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陈叔易言:“王荆公得东坡《表忠观碑》本,顾坐客曰;‘似何人之文?’自又曰:‘似司马迁。’自又曰:‘似迁何等文?’自又曰:‘《三王世家》也。’”予以为不然。司马迁死,其书亡《景帝》、《武帝》二《纪》、《礼书》、《乐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龟策传》、《三王世家》。至元成间,褚先生者补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传》,当时以其言鄙陋,失迁本意。荆公岂不知此,而以今《三王世家》为迁之书邪?如议者多以司马迁怒武帝,故于《本纪》,但著绝海求神仙,大宛取马,用兵祠祭等事,以为谤者,非也。

  子由云:“子瞻读书,有与人言者,有不与人言者。不与人言者,与辙言之,而谓辙知之。”世称苏氏之文出于《檀弓》,不诬矣。

  柳子厚云:“以淮、济之清有玷焉若秋毫,固不为病,然而万一离娄子而眇然睨之,不若无者之快也。”予谓文章英发,前无古人者,益当兼佩斯言矣。柳子厚云:“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以妙语起其可游者,读之令人然有出世外之意。然子厚别云:“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越相似。仆闷则出游,游复多恐,涉野则有蝮虺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窃发,中人形影,动成疮疣。”子厚前所记黄溪、西山、钴铒潭、袁家渴果可乐乎?何言之不同也?东坡《江行唱和集·序》云:“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草木之有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虽欲无有,其可得邪?故予为文至多,未尝敢有作之之意。”时东坡年方冠,尚未第,其有发于文章已如此。故黄门论曰:“公之于文,得之于天也。”

  欧阳公谓曾子固云:“王介甫之文,更令开廊,勿造语,及模拟前人。”又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谓梅圣俞云:“读苏轼之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又曰:“轼所言乐,乃修所得深者尔,不意后生达斯理也。”欧阳公初接二公之意已不同矣。

  退之于文,不全用《诗》、《书》之言。如《田弘正先庙碑》曰:“昔者鲁僖公能遵其祖伯禽之烈,周天子实命其史臣克作为《》、《必》、《泮》、《》之诗,使声于其庙,以假鲁灵。”其用诗之法如此。如曰《前进士上宰相书》,解释《菁菁者莪》二百余字,盖少作也。

  柳子厚记其先友于父墓碑,意欲著其父虽不显,其交游皆天下伟人善士,列其姓名官爵,因附见其所长者可矣。反从而讥病之不少贷,何也?是时,子厚贬永州,又丧母,自伤其葬而不得归也。其穷厄可谓甚矣,而轻侮好讥议尚如此。则为尚书郎时可知也。退之云“不自贵重”者,盖其资如此云。

  柳子厚书段太尉逸事:“解佩刀,选老蹙者一人持马,至郭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吾戴吾头来矣。”宋景文修《新书》曰“吾戴头来矣”,去一“吾”字便不成语。吾戴头来者,果何人之头耶?曾子固之文,可以名家矣。然欧阳公谓:广文曾生者,在礼部奏名之前已为门下士矣。公示吴孝宗诗,有云:“我始见曾子,文章初亦然。昆仑倾黄河,渺漫盈百川。疏决以道之,渐敛收横澜。东溟知所归,识路到不难。”是子固于文,遇欧阳公方知所归也。而于固《祭欧阳公文》自云:“戆直不敏,早蒙振祓,言徭公诲,行徭公率”也。子开于欧阳公下世之后,作子固行述。乃云:“宋兴八十余年,海内无事,异材间出。欧阳文忠公赫然特起,为学者宗师。公稍后出,遂与文忠公齐名。”予以为过美。张籍《哭韩退之》诗云:“而后之学者,或号为韩、张。”退之曰,籍、辈者,学者曰韩门弟子,不曰韩、张也。苏东坡曰:“文忠之薨,十有八年。士庶所归,散而自贤。我是用惧,日登师门。”有以也夫!曾子开论其兄子固之文曰:“上下驰骋,愈出而愈新,读者不必能知,知者不必能言。盖天材独至,若非人力所能,学备精思,莫能到也。”又曰:“言近指远,虽《诗》、《书》之作未能远过也。”苏子由论其兄子瞻之文曰:“遇事所为,诗骚铭记,书檄论撰,率皆过人。”又曰:“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子开之言类夸大,子由之言务谦下,后世当以东坡、南丰之文辨之。文用助字,柳子厚论当否,不论重复。《檀弓》曰:“南宫纟舀之妻之姑之丧。”退之亦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近时六一、文安、东坡三先生知之。愚溪惜杨诲之用《庄子》太多,反累正气。东坡早得文章之法于《庄子》,故于诗文多用其语。

