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梁书

纪传体史书。唐初姚思廉撰。56卷。其中本纪6卷、列传50卷。无表志。成书于唐贞观十年(636)。思廉父姚察在隋时撰有旧稿,贞观三年(629),思廉奉命修史,在其父旧稿的基础上,参照梁谢吴《梁书》等诸家史书,补充整理,续成此书。记载南朝梁自萧衍建国至萧方智之国56年间历史(502—557)。内容对梁朝的政治、军事及思想、文学、史学、宗教、民族关系都有叙述。篇中有关梁与北朝抗衡、屯田、农民起义等事较有参考价值。文笔较为简练,记事较为详备,是现存梁史比较原始的记载。范缜、阮孝绪、陶弘景等传,保存了当时思想、目录、医药方面的史料。版本有宋大字本,明南、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百衲本。1973年中华书局出版卢振华点校本。

《梁书》全部章节目录

(1)本纪第二 武帝中
(2)本纪第一 武帝上
(3)本纪第三 武帝下
(4)本纪第四 简文帝
(5)本纪第五 元帝
(6)本纪第六 敬帝
(7)列传第一 太祖张皇后 高祖郗皇后 太宗王皇后 高祖丁贵嫔 高祖阮修容 世祖徐妃
(8)列传第二 昭明太子 哀太子 愍怀太子
(9)列传第三 王茂 曹景宗 柳庆远
(10)列传第四 萧颖达 夏侯详 蔡道恭 杨公则 邓元起
(11)列传第五 张弘策 庾域 郑绍叔 吕僧珍
(12)列传第六 柳惔弟忱 席阐文 韦睿族弟爱
(13)列传第七 范云 沈约
(14)列传第八 江淹 任昉
(15)列传第九 谢朏 弟子览
(16)列传第十 王亮 张稷 王莹
(17)列传第十一 王珍国 马仙琕 张齐
(18)列传第十二 张惠绍 冯道根 康绚 昌义之
(19)列传第十三 宗夬 刘坦 乐蔼
(20)列传第十四 刘季连 陈伯之
(21)列传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暕子训 王泰 王份孙锡 佥 张充 柳恽 蔡撙 江蒨
(22)列传第十六 太祖五王
(23)列传第十七 长沙嗣王业子孝俨 业弟藻 永阳嗣王伯游 衡阳嗣王元简 桂阳嗣王象
(24)列传第十八 萧景弟昌 昂 昱
(25)列传第十九 周舍 徐勉
(26)列传第二十 范岫 傅昭弟映 萧琛 陆杲
(27)列传第二十一 陆倕 到洽 明山宾 殷钧 陆襄
(28)列传第二十二 裴邃兄子之高 之平 之横 夏侯亶弟夔 鱼弘附 韦放
(29)列传第二十三 高祖三王
(30)列传第二十四 裴子野 顾协 徐摛 鲍泉
(31)列传第二十五 袁 昂子君正
(32)列传第二十六 陈庆之 兰钦
(33)列传第二十八 张缅弟缵 绾
(34)列传第二十九 萧子恪弟子范 子显 子云 子晖
(35)列传第三十 孔休源 江革
(36)列传第三十一 谢举 何敬容
(37)列传第三十二 硃异 贺琛
(38)列传第三十三 元法僧 元树 元愿达 王神念 杨华 羊侃子鹍 羊鸦仁
(39)列传第三十四 司马褧 到溉 刘显 刘之遴弟之亨 许懋
(40)列传第三十五 王规
(41)列传第三十六 臧盾弟厥 傅岐
(42)列传第三十七 韦粲 江子一 弟子四 子五 张嵊 沈浚 柳敬礼
(43)列传第三十八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
(44)列传第三十九 王僧辩
(45)列传第四十 胡僧祐 徐文盛 杜掞兄岸 弟幼安 兄子龛 阴子春
(46)列传第四十一 孝行
(47)列传第四十二 儒林
(48)列传第四十三 文学上
(49)列传第四十四 文学下
(50)列传第四十五 处士
(51)列传第四十六 止足
(52)列传第四十七 良吏
(53)列传第四十八 诸夷
(54)列传第四十九 豫章王综 武陵王纪 临贺王正德 河东王誉
(55)列传第五十 侯景

猜你喜欢
  越绝书·袁康
  呻吟语·佚名
  江南别录·陈彭年
  扬州十日记·王秀楚
  新倩籍·徐祯卿
  防海纪略·王之春
  戴案纪略·蔡青筠
  淮城纪事·佚名
  瓜分危言·梁启超
  雪交亭正气录·高宇泰
  战国策校注·吴师道
  马忠肃公亮墓志铭·晏殊
  唐大和尚东征传·真人元开
  朝鲜王朝实录[孝宗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魏庆之

