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一

《宋大诏令集》

卷第一

帝统一

即位

太祖即位赦天下制

太宗即位赦天下制

真宗即位赦天下制

仁宗即位赦天下制

英宗即位赦文

神宗即位赦

哲宗即位赦

徽宗即位赦

诞节

宰臣等请立长春节表

宰臣等请立乾明节表

宰臣丁谓等请立乾元节名表

批答

宰臣等乞立寿圣节表批答

宰臣等请立同天节表

宰臣等请立兴龙节表

批答

宰臣章惇等奏天宁节名表

批答

卷第二

帝统二

改元

改太平兴国元年赦天下见禁例

改淳化元年降京畿流罪以下德音

改至道元年在京降流罪以下德音

改咸平元年诏

改景德元年赦天下制

改大中祥符元年赦

改天禧元年诏

改乾兴元年制

改天圣元年诏

灾伤改景祐元年御札

改康定元年及尊号去宝元二字诏

雨灾赦天下改皇祐元年制

日食正阳改皇祐六年为至和元年德音

改治平元年制

改熙宁元年诏

改元丰元年诏

改元祐元年御札

改绍圣元年御札

改元符元年诏

改建中靖国元年御札

改大观元年赦

己酉朔旦冬至改重和元年赦

改重和二年为宣和元年御札

名讳

改名诏

太宗藩邸讳不避诏

卷第三

帝统三

尊号批答上

建隆四年上尊号第三表允批答

宰相等上尊号第□表不允批答

晋王等上尊号第一表不允批答

省尊号诏

群臣上法天崇道上圣至仁皇帝号不允批答

宰相上尊号不允批答

第五表上尊号允批答

群臣三上表乞加尊号不允批答

宰相等表上尊号不允批答

第五表允批答

宰相等表上尊号不允批答

第五表不允批答

宰相等上尊号不允批答

第五表允批答

宰相等上尊号第□表不允批答

第五表允批答

省尊号诏

宰相等上表请复尊号不允诏

三上表请复尊号允诏

宰相等表上尊号不允批答

南郊毋得上尊号诏

宰相等再上表请加尊号不允批答

卷第四

帝统四

尊号批答下

去尊号中睿圣文武字求言诏

宰相等上表加上尊号第五表允批答

不许上尊号诏

南郊不得乞上尊号诏

宰相等表上尊号曰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大仁至治圣神孝德皇帝

不允批答

明堂毋得上尊号诏

宰臣韩琦等上尊号不允批答

第三表不允批答

第四表不允批答

第五表不允批答

宰相等上尊号不允批答

宰相等上尊号第三表谕翰林学士司马光善为答词诏

宰相等表上尊号不允批答

宰相等上尊号表不允批答

宰臣韩绛等表上尊号不允批答

第二表不允批答

第三表不允仍断来章批答

第四表不允批答

第五表不允仍断来章批答

宰相等表上尊号不允批答

大礼罢上尊号诏

服除不上尊号诏

卷第五

帝统五

尊号册上

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册文

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册文

应运统天圣明文武皇帝册文

崇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册文

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册文

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祐德上圣钦明仁孝皇帝册文

