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东坡先生传《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曰:“三江之解,古今皆不明,予以所见考之。自豫章而下入于彭蠡而东至海,为南江;自蜀岷山至于九江彭蠡以入于海,为中江;自蟠冢导漾,东流为汉,过三澨大别以入于江,汇泽为彭蠡以入于海,为北江。此三江,自彭蠡以上为二,自夏口以上为三,江汉合于夏口,与豫章之江皆汇于彭蠡,则三为一,过秣陵京口以入于海,不复三矣。然《禹贡》犹有三江之名,曰‘北’曰‘中’者,以味别也。盖此三水,性不相入,江虽合而水味异,故至于今有三泠之说。古今称唐陆羽知水味,三泠相杂而不能欺,不可诬也。予又以《禹贡》之言考之,若合符节。《禹贡》之叙汉水也,曰:‘蟠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夫汉既已入江,且汇为彭蠡矣,安能复出为北江以入于海乎?知其以味别也。禹之叙江水也,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夫江已与汉合且汇为彭蠡矣,安得自别为中江以入于海乎?知其以味别也。汉为北江,岷山之江为中江,则豫章之江为南江,不言而可知矣。禹以味别,信乎?曰:‘济水既入于河,而溢为荥。’禹不以味别,则安知荥之为济也?尧水之未治也,东南皆海,岂复有吴越哉!及彭蠡既潴,三江入于海,则吴越始有可宅之土,水之所钟,独震泽而已。故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孔安国以为‘自彭蠡江分为三,入震泽为北江,入于海。’疏矣。盖安国未尝南游,按经文以意度之,不知三江距震泽远甚,决无入理,而震泽之大小,决不足以受三江也。班固曰:‘南江从会稽吴县南入海;中江从丹阳芜湖县西,东至会稽阳羡东入海;北江从会稽毗陵县北东入海。’会稽丹阳容有此三江,然皆是东南枝流小水,自别而入海者,非《禹贡》所谓中江北江自彭蠡出者也。人徒见《禹贡》有三江中北之名,而不悟一江三泠,合流而异味也,鼓杂取枝流一小水,以应三江之数。如使此三者为三江,则是与今京口入海之江为四矣。京口之江视此三者犹畎浍,禹独遗大而数小,何耶?”世谓先生论三江以味别,自孔子删定《书》以来,学者不知也。然予读《唐史》,高宗问许敬宗:“《书》称‘浮于济漯’,今济与漯断不相属,何故而言?’敬宗曰:“夏禹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今自漯至氵昴而入河,水自此洑地过河而南,出为荥,又洑而至曹、濮,散出于地,合而东,汶水自南入之,所谓‘为荥,东出于陶丘,又东会于汶’是也。古者五行皆有官,水官不失职,则能辨味与色。潜而复出,合而更分,皆能识之。”盖江河以味别,敬宗先言之矣!东坡先生不表见之者,嫌其姓名污简册耳。

  王弼注:“‘鼎折足,覆公饣束,其形渥,凶。’以为沾濡之形也。”盖弼不知古《易》“形”作“刑”、“渥”作“屋刂”、“屋刂”音“屋”,故《新唐书》元载赞用“刑屋刂”,亦《周礼》屋刂诛云。

  《书》首尧舜,《诗》首文王,《春秋》首鲁隐公,《史记世家》首吴泰伯、《列传》首伯夷,让之为德也,大矣哉!

  孔子赞周公、赞召公,不赞太公。颜子得位,为尧、舜、文王;孟子得位,为汤、武。韩退之《里操》云:“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知文王之心者也。昔孟子欲言周礼,而患无其籍。今《周礼》最后出,多杂以六国之事,大要渎祀敛财、冗官扰民,可施于文,不可措于事者也。先儒以为六国阴谋之书,则过矣。晁伯以更生为新室之书也,曰《诗》、《书》但称四岳,新室称五岳,《周礼》亦称五岳,类此不一,予颇疑之。后得司马文正公《日记》,上主青苗法曰:“此《周礼》泉府之职,周公之法也。”光对曰:“陛下容臣不识忌讳,臣乃敢昧死言之。昔刘歆用此法以佐王莽,使农商失业,涕泣于市道,卒亡天下,安足为圣朝法也?且王莽以钱货民,使为本业,计其所得之利,十取其一。比于今日,岁取四分之息,犹为轻也。”上曰:“王莽取天下,本不以正。”光对曰:“王莽取之虽不以正,然受汉家完富之业,向使不变法征利,结怨于民,犹或未亡也。”是文正公意,亦以《周礼》多新室之事也。自王荆公藉以文其政事,尽以为周公之书,学者无敢议者矣。

