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浙语六(东山散笔、墨庵补述)

●浙语六(东山散笔、墨庵补述)

沈乘、吕宣忠、王毓蓍、潘集、周卜年、严于鏻、潘国绪、叶尚高、朱奇生、邹维则、杨守程、卞子厚、沈宗采、徐睿(范香谷)、王翊(庞元培)

传曰:浙之士十有五人。有倡言名义,辞出于口即见杀者为沈乘。义劝其师刘念台,而以身先汨罗游者为王毓蓍。感慕毓蓍柳桥之义,操文泣祭,相从于水中者为潘集。感集之祭毓蓍,大声读其文于水次,决志赴海者为周卜年。与毓蓍同学交善,而耻毓蓍之独为义者为严子鏻。恣为大言,震骇敌听,招挺刃以自见者为潘国绪。有杜门日久,不与时事,江干震动,渺不相闻,及大军至浙东,故以儒冠博带傲于郡守之前,甘心自尽者为叶尚高。有久居山中,迹者不至,东浙已下,忽挟公服而出自沉于河者为朱奇生。口不傍名义,身不列戎行,混迹流俗,随众出迎大师,忽耸身蹈海者为邹维则。以完发见收,责令剃发,而宁与头俱去者为杨守程。以全发絷狱不食死者为卞子厚。往来上下江,出入敌垒,因友罹难不忍独生者为沈宗采。其奋槊起事,戮力戎行,不移其志者则为吕宣忠,为徐睿,为王翊。而最先见杀者为仁和之沈乘。

夫乘何以死也?乙酉初夏,南都失守,潞王在武林,总兵陈弘范劝王北降,以保百姓。百姓喜谓王爱我,无使我百姓尽首膏北刃也。时群议公庭,乘独大言『谁主降议?议降者不忠,当斩!今大帅方国安率所部锐师自东北来;闽帅郑鸿逵以其众还闽,尚未离浙,以王命临之,可檄而至也;吾五营重兵,皆东阳、义乌之产,颇能战。自越及闽,西接豫章,两广、云、贵犹吾故物,奈何废大义,辄俛首偷生乎?请急空武林门外,宿诸师,急发一旅扼崇德,水陆两路合崇德城守之士,以壮军容,内保坚城,徐俟外援,西联婺北,合苕霅会师于禾城,中兴之业,在此一举』。百姓猝闻之,以为诸生挠国法,贻祸一郡,哄起数百众,立攒杀之,分其尸骨尽。及闰六月之十三日,各路兵起,遂有悔杀沈乘者。

初,乘欲扼崇德水陆诸路,收合其城守之士,俄而崇德之吕宣忠倡义以应鲁。时鲁王监国绍兴,宣忠由间道渡江谒王曰:『臣本书生,臣年二十有二,臣日食粟五升,臣力能搏多人,臣学颇知通变,臣有死党数百人,臣能为内应于浙西,惟大师速济』。监国动色,即日署总兵都督佥事。复进言曰:『北师恃马,我多步卒,易见短,莫若用水师以胜之。浙直相接,左右多水乡,北骑从塘上来,我于丛密处出其不意,猝以舟师进前,缚刍为人,以诱致其箭,箭易尽。我用鸟鎗以炮其马,马踣人尽堕水,足以夺其锐气。预联太湖之师扰其后,我击其前,则嘉禾不受兵,而苏松皆可图也』。王甚然之。适前兵部吴易驻师太湖,特疏宣忠可共事,加扶义将军,还部其众,应援太湖。

丙戌三月,大战澜溪,三日夜不解甲。各较失利,宣忠所部独全。五月,鲁败,宣忠见根本已丧,不可为,弃其众,削发为缁流入山。时吴易被执,连宣忠坐狱。有丐服从岛中来者,行金狱吏,得人谒宣忠,行属礼甚恭。宣忠惊扶起,曰:『此何地,立死矣』!丐服曰:『下吏奉令至此,凛将军威严。不然,亵朝庭,且废将军法』。宣忠在患难,使人不敢玩如此。急令之出。未几,与吴易等五人同日就刑。五人面死灰,胁两持尚不能进。宣忠独昂首前导,怡然不改颜色。忽见丐服者复在旁,语之曰:『我有古剑在某处,我死,汝取以殉葬』。遂死。丐服者果如言收葬之。宣忠所遗托志诗有曰:『春风如有权,一夜绿青草』。长歌有曰:『倒江拔海自天下,尔势倾动无坚城。茅檐寒士春冻死,桃李涕泣愁飞莺。日月黯墨不可得,大地流泛谁为撑』?又曰:『天地反复机事深,闭户之外无山林。谁能远游及春水,片言慰我苍茫心』?后丐服不知所终。

