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志第十六·地理一

    ◎地理一

  自黄帝画野置监,唐、虞分州建牧,沿及三代,下逮宋、元,废兴因革,前史备矣。明太祖奋起淮右,首定金陵,西克湖、湘,东兼吴、会,然后遣将北伐,并山东,收河南,进取幽、燕,分军四出,芟除秦、晋,讫于岭表。最后削平巴、蜀,收复滇南。禹迹所奄,尽入版图。近古以来,所未有也。

  洪武初,建都江表,革元中书省,以京畿应天诸府直隶京师。后乃尽革行中书省,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及羁縻诸司。又置十五都指挥使司以领卫所番汉诸军,其边境海疆则增置行都指挥使司,而于京师建五军都督府,俾外都指挥使司各以其方附焉。成祖定都北京,北倚群山,东临沧海,南面而临天下,乃以北平为直隶,又增设贵州、交址二布政使司。仁、宣之际,南交屡叛,旋复弃之外徼。

  终明之世,为直隶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曰山西,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湖广,曰浙江,曰江西,曰福建,曰广东,曰广西,曰云南,曰贵州。其分统之府百有四十,州百九十有三,县千一百三十有八。羁縻之府十有九,州四十有七,县六。编里六万九千五百五十有六。而两京都督府分统都指挥使司十有六,行都指挥使司五,曰北平、曰山西、曰陕西、曰四川、曰福建,留守司二。所属卫四百九十有三,所二千五百九十有三,守御千户所三百一十有五。又土官宣慰司十有一,宣抚司十,安抚司二十有二,招讨司一,长官司一百六十有九,蛮夷长官司五。其边陲要地称重镇者凡九:曰辽东,曰蓟州,曰宣府,曰大同,曰榆林,曰宁夏,曰甘肃,曰太原,曰固原。皆分统卫所关堡,环列兵戎。纲维布置,可谓深且固矣。

  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于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论者谓交趾之弃,未为失图,而开平近迁,则守卫益薄,虽置万全都指挥使司,不足以镇伏山后诸部,故再传而有土木之变。然睿皇自以失律蒙尘,非由经制未备。景帝任贤才,修守御,国步未移,乘舆旋复。由是观之,三卫者,一隅之隘,而无关大计也审矣。至其季世,流寇首祸于西陲,浸寻蔓延,中原为之糜烂。金汤之固不足以制土崩,皈宇之广不足以成掎角。疆圉不蹙于曩时,形胜无亏于初盛,而强弱悬殊,兴亡异数者,天降丧乱,昏椓内讧,人事之乖,而非地利之失也。语曰:“在德不在险”,讵不信夫!今考其升降之差,沿革之故, 具着于篇。作《地理志》。

  京师 南京

  京师 《禹贡》冀、兖、豫三州之域,元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四月分属河南、山东两行中书省。二年三月置北平等处行中书省,先属山东、河南者皆复其旧。领府八,州三十七,县一百三十六。八月置燕山都卫。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北平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永乐元年正月建北京于顺天府,称为“行在”。二月罢北平布政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行部;罢北平都指挥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十九年正月改北京为京师。罢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直隶后军都督府。罢北京行部,直隶六部。洪熙初,仍称行在。正统六年十一月罢称行在,定为京师。府八,直隶州二,属州十七,县一百一十六。北至宣府,东至辽海,南至东明,西至阜平,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九十二,口一百九十二万六千五百九十五。

  顺天府洪武元年八月改为北平府。十月属山东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三年四月建燕王府。永乐元年正月升为北京,改府为顺天府。领州五,县二十二。弘治四年编户一十万五百一十八,口六十六万九千三十三。万历六年,户一十万一千一百三十四,口七十万六千八百六十一。

  大兴

  宛平

  良乡

  固安

  永清

  东安

  香河

  通州 洪武初,以州治潞县省入。西距府四十里。领县四:

