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唐高祖之起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高祖谓世民曰:“若事成,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将佐亦以为请。世民屡辞。太子建成喜酒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失,世民功名日盛。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高祖晚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其母竞交结诸长子以自固。建成、元吉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高祖。或云于张婕妤、尹德妃。世民独不然。故妃嫔等争誉建成、元吉,而短世民。世民平洛阳,妃嫔等私求宝货,并为亲属求官。世民曰:“宝货皆已籍奏,官当授贤才有功者。”不许。淮南安王神通有功,世民给田数十顷。张婕妤之父,因婕妤欲夺之,神通执秦王之令,不可。俱以为怨。尹德妃父阿鼠强横,殴秦王府属杜如晦,折一指,曰:“汝何人!过我门不下。”德妃反奏家为秦王左右陵暴。高祖积怒,数责世民。世民深自辨,终不信。又世民每侍宴宫中,对诸妃嫔思太穆皇后早世,不得见上有天下,或欷流涕。高祖顾之不乐,诸妃嫔因密共谮世民曰:“海内幸无事,陛下春秋高,唯宜相娱乐,秦王独泣涕,正是憎疾妾等。陛下万岁后,妾等母子决不为秦王所容。”因相与泣。且曰:“皇太子仁孝,陛下以妾母子属之,必能保全。”高祖为之怆然。由是待世民浸疏,而建成、元吉日亲矣。元吉劝建成除世民,曰:“俟入朝而手刃之。”世民从高祖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不果。高祖幸仁智宫,建成居守,世民、元吉从,建成令元吉就刺世民,曰:“安危之计,决在今岁。”建成又使郎将氽朱焕、校尉桥公山以甲遗庆州都督杨文干,使之举兵,欲表里相应。氽朱焕、桥公山告其事,文干遂反。高祖怒甚,囚建成于幕下,饲以麦饭。高祖谓世民曰:“杨文干反,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汝应自行,还,立汝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诛其子,当封建成为蜀王。蜀兵脆弱,他日不能事汝,取之易耳。”元吉与妃嫔更迭为建成请,封德彝亦为之营解,高祖意遂变,唯责以兄弟不睦,归罪太子中允王、右卫率韦挺、天策兵曹参军杜淹,并流于州。高祖校猎城南,命建成、世民、元吉驰射角胜。建成有胡马,肥壮而喜蹶,以授世民曰:“此马甚骏,能超数丈涧,弟善骑,试乘之。”世民乘以逐鹿,马蹶,世民跃立于数步之外,马起复乘之,如是者三。顾宇文士及曰:“彼欲以此见杀,死生岂不有命?”建成闻知,反令妃嫔谮于高祖曰:“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有浪死!”高祖大怒,先召建成、元吉,后召世民入,责之曰:“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速邪?”世民免冠顿首,请下法司按验。高祖怒不解,会有司奏突厥入寇。高祖乃改容劳勉世民,命之冠带,与谋突厥。高祖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建成夜召世民饮酒,因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南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高祖问世民疾,敕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因谓世民曰:“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建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世民涕泣辞。建成、元吉相与谋: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取之易耳。乃密令数人上封事,言秦王左右闻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又近幸之人,各以利害说高祖,事复中止。