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汉高祖一竹皮冠起田野,初不食秦禄,卒能除其暴,拯一世之人于刀机陷阱之下,置于安乐之地。帝天下,传之子孙四百年。其取之无一不义,虽汤、武有愧也。史臣不知出此,但称“断蛇著符,协于火德”,谬矣。

  “太史迁取贾谊《过秦》上下篇以为《秦始皇本纪》、《陈涉世家》下赞文”,班固云尔。固《贾谊传》不书《过秦》,今《史记·陈涉》语下著《过秦》为“褚先生曰”,非也。

  王荆公非欧阳公贬冯道。按道身事五主,为宰相,果不加诛,何以为史?荆公《明妃曲》云:“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宜其取冯道也。韩信既破赵广武军,李左车降虏也,乃西乡而师事之,古今称为盛德事。然信既重左车如此,曷不言于高祖尊用之?一问攻燕伐齐之后,则不知左车何在,其姓名亦不复见于史矣。如信故善钟离昧,昧亡归信,信遇之不薄也。一旦逼昧自刭,持其首以见高祖。昧骂曰:“公非长者!”予恐前之李左车,如后之钟离昧也,信之不终,宜哉。

  《新唐史·南诏》语中海岛、溪峒间蛮人,马援南征留之不诛者,谓“马留人”。今世猴为马留,与其人形同耳。

  舜一岁而巡四岳,南方多暑,以五月之暑而南至衡山,北方多寒,以十一月之寒而至常山,世颇疑之。《汉书·郊祀志》:武帝自三月出行封禅,又北海至碣石,又巡辽西,又历北边,又至九原,五月还甘泉,仅以百日行万八干余里,尤荒唐矣。

  丞相掾和洽言于曹操曰:“天下之人,才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世有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着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餐以入官寺。夫立教以中庸,贵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捡殊途,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引伪矣。”绍兴以来,宰相赵元镇好伊川程氏之学。元镇不识伊川士资以进,反用妖妄眩惑一世,每拱手危坐,竟日无一言。或就之,则曰:“吾方思诚敬。”其去为奸为伪者,十人而九必敝衣粗食,以自垢污,否则斥为不肖矣。予恐后世之惑也,得和洽之言,故表出之。

  田横远居万里外海岛中,高祖必欲其来,否则发兵诛之,横不敢违。四皓者,近在商山,距长安无百埋,以高祖之暴,而子房谓“上有不能致者四人”,何也?盖四皓俱振世之豪,其一天下拯人群之志,初与高祖同,高祖已帝,则可隐矣。故高祖全之不欲屈,非不能屈也。吾大父康节云。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降皆折节下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申屠蟠独叹曰:“昔战国之时,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彗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者数百人。予谓桓、灵之时,国命自阍寺出,世既愤怨不平,故处士抗正议。互相名字,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之名,太学诸生从之者至三万余人。阍寺反谓:别相署共为部党,图危社稷。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寓、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昱、河南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任城相刘儒、太尉掾范滂等二百余人,皆死狱中。或徒或废或禁及七族者,又六七百人。天下为之骚动,自古衣冠之祸未有也。世谓范滂等备忠孝之节者,误矣。予得申屠蟠事,贤其绝识先物、智防明哲,故表出之。

  禹后二世已失邦,启、太康也。周公后五世已杀君,伯禽、考公、炀公、幽公,弟氵费杀幽公自立也。殷汤后一世有太甲失道,伊尹放之桐宫。周武王后四世有昭王,王道微缺,南巡狩,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汉高祖后一世有吕氏之祸。唐太宗后一世有武氏之祸。是数君者,岂无遗泽乎!

  汉武帝用杜周为廷尉,诏狱连逮至六七万人,交所增加十有余万人。唐武后鞫流人,—日之中,万国俊杀三百人,刘光业杀九百人,王德寿杀七百人。伯夷姓墨,名元,或作允,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兄弟也。孤竹君之子也。夷、齐盖谥云。(原注:出《论语疏》、出《春秋.少阳篇》)

  《前汉书·循吏传》云:“孝宣自霍光薨后,始躬亲万几,励精为治,五日一听政,自丞相以下各奉职而退。”五日一听政,史臣以为美,则孝宣而上,不亲览天下之务可知矣。

  李病,谓其弟弼曰:“我见房、杜生平勤苦,仅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应我子孙,悉以付汝。葬毕,当居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自是至死,不复更言。予谓亲见太宗百战取天下之难,又忍死甚悲之言,首以遗高宗。至高宗欲立太宗才人阿武为后,褚遂良、郝处信等死争不可,独用“此陛下家事,勿问外人”一言,唐之宗社几于覆亡,何能虑其家而不能虑其国也?真鄙夫也哉!