卷第六

帝统六

尊号册下

体元御极感天尊道应真宝运文德武功上圣钦明仁孝皇帝册文

圣文睿武仁明孝德皇帝册文

睿圣文武体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册文

景祐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德皇帝册文

宝元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德皇帝册文

体乾膺厤文武圣孝皇帝册文

尊号赦

上尊号讫四京畿内德音

卷第七

帝统七

违豫康复

微恙谕辅臣手诏

康复诸道德音

元符三年不豫赦

康复德音

内禅

宣和传位诏

遗制

开宝遗制

至道遗制

乾兴遗诏

嘉祐遗制

治平遗制

元丰遗诏

元符遗制

谥议上

太祖谥议

太宗谥议

卷第八

帝统八

谥议下

真宗谥议

仁宗谥议

英宗谥议

神宗谥议

哲宗谥议

卷第九

帝统九

谥册

太祖谥册

太宗谥册

真宗谥册

仁宗谥册

英宗谥册

神宗谥册

哲宗谥册

卷第十

帝统十

哀册

太祖哀册

太宗哀册

真宗哀册

仁宗哀册

英宗哀册

神宗哀册

哲宗哀册

卷第十一

太皇太后上

尊立

尊太皇太后制

尊太皇太后制

太皇太后册文

太皇太后册文

诞节

建坤成节诏

建宫殿

答宰臣请太皇太后建宫殿名诏

受册

太皇太后受册止用崇政殿诏

以旱罢受册礼诏

御殿

太皇太后元日不御殿诏

责躬

太皇太后以旱降诏

恩泽

太皇太后減圣节大礼生辰亲属恩泽诏

推恩太皇太后本家骨肉诏

本命

元祐七年正旦以太皇太后本命年齐醮设狱诏

服药

以太皇太后寝疾赦见禁德音

太皇太后服药赦

遗诰

太皇太后遗诰

太皇太后遗诰

卷第十二

太皇太后下

谥议

慈圣光献谥议

宣仁圣烈谥议

谥册

慈圣光献谥册

宣仁圣烈谥册

哀册

慈圣光献哀册

宣仁圣烈哀册

山陵

太皇太后称山陵诏

易太后园陵作山陵诏

卷第十三

皇太后一

尊立

有司请上皇太后尊号奏

尊皇太后制

追尊贤妃李氏为皇太后制

追尊李宸妃位号营奉园陵诏

故圣瑞皇太妃朱氏追尊为皇太后制

谕崇宁初姦臣损钦成旧仪诏

尊号

百官上皇太后尊号不许批答

皇太后降毋得上尊号手书

追尊李宸妃为皇太后制

皇太后号保庆诏

尊皇太后制

尊皇太后制

尊皇太后制

追尊陈太妃为皇太后制

瑞圣皇太妃追崇为皇太后诏

文武百寮再上表加上皇太后尊号不许批答

册文

皇太后尊号玉册文

明道二年皇太后尊号册文

皇太后册文

皇太后册文

皇太后册文

卷第十四

皇太后二

听政

真宗丧服臣寮请皇太后处分军国事表不许批答

第二表不许批答

第三表许批答

皇太后降军国政事进入文字手书

宰臣等请皇太后五日一次坐朝不许批答

第二表不许批答

第三表许批答

宰臣等上皇帝乞皇太后五日一次坐朝表允批答

真宗大祥后皇太后赐宰臣等手书

皇太后权同听政制

皇太后第一次付中书门下還政书

皇太后第二次付中书门下還政书

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诏

皇太后手书付三省

皇太后手书付三省

皇太后罢同听断诏

皇太后罢同听断德音

礼仪

建万安宫奏

命妇见皇太后仪式诏

