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论义务思想
义务与权利对待者也,人人生而有应得之权利,即人人生而有应尽之义务,二者其量适相均。其在野蛮之世,彼有权利无义务、有义务无权利之人,盖有焉矣。然此其不正者也,不正者固不可以久。苛世界渐趋于文明,则断无无权利之义务,亦断无无义务之权利。惟无无权利之义务也,故尽瘁焉者不必有所惧,惟无无义务之权利也,故自逸焉者不必有所歆。
夫不正之权利、义务而不可以久者何也?物竞天择之公理,不许尔尔也,权利何自起?起于胜而被择。胜何自起?起于竞而获优。优者何?亦其所尽义务之分量,有以轶于常人耳。难者曰:天演力之行,匪独今也。彼前此所谓有权利无义务、有义务无权利者,亦不可谓非优劣之结果也。彼其未尝为人群尽丝毫义务,而腼然拥其优胜之资格,以睥睨一切者,方充塞于历史,而子乃以义务为优胜之因,不亦迂乎?应之曰:不然。凡天下无论正不正之权利,当其初得之之始,必其曾尽特别之义务,而乃以相偿者也。即如世袭之君权,至不正者也。然其始乌乎得之?民初为群,散漫柔弱,于是时也,有能富于膂力,为众人捍禽兽之患,挫外敌之暴者,乃从而君之,又或纪纲混乱,无所统一,于是时也,有能运其心思才力,为众人制法立度,调和其争者,乃从而君之。又或前朝不纲,海宇鼎沸,于是时也,有能以双手削平大难,使民安其业者,乃从而君之。若是夫彼所尽于一群之义务,固有以异于常人也,故推原其朔,不得谓之不正。不正者,在后此之袭而受之者云尔(篡弑得国者,虽易姓,而其威权实凭藉于前代,故可视之与世袭者同例,至外族夺国之事,下文论之)。彼凭藉此既得之权利而滥用之,因以反抗天演大例,使竞争力不能遵常轨,然后一切权利、义务乃不相应,故专制政体之国,必束缚其民之心思才力于无可争之地。若中国之以科举取士,以资格任官皆是也,非此则其不正之权利无由保也。虽然,天演固非可久抗者,譬诸水然,为堤以障之,固未尝不可使之改其常度,移时则或溢而出焉,或决而溃焉,而水之性,终必复旧。故夫权利义务,两端平等而相应者,其本性也。故近今欧美诸国所谓不正之权利义务,殆既绝迹。而此后之中国,亦岂能久抗焉?岂能久障焉?新民子曰:自今以往,苟尽义务者其勿患无权利焉尔。苟不尽义务者其勿妄希冀权利焉尔。
附记或难吾权利初起皆得自义务之说,谓即以君权论,若彼外族之夺我国土,而久享此无义务之权利者,其谓之何?应之曰:此有两说。其一,仍由于承袭者。盖承数千年不正之君权积威约之渐,苟篡得此位,即承袭其余荫也。其二,则国民义务思想太浅薄,故人得乘虚而入也。夫朝纲紊乱,从而正之者,国民之义务也;国中有乱,从而戡之者,国民之义务也。而皆不能焉,是举国中皆放弃其义务矣。既放弃其义务,自不能复有其权利,正天演之公例也。而彼外族者反入而代我,还定安集之,彼虽非为我尽义务,然与我比较,其所尽抑犹优于我矣。彼外族入主中夏而能卜世稍久者,皆此之由也。彼虽不正,然我只当自怨,宁能怨人。
恫哉吾国民义务思想之薄弱也。吾昔著论权利思想之切要,吾知闻者必将喜焉,则嚣嚣然起曰:我其争权利,我其争权利。虽然,吾所谓权利思想者,盖深恨吾国数千年来有人焉长拥此无义务之权利,而谋所以抗之也。而误听吾言者,乃或欲自求彼无义务之权利,且率一国人而胥求无义务之权利。是何异磨砖以求镜,炊沙以求饭也。吾请申言权利与义务相待之义。父母之于子也,早年有养子之义务,故晚年有受养于子之权利。夫之于妻也,有保护之之义务,故有使妻从我之权利。佣之于主也,有尽瘁执事之义务,故有要求薪俸之权利。此其最浅者也。为子者必能自尽其为人之义务,而无藉父母之代劳,然后得要求父母许以自由之权利,亦其义也。然此不过就一私人与一私人之交涉言耳。若夫相聚而成一群,所以乐有群者,为群既立,而我可藉群之力,以得种种之权利也。然群非漫然而能立者也,必循生计学上分劳任功之大例。一群之人,咸各亹亹焉,群之匮乏,我既补之,群之急难,我既赴之,则群之安富尊荣,我固得自享之,是谓无无权利之义务。使群中之人,有一焉游手而无业者,则其群之实力少一分,使群中之人而皆尔焉,则是群之自杀也。故群中之有业者,虽取彼无业者饮食之权利而并夺之,亦不得谓之非理。何也?是债主对于负债者所得行之手段也。践群之毛,食群之土,乃逋群负而不偿,则群中之权利,岂复彼所得过问也。是谓无无义务之权利。
