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原名为《高宗系年要录》或《系年要记》,由《四库全书》定为今名。南宋李心传撰。本书在南宋宁宗宝祐初年曾刊于扬州,流传甚少,今本系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该书为编年体,记录南宋高宗一朝国内外大事。仿《资治通鉴》例编年纪事,与《续资治通鉴长编》相衔接。始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书中所收材料较多,条理也较精密。元末修《宋史》时未见此书,可能当时原书已失。今本是乾隆时修《四库全书》而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这是研究南宋时期历史的重要古籍。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
(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
(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
(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
(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
(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
(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
(1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
(1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
(1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一
(1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二
(1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三
(1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四
(1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五
(1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六
(1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七
(1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八
(2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九
(2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
(2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一
(2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二
(2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三
(2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四
(2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五
(2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六
(2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七
(2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八
(3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九
(3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
(3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一
(3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二
(3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三
(3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四
(3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五
(3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六
(3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七
(3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八
(4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九
(4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
(4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一
(4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二
(4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三
(4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四
(4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五
(4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六
(4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七
(4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八
(5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九
(5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
(5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一
(5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二
(5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三
(5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四
(5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五
(5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六
(5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
(5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八
(6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九
(6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
(6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一
(6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二
(6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三
(6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四
(6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五
(6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六
(6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七
(6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八
(7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九
(7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
(7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一
(7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二
(7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三
(7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四
(7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五
(7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六
(7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七
(7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八
(8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九
(8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
(8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一
(8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二
(8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三
(8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四
(8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五
(8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六
(8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七
(8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八
(9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九
(9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
(9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一
(9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二
(9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三
(9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四
(9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五
(9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六
(9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七
(9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八
(10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九
(10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
(10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一
(10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
(10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
(10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
(10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
(10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
(10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
(10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
(11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
(11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
(11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一
(11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二
(11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三
(11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四
(11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五
(11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六
(11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七
(11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八
(12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九
(12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
(12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一
(12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二
(12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三
(12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四
(12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五
(12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六
(12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七
(12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八
(13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九
(13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
(13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一
(13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二
(13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三
(13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四
(13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五
(13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六
(13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
(13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八
(14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九
(14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
(14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一
(14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二
(14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三
(14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四
(14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五
(14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六
(14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七
(14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八
(15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九
(15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
(15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
(15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二
(15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三
(15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四
(15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五
(15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六
(15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七
(15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八
(16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九
(16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
(16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一
(16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二
(16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三
(16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四
(16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五
(16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六
(16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七
(16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八
(17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九
(17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
(17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一
(17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二
(17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三
(17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四
(17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五
(17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六
(17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七
(17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八
(18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九
(18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
(18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一
(18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二
(18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三
(18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四
(18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五
(18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六
(18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七
(18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八
(19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九
(19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
(19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一
(19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二
(19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三
(19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四
(19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五
(19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六
(19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七
(199)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八
(20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九
(20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百

猜你喜欢
  高士传·皇甫谧
  宋论·王夫之
  三国史辨误·佚名
  路史·罗泌
  盛世危言·郑观应
  咸同朝将相琐闻·佚名
  典故纪闻·余继登
  后鉴录·谢蕡
  江苏省通志稿武备志·缪荃孙
  张煌言传略·佚名
  六部成语·佚名
  大金集礼·佚名
  历代建元考·钟渊映
  宋太宗实录·钱若水
  原道觉世训·洪秀全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七出 抄没·陆采

    【瑞云浓】〔外上〕海宇重淸。四境乍收烽火。〔老旦上〕旧日山河再安妥。〔旦贴上〕全家百口。向死裏别偷生路。〔合〕无祸。明知是苍天回护。〔外〕夫人。且喜昨者李令公军马杀退贼兵。朝廷大驾自奉天起程。

  • 卷五十四·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五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二十四 杂歌謡辞【謡辞】       无名氏 泰始中謡 【晋书曰泰始中人为贾充等謡言亡魏而成晋也】 贾裴王乱纪纲王裴贾济天下【贾充裴秀王沈】 裴秀謡

  • 卷一百十二·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十二目録草虫类谢兴宗惠草虫扇【宋司马光】和圆机题草虫【宋晁说之】雍秀才画草虫七物【宋苏轼】观居宁画草虫【宋梅尧臣】题草虫扇【宋陈造二首】草虫扇【宋范成大】戏题常州草虫

  • 第九十四回 得使才接眷还都 失兵机纵敌入险·蔡东藩

      却说慕容超既得嗣位,引亲臣公孙五楼为武卫将军,领司隶校尉,内参政事。五楼欲离间宗亲,多方媒孽。超因出慕容锺为青州牧,段弘为徐州刺史。太尉封孚语超道:“臣闻亲不处外,羁不处内,锺系国家宗臣,社稷所赖,弘亦外戚懿望,百姓

