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

    经筵日讲官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事世袭三等伯臣张廷玉等上言:

  臣等奉敕纂修《明史》告竣,恭呈睿鉴,臣等谨奉表恭进者。伏以瑶图应运,丹纶繙竹素之遗;雒鼎凝庥,玉局理汗青之业。集百年之定论,裒一代之旧闻,历纂辑于兴朝,毕校于兹日。垂光册府,焕采书林。窃惟论道首在尊经,纪事必归揽史。兴衰有自,七十二君之迹何称;法戒攸关,《二十一史》之编具在。继咸五登三之治,心源不隔于邃初;开万方一统之模,典制必参诸近世。况乎岁时绵历,载籍丛残。执简相先,合众长而始定;含毫能断,昭公道以无私。考献徵文,用备酉山之秘;属辞比事,上尘乙夜之观。钦惟皇帝陛下,乘六御天,奉三出治。绍庭建极,绥荡平正直之猷;典学傅心,综忠敬质文之统。观人文以化天下,鉴物惟公;考礼乐以等百王,折衷必当。

  惟兹《明史》,职在儒臣。纪统二百余年,传世十有六帝。创业守成之略,卓乎可观;典章文物之规,灿然大备。迨乎继世,法弗饬于庙堂;降及末流,权或移于阉寺。无治人以行治法,既外衅而内讧;因灾氛以启寇氛,亦文衰而武弊。朝纲不振,天眷既有所归;贼焰方张,明祚遂终其运。我国家丕承景命,肇建隆基,天戈指而扫欃枪,《王会》图而陈玉帛。涤中原寇盗之孽,奠我民生;慰前朝诸帝之心,雪其国耻。迄今通侯备恪,俎豆相承;依然守户卫陵,松楸勿翦。是则扩隆恩于覆载,既极优崇;因之徵故籍于《春秋》,绝无忌讳。

  第以长编汗漫,抑且杂记舛讹。靖难从亡,传闻互异;追尊议礼,聚讼纷拏。降及国本之危疑,酿为《要典》之决裂。兵符四出,功罪难明;党论相寻,贞邪易贸。稗官野录,大都荒诞无稽;家传碑铭,亦复浮夸失实。欲以信今而传后,允资博考而旁参。仰惟圣祖仁皇帝搜图书于金石,罗耆俊于山林。创事编摩,宽其岁月。我世宗宪皇帝重申公慎之旨,载详讨论之功。

  巨等于时奉敕充总裁官,率同纂修诸臣开馆排缉。聚官私之纪载,核新旧之见闻。签帙虽多,牴牾互见。惟旧臣王鸿绪之《史稿》,经名人三十载之用心。进在彤闱,颁来秘阁。首尾略具,事实颇详。在昔《汉书》取裁于马迁,《唐书》起本于刘昫。苟是非之不谬,讵因袭之为嫌。爰即成编,用为初稿。发凡起例,首尚谨严;据事直书,要归忠厚。曰纪,曰志,曰表,曰传,悉仍前史之体裁;或详,或略,或合,或分,务核当时之心迹。文期共喻,扫艰深鄙秽之言;事必可稽,黜荒诞奇邪之说。十有五年之内,几经同事迁流;三百余卷之书,以次随时告竣。胜国君臣之灵爽,实式凭之;累朝兴替之事端,庶几备矣。

  臣等才谢宏通,学惭淹贯。幸际右文之代,获尚论于先民;敢云稽古之勤,远希风于作者。恭蒙睿鉴,俾授梓人。伏愿金镜高悬,璇枢广运。参观往迹,考证得失之源;懋建鸿猷,昭示张弛之度。无怠无荒而熙庶绩,化阜虞纮;克宽克仁而信兆民,时存殷鉴。则冠百王而首出,因革可征百世之常;迈千祀以前驱,政教远追千古而上矣。谨将纂成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目录四卷,共三百三十六卷,刊刻告成,装成一十二函,谨奉表随进以闻。

  乾隆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经筵日讲官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事世袭三等伯臣张廷玉太子少保食尚书俸臣徐元梦户部右侍郎加五级臣留保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一 魏卢李杜张韩·欧阳修
  卷三百十二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第三十三回 立储贰入承大统 释嫌疑准请撤帘·蔡东藩
  ○孝贞后五则·许指严
  武王伐纣书卷下·佚名
  卷之二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卷二·吴大廷
  陈文帝本纪·李延寿
  陈淳传·脱脱
  许国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六十二·佚名
  卷三十一·乾隆
  卷一百二十五之八·雍正
  卷五十五·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郭仲循·唐圭璋

      玉楼春   靓妆才学春无价。   腮粉额黄宫样画。   妖娆闲倚曲阑边,   孤净不胜微月下。   牵情群蕊临风亚。   惜恐苍苔和雨借。   何如相傍玉楼人,   芳酒绣筵红烛夜。

