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一·志第十七·地理二

    ◎地理二

  ○山东山西

  山东《禹贡》青、兖二州地。元直隶中书省,又分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属焉。洪武元年四月置山东等处行中书省。三年十二月置青州都卫。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山东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领府六,属州十五,县八十九。南至郯城,北至无棣,西至定陶,东至海。距南京一千八百五十里,京师九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七十五万三千八百九十四,口五百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七十六。弘治四年,户七十七万五百五十五,口六百七十五万九千六百七十五。万历六年,户一百三十七万二千二百六,口五百六十六万四千九十九。

  济南府太祖吴元年为府。领州四,县二十六:

  历城

  章丘

  邹平

  淄川

  长山

  新城

  齐河

  齐东

  济阳

  禹城

  临邑

  长清

  肥城

  青城

  陵

  泰安州洪武初来属,以州治奉符县省入。北距府百八十里。领县二:

  新泰

  莱芜

  德州洪武元年降为陵县,属济宁府。二年七月改属德州。七年七月省陵县,移德州治焉。东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二:

  德平

  平原

  武定州洪武初,州县俱废。六年六月复置州,改名乐安。宣德元年八月改为武定州。西南距府二百四十里。领县四:

  阳信

  海丰

  乐陵

  商河

  滨州洪武初,以州治渤海县省入。西南距府三百五十里。领县三:

  利津

  沾化

  蒲台

  兖州府洪武十八年升为兖州府。领州四,县二十三。东北距布政司三百五十里。

  滋阳

  曲阜

  宁阳

  邹

  泗水

  滕

  峄

  金乡

  鱼台

  单

  城武

  济宁州太祖吴元年为济宁府。十八年降为州,以州治任城县省入。东距府六十里。领县三:

  嘉祥

  钜野

  郓城

  东平州太祖吴元年为府。七年十一月降为州,属济宁府,以州治须城县省入。十八年改属。东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五:

  汶上

  东阿

  平阴

  阳谷

  寿张

  曹州正统十年十二月以曹县之黄河北旧土城置。东北距府三百里。领县二:

  曹

  定陶

  沂州洪武元年属济宁府。五年属济南府。七年十二月属青州府。十八年来属。西距府五百六十里。领县二:

  郯城

  费

  东昌府洪武初为府。领州三,县十五。东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

  聊城

  堂邑

  博平

  茌平

  莘

  清平

  冠

  临清州洪武二年七月改属。弘治二年升为州。东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二:

  丘

  馆陶

  高唐州洪武初,以州治高唐县省入,来属。西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三:

  恩

  夏津

  武城

  濮州洪武二年以州治鄄城县省入,来属。东北距府二百里。领县三:

  范

  观城

  朝城

  青州府太祖吴元年为青州府。领州一,县十三。西距布政司三百二十里。

  益都

  临淄

  博兴

  高苑

  乐安

  寿光

  昌乐

  临朐

  安丘

  诸城

  蒙阴

  莒州洪武初,以州治莒县省入。北距府二百里。领县二:

  沂水

  日照

  莱州府洪武元年升为府。六年降为州。九年五月复升为府。领州二,县五。西距布政司六百四十里。

  掖

  平度州洪武二十二年正月改置。北距府百里。领县二:

  潍

  昌邑

  胶州洪武初,以州治胶西县省入。九年来属。北距府二百二十里。领县二:

  高密

  即墨

  登州府洪武元年属莱州府。六年直隶山东行省。九年五月升为府。领州一,县七。西距布政司一千零五十里。

  蓬莱

  黄

  福山

  栖霞

  招远

  莱阳

  宁海州洪武初,以州治牟平县省入,属莱州府。九年改属。西距府二百二十里。领县一:

  文登

  辽东都指挥使司洪武四年七月置定辽都卫。六年六月置辽阳府、县。八年十月改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治定辽中卫,领卫二十五,州二。十年,府县俱罢。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海口,北至开原。由海道至山东布政司,二千一百五十里。距南京一千四百里,京师一千七百里。

  定辽中卫洪武四年罢。六年复置。十年复罢。十七年置卫。

  定辽左卫、定辽右卫俱洪武六年十一月置。

  定辽前卫洪武八年二月置。

  定辽后卫本辽东卫,洪武四年二月置。八年二月改。九年十月徙治辽阳城北,寻复。

  东宁卫本东宁、南京、海洋、草河、女直五千户所,洪武十三年置。十九年七月改置。

  自在州永乐七年置于三万卫城,寻徙。

  以上五卫一州,同治都司城内。

  海州卫本海州,洪武初,置于旧澄州城。九年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废。东北距都司百二十里。

