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二

  熙宁年,边吏报北虏将入寇。亟遣中贵人取两河民车,以为战备,民大惊扰。自宰执以下言不便者墙进,俱不省。时沈括存中为记注。一日,侍笔立御座侧,上顾曰:“卿知籍车之事乎?”括曰:“未知。车将何用?”上曰:“北虏以多马取胜,唯车可以当之。”括曰:“胡之来,民父子坟墓田庐皆当弃去,复暇恤车乎?朝廷姑籍其数而未取,何伤?”上喜曰:“卿言有理。何论者之纷然也?”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压世。巫臣教吴子以车战,遂霸中国;李靖用偏箱鹿角车,以擒颉利。臣但未知一事,古人所谓轻车者,兵车也,五御折旋,利于轻速;今之民间锱车,重大椎朴,以牛挽之,日不能行三十里,少蒙雨雪,则跬步不进,故俗谓之太平车,或可施于无事之日,恐兵间不可用耳。”上益喜曰:“无人如此作朕者,当更思之”。明日,遂罢籍民车。执政问括曰:“君以何术,而立谈罢此事,上甚多太平车之说也。”括曰:“圣主可以理夺,不可以言争,若车可用,其敢以为非。”括未几迁知制诰。

  司马文正公在洛阳修史日,伊川先生程颐正叔为布衣,年尚少,其见亦有时。今为伊川学者以《文正斋记》中有曰“正叔”云,以为字伊川者,非也,楚王议建中字正叔耳。然伊川后用文正荐,劝讲禁中,未几罢去。先是,刘莘老论曰:“纷纷之论,致疑于程颐者,直以谓自古以来,先生处士,皆盗虚名,无益于用。若颐者,特以迂阔之学,邀君索价而已。天下节义之士,乐道不出,如颐等辈,盖亦不少,彼无所援于上,故不闻尔。”又以颐辞免爵命之言曰:“前朝召举布衣,故事具存,是颐之自欲为种放,而亟欲得台谏侍从矣,不可不察也。圣人自有中道,过之则偏,天下自有常理,背之则乱,伏望审真伪重名器”,云云。孔文仲论曰:颐在经筵僭横,造请权势,腾口间乱,以偿恩仇,致市井之间,目为五鬼之魁,尝令其助贾易弹吕陶,及造学制诡谬,童稚嗤鄙云云。又曰:“颐污下忄佥巧,素无乡行,经筵陈说,僭横忘分,遍谒贵臣,历造台谏,宜放还田里,以示典刑”,云云。刘器之论曰:“程颐、欧阳、毕仲游、杨国宝、孙朴交结执政子弟,措绅之间号五鬼。”又曰:“进言者必曰五鬼之号,出于流俗不根之言,何足为据?臣亦有以折之,方今士大夫无不出入权势之门,何当尽得鬼名?惟其阴邪潜伏,进不以道,故程颐等五人独被恶声。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其有所试矣。’盖人之毁誉,必以事验之。今众议指目五人,可谓毁矣,然推考其迹,则人言有不诬者,臣请历陈其说,若程颐则先以罪去”云云。苏子瞻奏则曰:“臣素疾程颐之奸,形于言色。因颐教诱孔文仲,令以私意论事,为文仲所奏,颐遂得罪”,云云。又子瞻为礼部尚书,取伊川所修学制,贬驳讥诋略尽。如苏子瞻、刘莘老、孔文仲、刘器之,皆世之君子,其于伊川先生不同如此,至斥党锢,则同在祸中。悲夫!