宣忠既以古剑殉葬,复有佩剑生徐睿,无事常佩剑。负才慷慨,工诗,习为大小篆。偶佩剑走贵人座,目摄贵人,贵人为色沮。甲申之变,睿闻,悲愤,尽削其发,焚儒冠,披僧衣,埋故所佩剑,以铁镕户键,拳膝丈室中,令家人破穴以进食。无何,武林北降,有言员外希声(钱肃乐)起义者,声闻文室中。睿大呼『某须出关』。破穴出,手裂键,键断。掘故所埋剑,焚僧衣,裹甲约所知,突起为一旅,江上相持,辄小胜。欲纠各营西渡,无有应,遂孤军渡江,仗剑冒敌。敌故避其锋,阴以水师截其江口,睿竟深入,再战。敌冲以铁骑,睿步卒乱,欲还,江口阻。睿掷剑于地,为敌所执。叹曰:『吾剑术不精,应死』!久之,其家人以睿所篆「复明」二字石章鬻于范香谷。香谷为之记,宝藏之。

香谷名兆芝,诸生。尝与同学陆宇燝密护大学士张肯堂之孙滋大,意不得,客死。已而睿之余卒有逃归者,投阁部照熊汝霖军中。熊有赞画王翊,故余姚县吏也。闻睿弃剑残,大恸曰:『志士固不当如是耶!吾箧中图章,睿所篆也,对此何以偷生』?急欲西渡,熊力止之。

初,翊在军中,监国授以文衔,改兵部职方司郎中,赞汝霖军事。时诸营各自为力,翊劝熊联合之,俾彼此相应。及绍兴不终,翊遁入四明山中,部数千人,日董练以作其气。私掠居民者杀无赦。而夜读书,省大义。以故诸借名倔强山中者皆残,而翊独以仁义,士争向往之。远近相饷不竭,战颇捷。四明郡邑郭外,无不裹明制以奉翊。监国在舟山,遥授兵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取数附邑。盖扰绍兴者五年,舟山亦恃此以为固。

辛卯六月,大军北来,将与翊战。山中不能守,走保奉化,误入伏,掳去。是夜有大星陨海,声如雷。翊从容索舆入城,有三门者从,翊麾之不肯去。诣海道公堂,踞上座。海道以翊慷慨,礼接之。时一足失袜带,门者跪而上袜。袜已,雄自顾眄。自称『本部院不能恢复中原,理宜死』。时闻其弟某与故幕蒋生别被执,不屈死,曰:『诚不愧为吾弟』!将刑,讯官谕三门者不预册,可脱去。三门顾同死,遂并刑。翊顾三门者曰:『莫心乱。心不乱为神,次亦为厉,可以杀仇雠。心乱便鬼矣』。立而就杀。头既落,犹兀竖移时,久乃仆。悬之西门,有江虬龙者伪作北师装,夜啸城上,密取翊首联尸营葬,为文以祭之。虬龙故奉化诸生也。祭文失传。

自王毓蓍以书上刘念台先生为完节师弟,遂投柳桥死。潘集为文哭告,亦仅传其略曰:『旻天不吊,所赖忠臣骨作山陵壮士,何为徒令儒生怒经沟渎?惟吾王子,立身不二,始信秀才如处女,断不更夫,纔知名下无虚士今为定论。潘集愿分骥尾,黔书同誓契丹,不愧效嚬,抉目共观吴治』云云。越日,诣故人索饮。饮酣,袖出毓蓍愤时致命篇读之曰:『群奸误国,庙社沦胥傥目前尚可偷生,知他日必贻后悔。古称五死,何似捐躯赴义之可乐?寿止百年,保无疾病水火之杀人?鬼如不厉,为访三闾之踪;魂果有灵,当逐伍胥之怒』。读至再三,复言死不去口。或曰:『甚大江南,死者寥寥。公书生,徒劳苦无知者』。集作色曰:『已许玄趾,不知其它』。六月二十有六日,徒步出郭,袖二重石自沉渡东桥下,年三十有八。友刘越生起其尸,遍讣同人,恤其丧。陪位王玄趾于学宫,以袖中二重石作供,而受国人之吊。

