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朝事第七十七

古者圣王昭义以别贵贱,以序尊卑,以体上下,然后民知尊君敬上,而忠顺之行备矣。

是故古者天子之官有典命官,掌诸侯之仪。大行人,掌诸侯之仪,以等其爵。故贵贱有别,尊卑有序,上下有差也。典命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以定其爵,故贵贱有别,尊卑有序,上下有差也。

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诸侯诸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封也,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亦如之。

凡诸侯之适子省于天子,摄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省,则以皮帛继子男。

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士一命,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各如其命之数。

礼:大行人以九仪别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以同域国之礼而待其宾客。

上公之礼:执桓圭九寸,缫借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旒,樊缨九就,贰车九乘,介九人,礼九牢,其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饕礼九献,食礼九举。

诸侯之礼,执信圭七寸,缫借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旒,樊缨七就,贰车七乘,介七人,礼七牢,其朝位宾主之间七十步,飨礼七献,食礼七举。诸伯执躬圭,其它皆如诸侯之礼。

诸子执谷璧五寸,缫借五寸,冕服五章,建常五旒,樊缨五就,贰车五乘,介五人,礼五牢,其朝位宾主之间五十步,飨礼五献,食礼五举。

诸男执蒲璧,其它皆如诸子之礼。

凡大国之孤,执皮帛,以继小国之君。诸侯之卿、礼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大夫、士皆如之。

天子之所以明章着此义者,以朝聘之礼也。是故千里之内,岁一见;千里之外、千五百里之内,二岁一见;千五百里之外、二千里之内,三岁一见;二千里之外、二千五百里之内,四岁一见;二千五百里之外、三千里之内,五岁一见;三千里之外,三千五百里之内,六岁一见。

各执其圭瑞,服其服,乘其辂,建其旌旗,施其樊缨,从其贰车,委积之以其牢礼之数,所以明别义也。

然后天子冕而执镇圭尺有二寸,藻借尺有二寸,搢大圭,乘大辂,建大常,十有二旒,樊缨十有再就,贰车十有二乘。率诸侯而朝日于东郊,所以教尊尊也。

退而朝诸侯,为坛三成,宫旁一门。天子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所以别亲疏外内也。

公侯伯子男各以其旗就其位:诸公之国,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国,东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

及其将币也,公于上等,所以别贵贱,序尊卑也。

奠圭,降、拜、升、成拜,明臣礼也。

奉国地所出重物而献之,明臣职也。

内袒入门而右,以听事也。

明臣礼、臣职、臣事,所以教臣也。

率而祀天于南郊,配以先祖,所以教民报德,不忘本也。率而享祀于太庙,所以教孝也。

与之大射,以考其习礼乐而观其德行;与之图事,以观其能;傧而礼之,三飨三食三宴,以与之习立礼乐。

是故一朝而近者三年,远者六年。有德焉,礼乐为之益习,德行为之益修,天子之命为之益行。然后使诸侯世相朝,交岁相问,殷相聘,以习礼、考义、正刑、一德,以崇天子。故曰:朝聘之礼者,所以正君臣之义也。

诸侯相朝之礼,各执其圭瑞,服其服,乘其辂,建其旌旗,施其樊缨,从其贰车,委积之以其牢礼之数,所以别义也。

介绍而相见,君子于其所尊,不敢质,敬之至也。

君使大夫迎于境,卿劳于道,君亲郊劳致馆。

及将币,拜迎于大门外而庙受。北面拜贶,所以致敬也。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敬让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诸侯相接以敬让,则不相侵陵也。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君亲致飨既还圭,飨食,致赠,郊送,所以相与习礼乐也。

诸侯相与习礼乐,则德行修而不流也。故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

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介绍而传命,君子于其所尊,不敢质,敬之至也。三让而后传命,三让而后入庙门,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君使士迎于境,大夫郊劳,君亲拜迎大门之内而庙受,北面拜贶,拜君命之辱,所以致敬让也。致敬让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致诸侯相接以敬让,则不相欺陵也。