  • 卷之一三·魏庆之

      三百篇   晦庵谓学诗者必本之三百篇   诗之为经,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学诗者当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

  • 第二折·佚名

    (丑扮店小二上,诗云)别家水米和匀搅,我家水多米儿少。若到我家买酒来,虽然不醉也会饱。自家是个开店的。我这店唤做三家店,又唤做黑石头店。这两头的两个店,都是小本钱客商的下在里面,那大本大利的都在我这店里安下。今日天

  • 卷二一·郭则沄

    景庙之立,固圣母意也。初,穆宗弥留,以手敕授李文正,中及嗣统事,以不合慈恬,湮之,文正不能争。南皮疏语谓“既无委裘植腹之男,又无慰情胜无之女”,为当时传诵。盖小臣中怀欲陈之者,不仅一吴柳堂也。翁文恭和潘文

  • 山歌·刘半农

    (用江阴方言)你乙看见水里格游鱼对挨着对? 你乙看见你头上格杨柳头并着头? 你乙看见你水里格影子孤零零? 你乙看见水浪圈圈一晃一晃晃成两个人?*小小里横河一条带, 河过边小小里青山一字排。 我牛背上清清楚楚看见山坳里, 竹篱

  • 卷三百三十七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七月盡其月   秋七月乙巳,提點寺務司言:「已令大相國寺六十二院,以其二為禪院,餘為律院。其舊院名及試經恩例,乞並罷。」從之。   禮部言:「淨因院僧道臻奉詔選舉蘇州瑞光院僧宗本、江州東林院僧常總

  •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三·佚名

    赋役门财赋财赋造簿之法真西山以上数条皆可采用,而歙县造簿之法尤为切要。盖簿书乃财赋之根柢,财赋之出于簿书,犹禾稼之出于田亩也。故县令于簿书,当如举子之治本经。近世不然,虽秋夏之簿未尝不置。然为宰者牢会亲阅,则所用

  • 卷六十·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六十宋 宋敏求 编大臣将帅赏功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西平郡王制郭子仪中书令李光弼侍中制李光弼太尉中书令制滑州节度使令狐彰加御史大夫制褒劳勲臣制李晟司徒兼中书令制浑瑊侍中制高崇文剑

  • 卽位年·佚名

    秋七月7月19日○十九日。〈陰曆丁未六月十日〉承命代理聽政,仍受禪。7月20日○二十日。日本國天皇陛下,親送賀電,仍修謝電。○接見統監侯爵伊藤博文及各國領事于漱玉軒。○詔曰:「李相卨、李瑋鍾、李儁輩가賦何凶性이며包

  • 卷四·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觧义卷四隐公八年春宋公衞侯遇于垂【垂杜注衞地济隂句阳县东北有垂亭今山东曺州北句阳店是其地也】【左传】八年春齐侯平宋衞【平宋卫于郑】有防期宋公以币请于衞请

  • 春秋集解卷九·苏辙

    宋 苏辙 撰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黡宋华元衞寗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春秋书邑皆不系其国以为邑不待国别而知也楚既取彭城以封鱼石而犹书曰围宋彭城者诸侯将取而归之宋故致其意也或曰取宋之邑

  • 胠箧第十·刘文典

    〔释文〕举事以名篇。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疏〕胠,开。箧,箱。囊,袋。摄,收。缄,结。縢,绳也。扃,关钮也。鐍,锁钥也。夫将为开箱探囊之窃,发匮

  • 第五十七卷·佚名

    观天品之三十六(夜摩天之二十二)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知诸天众心生厌离。复为现化。令增厌离。化作天众。于华叶中游戏歌舞。诸实天众。本未曾见。如是天众游戏受乐。有无量种无量差别。为实天众。得离慢故。时实天众

  • 卷第十七·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十七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三 赵州上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时有僧问。既不在明白里。护惜个什么。州曰我亦不知。僧曰。

  • 太上召诸神龙安镇坟墓经·佚名

    元始天尊劝人忏悔罪愆,呼召龙王名号,以安坟求福。

  •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佚名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撰人不详。《隋书‧经籍志》着录「玄女式经要法一卷」;萧吉《五行大义》引「玄女拭经」,疑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此书内容词语,与《黄帝龙首经》相似,亦为汉魏六朝古占卜书。

  •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佚名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盖系隋唐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本书取《度人经》中大梵隐语、灵书中篇、三十二天内音及道君后序等篇章词语,采集众家之说疏解其义。如

  • 集注太玄经·司马光

    集注太玄经,北宋司马光集注。六卷(道藏本《集注太玄经》仅一至六卷,为司马光集注。本书七至十卷,据百子全书本《太玄经》补,为许翰注。),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另有清嘉庆刊本。此书为《太玄经》注本。《太玄》是西汉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