  予为校书郎时,尝问赵丞相元镇云:“张天觉者,首造元部党之人也。靖康初,与范文正、司马文正同追赠,天下已非之。公身任邪正之辩,既未能追改,更谥以文忠,是与蔡公齐、富公弼一等也可乎?”元镇怅然曰:“蜀勾涛在从班游谈,有司不肖,不能执法耳。”予见其有悔色,亦不复言。

  某公在章献明肃后垂箔日,密进《唐武氏七庙图》,后怒抵之地曰:“我不作负祖宗事。”仁皇帝解之曰:“某欲但为忠耳。”后既上宾,仁皇帝每曰:“某心行不佳。”后竟除平章事。盖仁皇帝盛德大度,不念旧恶故也。自某公死,某公为作碑志,极其称赞,天下无复知其事者矣。某公受润笔帛五千端云。王冀公久被真庙异眷。晚居政府,某州妖狱发,尽以中外士大夫与妖人往来歌诗闻,有云“左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钦若”,真庙面责之,冀公辩数四,终不置,则顿首曰:“臣官工部尚书,安敢擅增至左仆射?此理明甚,而圣意终不解者无他,盖臣福谢耳。”竟坐策免云。

  范直方《诵忠宣答德孺论边事书)云:“大辂与柴车争逐,明珠与瓦砾相触;君子与小人斗力,中国与夷狄较胜负,不唯不可胜,兼亦不足胜,虽胜,亦非也。”呜呼!甚盛德之言也。范文正公曰:“吾遇夜就寝,即自计一日食饮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果自奉之费与所为之事相称,则鼾鼻熟寐。或不然,则终夕不能安眠,明日必求所以称之者。”

  赵韩王微时,求唐太宗骨葬昭陵下。吕汲公帅长安,醴泉民析居,争唐明皇脑骨,讼于府,曰:“得者富盛。汲公取葬泰陵下。

  卢多逊南迁,度大庾岭,憩一小家。其媪颇能语言,多逊详问之。则曰:“我中州仕族,有子宫亦浸显,为宰相卢多逊挟私远窜以死。多逊中怀毒螫,专犯法禁,我留此岭上以俟其过。”多逊之行甚窭,媪固不识,即仓皇避去。苏子由谪雷州,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章子厚又以为强夺民居,下本州追民究治,以僦券甚明乃已。不一二年,子厚谪雷州,亦问舍于民。民曰:“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其报复如此。”

  钱德基为予言:“吾家先生历唐末、五季,有兹吴越,顺事中国,不敢效他霸府之僭,恭俟真主之出,即奉版籍归于职方氏。故自国朝以来,学士大夫以忠孝名吾家,无一议者。至欧阳公始云:‘得封落星石为落星山制书,知吴越亦尝改元宝正,著于史矣。’又《归田录》书思公子弟,一岁四五窃公珊瑚笔格,幸其以钱赎之。若果然,何子弟之不肖也。”思公尹洛日,欧阳公出幕下,特以国士遇之,岂子弟中有不相欢者邪?

  李王煜以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日生日,钱王俶以雍熙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生日,皆与赐器币,中使燕罢暴死。并见《国史》。

  周世宗得李氏与契丹求援蜡书以为名,下淮甸;艺祖得孟氏结太原蜡书以为名,下蜀。二事正同。

  汉唐宦者可谓盛矣,然官不至师保也。一刘钅长有宦者七千余人,始有为师保者。艺祖既缚钅长,以永鉴其祸,内侍不许过供奉官,又钅长之宫,辄名龙德云。

  张侍中耆遗言厚葬,晏丞相殊遗言薄葬,二公俱葬阳翟。元中,同为盗所发,侍中圹中,金玉犀珠充塞,盗不近其棺,所得已不胜负,皆列拜而去。丞相圹中,但瓦器数十,盗怒不酬其劳,斫棺取金带,亦木也,遂以斧碎其骨。厚葬免祸,薄葬致祸,杨王孙之计疏矣。

