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乐庵语録卷二

  宋 龚昱 编

  人之行已在夫妇上不能尽道他无足观矣诗三百篇可以厚人伦美教化等而上之又能动天地感鬼神推其原亦不过始于夫妇

  世有言西方净土者先生曰东方南方北方无净土邪夫子言非礼勿视非礼勿聴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又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勿也毋也皆禁止之辞未造乎时中之妙也时中之妙圣人罕言小人窃此则为无忌惮矣

  仁者觉也声色之来我能觉则不为声色所移货利之来我能觉则不为货利所溺若能随念而觉随事而觉去圣人不逺矣论语云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此之谓也

  讼六五曰讼元吉六五得位居尊人岂得而讼之故诸儒皆以为聴讼之主聴讼者臣下之职非人君所当知也孔子曰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得位居尊有过而能自讼斯无愧于为君之道禹汤罪已正合此义

  初六曰发利用刑人用脱桎梏以往吝童之时知识未明欲发其覆当如用刑而加之桎梏俾不得放逸可也若脱之以往则吝戾象曰以正法也正法者严以正其师法云耳

  欲知天心但看人心如何记得唐时一嵗防稽大旱迁市不雨祈山川庶神又不雨觞土龙舞巫觋愈益不雨或言有能捕退龙而噪之者召之至尽其术而旱复如故太守怒将擒治之术人遁去得其遗箧大书一纸曰人旱此语亦自有理

  治天下国家与一郡一邑不必屑屑求人之小过但择其罪之尤者治一二辈足矣舜典言四罪而天下咸服所罪者止四人而天下之人莫不尽服罚当其罪则惩一可以劝百矣何必多杀

  前辈自警之际止是思量做人邵康节尝言学为人之仁学为人之事吕舜从训其子弟曰吾从贤士大夫游毎毎过相推重吾自省才免禽兽之行而巳未能便合人之理也此语后生当先学做人却学做文章

  但患我不知人不患人不知我四防不知舜舜知四防少正夘不知孔子孔子知少正夘

  艺祖一日居殿中有小黄门涂糊其壁即欲斩之且曰此天之物也汝焉得损之正合舜禹有天下而不与之意又尝露坐或谏以星月在上帝曰尔以为蔀屋之下星月所不及耶正合不欺闇室之意

  韩退之作方桥诗其言虽若鄙近考其意则大不凡曰非阁复非船盖以此自命曰可居兼可过喻其道之可以安天下而济斯民也终言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则又断然以有为自任此一篇诗意人多不察退之规模如此惜乎其不大用若杜子美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顔此志亦甚广但不合露筋骨

  或问如何斯可以安心曰乐则安若早夜戚戚然以得失荣辱为虑虽一日亦不能安矣古人穷亦乐通亦乐未有其心不乐而能安之者也

  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君者小君之君娣者其媵妾也尝见前辈治家之法所谓主母者往往以淡薄自居而姬侍皆靓妆丽服亦有合易之遗意

  孔子见南子诺阳货从佛之招赴公山之召所谓入鸟不乱行入兽不乱羣也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者则故而已矣故者以言一性之真我之所固有非外加一物也言性而止于此则防于无所事事天理之妙何自而发之于用故又曰故者以利为本

  孟子曰圣人之于天道何谓天道如天命有徳五服五彰天讨有罪五刑五用之类是也尧舜禹汤文武达而在上故能行天道孔孟穷而在下终不以命之不偶而废天道是以作春秋以明一王之法着七篇以明仁义之道故曰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所谓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礼之于賔主智之于贤者亦是此意

  孟子言舜为法于天下而不数尧禹及汤文者盖以舜当人伦之变而能每事尽道也以父子则有瞽瞍以兄弟则有象起于侧陋而一旦立尧之朝则君臣之间为甚难以匹夫而妻帝之二女则夫妇之间为甚难与四防之徒羣居而杂处则所谓朋友者亦不可以一朝居也惟舜皆能处之以道故于人伦上了无一毫之累此其所以能为法于天下