若仁和诸生沈宗采,于乙酉十一月尚护发丐服窃渡江,历北师乘障者六,以诡辨得脱。监国授兵部司务,奉命复丐服还浙西,密联络诸旅,躬诣乡勇庞元培,使再起弄兵山泽间。及事败,元培被执,宗采闻之曰:『庞君吾所强,安得令独死』?遂出,自投狱,死山阴。

周卜年感慕王毓蓍之义,不别妻室,浩歌而之海上。半道晤所识竖子,出一缄授之曰:『有迹周定夫,出此缄』。竖子许诺。则见卜年疾驰向海矶立,方潮起,风潮相激宕,卜年踊身入潮,若赴敌者。家人闻之,号其处,得竖子所存缄,盖以后事属其弟也。越三日,妻哭其死处,忽有物乘潮来,即之,卜年尸也。乃克归葬。

论曰:闻完勋(翊)之言,信乎鬼不如厉,厉不如神。抑神不如星。嗟星入地而石矣,安足贵?若子翔(集)袖中二石,圣思(睿)所箓之石,固自足贵,为人宝藏也。至亮工(宣忠)之古剑而殉埋,圣思之埋剑而出试。夫剑固通神,今不能神,安知他日之剑不神光烛天也哉?孚中(乘)为内所杀,诸公为外所杀;幼文(宗采)可以无死,而义不可以负庞生;惟玄趾自沉,感动者众。定夫(周卜年)陟明(严于鏻)复继子翔以报玄趾,而邹维则之蹈海,朱奇生之入河,与玄趾柳桥之义,盖约略相同。大义所存,生死不乱,殆其然欤?夫以诸公之奇才独行,而文不尽传,独子翊、玄趾偶以文传,玄趾之文又因子翔口中而传。以中孚之词出口见杀,而词益传,夫固能自传之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八·刘昫
  ●簷曝雜記卷三·赵翼
  ◎李权时还在大放厥辞·佚名
  稽古録卷三·司马光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六·司马光
  八七七 谕《明臣奏议》着交武英殿写入四库全书交聚珍版处排印·佚名
  四九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一至三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阿哥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三国史记卷第十四。·金富轼
  阮咸传·房玄龄
  卷四·佚名
  卷二百十四·佚名
  食货二五·徐松
  道释一·徐松
  钦定南廵盛典卷六·高晋
  卷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烈士复圭(君瑞集)·顾嗣立

    复圭,字君 【一作均。】 瑞,安仁人。与张仲举、危太朴以诗鸣于江右。至正兵起,被陷贼庭,作诗大骂。贼怒,以刀剖其腹,复骂曰:腹可剖,赤心不可剖也!遂死之。君瑞诗如《题詹双崖》云:「隐士高闲卧云处,故家轩豁读书斋。」《题唐氏游

  • 提要·李庚

    【臣】等谨案天台前集三巻前集别编一巻续集三巻续集别编六巻皆裒集天台题咏前集宋李庚原本林师蒧等増修皆録唐以前诗成于宁宗嘉定元年戊辰有郡守宣城李兼序前集别编一巻则师蒧子表民所辑补又附拾遗诗十二首有陈耆卿跋

  • 第一回 商员外归途遇害 大相公告状鸣冤·蒲松龄

    [西江月]报仇难得痛快,尤奇在二八红颜。快刀终日锈裙掩,杀人时秋波不转。常听说衔冤投御状,不曾闻告到阴间。一头撞到九重天,直踢倒森罗宝殿! 善人衰败恶人兴,倒倒颠颠甚不平;忽遇正神清世界,始知天道最分明。 话说元朝至正

  • 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三十三·宋濂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

  • 第三十二回 弃交趾甘隳前功 易中宫倾心内嬖·蔡东藩

      却说赵王高燧,与高煦是一流人物,难兄难弟。从前亦常思夺嫡,与中官黄俨等,密谋废立,事泄后,黄俨伏诛,燧以仁宗力解,始得免罪,仁宗徙燧封彰德。及高煦抗命,暗中也勾结高燧,约同起事。煦既受擒,六师毕归。户部尚书陈山,出京迎驾,