  蜀靖恭先生杨汇源澈,资介洁,生远方,于朝廷故实、学士大夫谱牒皆能通贯,其于中国之士,范端明景仁、内翰纯夫、尚书苏子瞻、门下侍郎子由外,不论也。杜门委巷之下,著书赋诗,人无知者,独予先君尝荐于朝曰:“成都府布衣杨汇,学行甚高,志节甚苦,于本朝典礼、故家氏族、奇字异书,无所不知,杜门陋巷,若将终身。当崇尚廉耻招徕逸遗之日,如汇者,委弃远方,诚为可惜,伏望朝廷特加聘召。”亦不报。竟死于委巷之下,藏书万签,古金石刻本过六一堂中《集古录》所有者。予校中秘书,间为信安郡王孟仁仲言之。王一日侍上燕,语及靖恭先生事,上为之一叹,将诏予许其家以书、以金石刻本来上,会予谢病去。后先生之子知状,乃尽以其书、其金石刻本,投一部刺史曰:“上久欲得此,为我易一官如何?”部刺史知其不肖,绐曰:“诺。”书私有之,遗以酒浆数壶耳。

  欧阳公在政府,寄颍州处士常秩诗云:“笑杀汝阴常处士,十年骑马听朝鸡。”公将休致,又寄秩诗云:“赖有东邻常处士,披蓑戴笠伴春锄。”盖公先为颍州,得秩于民伍中,殊好之,至公休致归,每接宾客,必返退士初服。秩已从王荆公之招,公独朝章以见,愧之也。秩入朝极其谀佞,遂升次对。蚤日著《春秋学》数十卷,自许甚高,以荆公不喜《春秋》,亦绝口不言,匿其书不出。适两河岁恶,有旨青苗钱权倚阁。王平甫戏秩曰:“君之《春秋》,亦权倚阁矣。”后神宗遇秩浸薄,荆公亦鄙之。秩失节,怏怏如病狂易,或云自裁以死,荆公尚表于墓,盖其失云。

猜你喜欢
  契丹國志卷之七·叶隆礼
  王隱晉書卷二·汤球
  ●卷九十八·徐梦莘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五·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卷之八百二·佚名
  ●蜀轺纪程·文祥
  第二九五红禀光绪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一一七一○--三·佚名
  六七六 军机大臣奏查明十至十二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三二九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送呈朱笔点出各书暨解到板片仍交武英殿查办折·佚名
  序言·瞿宣颖
  史记集解四十八·裴骃
  卷七·阿桂
  梁纪一 高祖武皇帝天监元年(壬午、502)·司马光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张荫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歳时杂咏巻四十一·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除夜歳尽应制庾肩吾歳序已去殚春心不自安聊开百叶酒试奠五辛盘金薄图神鷰朱泥却鬼丸梅花应可折惜为雪中看歳穷应教薛道衡故年随夜尽初春逐晓生方验从军乐饮至入西京守歳唐太宗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

  • 列传第一百五·刘昫

    ○穆宁 子赞 质 员 赏 崔邠 弟鄯 郾 郸窦群 兄常 牟弟庠巩 李逊 弟建 薛戎 弟放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着。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四·焦竑

      儒林   ◆儒林   東山趙先生汸行狀(詹桓)   徵士梁寅傳   □□陳謨傳(王時□)   □谷汪先生克寬行狀(吳國英)   唐豫傳(順德縣志)   劉觀傳(王時槐)   吳康齋先生與弼行狀(婁諒)   敬齋先生居仁傳(陸瑞家)  

  • 第三十二回 太后的梳妆台·德龄

    远在欧美人士以化装术炫耀当世之前,我们的皇太后,已早就很透彻地发明了许多美容的秘决,有几种到如今可说还不曾给人家发现咧!所以我在当时就确认每次早朝之前,随着太后上伊的梳洗室中去瞧伊慢条斯理的化装起来,委实是

  • 卷之五十七·佚名

    洪武三年冬十月丙辰朔监察御史袁凯言国家荡平四方固资将帅之力然今天下已定将帅多在京师其精悍雄杰之士智虽有余而于君臣之礼恐未悉究臣愿于都督府延致通经学古之士或五人或三人每于诸将朔望早朝后俱赴都堂听讲经史庶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佚名

    弘治元年十一月庚申朔钦天监进弘治二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升太常寺卿掌钦天监事童轩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等处军务兼理巡抚赐之敕曰四川松潘远在万山之中所管威茂等州叠溪等处与番夷