  禅者论一百二十种心人只有一心自其能宰制万物则谓之心君能经纬万方则谓之心神其本则一而巳易曰一致而百虑所谓一致者心之常而百虑者皆其变也

  理致于极处直是説不得此夫子所以黙而识之曰予欲无言

  一念不动处虽鬼神亦窥伺不得而况于人乎故曰圣人藏于天

  先生曰向闻竹西王居正刚中论思无邪其説甚妙且如桑中墙有茨东门之枌之类皆具道闺房氵㸒乱之事圣人乃不以为非者以其一念自正也故存其辞以劝戒后世后人谓圣人不能删之乃留此以乱人之聴其説大谬道本无邪正自正人视之天下万物未始不皆正自邪人视之天下万物未始不皆邪昔有学道者久而未得一日闻市倡歌悲怨之辞因跃然大悟观人之言系乎心术之邪正如此夫子言之非特明作诗者之思虑不及于邪亦欲使读诗者其心术不可不出于正也

  扬子言泰和在唐虞成周桀纣幽厉之时非无泰和但不在耳

  前辈谓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果然于语下解得何翅读十年书

  文章如美妇人可以倾人之城可以倾人之国然要在行事处文章诚不足道周勃霍光难字亦未必识而功盖天下人须是莫被文章使了

  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未到圣人地位则不可盖形者耳目口鼻也彼欲如此而我从之是之谓践如不反其言而谓之践言不反其行而谓之践行也目欲视吾不遏其视耳欲聴吾不遏其聴口欲味吾不遏其味鼻欲臭吾不遏其臭吾虽从是耳目口鼻之欲不随声色臭味而去此夫子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也若顔子则非礼勿视聴言动勿者禁戒之辞此所以未达一间也

猜你喜欢
  昭公卷二十二(起元年,尽十二年)·何休
  卷一百四十一·陈祥道
  平书卷五经学篇上·王源
  卷二十六·胡广
  公是七经小传卷上·刘敞
  卷三·高攀龙
  卷五·林岊
  卷十一·吕祖谦
  卷十五·王志长
  卷十一·李钟伦
  士昏礼第二·佚名
  卷六·佚名
  爱身品法句经第二十(十有三章)·佚名
  留锡和尚语录跋·虚舟普度
  第九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关汉卿

    (李存孝领番卒子上,云)铁铠辉光紧束身,虎皮妆就锦袍新。临军决胜声名大,永镇邢州保万民。某乃十三太保李存孝是也。官封为前部先锋、破黄巢都总管、金吾上将军。自到邢州为理,操练军卒有法,抚安百姓无私;杀王彦章,不敢正眼视之

  • 卷五十二·志第五·天文五·脱脱

        ◎天文五   ○七曜 景星 彗孛 客星 流星 妖星 星变 云气 日食日变 日煇气月食 月变 月煇气   七曜   日为太阳之精,君之象,日行一度,一年一周天。日月行有道之国,则光明。君道至大,则日色光明;动不失

  • 卷第五十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四十六〔起强圉作噩(丁酉),尽昭阳单阏(癸卯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乾隆

      周

  • 名山藏卷之九十四·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杂记(四)◆臣林杂记(四)万安刘吉严嵩赵文华万安刘吉严嵩赵文华○万安万安眉山人正统十三年进士选授为编修累官礼部侍郎长身魁硕眉目如刻画外宽然长者内深刺骨在宫初无学术外事嘱贿内

  • 第四十四回 十八载灭洪杨四海安宁·黄士衡

    诗曰:积德存仁是宝珍。贪图权势必伤身。拔山盖世终成幻,如愿相偿有几人。却说曾国藩因湖广总督吴文熔致书求救,正虑炮械未齐,碍座师情面,不得不派兵往援。正在调遣,忽又接吴督一书,拆阅后,方知太平军已被击退。并说衡湘水师宜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七·佚名

