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本命第八十

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故命者,性之终也。则必有终矣。

人生而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三月而彻盷,然后能有见;八月生齿,然后食;期而生膑,然后能行;三年●合,然后能言;十有六情通,然后能化’

阴穷反阳,阳穷反阴。辰故阴以阳化;阳以阴变。故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一阴一阳然后成道;二八十六,然后情通,然后其施行,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二七十四然后化成。合于三也,小节也。中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合于五也,中节也。太古男五十而室,女三十而嫁,备于三五,合于八十也。八者维纲也,天地以发明,故圣人以合阴阳之数也。

礼义者,恩之主也。冠、昏、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也。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机其文之变也。其文变也。礼之象,五行也;其义,四时也。故以四举;有恩、有义、有节、有权。

恩厚者,其服重;故为父斩衰三年,以恩制者。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贵贵尊尊,义之大者也。故为君亦服斩衰三年,以义制者也。

三日而食,三月而沐,期而练,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丧不过三年,苴衰不补,坟墓不坯,同于邱陵。除之日,鼓素琴,示民有终也,以节制者也。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之也。父在为母齐衰期,见无二尊也。

百官备,百制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身自执事而后事行者,面垢而已。凡此,以权制者也。

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号,三年忧;恩之杀也。圣人因杀以制节也。

男者,任也;子者,孳也;男子者,言任天地之道,如长万物之义也。故谓之“丈夫”。丈者,长也;夫者,扶也;言长万物也。知可为者,知不可为者;知可言者,知不可言者;知可行者,知不可行者。是故,审伦而明其别,谓之知,所以正夫德者。

女者,如也,子者,孳也;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教而长其义理者也。故谓之妇人。妇人,伏于人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无所敢自遂也。教令不出闺门,事在馈食之闲而正矣,是故女及日乎闺门之内,不百里而奔丧,事无独为,行无独成之道。参之而后动,可验而后言,宵行以烛,宫事必量,六畜蕃于宫中,谓之信也,所以正妇德也。

女有五不取;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逆家子者,为其逆德也;乱家子者,为其乱人伦也;世有刑人者,为其弃于人也;世有恶疾者,为其弃于天也;丧妇长子者,为其无所受命也。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盗窃,为其反义也。

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大罪有五:逆天地者,罪及五世;诬文武者,罪及四世;逆人伦者,罪及三世;诬鬼神者,罪及二世;杀人者,罪止其身。故大罪有五,杀人为下。

猜你喜欢
  卷九 释虫第十五·邢昺
  春秋春王正月考序·张以宁
  卷三十七·陈经
  经说卷一·熊朋来
  第72章·老子
  言昭第六十·管仲
  卷十一·傅恒
  卷十九·赞宁
  与众采女游居品第八·马鸣
  顯揚聖教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箴 新 僧·太虚
  佛说十地经卷第二·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四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一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四出 假病·李渔

    〖女临江〗〖女冠子头〗(旦上)儿夫抱恙妻难代,愁与闷一齐来。〖临江仙尾〗(老旦上)病根何用费疑猜,他沉疴犹未发,我私虑已先胎。(旦)妹子,我和他成亲一月,甚觉绸缪。不知为甚么缘故,忽然生起病来?坐卧不宁,神情恍惚,连水米都不沾唇,眼

  • ●春芜记目录·王錂

    第一齣 家门第二齣 访友第三齣 感叹第四齣 宴赏第五齣 瞥见第六齣 说剑第七齣 探遗第八齣 闺语第九齣 庆寿第十齣 言谢第十一齣 搆衅第十二齣 邂逅第十三齣 定计第十四齣 宸游第十五齣 阻遇第十六齣 

  • 第四折·佚名

    (诸葛亮领卒子上,云)贫道诸葛孔明。因周瑜要取荆州之地,请玄德公拜门,不肯放过江来。我着刘封送暖衣,就带一个锦囊去。我料孙权定放主公即日回来也,早遣三将军江边接应去了。贫道安排下筵席,与主公、夫人拂尘。这早晚敢待来

  • 卷六百五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三方干山中寄吴磻十韵莫问终休否林中事已成盘飡怜火种岁计付刀耕掬水皆花气听松似雨声书空翘足卧避险侧身行果傍闲轩落蒲连湿岸生禅僧知见理妻子笑无名更拟教诗【一作书】苦何曾待酒