  • 简介·佚名

    大清穆宗毅皇帝实录(同治朝)【清】宝鋆、载龄、沈桂芬、徐桐等奉敕修《大清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实》374卷。咸丰十一年七月讫同治十三年十二月。清穆宗载淳,爱新觉罗·载淳(1856-1

  • 续后汉书音义卷一·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音义卷一    宋 萧常 撰 纪一胜子贞元朔二年封陆城侯【陆城亭名隶涿郡按前书表贞以元朔二年封而陈夀蜀书作元狩六年误也若此类皆刋正之夀云封亭侯表无亭字】延熹【

  • 八十五、日本之游·包天笑

      我初次到日本,约在辛亥以后,民国之初,何年何月,早已不记得了。这时的发源,乃在日本一个通讯社,是一位日本人波多博所创办的,名曰“东方通讯社”,波多博原来是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的毕业生,在上海多年,能说上海话。后

  • 陈玄传·薛居正

    陈玄,京兆人,家里世代从医。起初,侍奉河中王重荣,乾符年间,后唐武皇从太原带领军队攻打王行瑜,沿路经过蒲中,当时,陈玄服侍武皇汤药,武皇非常敬重他,等到返回太原,整天在左右服侍。武皇性格刚愎残暴,喜欢杀人,没有谁敢去进谏,陈玄深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四 洪武二十一年冬十月辛卯朔。 壬寅,南安侯俞通源奏云南新附官民、军士、田粮、马牛之数,都指挥使司所属官计一千三百一人,军士六万四千二人,马三千五百四十五匹,屯牛一万二千九百九十四头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 洪武十八年春正月癸亥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于谨身殿。 高丽、暹罗、琉球等国遣使贡方物,上表贺。 甲子,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普定知府者额来朝,贡方物及马三百余匹,诏赐绮帛、

  • 近思録集注后序·茅星来

    近思録集注既成或疑名物训诂非是书所重胡考订援据之不惮烦为曰此正愚注之所以作也自宋史分道学儒林为二而后之言程朱之学者往往但求之身心性命之间而不复以通经学古为事于是彼稍稍知究心古学者辄用是为诟病以谓道学之

  • 卷二十七·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十七宋 陈经 撰大诰【周书】观此篇乃见圣人当人情不安之时虽违众以自用而亦不能不顺乎众人之心当商人之叛也兄弟至亲犹且流言成王不信于其上而君御事复以为艰大于其下周公身处危疑之地而

  • 第十五品·佚名

    第一章 缘论今称缘论。此处,依因缘之所缘法,[对于其他之法]依因缘而缘,不依所缘缘、无间缘、等无间缘而缘;或依所缘缘而缘,不依无间、等无间缘而缘。故言缘性是固定,乃大众部之邪执。一(自)缘性是固定耶?(他)然。(自)思惟是因,其又非

  • 森林历险记·莫里斯·勒布朗

    十岁的皮埃尔与他的小女伴儿维奥莱特勇敢而好奇地走进了神秘可怖的大森林。在那里的奇幻经历使这两个孩子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使一个幸福家庭得以诞生。

  • 佐治药言·汪辉祖

    《佐治药言》是清代 “幕学”著作。幕指幕宾、幕僚,是明清时官员私人聘请的处理具体政务的顾问。“佐治”即辅助长官为治之意。本书作者从幕多年,有感而发,告诫后人,故称 “药言”。作者汪辉祖是清乾隆年间江南名幕,

  • 医学读书记·尤怡

    又名《尤氏医学读书记》。医话。清尤怡撰。三卷,续记一卷。怡有《伤寒贯珠集》已著录。本书初刻于嘉庆十九年(1814)。阐述运气、气血、寒热、脏腑等基础理论;脾气外绝、劳风、结阳结阴、胃脘痛等数十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 月屋漫稿·黄庚

    元诗别集。1卷。黄庚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元泰定四年(1327)自序。所收入诗篇是大致按体裁类编的,顺序是:古风、律诗、绝句。如果拿《月屋漫稿》与其他元人诗文集作比较,就会发现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