  盖州卫洪武四年废。五年六月复置。九年十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复废。北距都司二百四十里。

  复州卫本复州,洪武五年六月置于旧复州城。十四年九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废。北距都司四百二十里。

  金州卫本金州,洪武五年六月置于旧金州。八年四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废。北距都司六百里。

  广宁卫江武初废。二十三年五月置卫。东距都司四百二十里。

  广宁中卫、广宁左卫俱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二十八年四月废。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

  广宁右卫本治大凌河堡,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二十八年四月废。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

  以上三卫,俱在广宁卫城。

  广宁前卫、广宁后卫俱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后俱废。

  义州卫洪武初,州废。二十年八月置卫。东南距都司五百四十里。

  广宁后屯卫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于旧懿州。永乐八年徙治义州卫城。

  广宁中屯卫洪武初,州废。二十四年九月置卫。东南距都司六百里。

  广宁左屯卫洪武二十四年九月置于辽河西,后徙广宁中屯卫城。

  广宁右屯卫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于十三山堡。二十七年迁于旧闾阳县之临海乡。东南距都司五百四十里。

  广宁前屯卫洪武初,属永平府。七年七月,州废。二十六年正月置卫。东距都司九百六十里。

  宁远卫宣德五年正月分广宁前屯、中屯二卫地置,治汤池。东距都司七百七十里。

  沈阳中卫洪武初废。三十一年闰五月置卫。南距都司百二十里。

  沈阳左卫、沈阳右卫俱洪武中置。建文初废。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复置,后仍废。

  沈阳中屯卫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置。建文中废。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属北平都司,后属后军都督府,寄治北直河间县。

  铁岭卫洪武二十一年三月以古铁岭城置。二十六年四月迁于古嚚州之地,即今治也。南距都司二百四十里。

  三万卫洪武初废。二十年十二月置三万卫于故城西,兼置兀者野人乞例迷女直军民府。二十一年,府罢,徙卫于开元城。南距都司三百三十里。

  辽海卫洪武二十三年三月置于牛家庄。二十六年徙三万卫城。

  安乐州永乐七年置,在三万卫城。

  山西《禹贡》冀州之域。元置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四月置山西等处行中书省。三年十二月置太原都卫。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山西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领府五,直隶州三,属州十六,县七十九。东至真定,北至大同,西南皆至河,距南京二千四百里,京师千二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五十九万五千四百四十四,口四百七万二千一百二十七。弘治四年,户五十七万五千二百四十九,口四百三十六万四百七十六。万历六年,户五十九万六千九十七,口五百三十一万七千三百五十九。

  太原府洪武元年十二月改为太原府,领州五,县二十:

  阳曲

  太原

  榆次

  太谷

  祁

  徐沟

  清源

  交城

  文水

  寿阳

  孟

  静乐

  河曲

  平定州西北距府一百八十里。领县一:

  乐平

  忻州洪武初,以州治秀容县省入。南距府百六十里。领县一:

  定襄

  代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八年二月复升为州。西南距府三百五十里。领县三:

  五台

  繁峙

  崞

  岢岚州本岢岚县,洪武七年十月置。八年十一月升为州。东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二:

  岚

  兴

  保德州洪武七年降为县。八年十一月属岢岚州。九年正月复升为州东南距府五百里。

  平阳府洪武元年改为平阳府。领州六,县二十八。东北距布政司五百九十里。

  临汾

  襄陵

  洪洞

  浮山

  赵城

  太平

  岳阳

  曲沃

  翼城

  汾西

  蒲

  灵石

  蒲州洪武二年改为蒲州,以州治河东县省入。东北距府四百五十里。领县五:

  临晋

  荥河

  猗氏

  万泉

  河津

  解州洪武初,以州治解县省入。东北距府三百四十里。领县五:

  安邑

  夏

  闻喜

  平陆

  芮城

  绛州洪武初,以州治正平县省入。东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三:

  稷山

  绛

  垣曲

  霍州洪武初,以州治霍邑县省入。南距府百四十五里。

  吉州东距府二百七十里。领县一:

  乡宁

  隰州洪武初,以州治隰川县省入。东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二:

  大宁

  永和

  汾州府洪武九年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三年五月升为府。领州一,县七。东北距布政司二百里。