    隆庆六年闰二月○丁巳朔○升广东布政司右参政江一麟为本省按察使复除山东布政司右参政鲍承荫原职 命兵部右侍郎石茂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陈省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申时行清理军职贴黄 命山西都司署指挥佥事王元充神

  • 涌幢小品卷之十五·朱国祯

    天文国朝最重天文。童轩以景泰辛未进士。为都给事中。升太常少卿。管钦天监事。考正历法。癸卯。予告归。再起掌监事。日食陈修省之要。盖公原占籍钦天监。精于天文故也。后改巡抚。历官南礼书。卒赠太子少保。嘉靖初

  • 三五一 军机大臣奏拟写刘宗周等文集只须删改不必焚毁谕旨进呈片·佚名

    三五一 军机大臣奏拟写刘宗周等文集只须删改不必焚毁谕旨进呈片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臣等前蒙发下刘宗周、黄道周、熊廷弼、王成允、叶向高等文集奏议,命臣等阅看,并拟写祇须删改抵触字句,不必焚毁之谕旨。臣等拟俟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一·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司马文正公光行状苏轼曾祖政赠太子太保曾祖母薛氏赠温国太夫人祖炫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耀州富平县事赠太子太傅祖母皇甫氏赠温国太夫人父池尚书吏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赠太师追封温国公母聂氏赠温国太夫人公讳

  • 通鉴纪事本末卷八中·袁枢

    宋 袁枢 撰宦官亡汉【二】献帝初平元年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众各数万【事见曹氏代汉】 癸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酖杀农王辩 卓议大发兵以讨山东尚书郑泰曰夫政不徳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泰曰

  • 卷四十八·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四十八盛事【二十四 收成分数三】乾隆五十四年直省收成分数直隶省二麦八分有余秋禾八分 江苏省二麦九分有余秋禾八分有余 安徽省二麦八分有余秋禾七分有余 江西省二麦早稻晚稻八分有余

  • 第二十二章 现代的教育和学术·吕思勉

    使社会变动的根本,到底是什么?要问这句话,我们在现在,只得回答道是文化。而教育和学术,是文化变动的根源。所以这两者,和社会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中国的新式教育,虽然导源清末,然既存有奖励章程,则仍然未脱科举的意味。所以正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修纂凡例·佚名

    一即位礼仪及赏赉等项恩典备书一追上世宗肃皇帝尊号祔庙称宗并上孝洁皇后孝烈皇后谥号及更定庙制皆书一册立皇后皇妃皇太子及册封诸王王妃公主皆书其仪注有新定者书一皇子皇女生书一郊庙并社稷山川等神及历代帝王先师

  • 景公登射思得勇力士与之图国晏子谏第二十五·晏婴

    景公登射,晏子修礼而侍。公曰:“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

  • 佛教各宗派源流·太虚

      论曰。转法轮具四义。一轮二转三方四降敌。轮者大乘以无生灭观为体。小乘以生灭观为体。大乘无生观为轮。略具十义。一唯圣王有余人则无。唯无所得圣王有此无生灭观。有所得人则无。二自然成就不由工匠。佛菩萨了

  • 宗镜录卷第四十九·延寿

    夫一切情识。因执受得名。只如第八种子根身器等。为总有执受。为无执受。答。种子器世。即第八缘。而不执。执受各具二义。且执二义者。一摄义。二持义。言摄者。即摄为自体。言持者。即持令不散。受二义者。一领义。

  • 李卫公问对·李靖

    三卷一万馀字,世传为唐代军事家李靖所著。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唐李问对》。古代著名兵书。《宋史·艺文志》载李靖所著兵书有《六军镜》等七种九卷,但无《李卫公问对》。宋神宗时因“唐李靖兵法世无全书”,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