天安殿发皇太后册诏

尊崇皇太后仪范诏

尊崇皇太后典礼诏

违豫

皇太后不豫降死罪已下赦

皇太后寝疾赦天下普度僧尼制

皇太后不豫德音

遗令遗诰

昭宪皇太后遗令

皇太后遺诰

皇太后遺诰

皇太后遺诰

卷第十五

皇太后三

谥议

明宪皇太后谥议

元德皇太后谥议

庄献明肃皇太后谥议

庄懿皇太后谥议

庄惠皇太后谥议

钦慈皇后谥议

谥册

元德皇太后谥册

明德皇太后谥册

庄献明肃皇太后谥册

庄懿皇太后谥册

庄惠皇太后谥册

钦慈皇太后谥册

钦成皇太后谥册

卷第十六

皇太后四

哀册

明宪皇太后哀册

元德皇太后哀册

明德皇太后哀册

庄献明肃皇太后哀册

庄懿皇太后哀册

庄惠太后哀册

钦圣宪肃皇太后哀册

钦慈皇后哀册

钦成皇太后哀册

山陵

皇太后园陵称山陵诏

卷第十七

皇太妃

尊立

尊太妃制

太后令褒崇皇太妃诏

令礼部太常寺礼官参详皇太妃仪制诏

追命

追尊皇太妃制

太后

复元祐皇后制

加崇元符皇后诏

元符皇后进号太后赐名崇恩宫诏

元符皇后刘氏进号太后制

再废元祐皇后诏

孟氏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诏

卷第十八

皇后上

尊立上

立琅邪郡夫人王氏为皇后制

立陇西李氏为皇后制

立秦国夫人郭氏为皇后制

答群臣乞立后诏

立德妃刘氏为皇后制

皇太后降立郭皇后手书

立郭皇后制

立曹皇后制

立高皇后制

立向皇后制

太皇太后下诏礼官检详六礼著为成式纳皇后

立孟后制

卷第十九

皇后中

尊立下

答宰相请建中宫诏

立贤妃刘氏为皇后诏

立刘皇后制

立王皇后制

立郑皇后御笔

立郑皇后制

册文

册曹皇后文

册高皇后文

册向皇后文

册孟皇后文

册刘皇后文

册王皇后文

卷第二十

皇后下

废黜

皇后郭氏封净妃玉京沖妙仙师诏

净妃等外宅诏

废皇后孟氏批语

废皇后孟氏诏

追命

追册会稽郡夫人贺氏为皇后制

追册故夫人尹氏为皇后诏

追册越国夫人符氏为皇后制

追册莒国夫人潘氏为皇后制

故美人张氏特追册为皇后制

追册郭皇后制

贵妃张氏追册为皇后制

贵妃刘氏追册皇后御笔手诏

明达懿文贵妃刘氏特追册明达皇后制

明节和文贵妃刘氏特追册明节皇后制

谥议

大行皇后谥议

谥册

庄穆皇后谥册

温成皇后谥册

哀册

庄穆皇后哀册

温成皇后哀册

卷第二十一

妃嫔一

内职

置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宫司令诏

改定尚书内省职掌御笔

进拜一

修仪刘氏封德妃制

李氏可才人制

朱氏掌籍制

李氏等顺容制

臧氏等贵仪制

宋惠冲淑仪制

赵氏等尚宫莱国夫人制

淑仪太和宫明真大师朱冲惠特进封贤妃依前明真大师制

婉容沈氏特进封德妃制

美人张氏进封贵妃制

淑仪苗氏特进封贤妃制

德妃沈氏特进封贵妃制

贤妃苗氏特进封德妃制

卷第二十二

妃嫔二

进拜二

永嘉郡君邢氏美人制

婕好宋氏特封充媛制

某氏充媛制

昭容朱氏进位贤妃制

贤妃周氏进位德妃制

贤妃朱氏进位德妃制

德妃苗氏进位贵妃制

德妃周氏进位淑妃制

邢氏进位淑妃制

秦晋国安仁保祐夫人张氏特封吴楚国安仁贤寿夫人制

婉仪宋氏特进位贤妃制

婉仪刘氏进位贤妃制

淑妃周氏进位贵妃制

淑妃邢氏进位贵妃制

贤妃宋氏进位德妃制

