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八

  凤翔府开元寺大殿九间,后壁吴道玄画:自佛始生、修行、说法至灭度;山林、宫室、人物、禽兽,数千万种,极古今天下之妙。如佛灭度,比丘众踊哭泣,皆若不自胜者,虽飞鸟走兽之属,亦作号顿之状,独菩萨淡然在旁如平时,略无哀戚之容。岂以其能尽死生之致者欤?曰“画圣”,宜矣。其识开元三十年云。今凤翔为敌所擅,前之邑屋皆丘墟矣。予故表出之。

  古画、塑一法。杨惠之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学画,惠之见道子笔法已至到,不服居其次,乃去学塑,亦为古今第一。嗟夫,画一技耳,尚不肯少下,况于远者大者乎?

  曰“砚瓦”者,唐人语也,非谓以瓦为砚。盖砚之中,必隆起如瓦状,以不留墨为贵。百余年後,方可其平易。古人用意于一砚,尚如此。

  予尝评砚:端石如德人,每过于为厚,或廉于才,不能无底滞;歙石如俊人,于人辄倾倒,类失之轻,而遇事风生,无一不厌足人意。能兼其才地,则为绝品。又涤端石,竟日屡易水,其渍卒不尽除;歙石一濯即莹彻无留墨,亦一快耳。唐氏为砚说甚广,初不出此。

  石晋时,关中有曰李处士者,能补石砚。砚已破碎,留一二日以归,完好如新琢者。其法不传,或以为异人。

  近世薄书学,在笔墨事类草创,于纸尤不择。唐人有熟纸、有生纸。熟纸,所谓妍妙辉光者,其法不一;生纸,非有丧故不用。退之《与陈京书》云:“《送孟郊序》用生纸写。”言急于自解,不暇择耳。今人少有知者。

  司马文正平生随用所居之邑纸,王荆公平生只用小竹纸一种。

  宣城陈氏家传右军求笔帖,后世益以作笔名家。柳公权求笔,但遗以二枝,曰:“公权能书,当继来索,不必却之。”果却之,遂多易以常笔。曰“前者右军笔,公权固不能用也”。予从王正夫父子,得张义祖所用无心毫,锥锋长二寸许,他人不能用,亦曰右军遗法也。义祖名友正,退传之子,居昭德坊,不下阁二十年,学书尽窥右军之妙,尚以蔡君谟为浅近,米元章为狂诞,非合作,然世无知者。如其所用笔,可叹也。独王正夫父子好之云。

  太祖下南唐,所得李廷父子墨,同他俘获物,付主藏籍收,不以为贵也。后有司更作相国寺门楼,诏用黑漆,取墨于主藏,车载以给,皆廷父子之墨。至宣和年,黄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也。

  黄鲁直就几阁间,取小锦囊,中有墨半丸,以示潘谷。谷隔锦囊手之,即置几上,顿首曰:“天下之宝也。”出之,乃李廷作耳。又别取小锦囊,中有墨一丸,谷手之如前,则叹曰:“今老矣,不能为也。”出之,乃谷少作耳。其艺之精如此。

  故德阳县男虞祺,字齐年,起陵州诸生中。初不知佛书也,每曰:“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其至则一也,吾知此而已。”当毒赋剩敛鞭棰马牛其人之日,一漕夔,再漕潼,川民独晏然倚以朝夕也。间属微疾,凭几不言,忽顾坐客曰:“古佛俱来,吾亦归矣。”男子允文旁立泣下。又笑曰:“人而为佛,宁不可哉?”客异其非君平生之言,即之,已逝矣。明年,始有更生佛事。陵州民解逑者,病死一昼夜再生。具言:初为黄衣逮去,遇故里中少年曹生曰:“乡之大夫虞君主更生事,明当为更生佛,亟见之。”前抵宫室,沈沈王者冕服正坐,虞君也。吏问逑故为善状,逑诉力贫,但一至瓦屋山,见辟支佛瑞色甚胜,得释去。王再敕逑:“过语吾家,广置更生道场,诵数更生佛名字勿怠。”语定,白毫光自王身起,直大观阙黄金书榜“大慈大悲,更生如来”,逑洒然而悟。明当虞君练祭云。士陈公璜,年甫九十,直书其事甚备。华严道人祖觉,自《大涅经》中得更生佛,因地不诬,虞君不为佛学佛言,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著其为更生佛事无疑。先是,彭山杨舜钦使君在田间,夜梦故计吏王咨者,多哀言,辞去,衣后穿出牛一尾,使君旧与咨善,惊起。家人之梦亦合,相语未竟,外报一牛生,遽取火视之,牛仰首泪下。呜呼,君子小人之善恶,如天渊然,有报亦如之。予特著其略,以为世戒。

