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国语补(沈仲方笔)

●国语补(沈仲方笔)

楚 湘女

夏完淳

许德溥

夏完淳(父允彝、陈子龙、沈犹龙、章简、李待问、殷之辂、黄蜚、沈云生、薛去疾、吴胜兆、侯承祖、其杰、徐式谷、吴总兵)

云间有少年君子焉。夏完淳字存古,吏部考功郎彝仲先生子也。垂髫时,一目数行,片言居要,几社父执诸公咸奇之,称为小友。初,陈卧子与李舒章、宋辕文选明诗成集,独书完淳于后,其采择人物亦与焉。一时盛推之。

年十三,将随父之任长乐,道经魏里,因谒见妇翁钱彦林。时四方多故,兵食交困,完淳启请曰:『处今日时势,大人所阅何书?所重何事』?彦林方以童子视之,欲致答,仓猝中未能持一论,但曰:『吾与君家阿翁所学略同』。

至乙酉,南都变,彝仲赴水死。时太湖兵起,完淳年十七耳,作表欲潜通海上达鲁王,为奸者所觉。北镇吴胜兆得其表,寝匿不出。吴本旧将,就降于北,颇怀旧,纵完淳去。完淳常私入太湖受盟而还,经过宝带桥,赋诗见志。时多窥伺避祸,以舟为家。岁暮,侨寓半村,即彦林别业,里中称彦林「半村先生」。

初,半村起一旅,完淳以父丧不与。俄事败,半村逸去,幸免。丙戌,云间北镇吴胜兆志不忘旧,欲以兵起,恐失援,知陈卧子与半村密,隐通于完淳。完淳喜,往合卧子,约海上舟山黄斌卿以海师达吴淞,吴淞守者系胜兆腹心,乐内应。完淳日往来其间,故常在舟中。斌卿业与陈夏订期,将至淞,忽飓风大作,覆十余舟,斌卿几不免,退归。胜兆至期,置酒高会,宴诸文武优戏。酒半,起穿优服语众曰:『此我明制服也』!首戴进贤,令众皆易服。复曰:『用夏变夷,在此一刻』。同谋者已预备明制,易服拜见。中有府属明职北降者,反以为不可。胜兆怒,立杀二人。众惧,听约束。于是城中缙绅士庶皆踊跃因卧子、存古输情于胜兆。踰日,海师不至,闻斌卿覆舟之变。武弁中有北籍者,是夕不得已易服,原非本志,惧祸,诳言请事。胜兆已中战,问:『何事』曰:『请密语』。入密室,猝起杀胜兆,举其首号于众曰:『苏州土督有密谕,令斩叛者。苏州大军即至矣』。众震骇,皆从满服。往索卧子,已逸去。

翼日,苏州水陆师并集,得胜兆义册,按册诛求。陈子龙居首,钱旃(彦林)、沈犹龙、章简、李待问、殷之辂、徐式毅、黄蜚、薛去疾、沈云生等与完淳而外,不甚详。时完淳同半村栖乡僻。完淳曰:『窃恐不免。若死得其正,某素志也』。半村谋入海,将行,而兵及门。半村、完淳皆被执,赴南都,同锢一室。半村未免乞哀,且重行贿以祈脱。完淳怫然以为不可,赋诗规之,其慷慨明义,生死一致,都人咸异之。及就讯,完淳抗言曰:『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此吾辈分内事,书生但知节义,不计成败,亦又何说』。仍置之狱。时副总兵薛去疾就刑于吴门,笑曰:『甚奇事!直如许哼喝』!延颈无难色。完淳闻之,叹曰:『吾识薛公于泖中,以闻人而任武事,赋诗言志。今果然耶』!踰月,北部文至,咸战慓受刑。完淳独挺立冲刃死。

初,松江既败,金山卫被围三日不下。北镇李成栋间入水门,守兵溃,执指挥侯承祖与子其杰,咸不屈死。总兵吴□亦烈死。吾檇李徐式谷,系冢宰徐虞求先生子。先生守城完节。式谷与完淳世谊最密。式谷被收,妻□氏赴水尽。式谷之死与完淳同烈。

