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闽语三(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

●闽语三(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

黄大鹏、林垐、林汝翥、刘中藻、谢宫锦、陈际熙、陈泰锺、潘启烺、吴炳、金丽泽、王士和、胡奇伟、周定礽

传曰:当年延平失驾,闽中大臣,自曹能始仗节而外,或避或款。丙戌以后,复谋举事、至死不悔者,往往因王郧国而起。至于坚守不去,能以身殉,在丙戌秋冬之间者,吾用事后考之,闽口关隘莫重于仙霞,郑师弃关,而巡关御史黄大鹏衣冠冲办为最烈,故首书大鹏。所云丙戌秋冬之间,郧国奋兴,彼此相应,或攻围郡邑,或连下名都,始事不终、力竭而身从之者,大义凛然;故继书林垐、林汝翥、刘中藻。儒者有守身之学,身不任事,号曰子衿,而志不可夺者为谢宫锦、陈际熙;故次书之。建安有陈泰锺者,负气傲物,奚落时贵,偶不得意,乘间举义以快一时之宿愤,而能与郧国同尽;故次书泰锺。

有与泰锺同邑为潘启烺。以书生建言,试兵部司务,管储贤馆事。与诚意伯刘孔昭同寓会城之白云寺,曾见孔昭所携其祖伯温遗简。简世授袭职者。相传入闽中有急开之。及唐败,孔昭急启重封,得内秘封绝小,外书「隆武二年开」,已駴前知非偶。及启小封,则又素笺一页,上书「元年」者十二,横列之。别无一语。不知何故。启烺竟以前曾招兵被拘,烈死。故终书启烺。此皆闽产也。

其有慕义入闽而死于闽为宜兴吴炳,已未进士。原督学江西,间走朝请,拜兵部侍郎,督师汀州。若武进之金丽泽,以明经备兵漳南。及主走汀州不返,北兵至汀漳,吴宜兴引缢野寺中,金武进不屈见杀。此南国人物而得书于闽者也。

南昌周定礽、王士和、进贤胡奇伟先后入闽。士和授知延平府。延平失驾,士和取佩刀自刭,能不为敌杀,故先书士和。胡与周皆兵部主事。福州破,奇伟见齐巽倡义双珠门,亦起事草中。事败被执,语不恭,讯者不敢庭决,寻就刑于江右。都司定礽亦见执,死之。故继书胡奇伟、周定礽。此江右人物而得书于闽者也。

论曰:当时南浙江楚之士奔赴八闽,大率功名富贵之思,邀荣一日,初非感奋孤忠,力持大计,为戈过之夏靡,效南阳之耿邓者也。故郑氏纳款,悉隐忍而遁归;延平出亡,即反颜而受事。独此十二君子,德望未隆,不托言于明哲,艰难日甚,竟厉志于尘沙,凛若秋霜,魂依北斗。余故次第书之,又岂五等开藩,三公台阁所得并列其间者哉?

猜你喜欢
  卷五十六 景德元年(甲辰,1004)·李焘
  序·李塨
  ●卷十一·陈康祺
  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纪昀
  九七九 谕内阁福隆安气体微弱着派八阿哥永璇管理清字经馆及全书馆·佚名
  卷之一·祁韵士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三·佚名
  徐有功传·欧阳修
  魏礠传·脱脱
  张鹤鸣传·张廷玉
  卷之八十五  瑯琊漫抄(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五七、墨子游齐考·钱穆
  ●皇朝通典卷十八·佚名
  职官三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十四·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六十四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陆游剑南诗钞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鎻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居次桧不说明年试礼部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繇是为所嫉桧死始赴宁德簿以荐除敕令所删定官孝

  • 卷一百八十四·杨士奇

    永乐十五年春正月戊子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光烛地出天仓西南行至云中○庚寅辽王植沈王模来朝宴于华盖殿赐其从官宴于中右门○癸巳享 太庙 宁王权来朝宴于华盖殿赐其从官

  • 史记疑问卷上·邵泰衢

    钦天监左监副邵泰衢撰焚书以后古史无征幸迁之记得以传述史通谓其多杂旧闻时采异说或违经与理不符互见瑕瑜每竒豪富致使愚者讹雅人遗诮不可谓非白圭之玷也班氏曰甚多疏略或有抵牾先黄老退处士羞贫贱其是非颇谬于圣

