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十三

传第十七

克什克腾部总传

克什克腾部在古北口外至

京师八百有十里东西距三百三十四里南北距三百五十七里东界翁牛特及巴林西界浩齐特及察哈尔正蓝旗牧厰南界翁牛特北界乌珠穆沁元太祖十六世孙鄂齐尔博罗特再传至沙喇勒达称墨尔根诺顔号所部曰克什克腾子达尔玛有子三长索诺木次巴本次图垒服属於察哈尔天聪八年索诺木率属来归崇德六年台吉沙哩博罗和云敦等奉

命赴董家喜峰诸口侦明兵俘斩甚衆顺治九年诏编所部佐领以索诺木领之授扎萨克康熙二十六年上阅兵卢沟桥

命其部来朝人从观二十七年噶尔丹侵喀尔喀诏选兵防苏尼特汛二十九年四等台吉穆伦噶尔弼以侦击噶尔丹功晋一等台吉三十五年

上亲征噶尔丹凯旋以其部设站兵无悞驿务

赉银币雍正五年

赐银赈其属贫户所部一旗驻牧吉拉巴斯峰隶昭乌达

盟其爵为扎萨克一等台吉

扎萨克一等台吉索诺木列传

索诺木克什克腾部人姓博尔济吉特元太祖二十世孙天聪八年偕同部台吉格根岱青班珠尔达赖杜棱云敦沙哩博罗和布木巴等来归崇德四年

命大臣偕外藩诸扎萨克议索诺木及博罗和布木巴不往追四子部落叛逃台吉毕哩克罪应夺人户

诏罚畜代是年遣贡方物五年偕博罗和云敦来朝赐蟒服顺治九年授扎萨克一等台吉

诏世袭罔替十三年卒子玛纳瑚袭

一次袭玛纳瑚索诺木长子顺治十三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康熙十年卒子阿玉什袭

二次袭阿玉什玛纳瑚长子康熙十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三十四年卒子齐巴克扎布袭三次袭齐巴克扎布阿玉什长子康熙三十四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乾隆三十六年以酷刑削职子?济特扎布袭

四次袭?济特扎布齐巴克扎布长子乾隆三十六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四十六年卒子根敦达尔扎袭

五次袭根敦达尔扎?济特扎布长子乾隆四十六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

喀尔喀左翼部总传

喀尔喀左翼部在喜峰口外至

京师千二百有十里东西距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三十里东界科尔沁西界柰曼南界土默特北界扎噜特及翁牛特元太祖十六世孙格哷森扎扎赉尔珲台吉居杭爱山始号喀尔喀有子七部族繁衍分东西中三路以三汗掌之其长子阿什海达尔汉诺顔生子二长巴延达喇为西路扎萨克图汗祖次图扪达喇岱青子硕垒乌巴什珲台吉生子三长俄木布额尔德尼次杭图岱次衮布伊勒登皆为喀尔喀西路台吉隶扎萨克图汗康熙三年衮布伊勒登以其汗旺舒克为同族罗卜藏台吉额琳沁所戕部衆溃穷无依乃越瀚海来归先是喀尔喀中路土谢图汗下台吉本塔尔?衆内附封扎萨克亲王爵驻牧张家口外至是

诏封衮布伊勒登扎萨克多罗贝勒

赐牧喜峰口外察罕和硕图以所居地分东西故本塔尔称喀尔喀右翼衮布伊勒登称喀尔喀左翼盖自

国初以来喀尔喀相继归诚名凡三曰旧喀尔喀归诚最早後编入八旗为内蒙古曰内喀尔喀即今隶内扎萨克之喀尔喀左右翼二部曰外喀尔喀其归诚较後即今隶外扎萨克之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扎萨克图汗赛因诺顔四部二十九年以厄鲁特台吉噶尔丹侵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扎萨克图汗所居皆被掠先後乞降

诏衮布伊勒登备兵要汛侦御噶尔丹三十五年上由克噜伦河亲征

谕其部选兵赴乌尔辉听调噶尔丹败遁撤兵还雍正元

年所属歉收

赐帑赈之九年大军剿噶尔丹策凌选兵赴归化城驻防寻以护外扎萨克游牧移驻克噜伦河所部一旗驻察罕和硕图隶昭乌达盟其爵为扎萨克多罗贝勒

扎萨克多罗贝勒衮布伊勒登列传

衮布伊勒登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元太祖二十世孙康熙三年由瀚海来归与诸子相失

上悯其播迁

优赉马牛羊各百寻封扎萨克多罗贝勒

诏世袭罔替四年其长子罗卜藏次子达尔玛达喇第三

子阿玉什踵至并授二等台吉

颁赉马牛羊十二年来朝

赉鞍马银币会

大阅南苑衮布伊勒登偕巴林郡王鄂齐尔敖汉郡王布

达等扈

驾至晾鹰台预观演武复树侯校射

赐坐设宴衮布伊勒登奏军容整肃臣所未睹

皇上亲发五矢皆中的骑射一发即中臣得仰瞻神武自谓荣幸无比不虚此生矣二十一年卒子罗卜藏

一次袭罗卜藏衮布伊勒登长子初授二等台吉康熙二十一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三十五年

谕所部兵赴乌尔辉随剿噶尔丹其属达什未赴师还论

诏罗卜藏察奏因言收禾未登致马瘠後期

命宥达什罪四十六年罗卜藏卒子凖对袭

二次袭凖对罗卜藏长子康熙四十六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五十八年卒子噶尔桑袭

三次袭噶尔桑凖对长子康熙五十八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乾隆二十四年卒子阿裕尔袭四次袭阿裕尔噶尔桑第三子乾隆二十四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十三