论曰:予初未识存古,竟识之梦中,曰:『吾夏存古也』。予感其义,设位为诗以祭之。诗曰:『云间夏存古,形残魂不死。英姿年十七,秉节赴柴市。白刃剸其胸,抗声厉其齿。悲愤托精灵,吁嗟云至止』。(一)『四月维初夏,起适归东禅。崇祯文献在,简阅旧名篇。我梦一何奇?忠魂来我前。嘱予慎评跋,大义千秋悬』。(二)『随梦一殇子,翩跹怀玉琥。云间奋奇节,灏气离尘土。维子诚少年,乃敢与之伍。恰随存古魂,飞渡南张浦』。(三)『云是高御寇,先集溷飞篷。竟须表章力,令人耳目聪。二子旋下拜,余心益忡忡。书成当再告,微情达八鸿』。(四)后之读余诗者,既知存古于生前,复感存古于身后,慎勿以彝仲、卧子诸公附见为嫌也。

许德溥

许元博名德溥,为忠节公(直)犹子。少负意气,重然诺,言动务合礼经规矩。妻严事之,每称元博先生,传以为笑。久之,阖邑遂以先生尊之。忠节公亦重其行谊,曰:『此子百世师表也』!

甲申夏,闻煤山之变,大哭,狂走数日。嗣闻忠节殉国,又大哭,狂走。其家人北归,传忠节临难六绝句,又大哭,置诗于上,奠而拜之。嗣扬州破,阁部史公道邻及难,则又哭。每叹曰:『以崇祯先帝之烈,不能事之为君;有道邻先生之节,不能事之为师;德溥又何望哉』!临食,必取崇祯钱一置案上,祭而后引箸。

初,弘光称尊于南都,学使檄试,先生愿以布衣终,不肯应试。及北师渡江,新令剃发,先生护发不见人。心慕岳鄂王以「尽忠报国」四字湼背,乃取针自湼其胸曰:『不媿本朝』。又湼两膊左右『生为明臣』、『死为明鬼』。既而应馆聘,授生徒。时举古人忠孝大节,开发学者心志。乡有大猾,艳主人财,欲因先生不如令胁主人,不然,波及主人。主人傲不应,遂发先生不如令状,逮主人。先生出自承,因释主人。邑令责其冠服不遵制,先生抗言曰:『足下中国人,更事于清,以满服为荣;德溥不更事,慎守初服。昔孔子居鲁,冠用章甫;箕子朝鲜,用夏变夷;公独不闻之乎』?乃袒胸而示之膊,邑令不得已,劝之剃发,可以免死。先生曰:『吾带发而死,可以见先帝,何免为』?复移讯巡江御史,先生不恭如故。呼之屈膝,不肯屈。命捕其父,乃曰:『吾宁为父屈矣』!在狱不食,狱卒惧,跪而进食,乃复进食如故。及赴市,人争识其面,先生从容为解衣脱巾释网,众见其胸膊,无不出涕。先生急手抚发曰:『勿乱吾发』!向北立,夺不转,遂就刑。死三日,妻设位临其丧号曰:『吾元博先生,死为明人矣』!一子甫十龄,家口例发遣,好义者为赎归。

初,忠节公同里有布衣缪万里、万台兄弟,皆布衣,交先生,以父执事之。北师南下,二缪向在督师相国军中,振作士气。及督师殉国,仍鼓乡健北抗。事败,见执,语傲,至割舌,犹喷血呜呜有声,并死。至今如皋称三布衣云。

论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予于元博先生及二缪公见之。或议墨子传元博太详,存一缪甚略。夫元博非以详而加重,二缪非以略而见轻。使后人不能以详略为重轻,则三子者固百世之师也。吾观春秋左氏叙鞌之战,详于逢丑父易位,而辟司徒之致死隐而不言,特序女子之问与齐侯之赐地,使千载下如或见之,其略非略有如此。知此者,可与读春秋。

