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粤语二(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

●粤语二(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

王兴、连城璧、郭之奇(马应房、冯协扬)

王兴,粤人也,或云闽人,曾为郑芝龙旧部。身短小,有干略,弄潮海上,远近呼故。粤有司不敢以兵临,遣使招之不至。常大言曰:『吾取给于海,与岛夷为市,未尝为「绣花针」。明末,聚众数千,踞恩平之白泥乡十余载。及芝龙受抚,而兴距白泥如取货于粤,粤乃以我为盗。彼官于粤者拥数万金而归,非盗何哉』?后距孝廉陈王道文村围,围通于海,终不内讧,故粤人亦安之。

会北师将至粤,兴为持久计。围固依山带海。围外环以淖河,河中沉钉板不测。近围树修篁,篁丛生最密,矢弩纷及辄走之,不能的人,亦不畏火器。围内复浚大濠,并沉钉板。濠内树木栅数层。后门通海接济。近围最低,春水发,攻者率被漂,不能久困。明有旧藩王某避难进围中,兴大喜,奉藩王为主。兴率诸臣就朝,以招徕围外近诸围数十部,犄角互援。诸故明缙绅着姓不薙发者咸就之,礼接甚厚。

北镇李成栋与巡抚佟养甲既下东粤,兴不奉命。成栋率重兵攻数月,不可拔。及成栋北返永历即肇庆,兴归明,受爵总兵,称将军,奉正朔。诸绅中有连城璧,相与粉饰故事,定制度,略具汉官威仪。慕义者益众。北孔、尚两王复取粤东,兴自守如故。乙未从桂阳晋王李定国分围新会水门,声势颇壮。久之,定国败去,兴还文村自保。两王攻之数月,不下,以书招之。命连城璧代为答书,温而毅,自称「顽民」,且曰:『顽民无所为,实欲存中国于一隅,全礼义于百世,岂徒惜此数茎颠毛而已?然海涯原我故物,本朝先帝尝置之度外,何况新朝,独不相亮?何如大兵退还,卒无所敢难,必致之来,顽民不来』。

丁酉,北率水师数千塞其海道。有庄军将等合兵二万余困之。围中不出战,夜以百人更番出扰。壁者累夜不得休息,欲退不可。复遣使者招之。内盛款接,曰:『但恐明年水至时,大费诸公心耳』。遂犒师。出围中所无大鱼重数十斤及诸难得之物以相夸耀。既而春水大至,释兵去。俟水退,复率锐师攻围。踰年,近数十围渐尽破散,海路阻塞。中有一围力竭,有敢死士数百突出,伤多人。被执者七。讯者令剥其皮。一人被剥且尽,尸横地。一夕,前刽卒过之,失口曰:『也有今日』!忽尸窜起,啮刽几死。既而数百人粮尽,弃老幼,焚室庐,复突围出,斗至死不退。于是数百人皆见杀。

北之攻围,自戊戌七月至己亥八月,文村围食尽,北复来招。藩王曰:『毌以我故不得款。请先死』。兴曰:『我死,可以活诸公』。相逊移时,藩与兴皆入冰片于火酒中引尽而围破,全发诸臣连城璧等皆同焚死。

粤中有郭之奇者,字正甫,壬午督学八闽。隆武初,擢之奇詹事正詹。闽败归粤,入文村围中,亦荷槊北傲最久。兴死,众出降,之奇不屈,被执,烈死。

马应房字子龙,广东顺德人。父熙祥,官知府。应房以诸生负文望,师陈邦彦。丙戌,广州陷,应房以文告宣圣,将归死学宫。其老友勉之曰:『闻陈会斌有事肇庆,盍起兵北拒以应之』?于是走合余龙等水师入邦彦军,随邦彦突广州。有降者告以兵期,会城已有备,不得入,移困顺德。将下,忽北援奄及,城中亦出师夹攻,众乱,大败,被执。赴讯,大言曰:『事成汝贼,不成我死』。乘间负械投伏波桥死。时共事南海诸生黄炅元与弟昊元并见杀。从弟元节以诸生受武衔督兵随驾死。

有顺德诸生冯协扬,字曰赓。广州既陷,求死,其父止之。协扬曰:『儿读书解大义,正以愧夫不义者』!驱其妻女入井,而自悬于梁死。时冬旱井竭,妻女得拯起。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七·志第一百十·选举三等·脱脱
  卷三百八十九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卷第一百八十一·胡三省
  卷一百七十一·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七百三十·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佚名
  第七章 在苏联 二 放不下架子·溥仪
  悲士不遇赋·司马迁
  ●牧令须知卷五·刚毅
  杨文忠三録巻六·杨廷和
  卷二十三上·徐一夔
  ●叙·戴兆佳
  四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小令(下卷)·王九思

