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戴礼记

经书,亦称《大戴礼》或《大戴记》。传西汉戴德编,85篇。今存39篇,订为13卷。德字延君,梁(郡治今河南商丘)人,后仓弟子,西汉今文礼“大戴学”的创始者。书本为秦汉以前儒家治《礼》所辑解释和补充经文的有关资料,初无定本,系在长期传习中逐渐定型,而附会为“大戴”之作。所收皆产生于公元之前,不少属于战国作品。 为研究上古社会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夏小正》为中国最古月令之作。孔子三朝记八篇和曾 子十篇之于儒学,《五帝德》、《帝系》之于古世系,《诸侯迁庙》、《诸侯衅庙》、《投壶》、《公冠》之于古礼,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北周卢辩注为通行之注。版本以明袁耿翻韩本为佳,《四部丛刊》即影此本。日本有正德六年京师万屋喜兵卫本。注本以清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可读。孙诒让《大戴礼记校补》、汪照《大戴礼记补注》等亦可参考。日人铃木隆一编有《大戴礼索引》。

《大戴礼记》全部章节目录

(1)主言第三十九
(2)哀公问五义第四十
(3)哀公问于孔子第四十一
(4)礼三本第四十二
(5)礼察第四十六
(6)夏小正第四十七
(7)保傅第四十八
(8)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9)曾子本孝第五十
(10)曾子立孝第五十一
(11)曾子大孝第五十二
(12)曾子事父母第五十三
(13)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14)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15)曾子制言下第五十六
(16)曾子疾病第五十七
(17)曾子天圆第五十八
(18)武王践阼第五十九
(19)卫将军文子第六十
(20)五帝德第六十二
(21)帝系第六十三
(22)劝学第六十四
(23)子张问入官第六十五
(24)盛德第六十六
(25)明堂第六十七
(26)千乘第六十八
(27)四代第六十九
(28)虞戴德第七十
(29)诰志第七十一
(30)文王官人第七十二
(31)诸侯衅庙第七十三
(32)小辨第七十四
(33)用兵第七十五
(34)少闲第七十六
(35)朝事第七十七
(36)投壶第七十八
(37)公符第七十九
(38)本命第八十
(39)易本命第八十一

猜你喜欢
  孝经注疏·邢昺
  白虎通义·班固
  孟子注疏·孙奭
  毛诗·毛公
  论语笔解·韩愈
  公是先生弟子记·刘敞
  公孙龙子注·谢绛
  物理论·杨泉
  春秋释例·杜预
  大学发微·黎立武
  大学证文·毛奇龄
  读书管见·王充耘
  读四书丛说·许谦
  论语孟子集注考证·金履祥
  牧鉴·杨昱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九·丘逢甲

    (癸卯、甲辰稿)(清光绪二十九、三十年)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梦题岳阳楼壁梦拥灵旗宝纛行,鸾骖小驻岳阳城。蒙蒙云气开南极,浩浩江流作楚声。衡岳雁归秋万里,洞庭龙卧月三更。他年记取题诗处,南纪

  • 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徐志摩

    有如在火一般可爱的阳光里,偃卧在长梗的,杂乱的丛草里,听初夏第一声的鹧鸪,从天边直响入云中,从云中又回响到天边;有如在月夜的沙漠里,月光温柔的手指,轻轻的抚摩着一颗颗热伤了的砂砾,在鹅绒般软滑的热带的空气里,听一个骆驼的

  • 卷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二 虞世南【字伯施浙江上虞人】 从军行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劒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絶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全兵值月满

  • 申忠愍诗集巻二·申佳胤

    (明)申佳允 撰 ○七言古诗 冉子祠 烟火寥寥瓜井村秋风落日伯牛坟岿然老树碑阴矗岚影波光拂垄云仰止斯人名不腐科悬德行书悬谱平原宾客气如虹沙草榛芜何处土半世车尘厯落中九京赢得郓侯封一抔伏腊惊樵牧灵雨春滋卉木秾传

  • 卷三百六·列传第一百九十四·阉党·张廷玉

        ◎阉党   明代阉宦之祸酷矣,然非诸党人附丽之,羽翼之,张其势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中叶以前,士大夫知重名节,虽以王振、汪直之横,党与未盛。至刘瑾窃权,焦芳以阁臣首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