卿为上摈,大夫为丞摈。君亲醴宾,宾私面私觌。致饔饩,既还圭璋贿赠,飨食燕,所以明宾主君臣之义也。

故天子之制诸侯,交岁相问,殷相聘,相厉以礼。使者聘而误,主君不亲飨食;所以耻厉之也。诸侯相厉以礼,则外不相侵,内不相陵。此天子所以养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以圭璋聘,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重礼之义也。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主国待客,出入三积。既客于舍,五牢之具陈于内;米三十车、禾三十车、刍薪倍禾,皆陈于外;乘禽日五双,群介皆饩牢。壹食再飨,宴与时赐无数。所以重礼也。古之用财不能均如此,然而用财如此其厚者,言尽之于礼也;尽之于礼则内君臣不相陵,而外不相侵。故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

古者,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义,以亲诸侯。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谋,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眺以成邦国之贰,闲问以谕诸侯之志,归脤以教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之喜,致会以补诸侯之灾。

天子之所以抚诸侯者:岁遍在,三岁遍眺,五岁遍省,七岁属象胥喻言语,协辞令,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音声,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修法则,十有二岁,天子巡狩殷国。

是故诸侯上不敢侵陵,下不敢暴小民。然后诸侯之国札丧,则令赙补之;凶荒,则令赒委之;师役,则令槁禬之;有福事,则令庆贺之;有祸灾,则令哀吊之。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

及其万民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顺为一书,其悖逆暴乱,作慝欲犯令者为一书,其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凡此五物者,无国别异之,天子以周知天下之政。是故诸侯附于德,服于义,则天下太平。

古者天子为诸侯不行礼义、不修法度、不附于德、不服于义,故使射人以射礼选其德行;职方氏、大行人以其治国,选其能功。诸侯之得失治乱定,然后明九命之赏以劝之,明九伐之法以震威之。尚犹有不附于德,不服于义者,则使掌交说之。故诸侯莫不附于德,服于义者。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法也。

猜你喜欢
  恒公(元年~十八年)·谷梁赤
  迩言后序·刘炎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九章 掩饰·林语堂
  春秋集传纂例卷七·陆淳
  卷五·乾隆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1)·戴圣
  无将大车·佚名
  卷四上·陈栎
  墨子卷十·墨子
  卷二百三十八·佚名
  信心铭原文·僧璨
  在仰光与前任内阁总理答茂税务部长宇峇宇议员宇吞旺宇滚等谈话·太虚
  社 会 观·太虚
  阿吒婆呴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一卷(亦直云阿吒婆呴咒经贞元圆觉)·佚名
  观经玄义分卷第一·善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石湖集补钞·吴之振

    范成大琉璃河烟林葱茜带回塘,桥眼惊人失睡乡。健起褰帷揩病眼,琉璃河上看鸳鸯。(此河大中祥符间路振《乘轺录》亦谓琉璃河,惟嘉祐中宋敏求《番录》乃谓之六里河。大抵胡语,难得其真。)挽王提刑彦光论蜀三年戍,还吴万里船。云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正统四年八月丙子朔沙州卫都督困即来密令人至瓦剌哈密诸处诇事具得其状遣使臣保童等入奏 上以困即来效力朝廷多历年岁屡奏边情忠勤可尚令礼部从优议赏于是赐困即来金织文绮表里各八仍赐敕奖谕之保童等陛见及辞皆特赐

  • 第三十册 崇德元年十月·佚名

    第三十册 崇德元年十月十五日,先是,和硕睿亲王、和硕豫亲王往征明国,至锦州下营,城内有崔应时者为首,与约五十人同谋,遣胡有升赍书至和硕豫亲王处,其书云:“天奉佛命,遣一帝王下界以乱天下。朱氏帝业将终,今大金之後天聪

  • 卷十五·吴缜

    ●钦定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卷十五(宋)吴缜 撰○十五曰义例不明中宗纪前与诸帝纪详略不同宗室有书姓或不书姓者一事兼该诸传而诸传中有载不载者皇后传所书不同薨卒书法不同温王不立纪传姚南仲传书独孤后事太宗纪魏徵薨事

  • 卷五十七·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五十七典礼【八 乐章二】二十五【爱民】苍【角上】生【角上】福【徵工】即【羽凡】一【角上】人【羽凡】福【徵工】倍【羽凡】切【徵工】乾【角上】乾【角上】保【宫四】泰【角上】情【商