  三河

  武清

  漷县

  宝坻

  霸州 洪武初,以州治益津县省入。北距府二百十里。领县三:

  文安

  大城

  保定

  涿州 洪武初以州治范阳县省入。东北距府百四十里。领县一。

  房山

  昌平州正德元年七月升为州,旋罢。八年复升为州。南距府九十里。领县三:

  顺义

  怀柔

  密云

  蓟州 洪武初,以州治渔阳县省入。西距府二百里。领县四:

  玉田

  丰润

  遵化

  平谷

  保定府洪武元年九月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州三,县十七。东北距京师三百五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五万六百三十九,口五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二。万历六年,户四万五千七百一十三,口五十二万五千八十三。

  清苑

  满城

  安肃

  定兴

  新城

  雄

  容城

  唐

  庆都

  博野

  蠡

  完

  祁州 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蒲阴县省入。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二:

  深泽

  束鹿

  安州 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葛城县省入。七年降为县。十三年十一月复升为州。西距府七十里。领县二:

  高阳

  新安

  易州 洪武初,以州治易县省入。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一:

  涞水

  河间府洪武元年十月为府,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州二,县十六。北距京师四百十里。弘治四年编户四万二千五百四十八,口三十七万八千六百五十八。万历六年,户四万五千二十四,口四十一万九千一百五十二。

  河间

  献

  阜城

  肃宁

  任丘

  交河

  青

  兴济

  静海

  宁津

  景州 洪武初,以州治蓚县省入。西北距府百八十五里。领县三:

  吴桥

  东光

  故城

  沧州 洪武初,以州治清池县省入。西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三:

  南皮

  盐山

  庆云

  真定府洪武元年十月为府。属河南分省。二年正月属山东。三月来属。领州五,县二十七。东北距京师六百三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五万九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十九万七千六百七十三。万历六年,户七万四千七百三十八,口一百九万三千五百三十一。

  真定

  井径

  获鹿

  元氏

  灵寿

  藁城

  栾城

  无极

  平山

  阜平

  行唐

  定州洪武二年正月改曰定州。三年以州治安喜县省入。西南距府百三十里。领县二:

  新乐

  曲阳

  冀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信都县省入。西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四:

  南宫

  新河

  枣强

  武邑

  晋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鼓城县省入。西距府九十里。领县三:

  安平

  饶阳

  武强

  赵州 洪武元年以州治平棘县省入。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六:

  柏乡

  隆平

  高邑

  临城

  赞皇

  宁晋

  深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静安县省入。西距府二百五十里。领县一:

  衡水

  顺德府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县九。距京师一千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一千六百一十四,口一十八万一千八百二十五。万历六年,户二万七千六百三十三,口二十八万一千九百五十七。

  邢台

  沙河

  南和

  任

  内丘

  唐山

  平乡

  钜鹿

  广宗

  广平府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县九。东北距京师千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口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六。万历六年,户三万一千四百二十,口二十六万四千八百九十八。

  永年

  曲周

  肥乡

  鸡泽

  广平

  成安

  威

  邯郸

  清河

  大名府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州一,县十。东北距京师千一百六十里。弘治四年编户六万六千二百七,口五十七万四千九百七十二。万历六年,户七万一千一百八十,口六十九万二千五十八。

  元城

  大名

  魏

  南乐

  清丰

  内黄

  浚

  滑

  开州 洪武二年四月以州治濮阳县省入。北距府百六十里,领县二:

  长垣

  东明

  永平府洪武二年改为平滦府。四年三月为永平府。领州一,县五。西距京师五百五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九,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四十四。万历六年,户二万五千九十四,口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四十六。

  卢龙

  迁安

  抚宁

  昌黎

  滦州 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义丰县省入。东北距府四十里,领县一:

  乐亭

  延庆州洪武初,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寻废。永乐十二年三月置隆庆州,属北京行部。十八年十一月直隶京师。隆庆元年改曰延庆州。领县一。东南距京师百八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一千七百八十七,口二千五百四十四。万历六年,户二千七百五十五,口一万九千二百六十七。