湘女

楚中有女,湘潭人,失其姓名而诗存。海陵邓孝威诗观选中曰:『湖南兵乱,女子为游骑所掠至汉阳,欲犯之。女以节自励。值汉口,跃入江中。有怜之者收其尸,葬之。见衣带间遗诗十首,其词凄以婉。予采其二章,有云:「生小叮咛画阁时,诗书曾拜母兄师。涛声此夜何悲极,犹记挑灯读楚辞」。「生平谁惜未簪笄,身没狂澜数不齐。河伯有灵怜薄命,东流直遶洞庭西」』。

丁烈妇

袁烈妇

丁烈妇

烈妇从夫姓也,有烈志奇节,见于我檇李踰数十年,里中曾莫之传。云间陈眉公有祭烈妇文详其事,曰:『丁烈妇,端平巷中窭人妇也。夫亡葬火,烈妇年十七,投焰者三,父母掖之坚,不死。踰月,舅姑将嫁之,烈妇伏刃自刭,刀不锐,不死,傅以药,手制之,未即死。皮肉缀附一丝许,号哭震裂喉断,竟死矣。方烈妇之死也,翁姑骇而走。有小姑来视尸,邻里父母絷其发尸上,椎詈之,不听出。业讼之官,天暑,烈妇不得殓。吾友贺伯闇闻而义焉,诣巷中,问其事。事核,为解谕,释小姑去。凡纪纲敛槥幕旐悉无憾,呼其舅姑,使来将事。于是郡邑长与士大夫争为文以祭,且醵金卜壤葬之』。烈妇非特身名不辱,且不朽矣。夫檇李自二百年来节妇湮灭不胜数。烈妇年甚少,家甚贫,一时老稚奔走告语,郡邑士大夫哀挽而表章之者甚着,人真有幸有不幸哉!

袁烈妇

嘉善袁烈妇吕氏,少归茂才袁君烺。客有遗袁生匕首者,妇取而藏之室中。袁生曰:『若奚用此』?妇伫思良久曰:『安知无用』?

乙酉,北师南下,且渡江。烈妇语袁君曰:『生此乱世,恐难保全。礼曰:「妇人不以容见,出必嶂羃」。而我闻溺者仰露其面非礼,我其泥井中耳。不则匕首自佩也』。袁君怪曰:『恶出此不详语为』?妇曰:『古所载烈女,不祥乃祥也』。未几,北师至浙,陷嘉善,四出剽掠。袁君有事戎幕,妇避于乡。闻警,逼众强之登舟,至杨荡滩,反与兵遇。妇起赴水,跃入中流。兵以篙钩揽其髻,妇急举匕首断其发,遂没。越三日,求其尸,独覆而不仰云。

论曰:予读卧子诗,知袁烈妇后遇计讷庵,复知烈妇为吕氏也。今辛酉初春,方为丁烈妇作传。季春,泊舟端平桥畔,行塘上忽见方碑,朱丹其字,则丁烈妇杨氏之墓也。予瞻礼惊叹,乃补杨氏于传中,而寄于吕氏之论末。兹固与春秋之寄传略同。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五 魏兰根 崔?(子瞻)·李百药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六十四·文艺下·脱脱
  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四十六·柯劭忞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杨仲良
  ◎宁波第一号汉奸陈蓼士·佚名
  卷四上·杨士奇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六·佚名
  卷之一千二十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纪昀
  卷九十三·班固
  卷二十九·彭百川
  卷二十五·佚名
  卷七十三之二·雍正
  卷十七·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九·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三十九明 高棅 编五言絶句二正宗李白静夜思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刘须溪云自是古意不须言笑】相逢行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栁君家阿那邉襄阳曲且醉习家池莫看堕

  • ●卷二百十二·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十二。   起绍兴十二年八月十四日庚午,尽十二月十六日甲戍。   皇太后回銮至行在。   车驾至自临平皇太后还宫满城士庶夹道耸观皆以手加额声洋溢太后居於慈甯殿宰臣文武百官上表称贺亦有献赋

