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楚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

●楚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

何腾蛟

何腾蛟字云从,贵州五开卫人,浙江山阴籍也。天启辛酉乡荐。崇祯初,知南阳,流寇每躏其境,腾蛟训练乡健为二十四营御贼,多有斩获,威惠大着。九年,从巡抚陈必谦败贼于安皋,论功入为武库主事。佥事怀隆,治兵淮徐,斩贼首王道善、程继孔等,抚军史可法大器之。腾蛟善星气,每言晋、燕分,恐有变,晞吁叹息。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迄三月而前言大验。

福藩主南都,急奏请以傅上瑞为长沙道、章旷为监军道,各练兵一万,于湖南北以自强,隐厌左(良玉)傲。报可。加兵部右侍郎,总督川、湖、云、贵。上言:『枢星者,职司主宰。迩来紫薇垣中光芒若隐若现。古云臣下不和,国事危疑。天市垣居临艮位,乃金陵分野,其明□弱主,天子忧危不决。伏乞陛下酌宽猛之宜,妙鼓舞之术,举朝大小臣工,和衷体国,以挽回天意』。乙酉,南宁侯良玉素衔士英,又畏敌逼。御史黄澍曾劾士英,被逮急,益劝良玉借浙中所进太子为名,部兵东下请君侧,以腾蛟行。腾蛟不可,解印密授家丁,无为贼所得,而身往谕良玉。良玉强持之登舟,次汉阳门。腾蛟夜伺间投水,顺流下,得渔者扶起,间走长沙观变。楚人闻其不死,传以为神。

已而南都败,唐主起闽中,人心回惑。腾蛟布告出师,略曰:『悲哉!今日成何世界!腾蛟身当重任,奋不顾身,志惟一死。语云:「死士一万,横行天下苦寒此七尺!腾蛟身当重任,奋不顾身,志惟一死。语云:「死士一万,横行天下苦寒此七尺耳」。即否,往无不济,复君父之大仇,雪人伦之大耻,昭臣子之大义,此七尺又何曾死?腾蛟不敏,标下死士三万,愿为诸公前驱。然后张将军(先璧)出茶新,郝将军(永忠)、曹将军(□□)出犹义,合窥章贡;黄将军(□□)出醴萍,徇袁吉,周将军(全易)出醴滋;又请号召忠贞十八镇出兴归,李赤心、高世振联络川、蜀各师,从夔峡并下荆、襄;既无东忧;又张西势,并力合势,胜气在我。况刘将军(承胤)以宝师,马将军(进忠)以荆师,王将军(□□)以岳师,卢将军(鼎)以武昌袁吉之师,袁将军(□□)以本营之师,王将军(凤升)牟凤卫以援剿之师,董将军(缨)总督标之师,张、□、牛三署将以澧州之师,水陆步骑,百道并出,或压其首,或绕其背,或抵其胁,或披其肢;又齐、秦、豫、浙之雄兵,柯、陈、黄、麻之义旅,动以百万,引领南望,将一呼而百应。事在今日,诸君岂有靳焉?今与诸君约:从腾蛟言,富贵可久,妻子可保,执书为忠臣,全体为孝子;不从腾蛟言,富贵朝露,妻子俘虏,为叛臣,为贼子。惟智者择之。况朝廷之法纪尚在,太祖高皇帝、大行烈皇帝之灵爽赫然。腾蛟秉尚方,不畏强敌,宁畏悍师?义旗所指,戮力同心,檄到无惑』。

当是时,南宁病死,其子与逆澍以武昌北降。腾蛟保长沙七阅月,方檄马进忠、王凤升两将军驻岳,联络乡团。猝闻金陵之变,士心震沮。时闽中初造,地边势隔,所恃腾蛟一念忠棐,楚南半壁,系属不去。唐主以腾蛟安辑功大其爵赏,以巩西南,封定兴伯,以兵部尚书督师。腾蛟疏请亲征,有云:『皇上以高皇帝神孙,应南阳圣运,遐迩通情,正需此日。事机一失,安能再来?河南为天下之中,荆襄居上流最要,诚能力破浅谋,独持神断,大势既张,大权在握,天下全局,指顾间耳。夫饷不鬼输日靡则匮,兵非神运善用斯强,不图其全,终隅于一,我之所往,彼亦能来。臣等疾首痛心,诚不能以逆料也』。驾即延平,师终不进。