昭仪武氏进位贤妃制

安康郡夫人刘氏等可並封國夫人制

文安郡君张氏等可並封郡夫人制

掌珍薛氏等可並封典字制

尚仪杨氏可封郡夫人制

掌设张氏可封典字制

随龙任氏可並封掌字制

仙韶副使王氏可掌乐充仙韶使依旧管干仙韶公事制

才人郑氏可特进封美人制

掌簿李氏可知尚书内省公事制

宫人朱氏可掌珍制

典簿韩氏司言等制

卷第二十三

妃嫔三

进拜三

神宗乳母张氏进封制

婕好郑氏进封婉仪制

婉仪郑氏进位贤妃制

充仪张氏进位贤妃制

贤妃郑氏进位淑妃制

淑妃郑氏进位贵妃制

婉仪王氏进封德妃制

德妃王氏进位淑妃制

贤妃王氏进位德妃制

婉容崔氏进位贤妃制

德妃王氏特进位淑妃制

贤妃崔氏进位德妃制

淑妃宋氏进位贵妃制

淑妃王氏进位贵妃制

德妃崔氏进位贵妃制

婉仪刘氏进位贤妃制

卷第二十四

妃嫔四

进拜四

宫人王氏可特封楚國夫人制

婉容王氏进位贤妃制

淑妃刘氏进位贵妃制

册文

册贵妃张氏文

册贵妃沈氏文

册贤妃宋氏文

降黜

降封宝氏等制

贵妃崔氏降为庶人制

追命

故秦國延寿保圣夫人刘氏改号秦國成圣继明夫人诏

雍王元份母任氏赠太仪诏

故贵仪曹氏可追封贤妃

故尚宫柳氏追封华原郡夫人制

藩邸故知宫杨氏可特赠尚宫制

大内内侍省尚宫赵氏赠崇德夫人制

故贤妃杨氏赠贵妃赐谥懿静制

故贤妃林氏特赠贵妃制

故美人钱氏可追赠婕好制

建安郡夫人张氏可追赠仪國夫人制

宋大诏令集目录

诫约西蕃邈川首领河西军节度使阿里骨诏

阿里骨加恩制

赐新除检校太保依前河西节度使阿里骨加恩官告勅书

赐阿里骨诏

西蕃邈川首领阿里骨落起复制

卷第二百四十

政事九十三

四裔十三

西蕃下

赐阿里骨诏

阿里骨检校太尉依前河西节度仍旧西蕃邈川首领加恩制

西蕃首领陇桚河西节度制

瞎征怀远节度使制

瞎里结等拜官制

青唐首领撒结逋厥鸡归顺补内殿承制制

西蕃溪赊罗撒西平节度西蕃邈川首领制

诸蕃

安抚秦州蕃部尚波于诏

山后两林蛮王归德将军勿尼等进官制

沙州曹延禄拜官制

讨契丹谕乌含城浮渝府渤海府主应王师诏

答安定国公鸟元明玺书

赐潘罗支诏

潘罗支追封武威郡王制

廝铎督朔方节度制

赐甘州回紇天圣五年厤日敕书

甘州外甥回纥可汗王夜落隔可特进怀宁顺化可汗王制

赵怀德加恩制

赵怀德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怀化郡王制

赐于阗国后鳞黑汗王进奉勅书

赐于阗国黑汗王进贺登位勅书

同前

赐西南罗蕃进奉勅书

赐溪洞蛮人彭元宗等进奉端午布勅书

赐溪洞彭儒武等进兴龙节溪布勅书

 

 

宋大诏令集卷第一

帝统一

即位

太祖即位赦天下制建隆元年正月乙巳

门下。五运推移。上帝于焉眷命。三灵改卜。王者所以膺图。朕起自侧微。备尝艰险。当周邦草昧。从二帝以徂征。洎虞舜陟方。翊嗣君而纂位。但罄一心而事上。敢期百姓之与能。属以北敌侵疆。边民罹苦。朕长驱禁旅。往殄烽尘。旗鼓才出于国门。将校共推于天命。迫回京阙。欣戴眇躬。幼主以历数有归。寻行禅让。兆庶不可以无主。万几不可以旷时。勉徇群心。已登大宝。昔汤武革命。发大号以顺人。汉唐开基。因始封而建国。宜国号大宋。改周显德七年为建隆元年。乘时抚运。既协于讴谣。及物推恩。宜周于华夏。可大赦天下。云云于戏。革故鼎新。皇祚初膺于景命。变家为国。鸿恩宜被于寰区。更赖将相王公。同心协力。共裨寡昧。以致昇平。凡百军民。深体朕意。