  永宁

  保安州洪武初,废。永乐二年闰九月置保安卫。十三年正月复置州于卫城,属北京行部。十八年十一月直隶京师。东南距京师三百里。弘治四年编户四百四十五,口一千五百六十。万历六年,户七百七十二,口六千四百四十五。

  万全都指挥使司洪武四年三月,府废。宣德五年六月置司于此。领卫十五,守御千户所三,堡五。东南距京师三百五十里。

  宣府左卫洪武四年,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四月改为宣府护卫,属谷王府。三十五年十一月罢宣府护卫,复置,徙治保定。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还故治,改属。

  宣府右卫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与左卫同城,属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四月改为宣府护卫,属谷王府。三十五年十一月罢宣府护卫,复置,徙治定州。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还故治,改属。

  宣府前卫 洪武二十六年置,治宣府城,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万全左卫洪武四年,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都司。三十五年徙治山西蔚州。永乐元年二月徙治通州,直隶后军都督府,寻还故治。宣德五年改属。东距都司六十里。

  万全右卫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与左卫同城,属山西行都司。三十五年徙治山西蔚州。永元元年二月徙治通州,直隶后军都督府。二年徙治德胜堡。宣德五年改属。东距都司八十里。

  怀安卫洪武三年属兴和府,改属山西大同府,寻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属。东距都司百二十里。

  保安右卫 永乐十五年置于顺圣川,直隶后军都督府。十七年移治西沙城。二十年徙怀安城内。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怀来卫洪武二年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寻废。三十年正月置怀来守御千户所。永乐十五年改为怀来左卫,明年曰怀来卫,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属。西北距都司百五十里。

  延庆右卫 本隆庆右卫,永乐二年置于居庸关北口,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来属,徙治怀来城。隆庆元年更名。

  开平卫 本独石堡,宣德五年筑。六月自开平故城移卫,置于此。西南距都司三百里。

  龙门卫 宣德六年七月置于故龙门县。西距都司百二十里。

  兴和守御千户所 永乐二十年自兴和旧城徙宣府城内。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龙门守御千户所 宣德六年七月置于李家庄。西南距都司二百四十里。

  长安岭堡西南距都司一百四十里。

  雕鹗堡西南距都司一百七十里。

  赤城堡西南距都司二百里。

  云州堡西南距都司二百十里。

  马营堡西南距都司二百里。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 本大宁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年九月置。二十一年七月更名。领卫十。永乐元年三月复故名,侨治保定府,而其地遂虚。景泰四年,泰宁等三卫乞居大宁废城,不许,令去塞二百里外居住。天顺后,遂入于三卫。西南距北平布政司八百里。

  大宁卫洪武十三年为府,属北平布政司,寻废。二十年八月置卫。九月分置左、右、中三卫,寻又置前、后二卫。二十八年四月改左、右、后三卫为营州左、右、中三护卫。永乐元年二月省,又徙中、前二卫于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

  新城卫 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六十里。

  富峪卫本富峪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二十四年五月改为卫。永乐元年二月徙置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会州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里。

  榆木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里。

  全宁卫洪武中废。二十二年四月置卫。永乐元年废。西南距行都司二百里。

  营州左屯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顺义县,属大宁都司。距行都司里。

  营州右屯卫洪武中,州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蓟州,属大宁都司。西北距行都司四百里。

  营州中屯卫洪武中,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平谷县西,属大宁都司。距行都司里。

  营州前屯卫洪武三年七月属北平府。五年七月废。二十六年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香河县,属大宁都司。距行都司里。

  营州后屯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三河县,属大宁都司。距行都司里。

  兴州左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玉田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右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迁安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中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良乡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前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丰润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兴州后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三河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里。