丙戌,闽败。十月,桂藩拥立于肇庆,封腾蛟定兴侯。明年丁亥,北师下楚,腾蛟与战,败绩。时主跸武冈,腾蛟来归。武臣刘承胤夺主权自制,腾蛟苦请移跸,疏略曰:『臣等推源祸本,其端不一。大率上下之情不通,文武之气不奋,形势之算不豫,嫌疑之窦不消。今使武冈果有山川之险,兵革之雄,米粟之富,粗号偏安;然未有处一隅而图天下者?□永已清,桂林无恙,审楚粤之要,莫先全永,俟衡常报复,仍还汤沐。主上一启行,而嫌疑消、形势豫、文武奋、上下通矣』。主颇然之,独承胤借别端以挠大计。腾蛟复特□之,有曰:『承胤所争者不过蛙蚁小斗,臣与天下抗盛衰之运;承胤所争者不过蜉蝣虚名,臣与世界辨人禽之关』。未几,武冈破,承胤北降,及借北师残腾蛟家属。腾蛟继母孙、妻徐在絷。徐氏间致腾蛟书曰:『母近七旬,妻亦命妇,岂不能如王氏之抉喉而死?实疾望大兵来救。麾下诸大镇,宁尽若承胤负心者哉?救与不救,惟信到』。王氏者,腾蛟小妻之曾被掳节死者也。腾蛟答书云:『夫为忠臣,妻为节妇,死亦何恨?族属无干,妇女既入网罗,便是劫数。所不忍言者,王陵之母,千古伤心;赵苞之报,寸衷难尽耳』!已而徐亦自尽。

俄北师至,主踉跄弃桂林,走南宁。腾蛟收残卒于柳州,复取桂林。戊子,率将军赵印选,胡一清、焦琏、曹志建等复兴安,围全州,八战皆捷。三月取之。又复东安,乘胜困永州。与马进忠扼守常德。七月,进忠战麻河,大捷。北师格死几万人。诏封进忠鄂国公,与都御史堵胤锡同驻常德。而腾蛟驻衡州为声援。嗣胤锡与进忠隙。初,胤锡所招降闯贼之侄李赤心,其十营之在夔州者并来常德以自重。常德士民畏赤心残,而进忠亦虑其轧己,纵兵民数万举火焚壁,以其众渡湖南。而胤锡与赤心亦弃城渡湖南若追者。腾蛟闻之,大惊:『湖南岂能容此十万众且相抵牾者?势必内变』。急请于主,谕进忠出攻长沙,赤心出援江西应金声桓。腾蛟单骑至湘潭督行。己丑正月,赤心至湘潭,受约且行;而进忠先以宣威伯杨申一军来就约,全师未至。时腾蛟故部徐勇者已北降,伪为明服,称叛北还南,请腾蛟观其营,猝为所劫。劝降。腾蛟怒,大声詈之。腾蛟踰一夕死。杨宣威不得督师所在,单骑入城者七,冒矢重伤卒。于是进忠不进,而卫国胡一清、开国赵印选弃永州,退守全州;永国曹志建亦退保岭峡关,宣国焦琏部将常起蛟亦退保平乐。赤心之师竟退还梧州。主赠腾蛟中湘王,谥文忠。自是衡州复陷,楚地尽亡。

猜你喜欢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一·杨仲良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七·王祎
  名山藏卷之六十七·何乔远
  卷之三十四·佚名
  ◎英国使馆当场出丑·宣南吏隐
  卷九十七·佚名
  世家卷第十二 高丽史十二·郑麟趾
  ●凤洲杂编五·王世贞
  萧栋传·李延寿
  李贺传·刘昫
  卷二·楼昉
  卷七 征抚高丽·李有棠
  ●牧令须知卷五·刚毅
  卷六十八·佚名
  卷八十五发配·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蠲戏斋诗话(八)·马一浮

      《村舍偶成》大似老杜,末二句饶有精采,足见怀抱。无此,则为闲适诗,不切时局矣。   村舍偶成 1937年   绕舍唯深竹,安门仅短篱。居人先鸟起,寒日到林迟。客至常携酒,书来每附诗。老夫容坦卧,四海惜流离。   《旧历丁

  • 第十六出 点差·李渔

    〖步蟾宫〗(生、小生冠带,引众上)(生)青袍甫脱旋衣绣,深感荷皇恩高厚。(小生)盼洞房难似步瀛洲,两幅孤衾如旧。(生)柳叶今年别是肥,私春先染柳郎衣。(小生)起家便授埋轮职,惭愧张纲势力微。(生)下官新科进士,官拜侍御史柳毅是也。(小生)下

