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唐以前文字未刻印,多是写本。齐衡阳王钧手自细书(五经),置巾箱中。巾箱《五经》自此始。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虽极乱之世,而经籍之传甚广。予曾大父遗书,皆长兴年刻本,委于兵火之余,仅存《仪礼》一部。

  世传王氏《元经》、薛氏《传》、关子明《易》、《李卫公问对》,皆阮逸拟作。逸尝以私稿示苏明允也。晁以道云:“逸才辩莫敌,其拟《元经》等书,以欺一世之人不难也。”予谓逸后为仇家告“立太山石,枯上林柳”之句,编窜抵死,岂亦有阴谴耶!

  《说文》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之人,其母感天而生,故从女。又古姓姚、妫、姬、姜之属,皆从女者,其义甚异,典籍难著云。

  伊川之学以诚敬为本。其传“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曰:“动之大者,莫如雷,故以雷言之。‘震惊百里’,其威远也。人之致其诚敬,莫如祭祀。匕以载鼎实升于俎,鬯以灌地而降神,方其酌灌以求神,荐牡而祈享,尽其诚敬之心,虽雷震之威,不能使之惧而失守也。故云‘不丧匕鬯’。夫临大震惧,能安而不自失者,惟诚敬而已。”诚敬最善,予故表出之。

  伊川说“纳约自牖”曰:“约,所以进结其君之道也;自牖,因其明也;牖,所以通内外之象也。人臣以忠信善道结于君心,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人心有所蔽,有所通。所蔽者,暗处也;所通者,明处也。就其明处而告之则易也。自古能谏其君,未有不因其所明者也,张子房之于汉,是也。高祖以戚姬故,将易太子,是其所蔽也,群臣争之者众矣。嫡庶长幼之序,非不明也,如其蔽而不察何?四老人者,高祖素知其贤而重之,此其不蔽之明心,故因其所明而及其事,则悟之如反掌。且四老人之力,孰与子房、周昌、叔孙通,然不从彼而从此者,就其蔽与就其明之异耳。”予不论于《易》之义当否,于理则善矣,故表出之。古《易》:任《卦爻》一,《彖》二,《象》三,《文言》四,《系辞》五,《说卦》六,《序卦》七,《杂卦》八。其次第不相杂也。先儒谓费直专以《彖》、象》、《文言》参解《易·爻》,今入《彖》、《象》、《文言》于《卦》下者,自费氏始。孔颖达又谓王辅嗣之意,《象》本释经,宜相附近,分《爻》之《象》辞,各附当《卦》。盖古《易》已乱于费氏,又乱于王氏也。予家藏大父康节手写《百源易》,实古《易》也。百源在苏门山下,康节读《易》之地,旧秘阁亦有本。

  程伊川说:“黄裳元吉,妇居尊位,女娲氏、武氏是也。非常之变,不可言也。故有黄裳元吉之戒。如武氏之变,固也。女娲不见于《书》,果有炼石补天之事,亦非变也。不言汉吕氏,独非变耶!”苏仲虎则曰:“伊川在元时以罪逐,故为此说,以诋垂箔之政。”予不敢以为然。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王氏解:“视黍而谓之稷者,忧而昏也。”程氏解:“彼黍者,我稷之苗也。”校先儒平易明白之说,固为穿凿云尔。

  《书·伊训》曰:“成汤既没,太甲元年。”文义甚严,无简册断缺之迹。孟子独曰:“成汤之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始为太甲。”果然,则伊尹自汤以来辅相四代,何在汤在太甲,弛张如此;在外丙,在仲壬,绝不书一事也。考于历,若汤之下,增此六年,至今之日,则羡而不合矣。司马迁、皇甫谧、刘歆、班固,又因孟子而失也。独孔安国守其家法不变。盖《诗》、《书》之外,孔子不言者,予不敢知也。

  东坡《书上清宫碑》云:“道家者流,本于黄帝、老子。其道以清净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兹俭不争为行,合于《周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如是而已。”谢显道亲见程伊川诵此数语,以为古今论仁,最有妙理也。

  予宫中秘时,陈莹中诸子出莹中答杨中立辩伊川不论先天之学书,因以予旧见伊川从弟颖出伊川之书盈轴,必勉以熟读王介甫《易》说云云跋下方。士为伊川之学者曰:“吾师《易》学,何王氏足言?”哗然不服,欲我击也。欲更与之辩,则旧誊颖所出伊川之书亡矣。近守眉山,有程生者出伊川贻其外大父金堂谢君书,在晚谪涪陵时,犹勉以学《易》当自王介甫也。录之将示前日以不信遇我者。“颐启:前月末,吴斋郎送到书信,即递中奉报,计半月方达。冬寒,远想雅履安和,侨居旋为客次,日以延望,乃知止行甚悒也。来春江水稳善,候有所授,能一访甚佳。只云忠、涪间看亲人,必不疑也。颐偕小子甚安,来春本欲作《春秋》文字,以此无书,故未能,却先了《论》、《孟》或《礼记》也。《春秋》大义数十,皎如日星,不容遗忘,只恐微细义例,老年精神,有所漏落,且请推官用意寻究。后日见助,如往年所说,许止蔡般书葬类是也。若欲治《易》,先寻《易》绎令熟,只看王弼、胡先生、王介甫三家文字,令通贯,余人《易》说无取,枉费功。年亦长矣,宜汲汲也,宋相见间,千百慎爱。十一月初九日,颐启知县推官。”

