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哀公问于孔子第四十一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何足以知礼?”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闻之也: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明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嗣。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算,备其鼎俎,设其豕腊,修其宗庙,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则安其居处,丑其衣服,卑其宫室,车不雕几,器不刻镂,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礼者如此。”

公曰:“今之君子,胡莫之行也?”孔子曰:“今之君子,好色无厌,淫德不倦,荒怠傲慢,固民是尽,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古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今之君子,莫为礼也!”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公曰:“敢问:何谓为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

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民从之矣。”公曰:“寡人虽无似也,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而闻乎?”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也,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社稷、宗庙之主,君何谓已重乎?”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闻此言也?寡人欲问,不得其辞,请少进。”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世之嗣也,君何以谓已重焉?”

孔子遂有言曰:“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为政先礼。礼者,政之本与!”

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配以及配,君子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大王之道也如此,则国家顺矣。”

公曰:“敢问:何谓敬身?”孔子对曰:“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则能成其亲矣。”

公曰:“敢问:何谓成亲?”孔子对曰:“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百姓归之名,谓之‘君子之子’,是使其亲为君子也,是为成其亲名也已。”

孔子遂言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身。”公曰:“敢问:何谓成身?”孔子对曰:“不过乎物?”公曰:“敢问:君子何贵乎天道也?”孔子对曰:“贵其不已。如日月西东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也,是天道也;无为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公曰:“寡人蠢愚冥烦,子识之心也!”孔子蹴然避席而对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物,是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是故孝子成身。”

公曰:“寡人既闻是言也,无如后罪何?”孔子对曰:“君之及此言也,是臣之福也!”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一 丧服第十一·郑玄
  丽泽论説集録卷九·吕祖谦
  当仁不让·孔子
  ●牧鑑卷之六·杨昱
  第七章 19·辜鸿铭
  卷九十六·山井鼎
  卷二十四·江永
  卷十九 丧服第十一之三·李如圭
  卷一·佚名
  灵隐寺弥勒殿碑·太虚
  宗教对于现代人类的贡献·太虚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中·佚名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慈悲道场忏法 第六卷·佚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上之一·宗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九出 和战·孔尚任

    ◎甲申五月(末、净、丑扮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戎装,杂扮军校执旗帜器械呐喊上)(末)兄弟们俱要小心着,闻得高杰点齐人马,在黄金坝上伺候迎敌。我们分作三队,依次而进。(净)我带的人马原少,让我挑战,两兄迎敌便了。(末)我的田雄不曾

  • 卷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古今禅藻集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十三明释正勉释性同辑元【五言古诗】重登牛头峯         圆至【七首】霜叶黄蝶飞崖泉白蛇挂行行寻故迹往物已屡化高步万石上独立一木下悠然顾吾影残日在

  • 明诗评三·王世贞

    王世贞 曾少詹棨 陆詹事深 宋学士濂 王侍制祎 刘布衣仔肩 刘布衣绩 唐应奉肃 唐侍讲之淳 浦舍人源 张汀州宁 吴文定宽 陈检讨献章 王太仆韦 郭参军子章 沈居士周 文待诏征明 杨仪部循吉 石文隐珤 刘布衣泰 马布衣洪

  • 第五回 纯阳度脱·蒲松龄

    却说文相公欲求功名,被娘子说了几句,把那兴致消了,依旧抄书。又待了二年,韵哥渐渐的大了。娘子一日正抄着书,韵哥跑来,要娘抱着,丫环哄也不去,只管是哭。相公疾忙抱起来,还是哭了一个不了。 [叠断桥]叫声娇娇,叫声娇娇,挟在怀中

  • 陆淞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陆淞(1109-1182)字子逸,号云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长兄。以祖恩补通仕郎,历秘阁校理、工部郎中、知辰州,官至朝请大夫。淳熙九年卒,年七十三。又《耆旧续闻》卷二:“陆辰州子逸,左丞佃之孙,晚以疾废,卜筑于秀野,越之

  • 卷一·宁调元

    黎美周明德既夷,詩道雜亂,黎美周起於番禺,大有起衰救弊之思。其為詩不軌常律,然縱橫排蕩,不可一世。徐巨源至謂:萬歷五十年無詩,濫於王李,佻於袁徐,纖於鍾潭,乃今獨見美周。讀之如春風駘蕩,夏雲崔嵬,如坐百花,雜聽蕭韶,劍客翾動,左右

  • 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范晔

    申屠刚 鲍永 子昱 郅恽 子寿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

  •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叶隆礼

      晉表   晉出帝降表   孫男臣重貴言:頃者,唐運告終,中原失馭,數窮否極,天缺地傾。先人有田一成,有衆一旅,兵連禍結,力屈勢孤。翁皇帝救患摧剛,興利除害,躬擐甲冑,深入寇場。犯露蒙霜,度鴈門之險;馳風擊電,行中冀之誅。黃鉞一

  • ●卷十九·赵翼

    ○贞观中直谏者不止魏征贞观中直谏者,首推魏征。太宗尝谓征曰:&ldquo;卿前后谏二百余事,非至诚何能若是。&rdquo;又谓朝臣曰:&ldquo;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赏其妩媚耳。&rdquo;征以疾辞位,帝曰:&ldquo;金必锻炼而成器,朕方自

  • 西番纪·张瀚

    西番古羌夷属,凡百余种,散处河、湟、洮、岷间。唐贞观中始通中国,宋、元朝贡不绝,间授以官。我明当中国松潘边境,出边二百三十里,为大分水岭,是为江渎之源。北流入陕洮河,南流入甘松岭,穿松潘城,入成都。松潘城之东三十里,为雪阑

  • 后 记·老舍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过他“人民艺术家”称号;朱光潜认为他的小说屈指可数……。是的,《骆驼祥子》畅销美国,《茶馆》震动欧洲,老舍在世界文学中自有他的地位

  • 第一五六夹单禀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九日一一三二三—一四·佚名

    抚院行营中军府周、北右营游府翁、新竹县令方,禀巡抚刘:监提犯兵正法日期,及查讯滋事情形敬会禀者,窃标下起○(注一)奉宪台札,饬带勇前往新竹,将犯兵吴瑞启即行正法,并查办滋事情形等因,随即禀辞,带勇起程,于

  •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 第三十五·班固

    (东方朔)【原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 卷十二·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十二  元 朱公迁 撰小旻之什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音聿】何日斯沮【在举反】谋臧不从不臧覆用【叶于封反】我视谋犹亦孔之卭【其凶反】 赋也旻幽远

  • 相宗络索·王夫之

    八识前五识 &ldquo;眼&rdquo;,九缘生。&ldquo;耳&rdquo;,八缘生,不择明暗,故不缘明缘。&ldquo;鼻&rdquo;&ldquo;舌&rdquo;&ldquo;身&rdquo;三,俱七缘;香、味、触俱合境方取,不缘空缘。第六意识 即意即识,五缘生。不倚五根,别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六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六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揵度爱敬品第四云何为爱。云何为敬。乃至广说。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应广说优婆提舍。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

  • 还丹显妙通幽集·佚名

    还丹显妙通幽集,原题「少室山潜真子述」。约成书于北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首有作者自序,称此书模仿元阳子《金液集》而作。内载「显妙通幽诗」三十首,以明金丹之道。其诗皆为七绝,所述丹法为外丹。谓

  • 大波·李劼人

    李劼人著。共四部。作于1937年。以1911年四川争路事件为中心,从保路同志会的成立、发展以及各地同志军的武装斗争和赵尔丰对运动的血腥镇压,一直写到清王朝的覆灭,真实生动地反映辛亥革命这一规模巨大的民众运动。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