  开平卫洪武二年为府,属北平行省,寻废府置卫,属北平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卫治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四年二月还旧治。宣德五年迁治独石堡,改属万全都司,而令兵分班哨备于此,后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左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于七合营。永乐元年废。距都司里。

  开平右屯卫洪武二十九年置于军台。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中屯卫洪武二十九年置于沙峪。永乐元年二月徙治真定府,直隶后军都督府。寻徙治滦州西石城废县。距都司里。

  开平前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于偏岭。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后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于石塔。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兴和守御千户所洪武三年为府,属北平布政司。四年后,府废。三十年正月置所。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二十年为阿鲁台所攻,徙治宣府卫城,而所地遂虚。距北平都司里。

  宽河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遵化县,仍属大宁都司。又侨置宽河卫于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距北平都司里。

  宜兴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年兼置卫,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六月改卫为守御千户所。五年七月,州废,存所。永乐元年,所废。距北平都司里。

  南京《禹贡》扬、徐、豫三州之域。元以江北地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又分置淮东道宣慰使司属焉;江南地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明太祖丙申年七月置江南行中书省。洪武元年八月建南京,罢行中书省,以应天等府直隶中书省,卫所直隶大都督府。十一年正月改南京为京师。十三年正月己亥罢中书省,以所领直隶六部。癸卯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以所领直隶中军都督府。永乐元年正月仍称南京。统府十四,直隶州四,属州十七,县九十有七。北至丰、沛,西至英山,南至婺源,东至海。距北京三千四百四十五里。

  应天府太祖丙申年三月曰应天府。洪武元年八月建都,曰南京。十一年曰京师。永乐元年仍曰南京。领县八。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一十六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口一百十九万三千六百二十。弘治四年,户一十四万四千三百六十八,口七十一万一千三。万历六年,户一十四万三千五百九十七,口七十九万五百一十三。

  上元

  江宁

  句容

  溧阳

  溧水

  高淳

  江浦

  六合

  凤阳府太祖吴元年升为临濠府。洪武二年九月建中都,置留守司于此。六年九月曰中立府。七年八月曰凤阳府。领州五,县十三。距南京三百三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七万九千一百七,口四十二万七千三百三。弘治四年,户九万五千一十,口九十三万一千一百八。万历六年,户一十一万一千七十,口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九。

  凤阳

  临淮

  怀远

  定远

  五河

  虹

  寿州太祖丙午年曰寿春府。吴元年曰寿州,属临濠府。洪武二年九月直隶中书省。四年二月还属,后以州治寿春县省入。东距府一百八十里,领县二:

  霍丘

  蒙城

  泗州太祖吴元年属临濠府。洪武二年九月直隶中书省。四年二月还属府,后以州治临淮县省入。西距府二百十里,领县二:

  盱眙

  天长

  宿州洪武四年二月来属。东南距府二百三十三里。领县一:

  灵璧

  颍州洪武四年二月来属。东距府四百四十里。领县二:

  颍上

  太和

  亳州洪武初,以州治谯县省入,寻降为县,属归德州。六年属颍州。弘治九年十月复升为州。东南距府四百五十里。

  淮安府太祖丙午年四月为府。领州二,县九。西南距南京五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八万六百八十九,口六十三万二千五百四十一。弘治四年,户二万七千九百七十八,口二十三万七千五百二十七。万历六年,户一十万九千二百五,口九十万六千三十三。

  山阳

  清河

  盐城

  安东

  桃源

  沭阳海州洪武初,复曰海州,以州治朐山县省入。南距府二百七十里。领县一:

  赣榆

  邳州洪武初,以州治下邳县省入。四年二月改属中都。十五年来属。东南距府四百五十里。领县二:

  宿迁

  睢宁

  扬州府太祖丁酉年十月曰淮海府。辛丑年十二月曰维扬府。丙午年正月曰扬州府。领州三,县七。西距南京二百二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一十二万三千九十七,口七十三万六千一百六十五。弘治四年,户一十万四千一百四,口六十五万六千五百四十七。万历六年,户一十四万七千二百一十六,口八十一万七千八百五十六。

