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夏小正第四十七

正月:

启蛰。

言始发蛰也。

雁北乡。

先言雁而后言乡者,何也?见雁而后数其乡也。乡者,何也?乡其居也,雁以北方为居。何以谓之居?生且长焉尔。“九月遰鸿雁”,先言遰而后言鸿雁,何也?见遰而后数之,则鸿雁也。何不谓南乡也?曰:非其居也,故不谓南乡。记鸿雁之遰也,如不记其乡,何也?曰:鸿不必当小正之遰者也。

雉震呴。

震也者,鸣也。呴也者,鼓其翼也。正月必雷,雷不必闻,惟雉为必闻。何以谓之雷?则雉震呴,相识以雷。

鱼陟负冰。

陟,升也。负冰云者,言解蛰也。

农纬厥耒。

纬,束也。束其耒云尔者,用是见君之亦有耒也。

初岁祭耒始用?。

初岁祭耒,始用?也。?也者,终岁之用祭也。其曰“初”云尔者,言是月始用之也。初者,始也。或曰:祭韭也。

囿有见韭。

囿也者,园之燕者也。

时有俊风。

俊者,大也。大风,南风也。何大于南风也?曰:合冰必于南风,解冰必于南风;生必于南风,收必于南风;故大之也。

寒日涤冻涂。

涤也者,变也,变而暖也。冻涂也者,冻下而泽上多也。

田鼠出。

田鼠者,嗛鼠也,记时也。

农率均田。

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

獭献鱼。

獭祭鱼,其必与之献,何也?曰:非其类也。祭也者,得多也,善其祭而后食之。“十月豺祭兽”,谓之“祭”;“獭祭鱼”,谓之“献”;何也?豺祭其类,獭祭非其类,故谓之“献”,大之也。

鹰则为鸠。

鹰也者,其杀之时也。鸠也者,非其杀之时也。善变而之仁也,故其言之也,曰“则”,尽其辞也。

农及雪泽。

言雪泽之无高下也。

初服于公田。

古有公田焉者。古者先服公田,而后服其田也。

采芸。

为庙采也。

鞠则见。

鞠者何?星名也。鞠则见者,岁再见尔。

初昏参中。

盖记时也云。

斗柄县在下。

言斗柄者,所以着参之中也。

柳稊。

稊也者,发孚也。

梅、杏、杝桃则华。

杝桃,山桃也。

缇缟。

缟也者,莎随也。缇也者,其实也。先言缇而后言缟,何也?缇先见者也。何以谓之?小正以着名也。

鸡桴粥。

粥也者,相粥之时也。或曰:桴,妪伏也。粥,养也。

二月:

往耰黍,禅。

禅,单也。

初俊羔助厥母粥。

俊也者,大也。粥也者,养也。言大羔能食草木,而不食其母也。羊盖非其子而后养之,善养而记之也。或曰:夏有煮祭,祭者用羔。是时也,不足喜乐,善羔之为生也而祭之,与羔羊腹时也。

绥多女士。

绥,安也。冠子取妇之时也。

丁亥万用入学。

丁亥者,吉日也。万也者,干戚舞也。入学也者,大学也。谓今时大舍采也。

祭鲔。

祭不必鲔,记鲔何也?鲔之至有时,美物也。鲔者,鱼之先至者也,而其至有时,谨记其时。

荣菫、采蘩。

菫,菜也。蘩,由胡;由胡者,蘩母也;蘩母者,旁勃也。皆豆实也,故记之。

昆小虫抵蚳。

昆者,众也,由魂魂也。由魂魂也者,动也,小虫动也。其先言动而后言虫者。何也?万物至是,动而后着。抵,犹推也。蚳。蚁卵也,为祭醢也。取之则必推之,推之不必取之,取必推而不言取。

来降燕。

乃睇燕乙也。降者,下也。言来者何也?莫能见其始出也,故曰‘来降’。言‘乃睇’何也?睇者,眄也。眄者,视可为室者也。百鸟皆曰巢,●穴取与之室,何也?操泥而就家,入人内也。