  《春秋)书鲁文公毁泉台。《公羊》讥之曰:“先君为之,而己毁之,不如勿居也。”靖康初政,尽毁宣和中所作离宫别苑,宰相不学之举,非上意也。康节手写《易》、《书》、《诗》、《春秋》,字端劲,无一误失。胄子之贤者,其谨藏之勿替。

  范淳甫内翰迩英讲《礼》,至“拟人必于其伦”,曰:“先儒谓拟君于君之伦,拟臣于臣之伦,特其位而已。如桀、纣,人君也,谓人为桀、纣,必不肯受。孔、颜,匹夫也,谓人为孔、颜,必不敢受。”东坡深叹其得劝讲之体。程伊川《易传》,得失未议,示不过辞也。故为鄙近,然亦辞也。在康节时,于先天之《易》,非不问不语之也;后伊川之人数为妄。予旧因陈莹中《报杨中立游定夫书》,辨其略矣,并列之下方,以遗知育之君子。

  陈莹中《答杨中立游定夫书》:“康节云:‘先天图,心法也。’图虽无文,吾终日言,未尝离乎是。故其诗曰:‘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先。天地自我出,自余恶足言。’又云:‘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此一节直解图意,如逆之四时之比也。然则先天之学,以心为本,其在经世者,康节之余事耳。世学求《易》于文字,至语《皇极》,其或以为考数之书。康节诗云:‘自从三度绝韦编,不读书来十二年。俯仰之间无所愧,任人谤道是神仙。’同时者目其人为神仙,后来者名其书为考数,皆康节之所不憾也。乃其心,则务三圣而已矣。《观物》云:‘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之八卦也;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之八卦也。’盖先天之学,本乎伏羲而备于文王。故其诗曰:‘天地定位,《否·泰》反类。山泽通气,《咸·损》见义。雷风相薄,《恒·益》起意。水火相射,《既济·未济》。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荡,为六十四。’八卦者,《易》之小成也。六十四卦者,《易》之大成也。集伏羲、文王之事而成之者,非孔子而谁乎?康节尝谓孟子未尝及《易》一字,而《易》道存焉,但人见之者鲜。又曰,人能用《易》,是为知《易》,若孟子可谓善用《易》者也。夫《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故圣人之用《易》,阉辟于未然,变其穷而通之也。若夫暑之穷也,变而为寒,寒之穷也,变而为暑,则是自变而自通者也。穷自变自通,复何赖于圣人乎?孔子赞《易》而非与《易》竞,孟子用《易》而语不及焉,此所谓贤者识其大者,其去圣人之用也,不为远矣。然而,或非《太玄》为覆瓿之书,或跻孟子于既圣之列,私论害公,意有所在,阖此于未然,岂乏人哉!奈何其无益也。《观物》云:‘防乎其防,邦家其长,子孙其昌,是以圣人重未然之防,是谓《易》之大纲。’而其论孔子,所以尽三才之道者,则曰‘行无辙迹,至妙至妙,在一动一静之间而已矣’。阐先圣之幽,微先天之显,不在康节之书乎?虽在康节之书,而书亦不足以尽其奥也。故司马文正与康节同时友善,而未尝有一言及先天学,其著《家范》,本于《家人》一卦,而尽取王弼之说。今之说《易》者,方且厌常出奇,离日用而凿太空也。又或谓文正公疑先天之学,此岂足以语二公弛张之意乎?二公不可得而见矣。徒见其书,而欲窥其心,然乎否耶?当先觉之任者,愿赐一言,庶几终可以无大过也。”

猜你喜欢
  第三十七回 议废立周昌争储 讨乱贼陈豨败走·蔡东藩
  班马异同卷十·倪思
  贫士传序·黄姬水
  卷二百三十四·杨士奇
  第三章 革命之教育·邹容
  今献备遗卷二十九·项笃寿
  四三○ 户部左侍郎董诰奏请将已摆印各书每省发给一分折·佚名
  卷之七十四·祁韵士
  虞愿传·萧子显
  卷八十·阿桂
  卷十一·楼昉
  汉纪—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乙未、前206)·司马光
  卷一百九十三·佚名
  第七章 新室始末·吕思勉
  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一百 窦刘二张杨熊柏·欧阳修

    窦群,字丹列,京兆金城人。父叔向,以诗自名,代宗时,位左拾遗。群兄弟皆擢进士第,独群以处士客隐毘陵。母卒,啮一指置棺中,庐墓次,终丧。从卢庇传啖助《春秋》学,着书数十篇。苏州刺史韦夏卿荐之朝,并表其书,报闻,不召。后夏卿入为京