  汾阳

  教义

  平遥

  介休

  石楼

  临

  永宁州洪武初,以州治离石县省入。隆庆元年更名。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来属。东南距府百六十里。领县一:

  宁乡

  潞安府洪武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司。嘉靖八年二月升为潞安府。领县八。西北距布政司四百五十里。

  长治

  长子

  屯留

  襄垣

  潞城

  壶关

  黎城

  平顺

  大同府洪武二年为府。领州四,县七。南距布政司六百七十里。

  大同

  怀仁

  浑源州西北距府百三十里。

  应州洪武初,以州治金城县省入。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一:

  山阴

  朔州洪武初,以州治鄯阳县省入。东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一:

  马邑

  蔚州洪武二年仍为州。四年来属,以州治灵仙县省入。西北距府三百五十里。领县三:

  广灵

  广昌

  灵丘

  泽州洪武初,以州治晋城县省入。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司。领县四。西北距布政司六百二十里。

  高平

  阳城

  陵川

  沁水

  沁州洪武初,以州治铜鞮县省入。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改属汾州府,三十二年仍直隶布政司。领县二。西北距布政司三百十里。

  沁源

  武乡

  辽州洪武初,以州治辽山县省入。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司。领县二。西北距布政司三百四十里。

  榆社

  和顺

  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本大同都卫,洪武四年正月置。八年十月更名。二十五年八月徙治大同府。二十六年二月领卫二十六,后领卫十四。

  大同前卫洪武七年二月置,与行都司同城。

  大同后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寻罢。二十六年二月复置,治行都司东,后仍徙行都司城。

  大同中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后罢。

  大同左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三十五年罢。永乐元年九月复置。七年徙治镇朔卫城。

  大同右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三十五年罢。永乐元年九月复置。七年徙治定边卫城。

  镇朔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蓟州,直隶后军都督府,而卫城遂虚。七年徙大同左卫来治。正统十四年又徙云川卫来同治。东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定边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通州,直隶后军都督府,而卫城遂虚。七年徙大同右卫来治。正统十四年又徙玉林卫来同治。东南距行都司一百九十里。

  阳和卫洪武初,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宣德元年徙高山卫来同治。西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天成卫洪武四年五月改属大同府,县寻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后徙镇虏卫来同治。西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威远卫正统三年三月以净水坪置。东距行都司一百八十里。

  平虏卫成化十七年置,与行都司同城。嘉靖中徙今治。东北距行都司二百四十里。领千户所一:

  井坪守御千户所

  云川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还旧治,仍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徙治旧镇朔卫城,与大同左卫同治,而卫城遂虚。东距行都司二百十里。

  玉林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还旧治,仍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徙治旧定边卫城,与大同右卫同治,而卫城遂虚。东距行都司二百四十里。

  镇虏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还旧治,仍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徙治天成卫城,与天成卫同治,而卫城遂虚。东距行都司百十里。

  高山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徙阳和卫城,与阳和卫同治,仍属行都司,而卫城遂虚。嘉靖二年九月置高山守御千户所于此,属大同前卫。

  宣德卫洪武中,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宣德卫,后废。东南距行都司八十里。

  东胜卫洪武四年正月,州废,置卫。二十五年八月分置东胜左、右、中、前、后五卫,属行都司。二十六年二月罢中、前、卫三卫。永乐元年二月徙左卫于兆直卢龙县,右卫于北直遵化县,直隶后军都督府。三月置东胜中、前、后三千户所于怀仁等处守御,而卫城遂虚。正统三年九月复置,后仍废。西距行都司五百里。领千户所五:失宝赤千户所、五花城千户所、干鲁忽奴千户所、燕只千户所、瓮吉刺千户所,俱洪武四年正月置。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司马迁
  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脱脱
  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八十一·赵尔巽
  东汉会要卷四十·徐天麟
  竹书统笺卷首下·徐文靖
  卷五十八·宋·蒋一葵
  卷之一百七·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七十七·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八·佚名
  卷之一百零一·佚名
  卷之六十四·佚名
  皇王大纪卷六十九·胡宏
  汲郑列传第六十·司马迁
  职官三四·徐松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江史君·唐圭璋

      好事近   寿六十   耳顺恰当年,甲子方周一数。绛县老人曾纪,四百四十五。   孙弘博士适遭逢,马援击蛮未遇。五福祝君全备,更尊荣安富。

  • 林仰·唐圭璋

      仰字少瞻,福州长溪(在今福建省霞浦县)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为袁州宜春县慰。绍兴三十二年(1162)监登闻鼓院。   少年游   早行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