  江都

  仪真

  泰兴

  高邮州洪武元年闰七月降为州,以州治高邮县省入。西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二:

  宝应

  兴化

  泰州洪武初,以州治海陵县省入。西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一:

  如皋

  通州洪武初,以州治静海县省入。西距府四百里。领县一:

  海门

  苏州府太祖吴元年九月曰苏州府。领州一,县七。西距南京五百八十八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四十九万一千五百一十四,口二百三十五万五千三十。弘治四年,户五十三万五千四百九,口二百四万八千九十七。万历六年,户六十万七百五十五,口二百一万一千九百八十五。

  吴

  长洲

  吴江

  昆山

  常熟

  嘉定

  太仓州本太仓卫,太祖吴元年四月置。弘治十年正月置州于卫城,析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益之。西距府一百零五里。领县一:

  崇明

  松江府太祖吴元年正月因之。领县三。西北距南京七百七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二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口一百二十一万九千九百三十七。弘治四年,户二十万五百二十,口六十二万七千三百一十三。万历六年,户二十一万八千三百五十九,口四十八万四千四百一十四。

  华亭

  上海

  青浦

  常州府太祖丁酉年三月丁亥曰长春府,己丑曰常州府。万历末,避讳曰尝州府。领县五。西北距南京三百六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一十五万二千一百六十四,口七十七万五千五百一十三。弘治四年,户五万一百三十一,口二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三。万历六年,户二十五万四千四百六十,口一百万二千七百七十九。

  武进

  无锡

  宜兴

  江阴

  靖江

  镇江府太祖丙申年三月曰江淮府,十二月曰镇江府。领县三。西距南京城二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八万七千三百六十四,口五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三。弘治四年,户六万八千三百四十四,口一十七万一千五百八。万历六年,户六万九千三十九,口一十六万五千五百八十九。

  丹徒

  丹阳

  金坛

  庐州府太祖甲辰年七月为府,置江淮中书行省于此,寻罢。领州二,县六。距南京五百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四万八千七百二十,口三十六万七千二百。弘治四年,户三万六千五百四十八,口四十八万六千五百四十九。万历六年,户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三,口六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八。

  合肥

  舒城

  庐江

  无为州洪武中,以州治无为县省入。西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一:

  巢

  六安州洪武四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以州治六安县省入。十五年改属。东距府百八十里。领县二:

  英山

  霍山

  安庆府太祖辛丑年八月曰宁江府,壬寅年四月曰安庆府。领县六。北距南京六百五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五万五千五百七十三,口四十二万二千八百四。弘治四年,户四万六千五十,口六十一万六千八十九。万历六年,户四万六千六百九,口五十四万三千四百七十六。

  怀宁

  桐城

  潜山

  太湖

  宿松

  望江

  太平府太祖乙未年六月为府。领县三。东距南京百三十五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万九千二百九十,口二十五万九千九百三十七。弘治四年,户二万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十七万三千六百九十九。万历六年,户三万三千二百六十二,口一十七万六千八十五。

  当涂

  芜湖

  繁昌

  池州府太祖辛丑年八月曰九华府,寻曰池州府。领县六。东北距南京五百五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万五千八百二十六,口一十九万八千五百七十四。弘治四年,户一万四千九十一,口六万九千四百七十入。万历六年,户一万八千三百七十七,口八万四千八百五十一。

  贵池

  青阳

  铜陵

  石埭

  建德

  东流

  宁国府太祖丁酉年四月曰宁国府。辛丑年四月曰宣城府。丙午年正月曰宣州府。吴元年四月仍曰宁国府。领县六。北距南京三百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九万九千七百三十二,口五十三万二千二百五十九。弘治四年,户六万三百六十四,口三十七万一千五百四十三。万历六年,户五万二千一百四十八,口三十八万七千一十九。