吾言中国人无义务思想,吾请举其例。政治学者言国民义务有两要件:曰纳租税也,曰服兵役也。夫国也非能自有恒产也,民不纳租税,则政费何所出?画而命之曰一国,是必有他国与之对待也,民不服兵役,则国防何由立?而吾国民最畏此二事,若以得免之为大幸者。此最志行薄弱之征也。昔之颂君德者,皆以免征减赋为第一仁政,若宋之改征兵为佣兵,本朝康熙间下永不加赋之谕,皆民间所最讴歌而最感戴者也。而岂知兵由于佣者,则爱国心必不可得发现,而永不加赋者,苟欲为民事新有所兴作,费无所出,而善举亦不得不废也。泰西诸国则异是,凡成年者皆须服二三年之兵役,而民莫或避;租税名目如鲫,其岁纳之额,四五倍于我国,而民莫或怨,彼宁不自宝其血肉,自惜其脂膏也。顾若此者,彼自认此义务,而知有与义务相对待之权利以为之偿也。匈加利之被压制于奥政府也,卒以奥法交战,奥人不得不藉匈兵力而遂以恢复自治宪法(1860年事)。西人有一恒言曰:“不出代议士,不纳租税。”英之《大宪章》《权利法典》,皆挟租税以为要求者也,法之大革命,亦以反此公例而酿成者也。故欧西人民对国家之义务,不辞其重,而必要索相当之权利以为之偿。中国人民对国家之权利不患其轻,而惟欲逃应尽之义务以求自逸,是何异顽劣之童不服庭训,乃曰:吾不求父母之养我,而但求父母之勿劳我也。夫无父母之养则不能自存,而既养则不能勿劳,此不可避之数也。惟养且劳,然后吾与父母之关系日益切密,而相爱之心乃起。故权利、义务两思想,实爱国心所由生也。人虽至愚,未有不愿受父母之养者,顽童之所以宁弃此权利者,不过其畏劳之一念使然耳。今之论者,每以中国人无权利思想为病,顾吾以为无权利思想者,乃其恶果,而无义务思想者,实其恶因也。我国民与国家之关系日浅薄,驯至国之兴废存亡,若与己漠不相属者,皆此之由。
今吾不急养义务思想,则虽日言权利思想,亦为不完全之权利思想而已。是犹顽童欲勿劳而又贪父母之养也,是犹惰佣不力作而欲受给于主人也。吾见今之言权利者,颇有类于是焉矣。日歆羡他人之自由民权,而不考其所以得此之由。他人求之而获之,而我则望其自来;他人以血以泪购之,而我欲以口以舌为易。他人一国中无大、无小、无贵、无贱、无富、无贫,而皆各自认其相当之义务。返之吾国,若者为官吏之义务,若者为士君子之义务,若者为农工商之义务,若者为军人之义务,若者为保守党之义务,若者为维新党之义务,若者为温和派之义务,若者为急激派之义务,若者为青年之义务,若者为少年之义务,若者为妇女之义务,问有一人焉,审诸自己之地位,按诸自己之才力,而敢自信为己尽之而无所欠缺者乎?无有也。虽有七子之母,而无一人顾其养焉,虽谓之无子焉可也;虽有四万万人之国,而无一人以国家之义务为义务,虽谓之无民焉可也。无民之国,何以能国?
抑吾中国先哲之教,西人所指为义务教育者也,孝也、弟也、忠也、节也,岂有一焉非以义务相责备者?然则以比较的言之,中国人义务思想之发达,宜若视权利思想为远优焉。虽然,此又不完全之义务思想也,无权利之义务,犹无报偿之劳作也,其不完全一也。有私人对私人之义务,无个人对团体之义务,其不完全二也。吾今将论公义务。
猜你喜欢 戒第二十六·管仲 我对于圣人之怀疑·李宗吾 卷一·胡彦升 卷十·黄道周 看淡红尘纷扰,内心自在安闲·李叔同 第八章 10·辜鸿铭 卷五十九·胡广 卷六十六·秦蕙田 第62章·老子 评议 原文·洪应明 (九)新与旧·钱穆 卷二十·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圆悟克勤 宗镜录卷第十·延寿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四·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