      《诗人玉屑》二十卷,宋魏庆之撰。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建安人。是编前有淳佑甲辰黄昇序,(案昇字原本作易,盖偶从篆体,说在昇花庵词条下。)称其有才而不屑科第,惟种菊千丛,日与骚人逸士觞咏於其间。盖亦宋末江湖一派也。宋人喜

  • ●三槐书屋诗钞卷四·金朝觐

    锦州金朝觐午亭撰 荣经署中 相岭 署中杂兴 咏太湖寺石 梓潼宫 安澜寺 白云观 严道篇 双柏行 古樵郭明府甫卸雅篆又权芦山别未及月作再来人喜而赋寄 和古樵郭明府见寄原韵 自遣 答汪桂山明府和古

  • 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脱脱

        李穀 昝居润 窦贞固 李涛 王易简 赵上交 张锡 张铸 边归谠 刘温叟 刘涛 边光范 刘载程羽   李穀,字惟珍,颍州汝阴人。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少勇力善射,以任侠为事,颇为乡人所困,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年二十

  • 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七十二·宋濂

        吕思诚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六世祖宗礼,金进士,辽州司户。宗礼生仲堪,亦举进士。仲堪生时敏,时敏生钊,为千夫长,死国事。钊生德成,德成生允,卒平定知州致仕,思诚父也。母冯氏,梦一丈夫,乌巾、白襕衫、红鞓

  • 卷二十四·杨士奇

    永乐元年冬十月乙巳朔享 太庙升繁昌县知县知铸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定军功袭职例凡军官舍人旗军余丁或自愿报效或选令征进曾历战功升授职役亡故者其子承袭无子其父兄弟侄见受职役小者俱准承继职事相等无应袭者义子女婿

  • 卷之三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五百五十六·佚名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二月。癸丑。遣官祭关帝庙。现月○谕内阁、周馥奏。特倢■<曰融>■<石木>庸劣武职一摺。南洋常备军第四标第二营管带补用副将易<走毕>滟隆硚、短发饷银、贪鄙无耻、着革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吴淞

  • 戴案纪略·蔡青筠

    戴万星作乱三年,台湾道、镇皆殉难,知府洪毓琛亦积劳病故。尔时,北至大甲、南至嘉义三县之交,盗贼蜂起;官军分中、南、北三路进剿,始克荡平。其害较林爽文尤甚。光绪甲午,全台纂修「通志」,爰取林卓人「东瀛纪事」以为参考;但林

  • 第一章 我的家世 四 摄政王监国·溥仪

    我做皇帝、我父亲做摄政王的这三年间,我是在最后一年才认识自己的父亲的。那是我刚在毓庆宫读书不久,他第一次照章来查看功课的时候。有个太监进来禀报说:“王爷来了。”老师立刻紧张起来,赶忙把书桌整理一下

  • 三十年·佚名

    (乙未)三十年大明嘉靖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壬戌朔,領議政韓效元卒。效元爲人,器量恢洪,不較細瑣,頗有公輔之望。郞官時,告公事于堂上鄭光弼,光弼謂其族人曰:「此人器度殊凡,我國官爵,終必盡做也。」果爲領相焉。但與金安老,居在比

  • 卷之七·子华子

    子华子卷之七晋人程本着执中子华子曰:圣人贵中,君子守中,中之为道也几矣。寓中六指,中存乎其间,两端之建而中不废也,是故中则不既矣。小人恣睢,好尽物之情而极其执#1,其受祸也必酷矣。何以言之?朱明长赢,不能尽其所以为温也,必随

  • 今文孝经序·佚名

    唐宗皇帝撰朕闻上古其风朴略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及乎仁义既有亲誉益着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于是以顺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扬名之义彰矣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是知孝者徳之本欤经曰昔者

  • 第十一章 11·辜鸿铭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辜讲一位学生(子路)问孔子应该如何对待死者的魂魄。孔子回答:“我们对活着的人还没有尽到义务,为什么要去问对死人的义务呢?”这位学生(子路)继续

  • 卷第八·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八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兴道下八祖纪第四十祖天台兴道尊者大法师十一祖天台至行尊者大法师十二祖国清正定尊者大法师十三祖国清妙说尊者大法师十四祖国清高论尊者大法师十五祖螺溪净光尊者大法师十六

  • 秋声集·卫宗武

    又称《卫宗武诗》。诗文别集。六卷。宋卫宗武撰。其集,有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张之翰序,即刊行于此时。《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三册。《箓竹堂书目》卷三同。《国史经籍志》卷五著录,谓八卷。《千顷堂

  • 夕堂永日绪论·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分内外二编,内编主要品评历代诗人及作品,外编主要讨论文法。论诗多独到见解,在文学创作中的文与质、意与势、真与假、空与实、形与神,以及“兴、观、群、怨”等等诸多重要问题上,对于传统的美学思想都有新

  • 元朝征缅录·佚名

    十四年春,缅人犯边,偏将忽都、土官信苴曰辈大败之。十月,行省遣纳速剌丁破其三百余砦,然皆方面疆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