  • 卷七·陈康祺

    曹振镛忝窃荣名国朝名臣身后得谥文正者,湘乡以前仅祇四人,刘、朱、曾三公世无遗议,杜文正则以甘盘旧学,渥荷殊恩,惟歙县相国亦获享此荣名,殊为忝窃。相传公性忮刻,道光初,蒋襄平以直督内召直军机处,上眷甚厚,曹忌之。适江督琦善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二百三十五·纪昀

    列传金 【十三】○金十三梁襄路伯达 费摩亨沃哷忠 张大节 张亨巨构贺扬庭 焦旭刘仲 洙 李完马百禄刘玑【珫】 康元弼 伊喇益卢庸梁襄路伯达费摩亨沃哷忠张大节张亨巨构贺扬庭焦旭刘仲洙李完马百禄刘玑 【刘珫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三·阿桂

    八月甲申上谕军机大臣曰军阿桂已赴日隆即日筹辨収勦金川之事虽现在各省所调兵力不为不盛但分路进勦需兵尚多不可不寛为筹备湖北湖南两省原调过兵五千此次又续调兵四千陜甘两省前后共调过兵二万四千不知各该省现兵除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二·来保

    正月癸亥上谕内阁曰陜省为入川要路其武功以西栈道绵亘较川省尤长大兵经过地方一切供亿虽丝毫不扰闾阎而夫马支应未免有资民力前曾降防将川省己巳年地丁钱粮再行缓徴其陜省入栈毗连川境之州县应与川省一体加恩着该督抚

  • 孟郊传·欧阳修

    孟郊的字叫东野,湖州武康县人。年轻时隐居嵩山,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合得来。韩愈见到后就和他成了好朋友。孟郊五十岁时,考中了进士,任溧阳县尉,县里有投金濑、平陵城,草木丛生,下边有水潭。孟郊有空就去坐在水潭边,徘徊做诗,公务

  • 刘中敷传·张廷玉

    刘中敷,大兴人,初名中孚。燕王举兵时,他作为生员,以守城之功,被任为陈留县丞。后来升为工部员外郎。仁宗监国时,命他代理工部事,赐给今名,升为江西右参议。宣德三年(1428),升为山东右参政,再升为左布政使。他朴实正直,廉洁清静,吏

  • 后晋纪四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下天福七年(壬寅、942)·司马光

    后晋纪四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壬寅,公元942年) [1]春,正月,丁巳,镇州牙将自西郭水碾门导官军入城,杀守陴民二万人,执安重荣,斩之。杜重威杀导者,自以为功。庚申,重荣首至邺都,帝命漆之,函送契丹。 [1]春季,正月,丁巳(初二),镇州牙将从西廓

  • 泰族训·刘安

    【原文】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谓神明。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以而祸除。远之则迩

  • 佛说宝雨经卷第八·佚名

    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云何菩萨善行阿兰若念处。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住无诤行及住寂静行。若有天龙药叉健达缚等他心神通。能知我心心所有法。是故我应如理作意。远离不如理作意。于如理法中增广修习。是名菩萨善行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澄观

    大文第五称扬佛德。既现既至任力称扬。自申罔极之情。显佛无涯之德。文分为二。初一眉间菩萨赞。后十十方菩萨赞。新众才集佛便现瑞。文不累书故编成次。以赞德相类结集。并之一处。乘现胜音之次。先举胜音之偈。后十

  • 菩提资粮论卷第一·龙树

        圣者龙树本 比丘自在释    大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今于诸佛所  合掌而顶敬  我当如教说  佛菩提资粮  佛者。于一切所应知中得觉。此为佛义。如所应知而知故。又于无智睡眠中觉故。觉者。

  • 卷第三十一(五诵之三)·佚名

    十诵律卷第三十一(五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八法中般茶卢伽法第四(丹本云八法中苦切羯磨法第四之初)佛在舍卫国。尔时舍卫国有二比丘。一名般茶。二卢伽。喜斗诤相言。共诸比丘斗诤相言已。知是斗诤比丘。便

  • 希叟和尚广录卷第一·希叟绍昙

    希叟和尚佛陇□□禅寺语录  侍者 法澄 编师於淳佑九年。正月初八日。入院。山门。大解脱门。无入作处。掣断玄关。头头活路。(遂骤步入云)信脚何妨行数步佛殿。德山软顽。云门放憨。救不得也。瞿昙瞿昙。(遂插香

  •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元照

    简称《律钞资持记》、《资持记》。律学著述。宋元照撰。三卷(或十六卷)。系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的注释书。据元照自序称,《四分律》译传东土,“虽九代相承,而六师异辙”,故在随文注释之前,略标五例:“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