  • 卷二·陈均

    <史部,编年类,九朝编年备要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二    宋 陈均 撰太祖皇帝【起丁夘干徳五年止丙子开寳九年】丁夘干徳五年唐国呉越漳泉奉正朔南汉大寳十年北汉天防十二年春正月修河

  • 卷十五 食货志一·黄遵宪

    外史氏日:余读历代史《食货》诸志,于户口之编审,田亩之丈量,赋税之征收,府库之出纳,钱法之铸造亦只言其大概。于国家全盛则日家给人足,于国家末造则曰比户虚耗,苟欲稽其盈虚盛衰之况,则无所依据以确知其数。至于一国之利害与外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六·李之芳

    仙霞三关大捷疏恢复常山并玉山界草坪获捷疏石塘剿杀逆贼大捷疏(康熙十五年九月)请江南江西官兵合剿逋寇疏恢复云和松阳龙泉三县城池疏招徕衢属各路伪员疏恢复江西玉山疏(康熙十五年十月)恢复景宁遂昌庆元并福建政和松溪各

  • 君臣上第三十·管仲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则受令者疑;权度不一,则修义者惑。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其道于国家,加之于百姓,而足

  • 河广·佚名

    ——真、幻交错的时空感【原文】谁谓河广①?一苇杭之民②。谁谓宋远?歧予望之③。谁渭河广?曾不容刀④。谁谓宋远?曾不崇朝⑤。【注释】①河:指黄河。②苇:指用芦苇制成的小筏子。杭:航。③歧(qi)踞起脚站着

  • 佛学院二千九百五十年圣诞纪念大会缘起·太虚

    盖闻鹫峰垂迹,本应化以无方;鹿苑度生,乃随机而设教。四十九年之妙旨,金口何宣?百千亿劫之密严,铁案有据。梵典驮来白马,中华之声望犹隆;契经传去碧流,欧美之宏法有待。凛予小子,任重难肩;惕彼教徒,执深孰化!唯心、唯物,悉学人之网见

  • 禅苑清规序·宗赜慈觉

    真定府十方洪济禅院住待传法慈觉大师 宗赜 集夫禅门事例虽无两样毗尼。衲子家风别是一般规范。若也途中受用。自然格外清高。如其触向面墙。实谓减人瞻敬。是以佥谋开士遍摭诸方。凡有补於见闻。悉备陈於纲目。噫。

  • 篁墩集·程敏政

     明代诗文别集。程敏政(字克勤)著。其集之所以名篁墩,《四库全书》馆臣有过考证:“考新安有黄墩,为晋新安太守黄积所居,子孙世宅于此,故以黄为名。自罗愿《新安志》、《朱子文集》所载皆同。敏政乃称黄本篁字,因黄巢

  • 识小编·董丰垣

    二卷。清董丰垣 (生卒年不详)撰。《识小编》是一部杂考之作,共二十四篇,以仪礼为主要撰述内容。全书分三部分,其一祭社,即祭地,多不信周礼,祭地于泽中方丘之文,董丰垣因袭其说。其二授地,论有功而授地,考礼运曰,天子

  • 如此江山·张恨水

    章回体长篇小说。张恨水著。上海永华书局1939年2月初版。共24回。主要描写育民大学内部种种黑暗、混乱的现象:李教授与王秘书为争夺妓女公开闹翻;学生高仰山、李静涛等因办杂志《洪潮》被捕,学生团体旋即被取谛;庶务主

  • 春秋阙如编·焦袁熹

    八卷,清焦袁熹著。其书仅及成公八年而止,为未成之书。前有其孙焦钟璜跋。其论无骇书名,若后世帝室之胄不系以姓,非贬而去之;论书螟为虫伤苗稼,即当留意补救,不以此一事便为恶,所论皆能酌情理之平,洗孙复以来之曲说。末附读《

  • 金毗罗童子威德经·佚名

    佛说金毗罗童子威德经,一卷,唐不空译。说释迦化现千头千臂金毗罗童子之念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