  王子飞观文为予言:吾使三韩,泛海每危于风涛,翦佛书以投,异物出没争夺以去,至投道书则不顾。

  凤翔府祁阳镇法门寺塔,葬佛手指骨一节,唐宪宗盛仪卫迎入禁中,韩吏部《表》谏者。塔下层为大青石芙蕖,工制精妙,每芙蕖一叶,上刻一施金钱人姓名,殆数千人,宫女姓名为多,如曰张好好、李水水之类,与慈恩寺塔砖上所书同。又刻白玉象,所葬佛指骨,置金莲花中,隔琉璃水晶匣可见。予宣和中过之,有老头陀言:旧多宝器,唐诸帝诸王施以供佛者,尽为权势取去,尚余二水晶兽环洗,亦奇物也。

  五台山佛光,其传旧矣。《唐穆宗实录》:元和十五年四月四日,河东节度使裴度奏:五台山佛光寺侧,庆云现,若金仙乘狻猊,领其徒千万,自巳至申乃灭。又峨眉普贤寺,光景殊胜,不下五台,在唐无闻。李太白峨眉山诗言仙而不言佛,《华严经》以普贤菩萨为主,李长者《合论》言五台山而不言峨眉山,又山中诸佛祠,俱无唐刻石文字,疑特盛于本朝也。

  庆历中,齐州言:有僧如因,妖妄惑人,辄称正法一千年一劫,像法一千年一劫,末法一千年一劫。今像法已九百六十年,才余四十年,即是末劫,当饥馑疾疫刀兵,云云。事下两街,僧录司奏:正法、像法、三灾劫等,悉出《大藏经论》,非妖。皇帝但敕天下,《大藏经论》勿妄以示人云。