太宗即位赦天下制开宝九年十月乙卯

门下。王者继统承祧。所以嗣神器。节哀顺变。所以宁万邦。顾历代之通规。谅旧章而可法。先皇帝勤劳启国。宵旰临朝。万几靡倦于躬亲。四海方成于开泰。念农民之疾苦。知战士之辛勤。多垒尽平。生灵永逸。而寒暄遘厉。寝疾弥留。方臻偃革之期。遽起遗弓之叹。猥以神器。付予冲人。遵理命而莫获固辞。涉大川而罔知攸济。负荷斯重。攀号莫任。宜覃在宥之恩。俾洽惟新之泽。可大赦天下。云云恭惟先皇帝推诚损己。焦思劳神。念将士之忠勤。知战伐之辛苦。衣粮禄赐。无非经手经心。土地官封。不惜酬功酬效。生灵是念。稼穑为忧。罢非理之差徭。去无名之侵耗。不贪□□。尽去奢华。减后宫冗食之人。停诸司不急之务。方岳止甘鲜之贡。殿庭碎珠玉之珍。狱讼无冤。刑戮不滥。凡开物务。尽立规绳。予小子缵绍丕基。恭禀遗训。仰承法度。不敢踰违。更赖将相公卿。左右前后。恭遵先旨。同守成规。庶俾冲人。不坠鸿业。宣布遐迩。咸使闻知。

真宗即位赦天下制至道三年四月

门下。创业垂统。于以贻后昆。嗣位承祧。于以绍前烈。为股肱之元首。俾亿兆之宅心。洪惟永图。属在明辟。夫何凉德。享是至休。先皇帝膺箓上元。受遗太祖。临驭迨踰于二纪。忧勤遂冠于百王。无一日不举皇纲。无一事不亲圣览。宵衣旰食。焦思劳神。禹迹混同。方致太平之运。尧心不倦。俄兴弗豫之灾。弃大宝以上仙。付冲人之神器。仰遵顾命。下迫推崇。若涉大川。罔知涯涘。黾勉负荷。兢畏交并。宜覃作解之恩。聊展奉先之意。可大赦天下。云云恭念先朝庶政。尽有成规。谨守奉行。不敢失坠。所宜开谏诤之路。拔茂异之材。鳏寡无告之民。悉令安泰。动植有生之类。冀获昭苏。庶几延宗社之鸿休。召天地之和气。更赖中外百执。左右荩臣。各罄乃诚。辅兹不逮。布告迩遐。咸使闻知。

仁宗即位赦天下制乾兴元年二月二十日

门下。惟天辅德。所以司牧黔黎。惟后守邦。所以奉承绪业。稽三代传归之典。寔百王善继之规。洪惟先皇帝绍二圣之丕图。膺三灵之眷命。仁临区宇。泽浸昆虫。诞扬清静之风。聿致和平之治。焦劳虔巩。二纪于兹。遽兴凭儿之言。遂起遗弓之恨。肆予眇质。俾荷庆基。顾殒越以无容。且哀荒而在疚。适属承祧之始。宜覃在宥之恩。可大赦天下。云云恭念夙侍圣颜。备承宝训。凡百机务。尽有成规。谨当奉行。不敢失坠。更赖宗工良佐。中外具僚。咸竭乃诚。以辅不逮。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英宗即位赦文嘉祐八年四月癸酉

门下。烝民之生。置君为之司牧。神器之重。有子所以传归。先皇帝天资慈仁。圣德深厚。临御岁踰于三纪。忧勤日揽于万几。常旰昃以忘劳。因晦明而遘厉。寖违冲豫。遂至弥留。遽兴凭几之言。念及承祧之寄。猥以大业。属于冲人。永惟负荷之艰。矧在哀迷之次。罔知攸济。祇率旧章。宜覃在宥之恩。式表奉先之志。可大赦天下。云云恭念夙奉慈颜。备闻圣训。在于庶政。悉有成规。惟谨奉行。罔敢废失。更赖中外多士。左右忠贤。各尽乃诚。以辅台德。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神宗即位赦治平四年正月九日