  • 刻古赋辨体跋·祝尧

    古赋辨体凡十巻前守无锡顾君与新尝命工刻之未及告完寻陞广东臬司宪副是时吉安节推金城吴君子贞来署府事踵而成之然中多遗阙譌误观者病焉偶得侍御大梁熊君子脩按蜀时所刻全本乃今方伯颍川张公南溟所校者因取而补正焉庶

  • 卷七十二·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七十二    明 冯惟讷 撰 齐第七 刘绘【字士章彭城人雅丽有风则初为齐高帝行参军历位中书郎竟陵王开西邸绘为後进领袖梁武起兵朝廷以绘持节督四州军事东昏殒城内遣

  • 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三·宋濂

        曹伯启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弱冠,从东平李谦游,笃于问学。至元中,历仕为兰溪主簿,尉获盗三十,械徇诸市,伯启以无左验,未之信;俄得真盗,尉以是黜。累迁常州路推官,豪民黄甲,恃财杀人,赂佃客诬伏,伯启谳得其

  • 通鉴续编卷十三·陈桱

    【丙午】钦宗皇帝靖康元年【金天防四年】春正月诏中外臣庶实封言得失○金人入相濬州○梁方平之师溃于黎阳金人遂济河【方平帅禁旅屯于黎阳河北岸金将逹呼布奄至河南守桥者望见金兵旗帜烧断桥缆金兵未得济旣而方平师溃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十二·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十二【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柔兆摄提格十二月凡四年】宁宗法天备道纯徳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三年春正月庚辰右丞相谢深甫罢初深甫力求罢政帝曰卿能为朕守法度惜名器不可言去至是固请之乃许 甲午参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一三四 军机大臣奏戎英在四库全书处具呈献书请严查其家片·佚名

    一三四 军机大臣奏戎英在四库全书处具呈献书请严查其家片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初六日查有山西人戎英,在四库全书处具呈献书,称:于河图洛书中,衍出《万年配天策》一本,又见欲扫平金川,别作《天人平西策》一本。并称:其中兵法未

  • 汉纪·张居正

    汉,是有天下之号,高祖初为汉王,后即帝位,遂仍旧号。这一篇书,载汉家一代的事迹,故称为&ldquo;汉纪&rdquo;。高帝太祖高皇帝,姓刘氏,名邦,字季,沛县人。初以泗上亭长起兵,诛暴秦、灭项籍,而有天下。在位八年,以其功德高厚,为汉家一代

  • 陈眣传·李延寿

    陈眣字长威,庐江襄安人。祖父陈硕,以打鱼为生。父陈岘,少年时骁悍英勇,侍奉章大宝,任帐内部曲。因告发大宝造反,授任谯州刺史。陈国被消灭后,废置在家。高智慧、汪文进造反,庐江的豪强俊杰,也起兵响应。因为都是陈岘昔日的部下

  • 序·邓士龙

    古今典制未有備於昭代者也。當開基之始,力掃荒霾二界,鴻濛允稱再闢。自後聖烈神謨,通加斟酌,深仁穢澤,淪俠肌膚,密緯纖綸,綱維羣象,雖周、孔復生,不能輕議損益也。蓋典也者,重也,大也。重不可遷,大不可褻。故名之以法,猶有出有入,臚

  • 卷八下 离娄章句下·孙奭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三者,皆谓事可出入,不至违义,但伤此名,亦不陷于恶也。)[疏]正义曰:此章指言廉、惠、勇,人之高行也,丧此三名,则士病诸,故设斯科以进能者也。“孟

  • 离娄上篇·王夫之

    一以六律正五音,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之五音言,而人声之五音不在其中。盖人声之五音一因其自然,直是无可用力正得处。律之所能正者,以立长短、大小、多少、轻重之法,而取清浊、缓急、修促、洪细之定则也。耳

  • 卷一百四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四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三十五问始见君子者辞【少仪】考异古本注传辞出入下有者字足利本同疏再辞也固【一叶左四行】宋板也作曰补遗宋板疏杂文细小【一叶左二行】文作

  • 第五节 论公德·梁启超

    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人也者,善群之动物也(此西儒亚里士多德之言)。人而不群,禽兽奚择?而非徒空言高论曰群之群之,而遂能有功者也,必有一物焉贯注而联络之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一·念常

      ⊙陈(都建康) 雷氏曰(陈高[栗-木+(革  月)]先文废宣后合为五主三十三年)  (丁丑) 高祖武皇帝(姓陈。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成下里人。受梁敬帝逊禅即位。年五十七。崩于璇玑殿。在位三年)  改

  • 卷第六十二·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二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劝诸比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渐次南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