  • 第四十二回 误军机屡易统帅 平妖妇独著芳名·蔡东藩

      却说四川的乱事,也是从搜捕教徒而起。先是金川一役,温福阵亡,官兵溃散,一班游勇,欲归无所,与失业夫役,无赖悍民,互相勾结,四处剽掠。官吏闻警往捕,遂收入白莲教会,冀他援应。适达州知州戴如煌,老昏颠倒,饬胥吏搜缉教徒,把富户

  • 辽史拾遗卷四·厉鹗

    钱塘 厉鹗 撰本纪第五世宗一世宗孝和庄宪皇帝讳阮小字乌云册府元曰永康王乌云即东丹王之长子也后改名聿善丹青精音乐五代史曰徳光死栾城乌云与赵延寿及诸大将等俱入镇州延寿自称权知军国事遣人求镇州管钥于乌云乌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三·佚名

    北魏太子晃魏太武帝延和元年立晃为皇太子晃太武长子立时年五岁明慧彊识所闻不忘及长好读经史皆通大义太武甚竒之西征凉州命晃监国真君四年从太武讨柔然至鹿浑谷与贼相遇言于太武曰贼不意大军猝至宜速进击掩其不偹尚书

  • 王僧辩传(附王..传)·姚思廉

    王僧辩,字君才,是右卫将军王神念的儿子。天监年间,王僧辩随父亲一起来投奔梁武帝。起初任湘东王国的左常侍。其后湘东王萧绎做了丹陽尹,王僧辩也转为府中的行参军。湘东王出任会稽太守,王僧辩兼任中兵参军事。湘东王迁任荆

  • 卷之二·朱克敬

    厘金之议,创于上元周腾虎,即汉代算缗法也。扬州某帅奏行之,骆秉章继行于湖南,胡林翼又昉行于湖北。自是天下皆有厘局,而湖南立法最善。其法兼用官绅,互相钤察,分局司事,皆命于总局,而听分局之举劾,制若郡县然。为三连票,一存分局

  • 卷首·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首圣制大宰统百官其专司也而以九职任万民则司徒之事而仍为大宰所统也大宰之均四海於凡九职之事九职之民莫不使之安其闾里足其衣食无游手以失职者无饥寒以失业者无背礼而弃义者无奇巧以惑衆

  • 指月录卷之十一·瞿汝稷

    六祖下第四世▲福州长庆大安禅师造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丈曰。大似骑牛觅牛。师曰。识得后如何。丈曰。如人骑牛至家。师曰。未审始终如何保任。丈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师自兹领

  • 卷第十六·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十六阿罗汉行至摩偷罗国往优娄曼陀山。坐于绳床。有兄弟二龙王。随从五百眷属。舍那婆私思惟。欲降伏之。即以神力。震动山谷。二龙王嗔。往婆si处起疾风雨雷电器仗猛火等。时婆私入慈三昧。能令风雨火等

  • 小逻辑·黑格尔

    德国黑格尔著。《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有时称为《哲学全书本逻辑学》(或称《小逻辑》),以示有别于他的两厚册的《逻辑学》(或称《大逻辑》)。该书原是黑格尔发给学生的讲课提纲。包括正文和说明两部分。黑格尔去世

  • 大元一统志·佚名

    元代官修地理总志。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由札马剌丁、虞应龙等编纂,至元三十一年(1294)完成初稿,共七百五十五卷。后因得《云南图志》、《甘肃图志》和《辽阳图志》,遂议重修,由孛兰盻、岳铉等主其事,成宗大德七年(1303)

  • 台海见闻录·董天工

    本书凡四卷-今存二卷,董天工撰。天工字典斋;福建祟安人。清雍正癸卯(元年)拔贡,乾隆十一年任彰化教谕。十五年秩满忧居,为答友朋之询问,尝就在台见闻,征诸文献,编次成书。首有「自序」,对其内容略作提纲云:「首山川、建置以及官爵

  • 周易举正·郭京

    三卷,旧题唐郭京著。序称得王弼、韩康伯手写真本,以校流行本、国学与乡塾之本,所改正135处,273字。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正,此书为宋人所托,是否唐有郭京不知其可。但能推究《易》理,因而为朱熹《易本义》所取。

  • 邺中记·陆翙

    城镇志。晋陆翙撰,清四库馆臣辑。一卷。邺,三国曹魏时定为都,十六国时后赵、前燕、北朝东魏、北齐沿袭,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是书以记后赵石虎事迹为主。书成于南北朝。 《隋书·经籍志》作二卷。原书久佚,清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