建成、元吉与后宫日夜谮世民,高祖信之,将加罪。陈叔达力谏乃止。元吉请杀世民,高祖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秦府幕属皆忧惧,不知所出。房玄龄谓长孙无忌日:“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实社稷之忧也。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正在今日。”无忌日:“吾怀此已久,末敢言。今当白之。”乃入言于世民。世民召玄龄谋之,玄龄曰:“大王功在天下,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之也,其勿疑。”又与府属杜如晦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元吉以秦府多骁将,乃谮尉迟敬德,下诏狱。世民为之分辨,仅免。又谮程知节,出为康州刺史。知节谓世民曰:“大王股肱羽翼尽矣,身何能久!”建成谓元吉曰:“秦府智略之士可惧者,独房玄龄、杜如晦耳。”皆谮逐之。会元吉当北伐,请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等偕行,又简阅秦王帐下精锐之士。王蛭密告世民曰:“建成语元吉,‘吾与秦王饯汝于昆明池,使壮士刺杀秦王于幕下,以暴卒闻。敬德等汝悉坑之。’”世民以蛭言告长孙无忌等,长孙无忌等劝世民先事图之。世民叹曰:“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旦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敬德曰:“人情谁不爱死,今众人以死奉王,乃天授也。祸机垂发,而王犹晏然不以为忧,王纵自轻,如社稷宗庙何?王如不用敬德言,敬德将窜身草泽,不能留王左右,交手受戮也。”无忌曰:“不从敬德之言,事今败矣。敬德必不为王有,无忌亦当相随而去。”世民曰:“吾言亦未可全弃,公更图之。”府僚又曰:“元吉凶戾,终不肯事建成。闻薛实言:‘元吉之名合成唐字。当主唐祀。’元吉喜曰:‘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彼与建成谋未成,已有取建成之心。乱心无厌,何所不为!若使二入得志,恐天下非复唐有,奈何徇匹夫之节,忘社稷之计乎?”会太白经天,傅奕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高祖以其状授世民。世民乃密奏:“建成、元吉氵㸒乱后宫”,曰:“臣于兄弟无丝毫之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当鞫问,汝宜早参。”明日,世民遂诛建成、元吉云。予尝论史官赞唐太宗曰:“比迹汤、武则有焉,于成、康若过之。”何庶几云:“孙谏议甫则直以为圣,苏东坡则以从谏近于圣也。”如建成之庸愎,元吉之凶戾,得以害太宗,则唐之宗社,可立以亡。孰能保隋之遗民于涂炭锋镝之余,传三百年之远乎!故刘句、欧阳文忠之史,于诛建成、元吉不议也。句又曰:“当高祖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僵、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盖一代之公言也。独范内相纯夫作《唐鉴》,以太宗诛建成、元吉,比周公诛管、蔡不同。曰:“管、蔡流言于国,将危周公,以间王室,得罪于天下,故诛之。非周公诛之,天下之所当诛也。周公岂得而私之哉!”予以为不然。周公系周之存亡,曷若太宗之系唐之存亡哉?管、蔡一流言以危周公,周公得而诛之。建成、元吉已太宗,不死,尚裹甲伏兵,懔懔日夜欲发,不比管、蔡之危周公也,太宗独不得而诛之乎!管蔡之危周公,则得罪于天下,建成、元吉之害太宗,独不得罪于天下乎!隋余之人,恃太宗以为命者,宜甚于周之人恃周公也。以周公之灵,固非管、蔡可危,不幸不免,为周之辅佐者,召公而下尚有人,王室何恤于间也?如建成、元吉得害太宗,唐随以亡矣,不止于间王室也,太宗岂得而私之哉?纯夫又曰:“立子以长不以功。建成虽无功,太子也。太宗虽有功,藩王也。”予亦以为不然。古公舍长泰伯,立季历为太子;文王舍长伯邑考,立武王为太子。非邪?若以贤也,大贤亦莫如太宗大功大德,格于天地,不俟古公、文王之明智,虽甚愚至下之人,亦知其当有天下。高祖惑于内不察也,老耄荒悖,可胜言哉!予故具列建成、元吉谋害太宗之事,以见太宗之计出于亡聊,实与天下诛之,比周公诛管、蔡之义,甚直不愧也,以反纯夫之说,以遗知言之君子。