  读司马子长之文,茫然若与其事相背戾。如言“人民乐业,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何属于《律书》也?《伯夷传》首曰:“余登箕山,其上有许由冢云。”意果何在?下用“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等语。殊不类,其所以为闳深高古者欤!视他人拘拘窘束,一步武不敢外其事者,胆智甚薄也,唯杜子美之于诗似之。鲁直以晁载之《闵吾庐赋》问东坡何如?东坡报云:“晁君骚辞,细看甚奇丽,信其家多异材邪!然有少意,欲鲁直以渐箴之。凡人为文,宜务使平和;至足之余,溢为奇怪,盖出于不得已耳。晁君喜奇似太早。然不可直云尔,非为之讳也,恐伤其迈往之气,当为朋友讲磨之语可耳。”予谓此文章妙诀,学者不可不知,故表出之。

  东坡中制科,王荆公问吕申公:“见苏轼制策否?”申公称之。荆公曰:“全类战国文章,若安石为考官,必黜之。”故荆公后修《英宗实录》,谓苏明允有战国纵横之学云。老苏公云:“学者于文用引证,犹讼事之用引证也。既引一人得其事,则止矣。或一人未能尽,方可他引。”

  宋玉《招魂》以东南西北四方之外,其恶俱不可以托,欲屈大夫近入修门耳。时大夫尚无恙也。韩退之《罗池词》云:“北方之人兮,谓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时柳仪曹已死,若曰国中于侯,或是或非,公言未出,不如远即罗池之人,千万年奉尝不忘也。嗟夫,退之之悲仪曹,甚于宋玉之悲大夫也。《英宗实录》:“苏洵卒,其子轼辞所赐银绢,求赠官,故赠洵光禄寺丞”,与欧阳公之《志》“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不同。或云《实录》,王荆公书也。又书洵机论衡策文甚美,然大抵兵谋权利机变之言也。盖明允时,荆公名已盛,明允独不见,作《辩奸》以刺之,故荆公不乐云。

  《楚词)文章,屈原一入耳。宋玉亲见之,尚不得其仿佛,况其下者,唯退之《罗池词》可方驾以出。东坡谓“鲜于子骏之作,追古屈原。”友之过矣。如晁无咎所集《续离骚》,皆非是。

  韩退之之文,自经中来;柳子厚之文,自史中来;欧阳公之文,和气多,英气少;苏公之文,英气多,和气少。苏叔党为叶少蕴言:“东坡先生初欲作《志林》百篇,才就十二篇,而先生病,惜哉!先生胸中尚有伟于武王非圣人之论者乎?”

  予客长安,蓝田水坏一墓,得退之自书《薛助教志》石。校印本,殊不同。印本“挟一矢”,石本乃“指一矢”,为妙语。又城中有发地得小狭青石,刻《瘗破砚铭》,长安又得退之《李元宾墓铭》,段季展书,校印本,无“友人博陵崔弘礼卖马葬国东门之外七里”之事。又印本《铭》云“已乎元宾,文高乎当世,行过乎古人,竟何为哉”!石本乃“意何为哉”。益叹石本之语妙。欧阳公以下,好韩氏学者,皆未见之也。

  李汉于韩退之,不日子婿,曰门人。云:“退之诗文,汉所类也。”如《革华传》,类本无之。赵《因话录》云:“《才命论》称张燕公,《革华传》称韩文公,《老牛歌》称白侍郎,《佛骨诗》称郑司徒,皆后人所诬,其辞至鄙浅,则《革华传》非退之作明甚。”予谓凡李汉所不录,今日《昌黎外集》者,皆可疑。如柳子厚云:退之寓书曰,见《送元生序》,不斥浮图。又刘梦得云:韩愈谓柳子厚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云云。又云,柳子厚死,退之以书来吊曰:“哀哉!若人之不淑,吾尝评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又退之自云:“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今其说其书皆不传,则汉之所失亦多矣。

  司马迁父名谈,故《史记》无“谈”字,改“赵谈”为“赵同”。范晔父名泰,改“郭泰”、“郑泰”为“太”。杜甫父名闲,故诗中无“闲”字,其曰“邻家闲不违”者,古本“问不违”;“曾闪朱旗北斗闲”者,古本“北斗殷”。李翱父名楚今,故所为文,皆以“今”为“兹”。独韩退之因李贺作《讳辩》,持言征之说,退之父名仲卿,于文不讳也。曹志为植之子,其奏云“干不植强”,不讳其父名也。吕岱为吴臣,其书云“功以权成”,不讳其君名也。

  樊宗师之文怪矣,退之但取其不相袭而已,曰《魁纪公》三十卷,曰《樊子》三十卷,曰《春秋集传》十五卷,表、笺、状、策、书、序、传、纪、记、志、说、论、赞、铭二百九十一篇,道路所遇,及器物门里杂铭二百二十,赋十,诗七百有十九。其评曰:“多乎哉,古未有也。”又曰:“然而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难也。”又曰:“绍述于斯术,可谓至于斯极者矣。”曰“未有”曰“难’’曰“极”,特取其不相袭耳,不直以为美也。故其《铭》曰:“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盖斥班固而下相袭者,退之于文,吝许可如此。