    朝天子 醉太平 寄生草 醋葫芦 落梅风 塞鸿秋 满庭芳 驻马厅(南) 山坡羊(南) 黄莺儿(南) 一封书(南) 驻云飞(南) 傍妆台(南) 黄蔷薇 一半儿

  • 《半塘定稿》卷一 ·王鹏运

    臨桂王鵬運《袖墨集》 丙戌至乙丑【掃花游】豐臺菊花零落,同槐盧粹父泥飲叢祠,倚此索和。彎環十八,是丹鳳城西,賣花邨路。舊遊憶否。又蒼煙偷換,穠春歌舞。好約來遲,一片秋聲在樹。自凝佇。嘆著意訪秋,秋轉無據。釃酒重弔古

  • 卷七·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七      宋 陈起 编释绍嵩江浙纪行集句诗 曲江野眺 偶来清赏曲江头人自无言水自流欲作新诗图取尽乱峯寒木更孤舟 【晓莹   裴宜直  总老   吕居仁】 舟中书事 南昌城郭枕江

  • 卷二百九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九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十二 高启 上之回 圣主重行幸六虯法乾旋北巡初避暑东祠已祈年羣官从清尘粲若星丽天前扬豹尾竿左靡鱼须旃瀚海通汉月萧关

  • ◆剧话序·李调元

    剧者何?戏也。古今一戏场也;开辟以来,其为戏也,多矣。巢、由以天下戏,逢、比以躯命戏,苏、张以口舌戏,孙、吴以战阵戏,萧、曹以功名戏,班、马以笔墨戏,至若偃师之戏也以鱼龙,陈平之戏也以傀儡,优孟之戏也以衣冠,戏之为用大矣哉。孔

  • 第二回 报亲恩欢迎朱母 探妻病惨别张妃·蔡东藩

      却说唐僖宗西走兴元,转入蜀中,号召各镇将士,令他并力讨贼,克复长安,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本已投顺黄巢,因巢屡遣使调发,不胜烦扰,乃决计反正,驱杀巢使,纠合四方镇帅,锐图兴复。黄巢闻知消息,即命朱温出击河中。温正新婚燕尔,不愿

  • 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帅进兵 下南闽陈平章死节·蔡东藩

      却说张士诚宫中,有一座齐云楼,系士诚妻刘氏所居。士诚兵败,尝语刘氏道:“我败且死,尔等奈何?”刘氏道:“君勿过忧,妾决不负君。”至城陷,即命乳媪金氏,抱二幼子出室,驱群妾侍女登楼,令养子辰保,置薪楼下,放起火来。霎时间烈焰

  • 卷之九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四【七则】·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 愧郯录卷十四【七则】    宋 岳珂 撰 九阁 熙陵笃意右文篇章翰墨夐出前代帝王之右真皇继统首辟龙图阁以严毖藏此本朝西清列阁之权舆也阁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

  • 上海租地章程·佚名

    苏松太道宫慕久告示钦命监督江南海关分巡苏松太兵备道宫(为晓谕事:前于大清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奉到上谕内关:&ldquo;英人请求于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许其通商贸易,并准各国商民人等挚眷居住事,准如

  • 九年·佚名

    (丙子)九年大明萬曆四年春正月1月2日○丙申,上行仁順王后練祭。百官脫衰,上練服,仍用白帽帶,視事。自上白帽視事之後,舊臣皆以改《五禮儀》,懷不平,上亦厭士類所爲,頗悔輕變舊制。於是,禮官徇流俗之論,請更議大臣,上從之。前議政權

  • 卷八·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八      宋 卫湜 撰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郑氏曰兵车尚威武不崇敬武车亦兵车绥旌尽饰也绥谓垂舒之也德车乘车结旌不尽饰也结谓收歛之孔氏曰此一

  • 孟冬纪第十·吕不韦

    孟冬原文: 一曰: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应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水始 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辂,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

  • 卷第八·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八怀让禅师第二世下五十六人(马祖法嗣)汾州无业禅师澧州大同广澄禅师池州南泉普愿禅师五台邓隐峰禅师温州佛嶴和尚乌臼和尚潭州石霜山大善和尚石臼和尚本溪和尚石林和尚洪州西山亮

  • 宗镜录卷第二十三·延寿

    夫菩提之道。不可图度。约一期方便宁无指示。如何是菩提之相。答。若约究竟菩提。体常冥寂。如。净名经云。寂灭是菩提。离诸相故。若以无相之相。于方便门中。不无显示。令初发菩提心人。分明无惑故。如先德云。谓寂

  • 俱舍论记 第二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卷沙门释光述分别界品第一之二复次至几无记者。此下大文第三诸门分别。总有二十二门。分别十八界。所以不约蕴.处分别者。正理第四云。界中具显根.境.识故。诸门义类易可了知。故今且约十八界辨。由

  • 卷第十一·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十一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七说胜行者以所说胜行为因能说言教为果若不修行成道无日如数他宝自无其分说食与人终不能饱匪知之艰而行之艰经云不如说行於佛菩提则为永离故君子下君子者大人也贤智

  • 古戍寒笳记·叶楚伧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64回。叶小凤(叶楚伧)著。初载《七襄》(上海)1914年11月27日至1915年1月17日第1期至8期,不完。小说丛报社(上海)1917年12月出版铅印单行足本。卷首有1917年10月王大觉《序》、同年9月范烟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