  司马文正公修《通鉴》时,谓其属范淳父曰:“诸史中有诗赋等,若止为文章,便可删去。”盖公之意,欲士立于天下后世者,不在空言耳。如屈原以忠废,至沉汨罗以死,所著《离骚》,汉淮南王、太史公皆谓其可与日月争光,岂空言哉!《通鉴》并屈原事尽削去之,《春秋》褒毫发之善,《通鉴》掩日月之光,何耶?公当有深识,求于《考异》中无之。

  古者,人君即位称元年,始终之意也。汉武帝乃加建元之号,后因以名年,已非是,又数更易其号,宁有人君即位称元年之后,再称元年之理?唐之太宗即位,称贞观元年,至二十三年而终,为近古云。

  唐太宗以谶欲尽杀宫中姓武者,李淳风以为不可,竟杀李君羡。谶有“一女子,身长,姓武”,其明白如此。后高宗欲立太宗才人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郝处信、褚遂良力谏,初无一语及武氏之谶。何也?武氏之变,至不可言,司马文正《通鉴》不书怪,独书此谶云。

  汉桓帝时,或言:“民之贫困,必货轻钱薄,发更铸大钱。”事下四府群僚、太学能言之士议之。予尝论国有政事,何太学之士得议?盖其嘘枯吹生,抑扬震动至此,故窦武之两宫赏赐,悉散与太学诸生;陈蕃闻王甫之变,将诸生八十余人拔刃以入;范滂挟公议为讦,公卿皆折节下之;太学诸生附之者三万余人,卒成部党之祸,汉随以亡。岂但曹节等罪哉!

  靖康初元,海外与国乱神州,势尚浅。朝廷有施行,太学诸生必起论之。又举合国人进斥大臣,击登闻鼓,碎之。庙堂畏怯拱默,不敢立一事,天下卒至不救。赖今天子中兴,加大号令,始畏慑坏散。不然,其祸不在汉部党之下矣。鲍宣云:“民有七亡,豪强大姓蚕食无厌,一亡也。”马援云:“大姓侵小民,乃太守事耳。”然以曹操之勇,尚云:“先在济南除残去秽,以是为豪强所忿,恐致家祸,故谢病去。”今之君子,欲区区以礼义廉耻裁大姓之暴吾民者,亦疏矣。

  蜀于韦皋刻石文字,后书皋名者,必镌其中,仅可辩。故宋子京书皋事云:“蜀人思之,见其遗像必拜,凡刻石著皋名者皆钅去其文,尊讳之。”近有自西南夷得皋授故君长牒,于皋位下,书若皋字,复涂以墨,如刻石者,盖“皋”花字也。当时书石,亦用前名后押之制,非蜀人钅其文尊讳之。如本朝韩魏公书“花”字写成“琦”字,复涂以墨,尚可辩,亦此体也。

猜你喜欢
  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陈寿
  越绝卷第十四·袁康
  卷五十八 后秦録六·崔鸿
  卷二 後唐二十條·陶岳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七·焦竑
  内篇 世家第五·刘知几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乾隆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书目提要·佚名
  卷之二十八·佚名
  第二十七卷 待访目·缪荃孙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昊天塔孟良盗骨·臧懋循

    昊天塔孟良盗骨杂剧(元)无名氏撰●昊天塔孟良盗骨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瓦桥关令公显神 正名 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一折〔冲末扮杨景领卒子上诗云〕雄镇三关几

  • 天籁集巻下·白朴

    元 白檏 撰沁园春金陵鳯凰台眺望独上遗台目断清秋鳯兮不还怅呉宫幽径埋深花草晋时髙塜销尽衣冠横吹声沉骑鲸人去月满空江鴈影寒登临处且摩挲石刻徙倚栏干 青天半落三山更白鹭洲横二水间问谁能心比秋来水静渐教身似

  • 卷六十六·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劒南诗稾卷六十六 宋 陆游 撰 园中作 疎篱围中庭野水赴方塘春雨路易乾徐步蹋夕阳艳艳红杏梢忽已占年光我老来日短乃复不自量接花待其成邻里共笑狂万事孰能料社栎老不僵磊磊盘中果安知不获尝作诗遣闲

  • 五言巻二十·洪迈

      五言  端午侍宴        张说  甘露垂天酒芝盘捧御书含丹希蝘蜓灰骨慕蟾蜍  阳春曲  芣苡生前径含桃落小园春心自揺荡百舌更多言  估客乐  海客乘天风将船逺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舍利