门下。夫民之戴君。尊如元首之奉。天之与子。传有神器之归。先皇帝绍履至尊。钦笃先烈。图治百王之上。垂精五载之间。玉几留章。每及夜分之览。紫闱访道。多踰日旰之咨。既寤寐之积廑。因寒暄之遘厉。神机未餍。遽至弥留之忧。邦祸何胜。已闻遗训之托。属哀荒之靡次。顾负荷之惟艰。茕然自思。浩莫能济。宜本承祧之始。用覃泽物之私。可大赦天下。云云恭念先朝之摹。具循四圣之业。虽寡德之未类。敢旧章之或隳。尚觊宗社隤灵。忠贤合虑。以固鸿图之守。以安宝命之承。咨尔万方。其体朕意。

哲宗即位赦元丰八年三月己亥

门下。生黎民而立之君。所以出四方之令。有天下而传于子。所以维万世之安。先皇帝道极圣神。德兼文武。图治三王之上。储精七闰之间。缉熙事功。董正法度。积勤劳于日昃。违冲豫于春元。植璧以归。方致金縢之祷。缀衣遽设。忍闻玉几之言。眷予冲人。属以重器。永荷艰难之托。曷胜哀疚之怀。宜谨始于承祧。用涣恩而及物。可大赦天下。云云恭念先朝之治。必循五圣之谋。思祗率于旧章。用答扬于先训。尚赖中外列辟。左右忠贤。交修厥官。以辅予治。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徽宗即位赦元符三年正月庚辰

门下。朕承先帝之末命。嗣累圣之丕图。若履渊水。未知攸济。先皇帝睿明聪哲。克勤于邦。遵志扬功。笃绍先烈。十有六载。海内蒙休。忧劳爽和。遂至大渐。乃以神器。属于冲人。负荷惟艰。怵惕以惧。用谨承祧之始。肆颁在宥之恩。可大赦天下。云云恭念元丰诒谋。绍圣遗训。具在天下。可举而行。惟既厥心。罔敢废失。其率循于天下。用奉若于先王。更赖忠良尽规。文武合虑。永弼乃后。共图康功。咨尔万邦。体予至意。

诞节

宰臣等请立长春节表建隆元年正月己未

伏闻轩帝生于寿邱。发绕枢之异。夏禹诞于石纽。流贯昴之祥。莫不炳焕灵符。延长宝历。谅惟圣德。允叶昌符。伏惟皇帝陛下禀天地之英。挺龙凤之表。艰难创业。揖让兴邦。岂可使姚墟启圣之辰。未新嘉节。里社呈祥之日。有阙称觞臣等不胜大愿。请以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群臣上寿。百司休假如式。从之。

宰臣等请立乾明节表太平兴国二年三月甲戌

圣人之生。必记其瑞。著为令节。厥有旧章。俯及立冬之初。寔为载诞之日。盍荐嘉号。式纪休辰。伏以乾元发祥。万物资始。以圣继圣。谓之大明。愿合二义之称。用表无疆之庆。臣等不胜大愿。请以十月七日为乾明节。休假宴赐如故事。从之。

宰臣丁谓等请立乾元节名表

内外文武百寮具衔丁谓等。与诸军将校谨诣东上合门。再拜稽首上言。臣等伏以玉理诞祥。式契贯星之兆。璇枢纪历。爰标出震之期。祇率旧章。惟新令序。臣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伏惟皇帝陛下清宁毓粹。聪哲凝华。袭仙系之莫京。绍帝图之累盛。

候开炎律。气应薰风。叶离德之融晖。仰荣河之启瑞。丕承在旦。欣戴翘心。愿奉嘉名。以昭茂典。遐稽易象。虔纪圣猷。惟受命以缵戎。必体天而致治。臣等不胜大庆。请以四月十四日为乾元节。播芳蕤于甲令。式耀多仪。介纯嘏于鸿灵。弥昌宝筭。臣等无任祈天俟命。沥恳云云。

批答

省表具之。朕猥惟眇质。方嗣丕图。念烛理以未明。若涉川而增畏。卿等情深体国。志切爱君。爰贡封章。备陈典礼。就兹诞日。记以嘉名。载念恭勤。不忘叹尚。重违诚请。勉示允俞。所请宜允。