  • 歴代诗话卷五十·吴景旭

      庚集中之中  唐诗  登第  唐宋遗史曰孟东野有下第诗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劒伤又再下第诗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其后登第则志气充溢一日之间花皆看尽进取得失盖亦常事而东野器宇不宏至于如此何其鄙耶  吴旦生曰

  • 第一卷·王方庆

      ○諫詔免租賦又令輸納  太宗初即位,詔關中免二年租賦,關東給復一年。又有敕:「已役已納並遣輸了,明年總為準折。」公諫曰:「臣伏見八月九日詔,率土皆復一年,老幼相歡,式歌且舞在路。又聞有敕,丁巳配役,即令役滿折造;於物亦

  •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五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三○ 护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查缴违背遗书请旨销毁折·佚名

    二三○ 护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查缴违背遗书请旨销毁折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八日护湖南巡抚 湖南布政使臣觉罗敦福跪奏,为查缴违背遗书,请旨销毁事。窃臣钦奉谕旨,节次谆切晓谕,,并派委诚妥干员,亲赴藏书各家,谕令将违背遗书及

  • 志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八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兵二。宿卫。○成宗元年六月正匡崔承老上书曰: "我朝侍卫军卒在太祖时但充侍卫宫城其数不多及光宗信谗诛责将相自生疑惑。 简选州郡有风彩者

  • 宇文化及传·李延寿

    宇文化及是宇文述的长子。生性凶恶阴险,不遵循法律制度,喜欢骑着骏马,挟带弹弓,在路上奔驰,因此,长安人称他为轻薄公子。隋炀帝为太子时,宇文化及常以千牛之职出入炀帝卧室内房。多次升迁至太子仆,因为接受贿赂,多次被免官。太

  • 田锡传·脱脱

    田锡,字表圣,嘉州洪雅人。少年聪悟,喜好读书做文章。杨徽之任峨眉县令,宋白任玉津县令时,都对他很礼遇,为他扬名,他因此名声大振。太平兴国三年(978),以优异成绩考取进士,脱去平民衣服,官任将作监丞、宣州通判。升著作郎、京西

  • 卷三十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三十二 朱批张楷奏摺 雍正三年四月三十日江苏廵抚【臣】张楷谨 奏为密陈沿途地方情形事窃【臣】自四月初三日 陛辞出京留心察看一路麦禾

  • 卷三十·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三十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周礼夏官司马第四政官节音义行司马户刚切行行列也【脱司马二字也误反】疏舆众至于此○今复增置三行【今误令】凡制节注既儆既戒【儆诗作敬笺敬之言警也】音义儆本

  • 卷二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二十圜丘祀天明史恭闵帝本纪建文元年正月庚辰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配革朝志帝始郊见上帝如岁祀之礼岁前十二月躬省牲于南郊是月戊寅御奉

  • 欢送日本佛教访华团致词·太虚

    ──十五年十月在上海──去年我们在贵国时,蒙各方面之欢待,至今铭心不忘!此次诸公来临我国,万事不周,甚为惭愧!太虚当诸公渡华之时,各方面之种种事情冗繁,须说明者,尤以南洋方面之招请为要;出发时,举凡一切,均托王一亭居士办理。

  • 佛遗教经讲要·太虚

    悬论 一 释经题 二 明译史释经 甲一 叙分──六种成就 甲二 正宗分──二重法要 乙一 共法要 丙一 对治邪业 丁一 根本净

  • 诚斋易传·杨万里

    南宋学者杨万里著。始著于淳熙16年(1189),完成于他死前两年(1204),历时15载。其伦理思想的显著特点,是鉴于历代封建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赋予仁义道德以实在的政治、经济内容:“何以为仁?曰财而已。虽有仁心,仁闻,而天

  • 后水浒传·佚名

    清佚名撰。四十五回。题“青莲室主人辑”。首有“采虹桥上客题于天花藏”的序,序后钤有“素政堂”、“天花藏”图章各一。书虽以“水浒”为名,实则叙南宋杨幺洞庭起义事。故事以燕小乙重游梁山为引子,承接宋江、卢俊义等

  • 法喜志·夏树芳

    四卷。全称《名公法喜志》。明代夏树芳撰,冯定校阅。约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一部辑录历代名儒百官和忠孝节义之士的持佛态度及言行事迹的传记体著作。所收人物始自汉武帝时的东方曼倩(即东方朔),终于元末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