  • 赵佶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神宗第十一子。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无嗣,佶以弟继位。初号建中靖国,调和熙宁、元丰与元祐间的党争。不久即改元崇宁,任蔡京为相,变乱新

  • 志第十六 刑罚七·魏收

    二仪既判,汇品生焉,五才兼用,废一不可。金木水火土,咸相爱恶。阴阳所育,禀气呈形,鼓之以雷霆,润之以云雨,春夏以生长之,秋冬以杀藏之。斯则德刑之设,着自神道。圣人处天地之间,率神祗之意。生民有喜怒之性,哀乐之心,应感而动,动而逾

  • ●下篇卷三·陈洪谟

    钱塘倪公岳庚申夏以南京兵部尚书改吏部尚书,一时极有风裁,人畏奉之恐后,惟为都御史张公敷华一沮。盖公从南来,假锦衣官之宅以居,后欲偿以值,坚不受,云:“有盐在淮,乞一书与张,获支则已矣。”公从之,张得书,云:“我

  • ◎“无齿之徒”吴稚晖·恽逸群

    出面提议“清党”的吴稚晖,原籍江苏武进,生长在无锡,所以写起文字来是“武进吴敬恒”,一开口则说:“耐伲无锡”(“耐伲”为无锡土语的“我们”),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以不做官、不要钱标榜“清高”,民国十三年国民党改组后任中央

  • 第二牌式、仪注式光绪五年闰三月五日一一一○二-一·佚名

    新竹知县刘莅任,阅城牌示及仪注钦加同知衔、署理新竹县正堂刘为示知事。本县定于本月初六日阅城,合行示知遵照,毋违。特示。一、牌式照得是日阅城,先发头、二、三炮,书差齐集伺候,请大老爷穿补服升舆,开

  • 一一二 复辟前后一·周作人

    我来到北京,正值复辟的前夜,这是很不幸的事情,但也可以说是一件幸事,因为经历这次事变,深深感觉中国改革之尚未成功,有思想革命之必要。当时袁世凯死了,换了一个全无能力的黎元洪当大总统,一切实权还在北洋派军阀的手里,而国务

  • 移剌益传·脱脱

    移剌益,字子迁,本名特末阿不,中都路胡鲁土猛安人。因祖上当官补任国史院书写,累积功劳后调为徐州录事,接着召任枢密院知法,第三次升为翰林修撰。当时北边有紧急情况,皇帝诏令百官在尚书省商议,太尉克宁力主用兵,益说天时不利,应

  • 卷四百七十八·佚名

    △第二分无事品第八十三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如是无性非诸佛作。非独觉作。非菩萨作。非声闻作。亦非住果行向者作。云何施设诸法有异。谓此是地狱。此是傍生。此是鬼界。此是人。此是四

  • 中阿含经卷第八·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未曾有法品第四(有十经)(初一日诵)未曾有.侍者薄拘.阿修罗地动.及瞻波郁伽.手各二(三二)中阿含未曾有法品未曾有法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则于晡时从

  • 答 鉴 民 问·太虚

    第一:神秘亦有绝对相对。基督教的神,是只存于神秘的,是为绝对的神秘;至相对的神秘,乃由智慧程度高下而异的。佛陀的完全智慧中绝无神秘,降此而下,皆不免有神秘。神秘者何?即其智慧程度尚未能觉知之境是。前世今世的关系,在佛的

  • 佛说四泥犁经·佚名

    东晋西域沙门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大泥犁。云何为四。诸比丘。提舍大泥犁。瞿波离比丘大泥犁。禘婆达兜大泥犁。末佉梨大泥犁。诸比丘。彼提舍大泥犁。身出火焰

  • 入众须知·宗寿

    坐禅  入室  请益因缘  告香  朔望巡堂  巡寮  茶榜式  朔望上堂  小参及五日升堂  秉拂  入旦过见知客  求挂答见侍者  进退请头首  进退请知事  请侍者  夏前特为新到茶单状式  首

  •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李道纯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元初全真道士李道纯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此书为《赤文洞古经》注本,其经文与长筌子注本相同。李氏注文兼采儒释道三家之说,先分句注经,然后概述各章要旨。注文曰:「向不动中动,无为中

  • 五色石·徐述夔

    短篇小说集。清徐述夔撰。八卷。述夔原名赓雅,字孝文。作品自署笔炼阁主人、五色石主人,以寓愤世嫉俗之意。著有《一柱楼诗》、《小题诗》、《和陶诗》及小说《八洞天》、《快士传》等。《五色石》是清代白话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