剥■。

以为鼓也。

有鸣仓庚。

仓庚者,商庚也。商庚者,长股也。

荣芸,时有见稊,始收。

有见稊而后始收,是小正序也。小正之序时也,皆若是也。稊者,所为豆实。

三月:

参则伏。

伏者,非亡之辞也。星无时而不见,我有不见之时,故曰伏云。

摄桑。

桑摄而记之,急桑也。

委杨。

杨则苑而后记之。

●羊。

羊有相还之时,其类●●然,记变尔。或曰:●,羝也。

●则鸣。

●,天蝼也。

颁冰。

颁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

采识。

识,草也。

妾、子始蚕。

先妾而后子,何也?曰:事有渐也,言事自卑者始。

执养宫事。

执,操也。养,大也。

祈麦实。

麦实者,五谷之先见者,故急祈而记之也。

越有小旱。

越,于也。记是时恒有小旱。

田鼠化为鴽。

鴽,鹌也。变而之善,故尽其辞也。鴽为鼠,变而之不善,故不鴽尽其辞也。

拂桐芭。

拂也者,拂也。桐芭之时也。或曰:言桐芭始生貌拂拂然也。

鸣鸠。

言始相命也。先鸣而后鸠,何也?鸠者鸣,而后知其鸠也。

四月:

昴则见。

初昏南门正。

南门者,星也。岁再见。壹正,盖大正所取法也。

鸣札。

札者,宁县也。鸣而后知之,故先鸣而后札。

囿有见杏。

囿者,山之燕者也。

鸣蜮。

蜮也者,或曰,屈造之属也。

王萯秀。

取荼。

荼也者,以为君荐蒋也。

秀幽。

越有大旱。

记时尔。

执陟攻驹。

执也者,始执驹也。执驹也者,离之去母也。陟,升也。执而升之君也。攻驹也者,教之服车,数舍之也。

五月:

参则见。

参也者,伐星也,故尽其辞也。

浮游有殷。

殷,众也。浮游,殷之时也。浮游者,渠略也,朝生而莫死。称“有”,何也?有见也。

鴃则鸣。

鴃者,百鹩也。鸣者,相命也。其不辜之时也,是善之,故尽其辞也。

时有养日。

养,长也。一则在本,一则在末,故其记曰“时养日”云也。

乃瓜。

乃者,急瓜之辞也。瓜也者,始食瓜也。

良蜩鸣。

良蜩也者,五采具。

匽之兴,五日翕,望乃伏。

其不言“生”而称“兴”,何也?不知其生之时,故曰“兴”。以其兴也,故言之“兴”。五日翕也。望也者,月之望也。而伏云者,不知其死也,故谓之“伏”。五日也者,十五日也。翕也者,合也。伏也者,入而不见也。

启灌蓝蓼。

启者,别也,陶而疏之也。灌也者,聚生者也。记时也。

鸠为鹰。

唐蜩鸣。

唐蜩者,匽也。

初昏大火中。

大火者,心也。心中,种黍、菽、糜时也。

煮梅。

为豆实也。

蓄兰。

为沐浴也。

菽糜。

以在经中,又言之时,何也?是食矩关而记之。

颁马。

分夫妇之驹也。

将闲诸则。

或取离驹纳之法则也。

六月:

初昏斗柄正在上。

五月大火中,六月斗柄正在上,用此见斗柄之不正当心也,盖当依依尾也。

煮桃。

桃也者,杝桃也;杝桃也者,山桃也;煮以为豆实也。

鹰始挚。

始挚而言之,何也?讳杀之辞也,故言挚云。

七月:

秀雚苇。

未秀则不为雚苇,秀然后为雚苇,故先言秀。

狸子肇肆。

肇,始也。肆,遂也。言其始遂也。其或曰:肆杀也。

湟潦生苹。

湟,下处也。有湟,然后有潦;有潦,而后有苹草也。

爽死。

爽也者,犹疏也。

荓秀。

荓也者,马帚也。

汉案户。

汉也者,河也。案户也者,直户也,言正南北也。

寒蝉鸣。

寒蝉也者,蝭●也。

初昏织女正东乡。

时有霖雨。

灌荼。

灌,聚也。荼,雚苇之秀,为蒋褚之也。雚未秀为菼,苇未秀为芦。斗柄县在下则旦。

八月:

剥瓜。

畜瓜之时也。

玄校。

玄也者,黑也。校也者,若绿色然,妇人未嫁者衣之。

剥枣。

剥也者,取也。

●零。

零也者,降也。零而后取之,故不言剥也。

丹鸟羞白鸟。

丹鸟者,谓丹良也。白鸟,谓闽蚋也。其谓之鸟,何也?重其养者也。有翼者为鸟。羞也者,进也,不尽食也。

辰则伏。

辰也者,谓星也。伏也者,入而不见也。

鹿人从。

鹿人从者:从,群也。鹿之养也离,群而善之。离而生,非所知时也,故记从、不记离。君子之居幽也,不言。或曰:人从也者,大者于外,小者于内率之也。

鴽为鼠。

参中则旦。九月:

内火。

内火也者,大火;大火也者,心也。

遰鸿雁。

遰,往也。

主夫出火。

主以时纵火也。

陟玄鸟蛰。

陟,升也。玄鸟也者,燕也。先言“陟”而后言“蛰”,何也?陟而后蛰也。

熊、罴、貊、貉、鼶、鼬则穴,若蛰而。

荣鞠树麦。

鞠,草也。鞠荣而树麦,时之急也。

王始裘。

王始裘者,何也?衣裘之时也。

辰系于日。

雀入于海为蛤。

盖有矣,非常入也。十月:

豺祭兽。

善其祭而后食之也。

初昏南门见。

南门者,星名也,及此再见矣。

黑鸟浴。

黑鸟者,何也?乌也。浴也者,飞乍高乍下也。

时有养夜。

养者,长也;若日之长也。

玄雉入于淮,为蜃。

蜃者,蒲卢也。

织女正北乡,则旦。

织女,星名也。

十一月:

王狩。

狩者,言王之时田也,冬猎为狩。

陈筋革。

陈筋革者,省兵甲也。

啬人不从。

不从者,弗行。

于时月也,万物不通。

陨麋角。

陨,坠也。日冬至,阳气至,始动,诸向生皆蒙蒙符矣,故麋角陨,记时焉尔。十二月:

鸣弋。

弋也者,禽也。先言“鸣”而后言“弋”者,何也?鸣而后知其弋也。

元驹贲。

元驹也者,蚁也。贲者,何也?走于地中也。

纳卵蒜。

卵蒜也者,本如卵者也。纳者,何也?纳之君也。

虞人入梁。

虞人,官也。梁者,主设罔罟者也。

陨麋角。

盖阳气旦睹也,故记之也。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章·佚名
  壹言第八·商鞅
  卷七十八 尚书一·黎靖德
  卷六·陈傅良
  第七章 12·辜鸿铭
  群经补义卷一·江永
  卷四十·秦蕙田
  卷八·惠士奇
  诗解颐卷四·朱善
  第一 捭阖 7·王诩
  文王世子·姚际恒
  汝州风穴沼禅师·惠洪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跋·太虚
  答傅汶明问(二则)·太虚
  宗镜录卷第十七·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明诗平论二集卷三·朱隗

    五古三郑友玄三首陈治安六首阎尔梅一首陈名夏六首方以智一首舒忠谠四首陈子龙一首钱 栴三首陈弘绪一首钱继章一首李 雯一首吴伟业三首周 鼒一首魏学洢四首陈懋仁三首杨文骢五首吕 阳一首畲充美二首刘 城一首吴应

  •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范晔

    千乘贞王伉 平春悼王全 清河孝王庆 济北惠王寿 河闲孝王开 城阳怀王淑 广宗殇王万岁 平原怀王胜和帝子孝章皇帝八子:宋贵人生清河孝王庆,梁贵人生和帝,申贵人生济北惠王寿、河间孝王开,四王不载母氏。千乘贞王伉,建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二·徐乾学

    宋纪四十二【起旃防大渊献正月尽柔兆困教六月凡一年有竒】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二年春正月壬寅徙江东转运司蒋堂为淮南转运司兼发运司事堂在淮南嵗荐部吏二百员曰十得二三亦足报国矣 以度支