  • 李从周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从周(生卒年不详)字肩吾,一字子我,号虫宾洲,彭山(今属四川)人。为魏了翁客。著《字通》一卷,极为魏了翁称许。有《虫宾洲词》,已佚。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有辑本。 ●清平乐 李从周 美人娇小。 镜里容颜好。 秀

  • 志第七 礼仪七·魏徵

    高祖初即位,将改周制,乃下诏曰:“宣尼制法,云行夏之时,乘殷之辂。弈叶共遵 ,理无可革。然三代所尚,众论多端,或以为所建之时,或以为所感之瑞,或当其行色,因以从之。今虽夏数得天,历代通用,汉尚于赤,魏尚于黄,骊马玄牲,已弗相踵,明不可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八·乾隆

      南北朝  【辛宋元嘉二十八年魏夘太平真君十二年】春正月魏师还  正月朔魏主大防羣臣于爪歩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缘江举火右卫率尹言于宋主曰魏人如此必走明日果掠居民焚庐舍而去【是月王元谟退还厯城魏人复

  • ○陆生楠之狱·佚名

    以论前史而获罪者,自陆生楠之狱始。自兹以往,非惟时事不敢论议,即陈古经世之书,亦不敢读矣。此真历代文字狱所未前闻也。雍正七年秋七月丙午,谕内阁据顺承郡王锡保奏在军前效力之陆生楠,细书《通鉴论》七十篇,抗愤不平之语甚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万历十一年七月庚辰朔孟秋时享太庙○辛巳升礼部郎中李一中为浙江左参议○壬午达虏犯大宁堡守堡官端世武死之杀掠官军一百有奇 上命巡按御史查勘失事文武官仍以秋防谕督抚总兵申饬备御毋得疏怠○癸未 仁孝文皇后忌辰

  •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十月。丁亥。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杨昌浚。台饷紧急。前据沈葆靖电报。拟筹汇银二十万。着杨昌浚严催赶办。用厦门海关印文。向英商汇兑。令彭楚汉设法速达。源源接济。台南兵饷等项。尚可接济台北。

  • 三十八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癸酉,仁宗榮靖大王忌晨。○上在貞陵洞行宮。○王世子問安。7月2日○甲戌,政院啓曰:「鄭恊改付軍職之後,所當先期聞見,趁時肅拜。而貢馬揀擇之日,至於啓請肅拜,請推考。」傳曰:「勿。」〈三公會坐而啓請,君父動

  • 嘉言第一·孔鲋

    夫子适周见苌宏。言终退。苌宏语刘文公曰。吾观孔仲尼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颡。黄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也。然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穷。抑亦圣人之兴者乎。刘子曰方今周

  • 厚黑丛话卷四·李宗吾

    成都《华西日报》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月  两月前成都某报总编辑对我说:“某君在宴会席上说道:李宗吾做了一篇《我对于圣人之怀疑》,把孔子的面子太伤了,我当着一文痛驳之。”静待至今,寂然无闻,究竟我那篇文字,对于孔子

  • 思辨録辑要卷九·陆世仪

    修齐类鉴明王先生曰人处末世功名心须是放淡予问何以能淡曰只是安个命字予曰命字上须再加个义字功名亦人所不可无须是实实有个自得处方能淡得所谓内重则外轻也不是学而时习之有朋自逺方来如何说人不知而不愠君子疾没世

  • 序·佚名

      新印大佛顶首楞严经序    前雄武军节度推官许洞撰  楞严经者 括  诸佛万行之枢纽也。通幽洞微。非二乘所赜。开物成务。乃十地攸宗。其文曲而达。其旨隐而畅。入于至妙之域。出于无生之表。铿锵磅礴群汇

  • 尉缭子·尉缭

    中国古代兵书。战国时期军事家尉缭著。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编入《武经七书》,作为武学必读的军事教材。《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杂家《尉缭》29篇,并注“六国时”三字,另著录兵形势家有《尉缭》31篇。今本共5卷24篇:天官、

  • 分门古今类事·佚名

    宋代文言志怪、 轶事小说集。作者姓宋,名不详,号委心子,南宋乾道间人。二十卷。撰者不详。据本书第八卷载“先大夫龙泉梦记”一篇,记中称崇宁乙酉岁拨漕解,次年及第,未署政和七年三月宋如璋记。以此看,此书作者当为宋如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