  宣城

  南陵

  径

  宁国

  旌德

  太平

  徽州府太祖丁酉年七月曰兴安府。吴元年曰徽州府。领县六。北距南京六百八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一十二万五千五百四十八,口五十九万二千三百六十四。弘治四年,户七千二百五十一,口六万五千八百六十一。万历六年,户一十一万八千九百四十三,口五十六万六千九百四十八。

  歙

  休宁

  婺源

  祁门

  黟

  绩溪

  徐州洪武四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十四年十一月直隶京师。领县四。南距南京一千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二万二千六百八十三,口一十八万八百二十一。弘治四年,户三万四千八百八十六,口三十五万四千三百一十一。万历六年,户三万七千八百四十一,口三十四万五千七百六十六。

  萧

  沛

  丰

  砀山

  滁州洪武初,以州治清流县省入。七年属凤阳府。二十二年二月直隶京师。领县二。东距南京一百四十五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千九百四十四,口二万四千七百九十七。弘治四年,户四千八百四十,口四万九千七百一十二。万历六年,户六千七百一十七,口六万七千二百七十七。

  全椒

  来安

  和州洪武初,省州入县。二年九月复改县为州,仍属庐州府。七年属凤阳府,寻直隶京师。领县一。东南距南京百三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九千五百三十一,口六万六千七百一十一。弘治四年,户七千四百五十,口六万七千一十六。万历六年,户八千八百,口一十万四千九百六十。

  含山

  广德州太祖丙申年六月曰广兴府。洪武四年九月曰广德州。十三年四月以州治广德县省入,直隶京师。领县一。北距南京五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四万四千二百六十七,口二十四万七千九百七十九。弘治四年,户四万五千四十三,口一十二万七千七百九十五。万历六年,户四万五千二百九十六,口二十二万一千五十三。

  建平

猜你喜欢
  志第一 礼上·萧子显
  列传第十二 萧辅沈李梁·欧阳修
  前汉孝武皇帝纪三卷第十二·荀悦
  卷第二百五十一 唐紀六十七·司马光
  卷二百十六·毕沅
  大明英宗睿皇帝宝训卷之三·李贤
  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卷之二百八·佚名
  御祭文·丁宗洛
  安丙传·脱脱
  梁襄传·脱脱
  卷四·吴师道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七·高晋
  明鉴易知录卷八·吴楚材
  纲鉴易知录卷八七·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道园遗稿卷三·虞集

    元 虞集 撰七言律诗代祀西岳畣袁伯长王继学马伯庸三学士二首紫禁沉沉曙色低奉祠羣使已班齐承恩归院迷烟树乗传开关踏雪泥蹀躞共怜骑苑马逶迤不若听朝鸡山川有事宁辞逺咫尺成都是国西栈道年年葺旧摧已将平易履崔嵬经

  • 卷五·郭则沄

    内廷筵宴,向不及廷臣。康熙壬戌上元,以滇疆底定,特宴大翠士、部院、卿寺、翰詹、科道诸臣于乾清宫。命学士张英、侍讲高士奇,传谕廷臣以君臣同乐之意。大学士勒德洪诣御前进酒毕,复命诸臣以次至御前赐饮观

  • 列传第二十四 陆法和 王琳·李百药

    陆法和,不知何许人也。隐于江陵百里洲,衣食居处,一与苦行沙门同。耆老自幼见之,容色常不定,人莫能测也。或谓自出嵩高,遍游遐迩。既入荆州汶阳郡高安县之紫石山,无故舍所居山,俄有蛮贼文道期之乱,时人以为预见萌兆。及侯景始告

  • 卷一百五十六·志第一百九·选举二等·脱脱

        ◎选举二   高宗建炎初,驻跸扬州,时方用武,念士人不能至行在,下诏:"诸道提刑司选官即转运置司州、军引试,使副或判官一人董之。河东路附京西转运司。国子监、开封府人就试于留守司,命御史一人董之。国子监