  孔子答群弟子问孝,不过一二言,至曾子则特为著经。又“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其告曾子,犹曰“吾道一以贯之”。盖颜渊死,孔子之所付授者,曾子一人耳。至孔子没,子夏、子游、子张,以有若貌类孔子,欲以事孔子者事之,独曾子不可,曰:“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其绝识亦非余子可及也,独不在四科之列,世颇疑之。或曰,颜渊等十人,同在陈蔡者,曾子以孝不去其亲,故不在;或曰,孔子弟子,曾子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论语》书曾子死,则《论语》自曾子弟子子思之徒出无疑。曾子尝与其徒迫记孔子称颜渊等之言,曾子以朋友各字之,于孔子称曾子之言,自不记也,果孔子之言则名之矣。当日,德行:颜回、闵损、冉耕、冉雍;言语:宰予、端木赐;政事:冉求、仲由;文学:言偃、卜商也。盖《论语》之法,师语弟子则名之,弟子对师,虽朋友亦名之,自相谓则字之,此说为近。如曰陈蔡之厄,孔子有死生之忧,欲表其人于后世,故用《春秋》之法,宇以褒之。则“贤哉回也”,“赐也可与言《诗》”,“偃之言是也”,“雍也可使南面”,独非褒乎?

  杨氏为我过于义,墨氏兼爱过于仁,仁义之过,孟子尚以夷狄遇之,诛之不少贷。同时有庄子者,著书自尧舜以下,无一不毁,毁孔子尤甚,诗书礼乐,刑名度数,举以为可废,其叛道害教非杨墨二氏比也。庄子蒙人,孟子邹人,其地又相属,各如不闻,如无其人,何哉?惟善学者能辨之。若曰庄子真诋孔子者,则非止不知庄子,亦不知孟子矣!

  孔子曰:“君君臣臣,君不君,臣不臣”,理也。孟子则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盖孔子不忍言者,孟子尽言之矣。

  孟子曰:“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元丰末年,诏以孟子配飨孔子庙,巍然冠冕,坐于颜子之次,师曾子坐席下,师子思立庑下,岂但行于长者之先哉?果孟子有神,其肯自违平生之言,必不敢享矣!

  老莱子闻穆公欲相子思,问曰:“若子事君,将何以为乎?”子思曰:“顺吾性而以道事之,无死亡焉。”老莱子曰:“不可。顺子之性也,子性清刚而傲不肖,且又无所死亡,非人臣也。”子思曰:“不肖,固人之所傲也。夫事君,道行言听,则可以有所死亡;道不行言不听,则亦不能事君,谓无死亡也。”老莱子曰:“不见夫齿乎!虽坚固,卒以相磨。舌柔顺,终以不敝。”子思曰:“吾不敢为舌,故不能事君。”予读子思书,知孟轲氏之刚,固有师也。司马文正公《太玄说》,其略曰:“扬子云真大儒者也!孔子既没,知圣人之道者,非子云而谁?孟与荀殆不足拟,况其余乎!观《玄》之书,明则极于人,幽则尽于神,大则包宇宙,细则入毛发,合天地人之道以为一。括其根本,示人所出,胎育万物而兼为之母。若地,履之而不可穷也;若海,挹之而不可竭也。盖天下之道,虽有善者,蔑以易此矣。考之于浑元之初而玄已生,察之于当今而玄非不行,穷之于天地之季而玄不可亡,叩之于万物之情而不漏,测之以鬼神之状而不违,概之以《六经》之言而不悖,藉使圣人复生,视《玄》必释然而叹,以为得己之心矣。乃知《玄》者以赞《易》也,非别为书与《易》角逐也。”予谓文正公以诚以谦为学之本,果子《玄》无所见,肯为此言乎!程伊川以《玄》为赞者,非也。伊川之门人以文正公不知先天之学者,亦非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四 孝义下·李延寿
  卷二百六十·列传第十九·脱脱
  卷二十二 本纪二十二·赵尔巽
  东都事略卷一百十五·王称
  第九十二回  遣军队冯河间宣战 劫兵械徐树铮逞谋·蔡东藩
  ●海东逸史卷八·佚名
  ◎奇怪之奸案·李定夷
  二六五 户部尚书王际华等奏请增武英殿誊录名数及减议叙年限折·佚名
  中州人物考卷三·孙奇逢
  李重传·房玄龄
  卷二·王葆心
  唐纪五十四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下元和四年(己丑、809)·司马光
  卷五十三·黄训
  一·沈从文
  152.张说不做伪证·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潘阆·唐圭璋

      阆字逍遥,大名人。或云钱塘人。卖药京师,好友结贵近,有言其能诗者。至道元年(995)赐进士及第,试国子四门助教。未几,追还诏书。真宗时为滁州参军,大中祥符二年(1009)卒。有逍遥集。   酒泉子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 第三折·吴昌龄