  又熙宁初,神宗谓王安石曰:“有比丘尼千姓者,为富弼言:世界渐不好,勿预其事可也。弼信之。”然亦不之罪也。

  予尝以前闻长老言汤保衡遇汉张陵事,刻石于资中崇寿观矣。后得吕大临与叔所作《保衡传》,尤详尽。与叔授横渠先生之道,以诚以正为本,可信其不诬。然汉史建安二十年,曹操破张鲁,定汉中。鲁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时谓之“米贼”。陵子衡,衡子鲁,以其法相付授,自号“师君”。其众曰“鬼卒”,曰“祭酒”,曰“理头”,大抵与黄巾相类。朝廷不能讨,就拜鲁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则所谓张陵者,果异人乎?今道家者流祖,其事不可辨云。与叔《汤保衡传》:“嘉末年,京师麻家巷,有聚小学者李道,太学生汤保衡尝与之游。一日,保衡至道学舍,有一道士,形貌恢伟,须髯怪异,言语如风狂人,与道相接,保衡见而异之。既去,保衡问道,道曰:‘此道士居建隆观。朝夕尝过我,我固未尝诣之,乃落魄不检者,子何问之?’保衡曰:‘余所居与建隆甚迩,凡观之道士皆与之识,未始见此人。’既而保衡颇欲访之。它日,保衡至道学舍,复见前道士,问其所止,亦曰建隆。既去,保衡默从之,入观门至西廊而没,保衡往追寻之不复见。因观廊壁绘画,有一道士,正如所见者,其上题云‘张天师’。保衡心异之。他日,乃具冠带伺于李道之舍,道问曰:‘子何所伺?’保衡佯以它语答之。凡伺三日,其道士始自外至,已若昏醉者,与道相见如常日,保衡既见正如所画者,遂出拜之,称曰:‘天师。’道士辞避曰:‘足下无过言。’道亦笑曰:‘此道士安得天师之称哉?’保衡再三叩请,具述所见。道士乃曰:‘请,以某日会于某地。’保衡曰:‘诺。’如约而往,道士见之曰:‘但举目视日十日,必有所见,可复会于某地。’保衡归,依所教视日,视既久,目不复眩。至十日,乃睹日中有人形,细视之,见道士在日中,形貌宛然。保衡复往会道士,道士曰:‘何所见?’保衡日:‘见天师在日中。’道士曰:‘可复归再视日,百日外复有所见,可再相会于某地,慎勿泄也。’保衡如教视之,家人以为风狂,问之不答。逾百日,乃见己形亦在日中,与道士立。保衡乃会道士具谈之,道士曰:‘可教矣。’乃为授以符录,可以摄制鬼神,其道土复不见。保衡居太学中,尝丧一幼子,每思之,召至其前,同舍生皆见之。一日,保衡语其友人曰:‘予适过西车子曲,见一小第,门有车马,有数妇人始下车,皆不以物蒙蔽其首;其第二下车者,年二十许,颇有容色,意其士大夫自外至京师者,必其妻也。予欲今夕就子前舍小饮,当召向所见妇人观之。友人曰:‘良家子,汝焉可妄召,必累我矣。’保衡曰:‘非召其人,乃摄其生魂,聊以为戏耳。然必至夜,俟其寝寐乃召之,若梦中至此,止可远观,慎勿近之,近之则魂不得还,其人必死矣。’遂与友人薄暮出门,过其舍,伺少顷,闻门中有妇人声,保衡心知乃适所见妇人,即吸其气,以彩线系其中指,既而至友人学舍,命仆取酒至,与之对饮,令从者就寝。中夜,保衡起开门,有妇人自外至,乃所见者,形质皆如人,但隐隐然若空中物,其语声如婴儿,见保衡拜之。保衡问其谁氏,具道某氏,其夫适自外罢官还京师,复问保衡曰:‘此何所也?适记已就寝,不意至此。又疑是梦寐,而比梦寐差分明;又疑死矣,此得非阴府邪?’保衡曰:‘此亦人间耳,今便可归,当勿忧也。’命立于前,款曲与语,至五更始遣去。人传保衡甚得召鬼之术,保衡以进士及第,今官为县令云。”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四 循吏·李延寿
  卷上·刘餗
  卷七·舒赫德
  夏纪·方诗铭
  石匮书后集卷第五十九·张岱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九·佚名
  卷之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 列传二百九·纪昀
  卷十四·鄂尔泰
  卷六十二 蜀书十七 是仪胡综传第十七·陈寿
  卷一百三十二·杨士奇
  王端毅奏议序·王恕
  卷五十三·佚名
  帝系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嵗时杂咏巻十九·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春尽日三月晦日郊外送客雍裕之野酌乱无廵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春晦日沐髪寄三友【韦功曹李録事王少府】戴叔伦朝沐敞南闱盘散待日稀扬梳髪更落揽镜意多违吾友见常少春风去不归登临取一醉犹可

  • 列传第二十一·魏徵

    ○卢恺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父柔,终于魏中书监。恺性孝友,神情爽悟,略涉书记,颇解属文。周齐王宪引为记室。其后袭爵容城伯,邑千一百户。从宪伐齐,恺说柏杜镇下之。迁小吏部大夫,增邑七百户。染工上士王神欢者,尝以赂自

  •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脱脱

        道宗二   八年春正月癸丑,如鸭子河。二月,驻跸纳葛泺。三月戊申朔,楚王萧革致仕,进封郑国王。夏五月,吾独婉惕隐屯秃葛等乞岁贡马、驼,许之。六月丙子朔,驻跸拖古烈。辛丑,以右夷离毕奚马六为奚六部大王。是

  • 卷十四·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十四 【起戊午宋高宗绍兴八年尽乙丑宋高宗绍兴十五年】凡八年 【戊午】八年【金天春元年】春正月张守罢 【帝议还临安

  • 第二十四回 桑叶的奇迹·德龄

    春蚕吐丝的时期却还早咧!但太后是一个很急性的人,伊从奉天回来后的第三天,虽然明知春蚕尚不曾吐丝,可是伊已急忙忙的要去瞧瞧伊所蓄养着的那许多白色的怪物了。它们是有指定的房屋的,就在颐和园的东端的一角上,一般也

