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邵氏闻见后录

又作《闻见后录》。南宋邵博撰。三十卷。博字公济,河南洛阳人。绍兴进士。历任秘书监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出知果、眉、雅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降授左朝散郎,是年卒于犍为县(今四川南部)。祖邵雍(尧夫)为北宋著名哲学家。父邵伯温曾撰《闻见录》(《前录》),故以《后录》名书。成于绍兴二十七年。体例与《前录》相同,内容博涉经史子集,兼及地理、方言、民俗、医药、书画等。在摘引《尚书》、《易经》、《论语》、《孟子》等书时,对孔子、孟子等人的言行间加议论。评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亦颇有见地。所记国史旧闻,多有本源,所辑录北宋遗事,尤足资考订。《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二十卷,今本皆为三十卷,有《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涵芬楼辑《宋人小说》本等。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刘德权、李剑雄校点本。

《邵氏闻见后录》全部章节目录

(1)关于《邵氏闻见后录》
(2)●卷一
(3)●卷二
(4)●卷三
(5)●卷四
(6)●卷五
(7)●卷六
(8)●卷七
(9)●卷八
(10)●卷九
(11)●卷十
(12)●卷十一
(13)●卷十二
(14)●卷十三
(15)●卷十四
(16)●卷十五
(17)●卷十六
(18)●卷十七
(19)●卷十八
(20)●卷十九
(21)●卷二十
(22)●卷二十一
(23)●卷二十二
(24)●卷二十三
(25)●卷二十四
(26)●卷二十五
(27)●卷二十六
(28)●卷二十七
(29)●卷二十八
(30)●卷二十九

猜你喜欢
  坦斋通编·邢凯
  御香缥缈录·德龄
  国初事迹·刘辰
  蕉窗雨话·佚名
  檐醉杂记·何圣生
  清宣宗实录选辑·佚名
  清文宗实录选辑·佚名
  镜湖自撰年谱·段光清
  三国食货志·陶元珍
  东瀛纪事·林豪
  周世宗实录残本·王溥
  作邑自箴·李元弼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佚名
  春秋事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真德秀·唐圭璋

      德秀字景元,更字景希,浦城人。生于淳熙五年(1178)。庆元五年(1199)进士,继中开禧元年(1205)词科。绍定中,拜参知政事,进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端平二年(1235)卒,年五十八。谥文忠。学者称西山先生。有集。   蝶恋花   两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七·丘逢甲

    (庚子稿)(清光绪二十六年)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送李伯质太守归里船头伐鼓升船旗,潮州老守今南归。天公予闲兼予健,人生七十古所稀。方今中朝重耆硕,衮衮公卿头毕白。但非策免皆固留,夜望三台自深

  • 卷十九·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十九    宋 吕本中 撰次曾宏甫九日韵 僧园晓色散栖鵶强起新诗整复斜正想故人披宿雾忽蒙佳句洗昏花旧游往往违心事老病昏昏漫岁华辜负重阳一尊酒且来占雨又朝霞 九日赠曾宏甫二絶 荼花

  •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八·张岱

    死义诸臣列传刘斯球华允诚杨廷枢刘曙续孔教沈履祥(唐禧)邝露蔡孺法·刘斯球,号大容,江西南昌人;万曆丙辰进士。由吏科都给事,昇大理寺右寺丞。崇祯中,推右佥都御史。命未下,国变;贼诛金,创甚。清师入,间归田居。及金声桓反正,清以

  • 第三十三回 康王构仗名将偏安半壁·黄士衡

    诗曰:铁甲将军夜过关,马蹄到处骨如山。气高无奈乌江阻,色重方知蜀道难。长夜酒能倾社稷,琼林富不救饥寒。若将四堵墙推倒,海晏河清日月闲。物换星移几度秋,鸟啼花落水空流。人间何事堪惆怅,贵贱同归土一丘。却说北宋徽、钦二

  •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千三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周弘正传·李延寿

    周弘正字思行。父亲周宝始,是梁朝的司徒祭酒。周弘正幼年成为孤儿,和弟弟弘让、弘直都为伯父周舍所抚养。十岁时,通晓《老子》、《周易》。周舍每当和他谈论,就感到非常诧异,说:“看你谈话说理精辟,后世知名,一定会在我以上。

  • 汉纪四十四 孝顺皇帝下阳嘉三年(甲戌、134)·司马光

    汉纪四十四 汉顺帝阳嘉三年(甲戌,公元134年) [1]夏,四月,车师后部司马率后王加特奴掩击北匈奴于阊吾陆谷,大破之;获单于母。 [1]夏季,四月,汉朝驻车师后王国的车师后部司马,率领后王国国王加特奴,在阊吾陆谷向北匈奴发动突然袭击

  • 卷十九·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卷十九    宋 时澜 撰大诰第九       周书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黜殷作大诰武王灭殷而存其后故立武庚禄父于卫使管叔蔡叔霍叔监之谓之三监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三监挟武

  • 第十六节 论义务思想·梁启超

    义务与权利对待者也,人人生而有应得之权利,即人人生而有应尽之义务,二者其量适相均。其在野蛮之世,彼有权利无义务、有义务无权利之人,盖有焉矣。然此其不正者也,不正者固不可以久。苛世界渐趋于文明,则断无无权利之义务,亦断

  • 佛说乐想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有沙门婆罗门。于地有地想。乐于地计于地为我。彼言地是我。我说彼未知水火风。天神梵天阿婆天阿鞞婆天。净有净想。乐于净计

  • 卷七十四·佚名

    释转不退轮品第五十六之下【经】“复次,须菩提,今当更说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类相貌,一心谛听!”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常不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不说五众事,不说十二入事,不说十

  • 文殊师利普超三昧经卷中·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幼童品第四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假使有人。为族姓子若族姓女欲疾灭度。当发无上正真道意。所以者何。今吾睹见惧终始难。而不肯发无上正真道意。志愿声闻疾欲灭度。续在生死而有所慕。然诸

  • 卷第一·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一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论中分别界品第一一切种智灭诸冥  拔出众生生死泥顶礼大师如理教  对法俱舍我当说释曰。若人欲正造论。当令他知大师不共功德。故说众德为先。后顶礼大师。此

  • 二曲集·李颙

    明清之际李颙撰,门人王心敬汇编。共二十六卷,第一至第十五卷为讲学之语,或自著,或由弟子辑录。第十六卷至二十二卷是杂文,第二十三卷至二十六卷为追思其父的诗文,内附其母彭氏的传记诗文。嘉庆十五年(1810年)刻,咸丰元年(185

  • 大洞金华玉经·佚名

    述回风大混合帝一之道存修九图、大洞内法存修雌雄真一十三图,皆为存神法。又述帝君十二愿,是为诵咒。该经称,若受大洞诀,可“不必俱持《大洞真经》而一通之也”。可知该经继承《大洞真经》,但取捷径,有所创新。

  • 三论元旨·佚名

    三论元旨,原不题撰人名。据卷首序文及书中内容看,作者似为晚唐五代时岩泉隐居之士。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分〈道宗〉、〈虚妄〉、〈真源〉三章,论述修心契道,见性成真之旨。大抵以唐代道教重玄哲学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