宰臣等乞立寿圣节表批答

省表具之。赤制告图。肇承题序。青炜动陆。俯协诞期。卿等过稽旧章。列上芳牍。缘华封之素祝。建寿圣之嘉名。窃惟受天元符。抚国昌运。百辟称觞而在席。四夷奉币而在廷。敢以菲怀。抑于舆望。所请宜允。

宰臣等请立同天节表二月庚寅

伏以诞圣题期。表灵源之浚发。揆时纪节。昭皇德之开先。旧典垂鸿。绵区赖庆。恭惟皇帝陛下钦承先训。祇荷丕图。嗣扬遹骏之声。茂协重华之德。方缉熙于绪业。必诹度于故常。当正阳绕月之辰。乃申徽袭祥之日。庆由运会。道与天同。宜敷锡于隆名。用彰明于盛旦。请以四月十日为同天节。从之。

宰臣等请立兴龙节表

伏以德之盛者。礼文既缛。泽之广者。源委必长。梦日储祥。预席有开之庆。奉符践阼。适丁利见之期。幸际熙朝。永标令节。臣等伏惟皇帝陛下诞膺骏命。祇绍燕谋。益安天作之高。方茂日跻之圣。千龄启运。肇新出震之辰。万国环瞻。愿祝后天之筭。臣等不胜大愿。谨以十二月八日为兴龙节。著之令式。布于天下。上寿宴锡。并如故事。臣等谨奉表诣东上合门陈请以闻。

批答

省表具之。赤断锡符。获承洪绪。冬成肃物。用纪诞辰。卿等志切爱君。情深体国。稽前王之著令。举列圣之大章。对扬甲观之祥。愿上兴龙之号。顾惟寡昧。膺此休明。既以申盛礼于两宫。亦以同欢心于万国。有嘉诚请。姑用听从。所请宜允。

宰臣章惇等奏天宁节名表戊申

诗纪生民。易称出震。以表帝王之德。必膺天地之符。历世寖昌。弥文益著。乃建殊常之号。用标载诞之期。流庆万年。均欢四海。属时熙洽。嗣圣统临。敢即群心。前稽故实。云云恭惟皇帝陛下聪明渊懿。刚健粹精。顺亿姓之乐推。享三灵之眷祐。时惟阳月。瑞集枢星。肇开震夙之祥。永御光华之旦。离明继照。敷同四海之欢。天德出宁。请祝万年之寿。列辟称觞而拱极。

殊邻奉贽以造廷。必有鸿名。以申善颂。臣惇等不胜大愿。请以十月十日为天宁节。编诸甲令。播厥治朝。以彰甚盛之休。以配无疆之祚。

批答

省表具之。朕猥以眇躬。获缵洪业。方此该藏之月。寔为震夙之辰。公等志切爱君。情深体国。诗记诞弥之庆。以昭长发之祥。选建节名。旅陈章奏。勉从俞允。兹用叹嘉。所请宜允。

猜你喜欢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脱脱
  第八十四回 叶志超败走辽东 丁汝昌丧师黄海·蔡东藩
  新加坡之记念诏书·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二百零五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报总督赫寿丁忧百姓环请保留情形摺·佚名
  第一六○移光绪十四年四月三十日一一三二三—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纪昀
  一四四四 寄谕左都御史纪昀传旨申饬令将覆校各书务臻完善毋再舛误·佚名
  七九三 署陕西巡抚毕沅奏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会奏绅民捐资助赈附摺·丁曰健
  贺拔岳传·令狐德棻
  王十朋传·脱脱
  ●皇朝通典卷九十二·佚名
  卷六十三·佚名
  四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谷子敬

    (正末扮吕洞宾上,云)贫道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隐于终南山,遇钟离师父,授以长生之术,得道成仙。昔日师父曾说,这岳州城南一株柳树,生数百余年,有仙风道骨,教我度脱他。如今来到这岳州地面,不免扮做一个货墨的先生,去访问咱