    (正末扮松神持笏上,云)吾乃庐山松神是也。今有佛印禅师密遣花间四友,前去玉春堂魔障东坡学士。恐上帝知道,必然责罪小圣。须索追赶那四个鬼头去也呵。(唱) 【正宫】【端正好】晚风轻,霜华重,云淡晚风轻,露冷霜华重,转瑶阶月

  • 卷一·万树

    钦定四库全书词律卷一宜兴万树撰竹枝【十四字 又名巴渝辞】   皇甫松芙蓉并蒂【竹枝】一心连【女儿】花侵隔子【竹枝】眼应穿【女儿】【竹枝之音起于巴蜀唐人所作皆言蜀中风景後人因效其体于

  • 石屏诗集目録·戴复古

    别集类三【宋】巻首东皋子诗巻一近古体巻二五言律巻三五言律巻四五言律巻五七言律巻六絶句词臣等谨按石屏集六巻宋戴复古撰复古字式之天台人尝登陆防之门以诗鸣江湖间所居有石屏山因以为号遂以名其集巻端载其父敏东皋

  • 解昉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解昉」生卒年和字里不祥。曾任苏州司理。存词二首。 ●永遇乐·春情 解昉 风暖莺娇,露浓花重,天气和煦。 院落烟收,垂杨舞困,无奈推金缕。 谁家巧纵,青楼弦管,惹起梦云情绪。 ′当时、纹衾粲枕,未尝暂孤鸳侣。 芳

  • 卷四百九 列传一百九十六·赵尔巽

      塔齐布毕金科 多隆阿孙寿长 鲍超宋国永 娄云庆 谭胜达唐仁廉 刘松山   塔齐布,字智亭,陶佳氏,满洲镶黄旗人。由火器营鸟枪护军擢三等侍卫。咸丰初,拣发湖南,以都司用,署抚标左营守备。以长沙守城功擢游击,署中军参将。

  • 卷三百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弭盗宋英宗治平元年知谏院司马光论除盗劄子曰臣窃闻降勅下京东京西灾伤州军如人户委是家贫偷盗斛斗因而盗财者与减等断

  • 卷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四】田赋之制雍正十三年皇上即位之初谕曰各直省开辟荒地以广种作以资食用俾无旷土游民原系良法美意然必该督抚董率所属官吏实力奉行毫无粉饰俾地方实有垦辟之田民间实受耕耰之利

  • 卷四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一<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一<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一<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一<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

  • 四、释亲·佚名

    父为考,母为妣。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 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

  • 卷二十一·李廉

    <经部,春秋类,春秋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二十一    元 李廉 撰昭公十有六年春齐侯伐徐左氏【二月丙申齐师至于蒲隧徐人行成徐子及郯人莒人防齐侯盟于蒲隧赂以甲父之鼎叔孙昭子曰诸侯之无伯害哉齐君之

  • 卷二十·胡广

    <经部,诗类,诗传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卷二十    明 胡广等 撰鲁颂四之四鲁少【去声】皥之墟在禹贡徐州蒙羽之野成王以封周公长【知丈反】子伯禽今袭庆东平府沂宻海等州即其地也【袭庆府今兖州府东平府今东

  • 黍离·佚名

    ——不可言说的忧郁【原文】彼黍离离①,彼稷之苗②。"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知我者谓我心优,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

  • 诗故卷二·朱谋玮

    明 朱谋玮 撰邶鄘卫商纣畿内地也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其南谓之鄘邶鄘以东谓之卫始武王克商封纣子武庚为殷后而使管叔蔡叔霍叔往监之是为三监武王崩武庚叛周公讨三叔而诛之更建邶鄘卫而分治其地卫则康叔是已邶鄘之封莫可

  • 佛法与哲学·太虚

    ──十二年六月在庐山世界佛教联合会讲──一 佛法(略)  二 哲学  甲 名义  乙 历史  三 佛法与哲学此题本不易讲,以哲学范围包含至广,材料亦极礼富,如分门别类以言,亦不免许多凌乱纷杂之事状。若单就各个人之

  • 增集续传灯录卷第二·南石文琇

    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前住持比丘吴郡文琇集 大鉴下第十九世 天童密庵杰禅师法嗣 ○杭州灵隐松源崇岳禅师 姓吴氏,生於处州龙泉之松源,故因以为号。自幼卓荦不凡,未尝嬉戏。年二十三弃家,衣扫塔服。首谒灵石妙公,继见大慧於径山

  • 铁骑兵·杨朔

    杨朔著。发表于《解放日报》1943年6月20日,收于《杨朔散文选》。当时,日寇正对我解放区、八路军实行“三光”政策,大搞铁壁合围。这篇报导通过包头附近一班骑兵的一段惊险的经历,歌颂了人民军队高度的无产阶级觉悟和

  • 蜀轺纪程·文祥

    蜀轺纪程记载咸丰四年的四川之行,反映了当时中国西北及南方一些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