  • 靖海纪略卷之二·曹履泰

    盐官曹履泰大来着答众乡绅答何海防与李任明定商人榖价告示上朱未孩道尊上朱未孩道尊示谕刘五店与颜同兰守城议上熊心开抚台上熊抚台上熊抚台上赵按台答项元海上蔡五岳道尊上蔡道尊上熊抚台答蔡道尊答蔡道尊上熊抚台上

  • 宇文孝伯传·李延寿

    宇文孝伯,字胡王,宇文深之子。他与周武帝宇文邕同一天出生,所以,周文帝宇文泰很喜欢他,将他养在自己家里。长大后,又与武帝一起上学。武成元年(559),朝廷封他为宗师上士,年仅十六岁。他性情沉稳正直,说话爽快,好直率地说出自己

  • 卷三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十六雍正三年九月上谕十五道初三日谕大学士等前因天津仓厫潮湿不能收贮米石故停止截留今据蔡珽奏称天津仓厫虽不能贮米可分发各州县存贮以备赈济请仍截留二十万石等语户部作速派贤

  • 巧言·佚名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原文】悠悠昊天①,曰父母且②无罪无辜,乱如此帏③昊天已威,予慎无罪④昊天泰帏,予慎无辜。乱之初生,僭始既涵⑤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6),乱庶遄沮(7)君子如祉(8),乱庶道已。君子屡盟(9

  • 提要·朱谋玮

    【臣】等谨按诗故十卷明朱谋玮撰谋防字郁仪宁献王七世孙以中尉摄石城王府事事迹具明史诸王传中是书悉以小序首句为主畧同苏辙诗传之例而防用旧説攷证之大防宗法汉学故与朱子集传往往异同其以故为名意葢有取也中间偶立

  • 金刚顶经瑜伽十八会指归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金刚顶经。瑜伽有十万偈十八会。初会名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一名金刚界。二名降三世。三名

  • 卷第六·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六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  ·受斋部第八(此有三缘) ·破斋部第九  ·富贵部第十  ·贫贱部第十一  ·述意缘  ·引证缘述意缘第一夫正法所以流布。贵在尊经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李杲

    简称《药性赋》。旧题金李东垣著。四卷。首列药性总赋四篇,分寒、热、温、平四类,扼要地叙述三百二十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次载“用药发明”、“主治指掌”、“ 用药须知”等,为过去学习中药学的启蒙书籍。

  • 易小帖·毛奇龄

    五卷,清毛奇龄著。实为毛奇龄论《易》之语,由弟子编次成书。旧目原为十卷,后删为八卷,最后定为五卷。全书论说一百四十三条,皆讲《易》杂说,与毛奇龄《仲氏易》相发明。书中多引前人训诂,以纠近人说《易》之误,其说多

  • 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佚名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书何代人纂,现不能考定,最早当在金代或更晚,孟乃昌认为编书当在宋后。辑诸家金丹黄白术。

  • 校注医醇賸义·费伯雄

    成书于1863年。清代费伯雄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年铅印本。此书原为24卷,后毁于兵火,费氏晚年追忆书中内容,不及十之二三,遂于原名后续“賸义”二字。全书共四卷列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疾,以及虚劳内伤等诸杂病,

  • 烈火金钢·刘流

    刘流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出版。1942年, 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对蒋介石国民党加紧了政治诱降,一方面回师后方,集中主力,从5月1日开始,向冀中军民进行灭绝人性的“大扫荡”,斗争异常激烈和残酷。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八

  • 比目鱼·李渔

    传奇作品。清李渔撰。二卷,三十二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约康熙年间成书。作者所著小说《连城璧》中《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即述其事。此剧写书生谭楚玉浪游吴越间,与女演员刘藐姑一

  • 戊戌六君子传·梁启超

    晚清梁启超所撰。作于清光绪二十四年。 梁启超生平传记见于前篇。戊戌政变以后,清廷大肆缉捕维新派,并将谭嗣同、康广仁、杨锐、杨深秀、刘光第、林旭等六人残酷杀害,此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梁启超感于此六人的慷慨

  • 贤首五教仪·续法

    亦称《华严五教仪》,简称《五教仪》。佛教著述。清续法集录。六卷。内容是概述贤首法藏的判教学说及华严宗的主要教义。鉴于当时义学沙门轻视法藏等的《华严经》注疏,天台宗人亦攻击华严宗“有教无观”,续法乃依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