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安邑坊女诗鉴赏

生平简介

安邑坊女,生平不详。

幽恨诗

安邑坊女

卜得上峡日,

秋江风浪多。

巴陵一夜雨,

肠断木兰歌。

安邑坊女诗鉴赏

杨慎认为:“诗盛于唐 ,其作者往往托于传奇小 说、神仙幽怪以传于后,故其诗大有绝妙古今一字千金者 。”(《升庵诗话》卷八)随后他“试举一二” 时,第一例就是这首《幽恨诗》。此诗作者姓名已佚,旧说荒诞,多谓“仙鬼”。

其实依据诗作本身与有关传说 ,大致可以推测, 诗中主人公当是巴陵(今岳阳)一带的女子,诗的内容是抒发“幽恨”之情,诗的情调颇类南朝小乐府中的怨妇诗。

诗开篇就写一个占卜场面。卦象呈示的很不吉利:

上峡之日,秋江必多风浪。这里谁占卜?谁上峡?均无明确交代。不过读者可以想象:占卜的是诗的主人公——一位幽独的女子,而“上峡”的却不是她自己,应该是与她关系密切的另一角色 。从“幽恨 ”二字可以推断,这个角色或是女子的丈夫。那人大约是位“重利轻别离”的商贾,正从巴陵沿江上峡做生意去。

上水,过峡,又是多风浪的秋天,舟行多险。这位巴陵女子的忧虑,只有李白笔下的长干女可相仿佛: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氵预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一种不祥的预感驱使她去占卜,未料得到了一个使人心惊肉跳的回答。

这两句写事,后两句则重在造境。紧承上文,似乎凶卦应验了 。淫雨大作,绵绵不绝。“一夜雨”意 味着女主人公一夜未睡。听着帘外潺潺秋雨,她不禁唱出悲哀的歌声。南朝乐府的“木兰歌”,本写女子替父从军,但前四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此处活用其意,是断章取义的手法。那幽怨的女子既无法安睡,又无心织作,惟有长吁短叹,哀歌当哭。雨声与歌声交织,形成分外凄凉的境界,借助这种气氛渲染,形象地传达了巴陵女子思念、担虑和怨恨的复杂情感。诗正写到“断肠”外,戛然而止,像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余韵不绝。

猜你喜欢
  卷六百零九·彭定求
  卷八·彭定求
  王淮·唐圭璋
  诗学禁脔 全文·范梈
  第一折·宫天挺
  第一折·孙仲章
  鹤年诗集卷二·丁鹤年
  卷一 五十首·赵崇祚
  初集卷五·乾隆
  卷230 ·佚名
  卷七十·冯惟讷
  卷三百五十三·陈廷敬
  御选明诗卷五十六·康熙
  邹序·顾贞观
  第一節 韻·王力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一十二·彭定求

        卷212_1 【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高適   昔余涉漳水,驱车行邺西。遥见林虑山,苍苍戛天倪。   邂逅逢尔曹,说君彼岩栖。萝径垂野蔓,石房倚云梯。   秋韭何青青,药苗数百畦。栗林隘谷口,栝树森回谿。

  • 戴复古妻·唐圭璋

      戴复古妻,武宁偿知其姓氏。三台词录作金伯华。   祝英台近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

  • 卷三百九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九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三十三 姚纶 夫子学师襄琴图 周衰乐废缺正声几湮沈苟无独识者世远将焉寻所以孔夫子俛学师襄琴初弹猗兰操再鼔文王音至和格鸟兽跄舞娯人心此图写遗意

  • 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十八·赵尔巽

      海兰察子安禄 奎林珠勒格德 和隆武 额森特 普尔普   海兰察,多拉尔氏,满洲镶黄旗人,世居黑龙江。乾隆二十年,以索伦马甲从征准噶尔。辉特台吉巴雅尔既降,复从阿睦尔撒纳叛,师索之急,遁入塔尔巴哈台山中,海兰察力追及之,

  • 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四·荀悦

      八年冬。上击韩王信余寇于东垣。建武侯靳歙有功。迁为车骑将军。上还过赵。赵相贯高伏。兵柏人亭。欲为逆。上宿心动。曰。柏人者。迫于人也。乃去之。初上过赵。王甚卑恭。上箕踞骂詈甚辱之。贯高谓王曰。皇