  • ●皇朝通典卷九十三·佚名

    州郡四 ○州郡四 湖北省 湖南省 △湖北省 【 東西距二千二百四十里南北距六百八十里東至安徽安慶府宿松縣界五百五十里西至四川夔州府巫山縣界一千八百九十里南至湖南岳州府臨湘縣界四百里北至河南汝寧府羅山縣界二百

  • 何炳松·周诒春

    何炳松 字柏臣。年二十七岁。生于浙江金华。父寿铨。业儒。初在金华中学堂及浙江高等学堂肄业。屡年得第一名奖。民国元年。任金华中学校教员。民国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旋。入威斯康心大学。习政治学。

  • 卷七·高诱

    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七汉 高诱 注精神训【精者人之气神者人之守也本其原说其意故曰精神】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惟思也念天地未成形之时无有形生】窈窈冥冥芒【莽】芠【枚】汉闵澒【项】蒙鸿【赣】洞【同】

  • 卷十三·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十三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诗桧羔裘诂训传第十三○音义荥波之南【荥毛本误从木下同】是子男之国【男误南】周武王封之于济洛河颍之间爲桧子【颍毛本误

  • 仪礼释宫増注·江永

    婺源江永撰宫室之名制不尽见于经其可考者宫必南乡庙在寝东皆有堂有门周礼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小宗伯职文郑注库门内雉门外之左右又礼记祭义亦有此文注云周尚左按宗庙人道宜居左社稷神道宜居右诸侯制度亦同】宫南

  • 卷八·方苞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集注卷八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大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掌诸侯之复逆周官出入王命及掌诸侯公卿吏民之复逆逹穷者与遽令皆以羣仆而又各分其职防壅蔽也凡治皆决于冡宰而耳目喉舌则寄之夏官之属且分职

  • 卷三十八·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三十八天子之孝省刑罚【臣】按经言教不肃而成政不严而治则是刑措而可以致太平矣然而大着其义于五刑一章者刑为悖德悖礼者立也然而欲民之不犯于有司则非旦夕致矣

  • 佛说舍卫国王十梦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精舍。时有国王名波斯匿。夜梦十事。一者三釜罗。雨边釜沸气交往来。不入中央空釜中。二者王梦见马口亦食尻亦食。三者见大树生花。四者见小树生果。五者见一人切绳人后有羊羊主食绳。六者见胡

  • 第十八章 受纳大菩提树·佚名

    大地之王者,能伴来大菩提树与长老尼,思起长老之言,于雨季之一日,于己宫廷内坐于长老之前,与诸臣共同协议,自思欲托己甥名阿利陀任大臣此事务,呼彼作如次语。(一、二、三)&ldquo;爱者!汝赴正法阿育[王]之处,能伴大菩提树与僧伽蜜多

  • 遁甲演义·程道生

    四卷,明程道生撰。“遁甲”为古代术数之一种,亦称“奇门遁甲”、“奇遁”,起于《易纬乾凿度》所载太乙行九宫之法,溯其源则为《洛书》;神其说者谓出自黄帝、风后及九天玄女,固属无稽。此术当南北朝时已颇流行。其法:以九宫

  •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佚名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原本十卷,现存九卷。卷一为经文,卷二缺,卷三至十为注诀、科仪及修持法术。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缺第2卷。为早期上清经。福永光司《道教と日本文化》推 断其为5世纪作

  • 月明和尚度柳翠·李寿卿

    杂剧剧本。南海观世音菩萨净瓶内的杨柳枝因偶污微尘,被罚往人间,在杭州作风尘妓女,名为柳翠。三十年后罗汉月明尊者化成风魔和尚,经过三次说法,使柳翠醒悟,同时坐化升天。金院本有《月明法曲》、《净瓶儿》二本,内容应与此剧

  • 正统临戎录·哈铭

    原书未著撰人。《四库全书》认为是明杨铭著。1卷。杨铭本名哈铭,蒙古族。幼从其父杨只为通事。正统十四年(1449),随父与指挥使吴良出使瓦剌,被也先太师拘留。“土木之变” 英宗被俘,羁留在也先处的一段时间内,他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