猜你喜欢
  卷五十 咸平四年(辛丑,1001)·李焘
  卷之一百七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二·佚名
  资治通鉴考异卷七·司马光
  第二五四议覆光绪十三年四月二十日一一六○九--一·佚名
  八一○ 广西巡抚姚成烈为查无《青霞集》等空格书事致军机处咨文·佚名
  附录二·佚名
  张根传·脱脱
  阎鸣泰传·张廷玉
  庭闻录卷一·[清]刘健
  序·谈迁
  ●皇朝通典卷十四·佚名
  钱粮例·佚名
  第四节 穆宗时藩镇叛服·吕思勉
  三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诗源卷四·沈德潜

    ○汉诗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

  •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神宗二·张廷玉

        ◎神宗二   二十五年春正月丙辰,朝鲜使来请援。二月丙寅,复议征倭。丙子,前都督同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南北诸军。三月乙巳,山东右参政杨镐为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己未,兵部侍郎邢玠为尚书,总督蓟、辽、

  • 卷二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柯劭忞

      ○儒林三   刘庄孙 刘彭寿 林起宗 戚崇增 程端礼 端学 倪渊 陈澔 师凯 刘友益 冯翼翁 彭丝 宇文公谅 史季敷 赵有桂 闻人梦吉 陈刚 陈樵 牟楷 程时登 程复心 史伯璿 詹道传 黄景星 曾贯 周仁荣 仔肩 孟梦 恂

  •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十二·苏天爵

    ○内翰王文康公(鹗) 内翰王文康公 卷十二之一 公名鹗,字百一,开州东明人。金正大初,中进士第,累擢尚书省右司员外郎。金亡,居保定。岁甲辰,召居王邸。中统元年,拜翰林学士承旨,奏立翰林国史院,诏从其请。至元五年,致仕。十年,卒,年

  • 卷十一·金履祥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卷十一 庚子周僖王元年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 胡氏曰春秋之世以诸侯而主天下会盟之政自北杏始其後宋襄晋文

  • 卷之二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尚史卷二·李锴

    本纪一镶白旗汉军李锴撰轩辕本纪世传三皇多以伏羲神农其一或曰燧人曰祝融曰女娲汉孔氏书序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少皥颛顼髙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故黄帝以上为三皇少皥以下为五帝虽不知其所本然其序五帝与家语宰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纪昀

    列传金 【十九】○金十九高汝砺 胥鼎侯摰巴古喇 师安石高汝砺胥鼎侯摰巴古喇师安石△高汝砺高汝砺字岩夫应州金城人大定十九年进士第莅官有能声承安元年为左司郎中一日奉事紫宸殿时侍臣皆回避帝凉扇忽堕案下 汝砺非

  • 通志卷二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后妃传第二晋宣穆张皇后 景懐夏侯皇后 景献羊皇后文眀王皇后 武元杨皇后 武悼杨皇后【左贵嫔胡贵嫔诸葛夫人】恵贾皇后 恵羊皇后【谢夫人】懐王皇太后元夏侯太妃 元敬虞

  • 杨大眼传·魏收

    杨大眼,武都氐人杨难当的孙子。大眼少年即有胆识力气,跳跃行走如飞。然而,因他为偏房所生,不被其宗族亲人所注目重视,经常有饥寒交迫之苦。太和年间,奉朝廷邀请做官。当时高祖从代州出发向南征伐,命令尚书李冲选拔征伐官员,杨

  • 王廷陈传·张廷玉

    王廷陈,字稚钦,黄冈人。父济,曾任吏部郎中。廷陈自幼聪慧超人,但好玩耍,父亲打他,他大呼道“:大人为何虐待天下名士!”正德十二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更加有才华而放纵不羁。武宗下诏南巡,廷陈与同馆舒芬等七人准备上疏劝阻,为馆师石

  • 王弼论体用·钱穆

    王弼之在中国思想界,有两大贡献。一为其首先提出理事对立之概念,此已详于别篇。又一则为其首先提出体用对立之概念,此为本篇之所欲论。自此以往,曰理事,曰体用,每一思想家,几无不受此两概念之影响。而此两概念,实可谓皆由王弼

  • 八圣道分品第八·佚名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能知道。菩萨摩诃萨安住道中。何等为道。所谓八圣道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名为行八圣道分。何谓名为得八圣道分方便。菩萨摩诃萨得正

  • 卷第二十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七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六门第四子摄颂之余明大药事尔时世尊。以其无上神通变化利益之法。降诸外道皆令退散。默无所说逃窜边方。时诸苾刍见是事已。咸皆有疑请世尊曰。如来大师以

  • 插泥剑诀·蒋大鸿

    地理之道、以龙穴为本为宗、葬亲求地尤当择师为上矣。若然苟非非真人、为害不浅。

  •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陈致虚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元代著名道士陈致虚(字观吾)注。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至元丙子年(1276)作者自序,概述《度人经》要旨。认为灵宝度人之道即金液归真,形神俱妙之道也。但世人只知念诵

  • 玉玦记·郑若庸

    明代传奇剧本。郑若庸撰。《曲品》著录。写山东王商,上京应试,妻秦庆娘赠以玉玦,欲其决意早归。王商落第,留居临安,结识钱塘妓女李娟奴。金军掠山东,秦庆娘避难途中,被降金叛将张安国所虏,剪发毁容,誓死拒绝张安国的强婚。王商

  • 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佚名

    具名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