  • 卷之一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九十四·纪昀

    列传元 【四十八】○元四十八王都中王克敬任苏克陈思谦崔敬 吕思诚汪泽民王都中王克敬任苏克陈思谦崔敬吕思诚汪泽民△王都中王都中字符俞福宁州人父积翁仕宋为宝章阁学士福建制置使宋主纳土乃以全闽图籍来降除参知

  • 史记集解卷七十一·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恵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恵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

  • 卷七·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七圣德【三 孝德】【臣】等谨按圣人之德无以加於孝者诗下武六章推阐孝思丕昭顺德而必极之绳武於祖受祜於天乃以致万年来贺之庥则夫以作求之盛彰笃庆之符理有同原而其量固恢之弥广者耳洪惟

  • 卷第九十四·佚名

    将帅 赏功曹彬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制乾德五年正月丁巳策勋饮至。春秋之格言。褒德赏功。国家之彝典。其有董齐军旅。戡定土疆。爰念勤劳。宜加宠数。内客省使曹彬。夙闻诗礼。颇厉忠贞。沉厚有谋。强明善断。久践

  • 卷十一·王溥

    梁乾化二年五月壬戌夜,荧惑犯心大星,去心四度,顺行。〈司天奏:“大星为帝王之星,宜乎修德以答天谴。”其年六月五日,太祖崩。〉贞明四年十二月癸亥,镇星犯文昌上将。〈唐天祐十五年也。是日与唐兵大战于胡柳坡,唐幽州节度使周

  • 卷之十六 说山训·高诱

    说山训山为道本,仁者所处,说道之旨,委积若山,故曰说山,因以题篇。魄问於魂曰,道何以为体?魄,人阴神也。魂,人阳神也。阴dao祖於阳,故魄问魂,道以何等形体也。曰,以无有为体。道无形,以无有为体也。魄曰,无有有形乎?魂曰,无有。何得而

  • 卷十四·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卷十四吴江朱鹤龄撰周官朱子曰汉自古文尚书出方有周官伏生所口授无此篇故汉只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而无周三公三少葢未见古文尚书故也古者诸侯之国只置司徒司马司空三卿惟天子得置三公三少六卿三

  • 卷二十七·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二十七宋 魏了翁 撰成公三年至十年【一】宋卫未葬称爵接邻非礼僖九年传曰宋?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文八年八月天王崩九年春毛伯来求金传曰不书王命未葬也彼王既踰年矣犹不得称王命

  • 匆忙与闲暇·钱穆

    顾亭林《日知录》曾引用《论语》里两则话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是当时北方人易犯的病。而“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则是当时南方人易犯的病。其实此二病乃一病。正因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才至于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若使生活

  •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卷上·佚名

    大唐北天竺国三藏阿质达霰译敬礼一切佛复次诸菩萨。尔时会中无量俱胝明仙之所围绕。摩醯首罗天王大部多主。从座而起头面著地。前礼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足。作是言菩萨唯愿演说大威力者。不空无碍教令诸。无比力勇健者。

  • 卷第十九·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十九目录 大鉴下第十四世 · 法云善本禅师法嗣六十九人 ·净慈楚明禅师 ·长芦道和禅师 ·雪峰思慧禅师 ·宝林果昌禅师 ·云峰志璇禅师 ·慧林常悟禅师 &mi

  • 征乌梁海述略·何秋涛

    乌梁海即明时兀良哈部族,在蒙古诸部之北,而役属于蒙古诸部。大抵蒙古事游牧非平原旷野弗便也,乌梁海事采捕非深山密森弗便也。瀚海以外,迤南近内札萨克,多平原旷野,喀尔喀蒙古居之。迤北近俄罗斯,多深山密林,乌梁海居之。

  • 新倩籍·徐祯卿

    《新倩籍》记述其友唐寅、文徵明等人的个性、嗜好,富有文学色彩。

  • 续清凉传·张商英

    佛教史志。北宋张商英撰。二卷。商英(1043—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四川新津人。参与王安石变法,后与蔡京不合,被贬。大观四年(1110)为相,次年罢。商英广泛涉览儒、道、释之书。而最后归心于佛。元祐二年(1087)出任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