  • 卷之八十二·佚名

    洪武六年五月壬寅朔○以北平之博野高阳定兴新城四县隶保定府○礼部尚书牛谅奏定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诸神祈报告祭神位春秋祈报凡一十五坛中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凡五坛东西各五坛东则四渎京畿山川春秋二

  • 三八三 户部为知照全书总裁程景伊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三八三 户部为知照全书总裁程景伊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十日户部为移咨事。陕西司案呈,本年四月十九日准都察院咨称,本院具题办理四库全书内《吴都文粹 九(十)老序》一篇,蒙皇上指出格式,前后书写体例不

  • 目录·吴缜

    ●新唐书纠谬目録卷一一曰以无为有卷二二曰似实而虚卷三三曰书事失实卷四四曰自相违舛卷五五曰年月时世差互卷六六曰官爵姓名谬误卷七七曰世系乡里无法卷八八曰尊敬君亲不严卷九九曰纪志表传不相符合卷十十曰一事两见

  • 赵彦深传·李延寿

    赵隐,字彦深,自称是南阳宛城人,汉朝太傅赵喜的后代。他的高祖父赵难任齐州清河太守,有突出的政绩,便在清河定居下来。清河后来改为平原,所以他又是平原人。赵隐为了避讳北齐皇室的隐字,将自己的字彦深改为名字。父亲赵奉伯,在

  • 海陵本纪·脱脱

    被废弃的皇帝,海陵庶人,名叫完颜亮,字元功,本名叫迪古乃,是辽王宗干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大氏。完颜亮出生于天辅六年(1122)。天眷三年(1140),完颜亮十八岁,以宗室子弟的身份当了奉国上将军,到梁王宗弼军前听任派遣,当了一

  • 卷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十礼部仪制清吏司冠服凡礼服皇帝冠服春冬暖冠缘皮为题缘【春以薰貂冬以元狐】青表朱里夏秋凉冠【即纬笠】素表朱里缘以纁锦均覆朱纬青组缨施金龙顶高四重上用珍珠一下三重贯东珠三为龙十

  • ●《物犹如此》重刊序·徐谦

      (此由上海道德书局刊布时作)   《物犹如此》一书,为吾邑徐太史白舫晚年所编。太史讳谦,别署鹤子,清庶吉士。性耽善籍,生平刊以行世者,约六十余种。沈文肃公,称其博大精深,集善书之大成,非过誉也。是书搜罗富,征引切,采择精,

  • 阅唯识新论简述·太虚

    李君管卿在十年前与吾通过一次信后,便久无消息。此次寄本社的唯识新论简述油印,本是寄吾阅览的,但吾阅到的时候,已刊在本刊去年十一期上了。但李君的所说,虽言之成理,然从唯识学与科学两方面看来,有些是不必或不能的。兹略提

  • 卷第九·智旭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卷第九 述曰。灵峰老人云。昔人列莲宗七祖太局。只如天台教主坐不背西。卧必合掌。其发明净土如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无敢与敌。又如法眼冢孙昼夜弥陀十万声。万善庄严安养。其发明净土。如

  • 究竟大悲经卷第四(端供二年)·佚名

    对一切众生辩邪正品第十三复次悟正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下方所有外道六师。若提子等亦自说言。我所说者文真理正世间无过。复有九十五道。皆是鬼神。住持建立亦说正法。我所言说者文真理正世间无过。复于下方有一国

  • 易学启蒙意见·韩邦奇

    明韩邦奇撰。五卷。《四库全书》本。此书旨在阐明朱熹《易学启蒙》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一卷曰《本图书》,二卷曰《原卦画》,皆推衍邵氏之学,详为图解;三卷曰《明蓍策》,亦发明古法,而附论近世‘后二变不挂’之误;

  • 去国集·胡适

    去国集,胡适选录其1910-1916年所作旧体诗词15首编辑而成。附于1920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尝试集》之后。1920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1922年10月第4版为增订版。

  • 华严镜灯章·续法

    佛教著述。清续法集,如朗校。一卷。以镜、灯为喻讲述华严宗的判教学说和主要教义,故名。书中谓贤首法藏为使学者理解“事事无碍法界”的道理,曾于暗室中供五佛,于每尊佛像前各燃一灯,又取十面镜子安置十方,使其“面面