  • 第八回 明守将献城卖友 清太宗获玺称尊·蔡东藩

      却说满洲太宗下令退军,众贝勒都来谏阻,太宗把意见详述一番,说得众贝勒个个叹服。原来太宗的意思,恐师老日久,有前无继,转犯兵家之忌。就使乘胜攻城,应手而下,也是万不能守。一旦援军四集,反致进退两难,所以决意离京,把畿辅

  • 第七十回 段合肥重组内阁 冯河间会议南京·蔡东藩

      却说龙济光既联络桂军,应该遵约北伐,当委段尔源为广东护国军第一军司令,马存发、李鸿祥为广东护国第二第三两军司令,扬言北伐。其实他的本心,仍然拥护中央,不过为陆、梁所迫,没奈何反抗老袁,虚张声势哩。实是舍不掉郡王

  • ●卷三 世系第二·徐时栋

    昔周之王也,立小史之官,是定世系,以辩昭穆。秦并天下,焚弃典籍,公侯子孙,失其本系。汉兴,得《世本》,叙黄帝以来祖世所出。逮汉而有官谱。晋继之作,是有挚虞《族姓昭穆记》。宋、齐之间,谱谍滋广,掌于官府。其后乃竞行奸货,以新易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杨士奇

    宣德三年夏四月癸丑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辽东东宁卫女直指挥佥事木答哈等来朝贡马○交阯所遣头目黎少頴等陛辞赐文绮衣及钞赐敕谕头目黎利曰去年十月军中以尔等所陈书并表来奏请立陈氏之后朕仰体 天地之心与

  • 高俭传·欧阳修

    高俭字士廉,以字显于世,他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其父高励为乐安王,入隋后任职为洮州刺史。士廉敏慧而有度量,状貌就像画出的一样,书读一遍就能背诵,应对灵敏。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显贵旧臣,与士廉结为忘年

  • 卷十四 世宗之立·李有棠

    太宗大同元年夏四月戊寅,世宗即位于镇阳。世宗讳阮,小字乌云。人皇王让国皇帝长子,母曰柔贞皇后萧氏。生而仪观丰伟,内宽外严,善骑射,乐施与,人望归之。人皇王归唐被害,太宗爱之如子。会同九年,从伐晋,求父遗骸葬之。大同元年春

  • 卷二十二·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二十二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诏令上上仁宗乞诏令先定议而後行孙 沔臣窃闻景德中知制诰朱巽上言以所降命令不可屡改应合更张请先定议如经久可守者行之不可者止之真皇谓宰臣曰此甚识治体卿等志

  • 跋·王守仁

      嘉靖戊子冬德洪与王汝中奔师丧至广信,讣告同门,约三年收录遗言。后同门各以所记见遗。洪择其切于问正者,合所私录,得若干条。居吴时,将与文录并刻矣。适以忧去,未遂当是时也,四方讲学日众,师门宗旨既明,若无事于赘刻者,故不

  • 卷九五·邱濬

    ▲权量之谨 《舜典》:同律度量衡。 孔颖达曰:“律者候气之管,而度量衡三者法制皆出于律。度有丈、尺,量有斛、斗,衡有斤、两,皆取法于律。” 蔡沈曰:“律谓十二律,六为律、六为吕,凡十二管,皆径三分有奇,空

  • 卷十二·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十二治道类二田赋吕氏大临曰横渠慨然有意三代之治论治人先务未始不以经界为急尝曰仁政必自经界始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已问横渠谓世之病井田难行者以亟夺富人之田为辞然处之有术

  • 佛说四愿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与五百比丘僧。坐于尼延树下。为数千万人说法。于是城中有豪长者。财富无数。名曰纯陀。纯陀有子。厥年十四。时得重病。不免所疾。逐便丧亡。父母兄弟。宗亲中外。莫

  • 金刚场陀罗尼经·佚名

    隋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在雪山妙色聚落金庄严窟。与摩诃比丘僧其数满足一千人俱。尔时世尊著衣持钵。入妙色聚落普遍乞食。还至本处饭食讫。结加趺坐正念不动。尔时世尊入名一切法平等相三昧。

  • 成具光明定意经·佚名

    一卷,后汉支曜译,贵姓子善明,问佛:佛之妙德由何致之?佛言:有定意法,名成具光明,当净行百三十五事。佛在迦维罗卫国。敕阿难集一切众,有贵姓子善明,与同辈五百人见佛,发心。请佛。佛受其请。次问佛之妙德,从何致之?佛言,有定意法,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