  汉高祖方拥戚姬,周昌尝燕入奏事,是周昌得见戚姬也。又汉高祖欲废太子,周昌廷争,吕后侧耳东厢听,见周昌跪谢云云,是吕后得见周昌也。又文帝至灞陵,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顾谓群臣,皆得见慎夫人。又帝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盎因前说云云,是袁盎亦得见皇后、慎夫人也。汉宫禁之法,不严如此。

  司马迁叙三千年事,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八十万言。晋张辅用此论优劣云尔。

  蔡邕以“致远恐泥”为孔子之言。李固以“其进锐者其退速”为老子之言。杜甫以东方朔割肉为社日,以褒、妲为夏、商,皆引援之误。

  《前汉·叙传》:“外博四荒。”按《书》“外薄四海’,“博”字为误。《魏·高堂隆传》:“是用大简。”按《诗》“是用大谏”,“简”字为误。《后汉书·方术传》:“怀协道艺”,当作“挟”字。《胡广传》:“议者剥异”,当作“驳”字。《朱浮传》:“保宥生人”,当作“”字。“王允乳药求死”,当作“茹”字。史官失于是正,类此者不一。

  汉高祖父太上皇,《前史》不载名。《后史·章帝纪》:“祠太上皇于万年”,汪“名(原注:它官反),一名执嘉。”《高后纪》载:高祖母曰昭灵后。戾太子,非美谥也。宣帝以加其祖。予谓太子之死可哀也,与幽、厉之恶不同,与孟子所谓“虽孝子慈孙不能改”者,亦不同也。

  昔人贱庶生子。孙坚五子,《吴史》载其其。仁,庶生也,不录。故《陈武赞》曰:“子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然田婴有子四十人,而贱妾之子文最贤,故以为太子,孟尝君也。

  贾谊《疏》云:“生为明帝,没为明神,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又云:“万年之后,传之老母弱子,将使不宁。”是时文帝尚无恙,非不忌也,更为之前席。如武帝以道恶,曰:“以我不行此道邪!”以马瘦,曰:“以我不乘此马邪!”皆杀主者,其有间矣。今章奏不当名。赵广汉,按《国史会要》,本朝广汉之后也。

猜你喜欢
  卷之七十三·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卷之八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五百八十八·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第四十九章 清代的盛衰·吕思勉
  第五十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吕思勉
  ●奇女子传卷之三·吴震元
  清世祖实录选辑·佚名
  卷六十 杜周传 第三十·班固
  刘藻传(附刘绍珍传)·魏收
  卷二·朱克敬
  卷六·陆宗楷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九·高晋
  134.北魏的分裂·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今滑稽联话十三·范左青

    谚语各处皆有,多古人经验之言,即小可以悟大。周遵道《豹隐记谭》、郎瑛《七修类稿》、沈德符《野获编》、冯犹龙《谈概》、缪艮《文章游戏》、寅半生《天花乱坠》,及近日坊间所出各种楹联书等,载浙谚集对甚伙,惟工而能趣者

  • 卷八百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六十六九华山白衣吟【晋昌唐燕士隐九华山夜步林中有白衣丈夫戴纱巾貌孤俊年近五十循涧而来吟步自若将与之言未及而没明日燕士问里人有识者曰是吴氏子举进士善为诗卒数年矣】涧水潺潺声不

  • 卷二百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四杨贲杨贲天宝三年登第诗一首时兴贵人昔未贵咸愿顾寒微及自登枢要何曾问布衣平明登紫阁日晏下彤闱扰扰路傍子无劳歌是非李清李清登天宝十二年进士第诗一首咏石季伦金谷繁华石季伦只能谋

  • 卷一百0七 晉紀二十九·司马光

      起強圉大淵獻(丁亥),盡重光單閼(辛卯),凡五年。   烈宗孝武皇帝太元十二年(丁亥,三八七年)   春,正月,乙巳,以朱序為青,兗二州刺史,代謝玄鎮彭城;序求鎮淮陰,許之。以玄為會稽內史。   丁未,大赦。   燕主垂觀兵河上,高陽王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佚名