  • 卷之三百九十·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五月乙未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甲子皆如之。外记  ○以神灵显应颁直隶宣化府龙神庙扁额曰神功昭佑。  ○谕内阁王文韶奏请将道府等员留省并调员差遣等语分

  • 皇王大纪卷三十四·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桓王二年冬鲁侯将如棠观鱼公子彄諌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彰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搜夏苗秋狝冬狩

  • 卷十一·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十一扎库木地方他塔喇氏岱图库哈理    达音布达瑚巴顔     阿尔泰朱鲁西尔哈    萨弼图鼐格       郎格和索理      巴逹巴顔赛珠瑚      岳博乌

  • 第十三章 精查清点·林语堂

    我必须清查一下儿我的作品。我的雄心是要我写的小说都可以传世。我写过几本好书,就是:《苏东坡传》,《庄子》;还有我对中国看法的几本书,是《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还有七本小说,尤其是那三部曲:《京华烟云》,《风声鹤唳

  •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范晔

    ◆孝和皇帝(刘肇)孝和皇帝名肇,肃宗第四子。母梁贵人,被窦皇后诬陷,忧郁而死,窦后养帝以为己子。建初七年(82),立为皇太子。章和二年(88)二月三十日,即皇帝位,时年十岁。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听政。三月初五,改淮陽为陈国,楚郡

  • 卷六十一·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六十一盐政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六十一盐政国朝官制盐政长芦两淮各一人【由  特防简用或都察院奏差各带原衔品级】福建甘肃四川两广以总督兼理两浙云南贵州均以

  •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六·高晋

    目录奏议 钦定南廵盛典卷九十六奏议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大学士公傅恒等奏言恭照圣驾廵幸所至随从各行档向地方官取具印结一事前钦奉谕防传谕方观承设法禁革并详细确查具奏今据该督将取结各行档开具清单进呈【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六 洪武十四年三月丙辰朔,赦天下。诏曰:“在昔唐虞、三代之君,任贤使能,民皆远罪,刑措不用,享年永久。朕恭膺天命,抚育黔黎,今十有四年,虽夙夜究心,以求民之安,而未臻其效,狱犹未清,良由委任非人,致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 乙未春正月戊午朔,滁师乏粮,诸将谋所向,子兴言计多失。上数谏之,子兴不听。上郁郁,因致疾。 一日,议出师,遣人召上,上以疾辞;召至再三,乃力疾往。子兴命定计,上曰:“困守孤城,诚非计。今欲谋所向,惟和阳可

  • 五辅第十·管仲

    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暴王之所以失国家,危社稷,覆宗庙,灭于天下,非失人者,未之尝闻。今有士之君,皆处欲安,动欲威,战欲胜,守欲固,大者欲王天下,小者欲霸诸侯。而不务得人,是以小者

  • 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曩谟婆(上)誐嚩帝(归命世尊)怛[口*賴](二合)路枳也(三世亦三界)钵啰(二合)底尾始瑟吒(二合)野(最殊胜)没驮(引)也(大觉者)婆誐嚩帝(同前)怛你也他(引。所谓。亦即说)唵(亦云一

  • 卷七·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七住平越府圆觉门人祖拙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机缘僧问如何是入门句师云投来似知己面目未分明如何是门里句师云弹开金钥后威风自凛凛如何是当门句师云倚户才叉

  • 安南志略·黎崱

    元黎崱(字景高,号东山、静乐)撰。20卷。主要记述古代交州地区的社会、政治、民族、地理、物产、风俗、文化和越南丁、黎、李、陈4个封建王朝的历史及与中国宋朝、元朝的往来,辑录有西汉至元朝至元年间历代中国封建王朝

  • 大护明大陀罗尼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佛在没哩际疏聚落,往吠舍离城说咒,为除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