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

  • 小窗幽记·陈继儒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的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又名《醉古堂剑扫》,作者一说为陈继儒,一说为陆绍珩。全书共分为12卷共1500多则,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

  • 华严法界玄镜·澄观

    凡二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法界观玄镜、法界玄镜、玄镜。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为华严宗初祖杜顺所撰华严法界观门之注释书。本书作于华严大疏之后。书名玄镜,系根据‘一镜摄九镜’之譬喻而来。内容系就杜顺所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