  • 读礼通考卷七十二·徐乾学

    丧仪节三十五国恤七太皇太后皇太后丧仪上后汉书礼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崩司空以特牲告諡扵祖庙如仪长乐太仆少府大长秋典丧事三公奉制度他皆如礼仪【丁孚汉仪曰永平三年隂太后崩晏驾诏曰柩将发扵殿羣臣百官陪位黄门鼓吹三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佚名

    万历四十八年正月庚辰朔正旦节免朝贺○大学士方从哲谒仁德门叩祝 圣寿赐上尊珍馔○是日 上赦出系狱御史刘光复为民有旨谕辅臣曰朕以御史刘光复在于 圣母几筵前高声狂吠震惊 圣母灵位大不敬无人臣礼故置之于法前

  • 卷之一千三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五十·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九月。甲午。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内务府郎中署。镶黄旗参领效曾。信用家丁安九、何小莲、无论该旗应办公事。均由该家丁经手。每于该旗属下到私宅禀商公事。或请用印公文。该家丁竟敢需索各项

  • 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光绪七年。辛巳。春正月。甲子。朔。上诣奉先殿堂子行礼。内记  ○遣官祭太庙后殿。外记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皿□门。庆贺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礼成。御太和

  • 七三二 谕校书错误之总裁总阅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七三二 谕校书错误之总裁总阅等着分别罚俸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又吏部等衙门会议大学士 公阿桂等奏四库馆进过书籍十四次,其中错误次数之总裁、总阅皇八子仪郡王、大学士嵇璜、吏部左侍郎王杰、户部侍郎董诰、

  • 三二○ 大学士舒赫德奏进呈李卓吾《焚书》一部折·佚名

    三二○ 大学士舒赫德奏进呈李卓吾《焚书》一部折乾隆四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臣舒赫德谨奏:查二月初八日,据河南巡抚徐续(绩)奏缴应毁书籍单内,有李卓吾《焚书》一部。奉旨令臣舒赫德俟缴到时,随报进呈。钦此。今该抚委员缴

  • 卷三十九·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三十九雍正十三年秋九月己亥皇上御极辛丑命加赏军营兵丁上谕总理王大臣等曰出征兵丁劳苦効力甚属可悯现在军前之满洲防古汉军兵丁各赏伊家一月钱粮军营更加赏一月其在军营之緑旗兵丁

  • 钟绍京传·刘昫

    钟绍京,虔赣(江西赣州)人。最初,任司农录事,因为书法好调到凤阁。武则天时,明堂的门额、九鼎的铭文,以及各宫殿的门榜,都是钟绍京写的。景龙年中,钟绍京任苑总监。玄宗诛韦氏时,钟绍京深夜率领户奴和丁夫跟随,到事成,当天晚上玄

  • 第二十一节 南北意大利之合并·梁启超

    时玛志尼方在加里波的军中,参预百事,见大功之既就也,而加里波的自称摄政官无独立之意也。乃诘之曰:“何不布共和政?”加将军固爱共和者。虽然,其爱共和也,不如其爱意大利。将军之意,以为无统一则无意大利,苟应以共和而得统一者

  • 第十章 6·辜鸿铭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络,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亵裘长;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辜讲孔子认

  •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往生正诀卷第八(一十二章)·优昙普度

    念佛往生正诀说净土之道往生一门。具载群经明如杲日。实修行者入道之方。乃念佛人栖神之所。无念之念念。即念于阿弥。无生之生生。则生于净土。是故深行菩萨历代师模。名卿巨儒庶民氏女。笃信斯道结誓进修者不可胜计

  • 卷第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五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惑品之二说世义已。由相应故来。今应思此义。是类已灭众生于中得相离不。复次众生于此类处已得相离。此类为已灭不。于中若已相离。此类于此人必定已灭。若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一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一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般若度中初明摄法。此理下斥失如文。应当下请加。文二。先立行。次请加。立行中先总明念处有破倒之功。如文。次别明四念。初不净有五。初列五种不净者。大论二十一

  • 三皇文·佚名

    道家符箓书。又称《三皇内文》、《三皇经》,全称《洞神三皇经》。系《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的合称。是“劾召万神”之书。传出自黄帝,有道之士得之于山中石壁,原书“作字似符文又似篆文”。陶弘景将此书

  • 脉诀汇辨·李延昰

    诊法著作。清李延昰撰。十卷。延昰字期权,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清代著名医家李中梓之侄,多闻博识,以医名于世,尤长脉学。撰有《药品化义》、《医学口诀》、《痘疹全书》等。李氏认为当时广为流传的高阳生《脉诀》谬误

  • 避寇纪略·程畹

    清程畹撰。同治八年(1869)秋成书。一卷。记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江宁、仪征事,兼述作者经历。亦及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国军队侵犯镇江事。赞扬林则徐抗英,诋毁太平天国革命。有光绪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