猜你喜欢
  明宗纪十·薛居正
  卷三十三 漢紀二十五·司马光
  ●辑佚·司马光
  ●史通会要中·陆深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纪昀
  外集卷九·宋名臣言行录
  卷一百六·张守节
  王朴传·张廷玉
  钦定南巡盛典卷首上·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小令(上卷)·王九思

    水仙子带过折桂令 水仙子 折桂令 昔天乐 沉醉东风 寨儿令 鴈儿落带过得胜令 脱布衫带过小梁州 庆宣和 梧叶儿 清江引 □□ ○水仙子带过折桂令 归兴 △归兴&nbsp

  • 卷七·佚名

    台湾诗钞卷七郑如兰林维朝杨克彰郑如兰如兰,字香谷、号芝田;清淡水竹堑人。有「偏远堂吟草」二卷(序跋见「附录」——施士洁序前见「后苏龛合集」)。送别将星光映客星明,海上楼船策太平。万里封侯班定远,一行作吏

  • 卷三百七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七十九黄精类五言古饵黄精         【唐】韦应物灵药出西山服食采其根九蒸换凡骨经着上世言火起中夜馨香满南轩斋居感众灵药术启妙门自懐物外心岂与俗士论终期脱印绶

  • 第五回 大王打围·蒲松龄

    众秀才带锁并解子上白只为着递了张呈子,被知县老马使上了一万两银子,着军门绞了两个,其余辽阳充军。冤哉,冤哉!千贰吊,把黑白翻将过来! 解子说列位既有本领告官告吏,就有本事充军。每日家酸酸邦邦的!看前边这座大山里,有一伙

  • 卷一 杂事第一·刘向

    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父瞽瞍顽,母嚚,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舜尽孝道,以供养瞽瞍。瞽瞍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可谓至孝矣。故耕于历山,历山之耕者让畔;陶于河滨,河滨之陶者,器不苦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六·焦竑

      內閣五   ◆內閣五   張文忠公孚敬傳(王世貞)   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桂公蕚傳   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致仕贈太傅謚文襄桂公蕚墓表(胡松)   光祿大夫柱國

  • ●卷一百六十六·徐梦莘

      炎兴下帙六十六。   起绍兴五年正月乙巳朔,尽二月十六日庚寅。   绍兴五年正月乙巳朔车驾驻跸平江府日食求直言赵荣退兵濠州。   金人与伪齐之兵皆皆退过淮北也。亦遣人报濠州赵荣退兵乙巳荣率北军及投拜官

  • 第十五回 弄巧成拙妹倩殉边 修怨背盟皇弟受祸·蔡东藩

      却说辽相耶律沙,与辽将耶律斜轸等,因部兵溃散,也落荒遁走,黑暗中自相践踏,伤毙甚多。杨业父子,杀退辽兵,便整军入雁门关,检查兵士,不过伤了数十人。当即休息半日,驰回代州,露布奏捷,不消细说。惟辽人经此一挫,多号杨业为杨无

  • 第二十四卷 仕绩 一 五·缪荃孙

    常 州 府 二 明(上)朱颙 朱安二朱颙,字德观,靖江人。元两淮运使忠义之子,生而秀伟,博学工书。自泰兴徙居马洲。洪武初,郡县以才行举。进四策,一曰定礼乐,二曰正风俗,三曰严经略,四曰尊贤才。上嘉纳之,擢知临江府事。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九·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李黄门清臣行状晁补之崇宁元年正月巳卯资政殿学士北京留守大名府路安抚使李公薨其孤祥祉祓禠考次事迹以诿前史官晁补之为公行状李氏系出皋陶唐虞之际皋陶为李李之字或为理而二姓同出陈郡苦县其出汉将军广

  • 墨子後語下·孙诒让

    墨子緒聞第四

  • 卷七十·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七十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七十><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七十><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七十>虞主【主制不一今從何休之說】吉主【練主用栗刻而諡

  • 第55章·老子

    【原文】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1)。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2)。骨弱筋柔而握固(3)。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4)。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5)。精和曰常(6)。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7)。物壮

  • 第四 抵巇 2·王诩

    【原文】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①,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②,兆萌芽蘖③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注释】①因化说事:根据情况分析事情。陶弘景注:“形而上者谓之圣

  • 云峰集·胡炳文

    元代诗文别集。10卷。胡炳文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胡炳文诗文集原为20卷,原本毁于元末战乱之中。明成化年间,后裔胡用光、胡濬等掇拾散佚,重编为《云峰集》14卷,刊行不久,板片又被毁于市火

  • 乐本解说·毛奇龄

    二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奇龄字大可、西河、初晴,萧山(今属浙江)人。一生著书甚丰。是书成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五月。其进书原疏称,合三书十三卷,首为《乐本解说》一卷,今此本乃分二卷,盖全书文义相属,本为一篇,刊版

  • 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佚名

    经名: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撰者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诸仙真天师说召神佩符,除病益算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述以符箓召神劾鬼。   

  • 北磵居简禅师语录·居简

    全一卷。又作《北磵和尚语录》、《北磵语录》。宋代僧北涧居简(1164~1246)撰,物初大观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编集台州般若院语录、湖州铁观音寺语录、安吉州圆觉寺语录、平江府慧日寺语录、小参、秉拂、告香普说、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