  • 大明宪宗纯皇帝宝训卷之二·刘吉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宀十见>宥○成化三年七月甲子赤斤蒙古卫指挥

  • ◎兵五·徐天麟

    ○处降典属国掌蛮夷降者,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复增属国,置都尉丞候千人属官九译令,成帝河平元年省,并大鸿胪。(百官表。)文帝时,弓高侯韩隤当以匈奴相国降,侯。(功臣表。)襄城侯韩婴以匈奴相国降,侯。(同上。)景帝时,匈奴徐卢等五人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七·徐乾学

    宋纪四十七【起上章执徐五月尽十二月凡八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康定元年五月甲寅朔诏前殿奏事毋过五班余对后殿命太官赐食 乙夘再赠金明都监李士彬为宿州观察使仍以其从兄内殿承制士绍为金明

  • 序·佚名

    惟天纯佑我明奕叶重光圣德神功代垂信史要以久道化成享祚悠远则肃皇为最著皇祖神宗显皇帝复起而光大之多历年所眎肃皇尤溢焉猗欤盛哉凡四十八年之中鸿谟骏烈巍然焕然不可殚述自皇兄初年即命儒臣开局编摹逮朕嗣服越兹三

  • 卷十七·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七宋 吕中 撰神宗皇帝议新法者罢熙宁三年二月司马光辞枢宻副使言先帝尝出内藏百万缗助常平仓作籴本前此常平钱谷共及一千余万贯石今无故散尽他日欲立常平法何时得及此数乞罢除条例司追还

  •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佚名

    宋 滕珙 撰东西铭类论东西铭词义不同答汪尚书此段论程门专以西铭开示学者而东铭则未之尝言某窃思之东西铭虽同出于一时之作然其词义之所指气象之所及浅深广狭逈然不同是以程门专以西铭开示学者而于东铭则未之尝言盖

  • 卷二十三·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十三宋 陈经 撰武成【周书】读此篇可以见圣人安天下之规模谓之武成者武功既成则无事于用武矣武功曷为而能成也葢圣人之武不用于残民虐众而用之于禁乱止故凡兵之用皆起于人而不起于我所以

  • 卷七十二·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七十二   宋 王与之 撰舆人为车郑锷曰舆人掌为舆者也谓之为车者盖察车之道虽自轮始而作车实自舆始舆居中以载人有舆则一车之体成故舆人作舆而谓为作车【○陈

  • 卷三十·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三十天子之孝课农桑汉文帝二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今亲率羣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臣】按汉孝文时民近战

  • 卷二十·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二十孟子一总论论语之书无非操存涵养之要七篇之书莫非体验扩充之端盖孔子大概使人优游餍饫涵泳讽味孟子大概是要人探索力讨反己自求故伊川曰孔子句句是自然孟子

  • 卷三百八十九·佚名

    △初分不可动品第七十之四善现,以色不异本性空。本性空不异色。色即是本性空。本性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不异本性空。本性空不异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本性空。本性空即是受想行识。善现,以眼处不异本性空。本性空不异眼

  • 剑经·俞大猷

    明代抗倭名将、武术家俞大猷的武术专著,书名为《剑经》,实则主要论述棍法理论和技术。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晋江人,嘉靖时中武举,历任参将、总兵等职。在平定倭寇方面多立战功,与抗倭名将戚继光齐名。他素好武术,

  • 百字碑·吕洞宾

    道家功理功法类养性修为名称。《类修要诀·吕纯阳祖师百字碑》

  • 戒德香经·佚名

    佛说戒德香经,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说戒香普闻,胜于世间诸香。出杂阿含三十八。小乘经也。

  • 园生树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与中阿含昼树度经同本。

  • 金耀童子经·佚名

    佛说金耀童子经,一卷,赵宋天息灾译。婆罗门之一子,身有光明,少有净信,后从佛出家,佛说其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