  • 朱庭玉·隋树森

    朱庭玉(“庭”或作“廷”),生平、里籍均不详。朱氏有[南吕·梁州第七]《归隐》云:“归来好向林泉下。”“留心垂钓棹鱼舟差,汾水岸晋山坡。”朱氏曲中多指晋地风物。据此知,朱氏可能是山西人。待考。 小

  •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司马迁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赵孝成王时,而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后四十馀万,秦兵遂东围邯郸。赵王恐,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

  •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范晔

    肃宗孝章皇帝讳,显宗第五子也。母贾贵人。永平三年,立为皇太子。少宽容,好儒术,显宗器重之。十八年八月壬子,即皇帝位,年十九。尊皇后曰皇太后。壬戌,葬孝明皇帝于显节陵。冬十月丁未,大赦天下。赐民爵,人二级,为父后及孝悌、力

  • 卷三百五十八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起神宗元豐八年七月盡其月   秋七月甲午,門下省言:「本省文字各有日限,其承中書省、樞密院得旨文字,吏不分緩急呈押入進【一】,已得畫,職級方點檢簽書,慮有差舛。欲自今承受文字【二】,先當行吏,次職級紙背簽書,次給事中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司马迁

    范君石译注【说明】这是专记日者的类传。所谓日者,即古时占候卜筮的人。《墨子·贵义》说:“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墨子不遂而反焉。日者曰:‘

  •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 第二十五·班固

    (卫青,霍去病)【原文】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陽人也,以县吏给事侯家。平陽侯曹寿尚武帝姊陽信长公主。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青有同母兄卫长君及姊子夫,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为卫氏。卫媪长女君孺,次女少

  • 木海传·宋濂

    耮木海,蒙古族人,姓八剌忽..氏,与其父孛合出同为太祖效力,征伐有功。太祖问他攻城夺地以何种武器为先,耮木海回答说:“攻城以炮石为先,因炮石力重而能远射。”太祖大喜,即命他为炮手。太祖九年(1214),太师国王木华黎南伐,太祖命

  • 卫将军文子第六十·戴德

    卫将军文子问于子贡曰:“吾闻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诗世;道者孝悌,说之以义,而观诸体,成之以文德;盖受教者七十有余人。闻之;孰为贤也?”子贡对,辞以不知。文子曰:“吾子学焉,何谓不知也。”子贡对曰:“贤人无妄,知贤则难,故君子曰:‘知莫

  • 论语卷二·朱熹

    宋 朱子 集注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通前篇末二章皆论礼乐之事〉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O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人数如其佾数或曰每佾八人未详孰是季氏以大

  • 无著品第五·佚名

    佛告颰陀和。是菩萨三昧当云何譬。如佛今於若前说经。菩萨当作是念。诸佛悉在前立。当具足念诸佛端正。悉欲逮见一一想。当想识无有能见诸佛顶上者,悉具足作是想见诸佛。当作是念我身亦当逮得如是,亦当逮得身想如是,亦当

  • 卷五百二十二·佚名

    △第三分见不动品第二十五之二复次善现,是菩萨摩诃萨。其心坚固逾於金刚。假使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有情皆变为魔。是诸魔众各复化作尔所恶魔。此诸恶魔皆有无量无数神力。是诸恶魔尽其神力不能留难是菩萨摩诃萨令

  • 增壹阿含经卷第六·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利养品第十三(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人利养甚为不易。令人不得至无为之处。所以然者。若修罗陀比丘不贪利养者。终不于法中。舍三法衣而作居家。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六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六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师子吼品之三起卷。第三明缚解。众生虽有佛性。为惑所覆不能得见。须修万行解生惑尽。佛性理彰故明缚解。文有五番问答。初问答中初问为二。先领旨唱

  • 两晋通俗演义·蔡东藩

    《两晋演义》为《历代通俗演义》之一,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晋代的兴亡。共有一百回,起自司马炎代魏,终至刘宋代晋,经历156年。西晋结束了将近百年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