    弘治八年八月辛亥朔宁夏地震有声如雷○癸丑虏入延绥神木堡掠去牧马三百六十余匹命把总指挥刘缙等六人并分守右参将张杰俱下巡按御史逮问○吏科给事中胡易奏往者亲王之国王府官属及军校分为四运先后启行经过府县恣意需

  •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尚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谷山笔麈卷之一  制典上·于慎行

    唐制,天子御殿见群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陵,有思慕之心,不能御前殿,则御便殿见群臣,曰入合。宣政,前殿也,谓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阁。由正衙唤仗,由阁门而进,百官随而入见,谓之入阁。以此推之,乃以常朝御正衙,朔望御便殿也。本朝

  • 萧摩诃传·姚思廉

    萧摩诃字元胤,兰陵人。其祖父萧靓,梁右将军。父亲萧谅,梁始兴郡丞。摩诃随父到始兴郡,他数岁丧父,姑夫蔡路养当时在南康,收养了他。年龄稍大,他果敢坚毅勇力过人。侯景之乱,高祖赶赴京师援助,路养起兵拦截高祖,摩诃当时才十三岁

  • 卷二十一·彭百川

    <史部,杂史类,太平治迹统类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十一宋 彭百川 撰哲宗擒果庄元佑二年八月以俘获西番果庄青伊结羣臣表贺果庄栋戬之别将也桀?有智谋所部兵锐数为边患熙宁中诱陷景思立神宗屡诏欲生致之为熙河

  • 一一一、孟子游滕考·钱穆

    《滕文公上》:&ldquo;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自楚反,复见孟子。&rdquo;是孟子游滕在宋后也。阎若璩《四书释地续》云:&ldquo;是时楚久广地至泗上,泗上十二诸侯者,宋、鲁、滕、薛、邾、莒,在淮泗之上国。滕南与楚

  • 卷一百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兵考教閲宋宁宗庆元元年十一月命宰执大閲二年三月命诸军射铁帘嘉泰三年十月命两淮诸州以仲冬教閲民兵万弩手四年四月命内外诸军详度纯队法六月诏沿江四川军帅简练军实开禧元年六

  • 子张第十九·孔子

    本篇全部是孔子学生言论的记录,主要有子张、子夏、子贡等。所论内容包括学习、道德、人物评论等,最具特色的是子贡寸孔子的凡段评论,维护圣人的形象和孔门的威望。全篇原文25章,本书选18章。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原文】 子张

  • 卷三十·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三十【丙景王寅十年】七年【晉平二十三年齊景十三年衛襄九年蔡靈八年鄭簡三十一年曹武二十年陳哀三十四年?平公郁釐元年宋平四十一年秦哀二年楚靈六年吳

  •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一之上·李通玄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夫大方广佛华严经者。是一乘圆教佛果之门。佛果者体无成坏。以化众生故。示现自成正觉。佛果之样。举自五位因果。及摄化境界。报得庄严。示与后人。令其发志。依法仿学。令修行者所归不疑。若不晓解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六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六卷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空品第四之三亦如月上童女所问经云。尔时月上童女见诸人等欲来亲近。即时住虚空中高一多罗树。为诸人等说伽

  •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三卷·护法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三卷圣天菩萨本 护法菩萨释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破我品第二之余复次有作是言。若无我者。心等生已无间即灭。宿生念智忆昔某名。即是今我此不应有。所以者何。今昔异故。世间不见忆昔他身。

  •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卷上(出苏悉地经大明王教中第六品)·佚名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尔时金刚手菩萨。从座而起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世尊哀愍加持于我。已说苏悉地诸真言轨则律仪教法。我今欲为未来有情。及末法时无福德者。以于前世不修善品作诸罪业。致

  • 至言总·佚名

    至言总,原题「会稽禹穴道士范翛然撰。」据日本吉冈义丰考证,约成书于中晚唐。五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云笈七签》卷三十五亦摘录本书。书分五篇,分别汇辑道教修炼方术:卷一〈斋戒〉,言上清、灵宝、洞神、太一、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